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一年级加法教学设计通用4篇
一年级加法教学设计通用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一年级加法教学设计通用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加法教学设计【第一篇】加法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需要用加法来解决。2、通过学生操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教学重、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4以内数的加法。教具学具5个圆片,学具盒等。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2、看1-5的数字卡片读书。3、按顺序填空。□2□□□3□54、复习数的组成,填□。□□□/\/\/\/\1□二、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1)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看下老师在怎么做(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3)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设计说明:通过演示,加上手势,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引导学生交流,培养交流的意识。]板书;加法2.学习加法算式(1)通过演示,让学生感知:右手有3个气球,左手有1个气球,合在一起是4个气球。(2)学生之间交流看到了什么,感受与体会。老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3)老师说明;把两只手中的气球捏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老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2、学习加法算式。提示:用小圆片表示(1)由右手和左手气球的数量写出数字3和1.(2)老师说明;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同时老师在3和1中间板书“+”。(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4。认、读“+、=”。(4)老师进一步说明;把3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5)读加法算式。3+1=4,读作:3加1等于4老师范读,同桌互相读,自由读,注意“等于”要读准。(6)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讨论再抢答提问;3+1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3和1合起来)3+1=4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3和1合起来是4)“+”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合起来的意思)3、发散思维。老师引导、启发。生活中有哪些问题还能用3+1=4来表示呢?1、教师启发学生说出:①左手有3枝铅笔,右手1只铅笔,合起来4枝铅笔;②有3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4个小朋友;③有3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4个同学;④我昨天得了3朵小红红,今天得了1朵,两天一共得了4朵小红花,就用3+1=4来表示2、(再指纸鹤图、小狮子推玩具、把笔放入到笔筒)问:这些图的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三、作业完成练习五第1题,第2题。板书设计:加法3+1=4读作:3加1等于4一级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第二篇】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思想,并能迁移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训练思维的灵活性。二、教学重点:渗透转换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和几的进位加法。三、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四、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先做9+=10(幻灯片2)练习(幻灯片3)1、请问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试着说说想法。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几中情况:(1)9和5和起来是14。(2)把5分成1和4,9加1是10,10加4是14。回答是第二种的同学请回答。是想把我们没学过的9加几变成我们学过的10加几来算,对吗?还有其他的分发,这里为什么要把它分成1和4?(3)把9分成4和5,5加5是10,10加4是14。同学回答(3)第1页/共3页(4)把9看成是10,10加5是15,15再减多看的1是14。“你也是想把9加几变成10+几来算对吗?那为什么还要减1呢?”(把这种想法和10+几连起来)2、得出最佳方法。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帮我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1)、(3)(4)这三种方法也很好,不过5和9和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加几来想比较简单。3、下面接着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练习:幻灯片第4、5张。4、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图片:(第6张幻灯片)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第2页/共3页多鸟”的效果。5、同学们做题目1:(第7张)6、题目2:(第8、9张)7、练习(第10张)“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8、课堂小结(第11张)第3页/共3页加法教学设计【第三篇】课题:加法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2、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学交流意识。教学重难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教学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演示: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并对四只小鸟加以特写。同时还伴随着清脆的鸟叫声。2、问:老师想知道有几只小鸟,谁愿意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3、继续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学生观察)问: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4、“一共有几只小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4+1=)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1、小组合作,2、探索多种算法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3、学们。2、全班交流算法。(对得出不同4、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5、并板书5)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4和1拭目以待组成来计算的,6、这个办法很好,7、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8、桌互说。三、分层练习,9、辨析理解1、“做一做”第1题(1)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10、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2)学生汇报算式;3+2=5,11、2+3=5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观察上面的这两个算式,12、你能发现什么?(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13、和不14、2、“做一做”第2题要求学生边摆边列算式。四、寓练于乐,15、巩固深化1、游戏一:贴苹果要求:在苹果图片上写出“5以内的加法算式”并贴到苹果树上去。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16、大家摆学具说算式,17、一人写算式。评价方式:请学生当“小法官”变的规律)2、红花配绿叶要求:这绿叶上的算式,18、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19、比一比哪能个小组找到的“红花”答案多。评价:给找到正确答案多的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智慧星”五、托管时间完成第27页的第1————2题加法教学设计【第四篇】《加法》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书上P16例1连续进位加法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2、3、培养学生迁移的思想,能充分利用旧知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三、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四、教学流程一、复习1、列竖式计算:63+2934+58提问: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把自己思考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二、讲授新课:师:同学们,动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你们喜欢它们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位动物朋友,看看是谁呀?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挂图。世界上这几类动物数以万计,我们国家目前也发现了其中的许多种,大家想不想了解这几类动物在中国的存在情况?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简单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2、师:在这其中每类中都有我国特有的物种,你说出一两种吗?(如大熊猫),我国特有动物的种数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国特有鸟类和爬行类的种数。(出示第16页特有种数表)3、教学例1。1)、从表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该怎样列式?4)、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5)、学生汇报算法。98+25=12398+25=123个位:8加5得13,在个位上写3,向十位进;十位:9加2得11,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得12,这时十位上写2,向百位进1。百位:因为十位满十,所以向百位进1,百位就写1。(2)与复习题63+29比较,有什么区别?4、练习(书上第16页的做一做。)提问:两位数加两位数应该怎样算?三、巩固练习:书上第17页第3题、第4题。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
本文标题:一年级加法教学设计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489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