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分配评语【推荐4篇】
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分配评语【推荐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分配评语【推荐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有效的课堂时间分配【第一篇】有效的课堂时间管理[摘要]高效的课堂时间管理对保障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以及促使教学的顺畅进行都极为重要,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每个学生都享有足够的“用功时间”。对课堂时间进行有效管理的若干策略:以质代量地分配教学时间;保障并适度增加“用功时间”;实现教学时间无谓消耗最小化;高效利用既定教学时间。[关键词]初中;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用功时间课堂时间管理是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成效的必然要求,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每个学生都享有足够的“用功时间”,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本文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为例,针对其中存在的课堂时间管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一、什么是课堂时间管理?课堂时间管理就是对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管理,包括时间的分配、时间的利用等,其本质是教师对教学时间的管理。课堂时间管理的提出,是要解决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即如何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促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既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成效不仅受到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影响,也受到学生自身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影响。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专注于学习并努力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的时间,认为这是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认知建构的重要时间段,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对学生“用功时间”的把握和利用,也就是说,教师怎样依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倾向,结合教学内容,将学习任务的重点和难点置于学生的“用功时间”,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功效,而仅仅通过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量是无法真正提高其学习效率的,恰恰相反,这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疲倦,注意力分散,兴趣下降等,从而降低其学习成效。当然,课堂教学时间并非也不可能都是学生的“用功时间”,还包括组织教学时间、常规教学事务安排时间以及课堂秩序维持时间等。所以,课堂时间管理应该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所有时间,而不仅仅是学生的“用功时间”。由上所述,课堂时间管理的要旨有三:一是教师要具备教学时间管理理念,合理分配既定教学时间,充分有效地利用学生的“用功时间”;二是教师要熟知学生的个人能力倾向,做到因材施教,减少在同步教学中因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造成的无谓时间消耗,如同样的教学内容和同样的教学时间,个人能力强的学生会感到时间多余,而个人能力弱的学生则感到时间不足;三是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延长学生乐于学习的时间。二、初中课堂时间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呢?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要促成学生个性化地、高效地利用“用功时间”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实践中的课堂时间管理却并非如此,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时间分配重量轻质一些教师以为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就可以提升学习的成效,于是,教师在授课中,从引入,新课,例题,练习面面俱到,不分主次和重点难点,一节课滔滔不绝,甚至延长下课时间。课堂教学时间的重量轻质淡化了时间分配的主次性,有将教学时间平均分配之嫌,这在初中学生注意力转移能力较强,稳定性又不够的情况下,只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其学习质量。(二)学生“用功时间”不足学生“用功时间”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也是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基础。有些教师过分追求课堂趣味性,充分体现新课改,一节课45分钟学生总处在不同的活动之中,有观察、有讨论,课堂上热热闹闹,教学方法多样,但每个教学环节都是匆忙而过,流于形式,致使学生专注学习时间减少,对教学的重要内容无暇深入理解。(三)无谓时间消耗过多教学中无谓时间消耗有三种情况:一是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不高,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教师常常要中断教学来维持秩序。二是教师过分追求探究式教学而忽视其他教学方式,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探究,也不管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否应用探究,每个问题都要让学生实验、探究、讨论一番,或游离于主要教学任务之外,让学生忙个不停,使必要的接受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而影响教学的整体质量。三是教师忽视学生个体差异,致使教师不得不在教学过程中向个人能力较弱的学生多次重复讲解。(四)时间利用效率偏低无论是组织教学也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好,甚或维持课堂秩序也好,课堂教学中的任何一种时间管理都涉及到效率问题,如果时间利用效率过低,势必会影响其他的教学环节。比如,有的教师用十几分钟的时间来维持课堂秩序,或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用过多的时间向学生讲解注意事项等,前者迫使教师压缩正常的讲授新内容的时间,后者使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当然,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时间管理问题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或多或少也同样存在。凡此种种,对初中新课程的实施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课堂时间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机会用于已计划好的学习活动。学生每天用于专心学习的时间越多,他们就学得越多,无论教师指导的还是学生自主的。三、初中课堂时间管理有何对策呢?初中课堂教学时间是恒定的,即每节课45分钟,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针对初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一)以质代量的教学时间分配在一定的范围内,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呈正正比,即学习时间越多,学习收获就越大。但超出一定范围,这种正相关就不存在,学习时间过多不仅会使学生感到疲惫,而且会导致厌腻。所以,教师应注意分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学习所要求学习的教学内容。第一,以教学为中心,不能偏离教学目标。第二,减少课堂管理、组织教学的时间。如果教师将过多的时间用在了组织教学和课堂管理上,就会挤占学生的在学习时间。(二)保障并适度增加“用功时间”“用功时间”或积极学习时间直接决定学习效果。教师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引起其对学习的兴趣与投入,使学生的在学习时间尽可能多地变成“用功时间”。第一,引起学生的兴趣。数学内容比较死板,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引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或者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设置悬念,使学生面临问题挑战,进而产生解决一定难度问题的欲望。这样的教学既体现了新课改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又能增进学生专注学习所学内容。第三,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专注于课堂的学习。(三)实现教学时间无谓消耗最小化为了保证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使学生有足够的“用功时间”,必须要尽量减少教学时间的无谓消耗。第一,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减少教学活动的过渡时间。教师应恰当地安排不同教学环节,整堂课既有教师的讲解、总结,又有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等,使教学紧凑有序,以免浪费课堂教学时间。第三,避免课堂教学中断。课堂中出现的意外事件或教师处理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的中断,造成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分散及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第四,提前做好各种课前准备工作,以保障教学活动的顺畅。(四)高效利用既定教学时间虽然增加教学时间和“用功时间”是提高课堂时间利用效率的重要方面,但其方法是间接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更直接的方法提高课堂时间利用效率。第一,把握最佳教学时间。国内有研究表明:课堂45分钟内,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起始时区5分钟)—波峰(兴奋时区15分钟)—波谷(调试时区5分钟)—波峰(回归时区15分钟)—波谷(终极时区5分钟)的起伏发展规律,教学中可根据这种规律,完成不同的课堂教学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第二,关注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获得并加工信息从而不断调节、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课堂信息量过少,环节松散,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信息量过多,密度过大,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因不能吸收消化而有挫折感,会使其丧失学习信心,教学效益自然低下,也是浪费时间。因而,教师须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教学内容划分层次,保证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恰如其分的发展。[参考文献][1]盛群力,吴文胜.教学时间研究模式及其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18-23.[2]白益民.学习时间与学习结果关系模型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1999(6):1-7.[3]马什科林.初任教师手册:2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8.[4]王仁甫.45分钟价值曲线[N].中国教育报,2002-09-19(8).有效的课堂时间管理西安市高桥中学常维娥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第二篇】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我有机会观摩过一些课,自己也亲历了这些年的课堂,有一点感受很深:如果课堂时间分配不当,整个课极容易上得“虎头蛇尾”。即课前段时间学生兴趣昂然,积极主动,后段时间,学生注意力逐渐散淡,失去课堂凝聚力,教师完不成任务,只得草草结课.这样,很容易让教师误认为是自己后段时间的教学不够精彩,其实不然,恰是前段时间没合理安排。一般来说,对于不同的事物发展情况,都有其最宝贵的时间,我们把这段时间称为“黄金时段”。如电视黄金时段在19:00——21:00,人生长的黄金时段在青少年发育期,记忆的黄金时段在每一天的早晨等等。那么作为数学的课堂,有没有黄金时段呢?我认为当然有!科学研究认为,5—7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的时间约为15分钟;7—10岁儿童增加到20分钟;10—12岁约为25分钟;12岁以上的约为30分钟。由此可见,我们小学生的连续注意的能力一般只在20分钟左右。按标准,小学每节课的时间为40分钟,那么,我认为,前约20多分钟学生基本可以连续集中注意某个问题,但后面的时间,注意力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所以在高年级顶多不超过25分钟,低年级不超过20分钟的时间里,教师必须转换问题,才能有机会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而,我认为,在新授课里,教师要注意在普遍生学生连续集中注意力时间里,必须完成主要的教学任务,后面的时间作巩固、拓展训练或小结评价,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前天去观摩了一节六年级的新增内容课《鸡兔同笼》,课前,刘老师亲和的面容,幽默的语言一下子缓和了学生拘紧的气氛,让学生“士气大增”,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气氛极其活跃。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蛤脚,鸡和兔各有几只?……师:“你们能先猜一猜吗?”学生猜……师:“猜得对不对呢?咱们来验证一下。”师生一起验证。师:“用猜想的方法,解决这道题好不好?”“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师:“那咱们来试试用列表法和画图法来解决。”师:“做完了再试试用算术法和代数法解决。”过了约10来分钟,老师让生详细汇报。这样一节课的时间过了一大半,学生很难再看出前面的积极与热情,有的开始用手支头,有的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听汇报,仍旧拿笔划着自己没做完的,有的目光东游西荡……当老师和学生讨论到本节课的重点时,时间已过了三十多分了。还好,老师的课件准备得很充分,演示直观形象,这才收回了学生的目光和“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但仍没有时间进行巩固、延伸、小结评价等,老师只好无奈结课。我想,如果教师把握好本课的教学目标与重点的关系,将重点放在课堂的“黄金时段”进行讨论,效果一定会大不一样。高年级是这样,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我从事了好几年的低年级数学教学,发现,如果在15分钟左右教学重点任务还没完成,那这节课简直算是白上了!后面的时间里,学生不管自己学习懂了没,调皮的学生开始骚动,听话的学生也是神形俱离,有少数想坚持的,也被班上的躁动声打乱了思路……在巩固训练中亦是错误百出,效果极差。如果教师把握好课堂的节奏与时间,在学生注意力的“黄金时段”基本完成了新授内容,学生理解了学习内容,接下来就可以转换问题进行巩固,学生的新鲜感再次被调动,因为能运用新知,所以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巩固拓展一并丰收!当然,课堂的“黄金时段”只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并不是只有前20分钟左右面才是最宝贵的,如果在后段时间运用得好,同样也可以
本文标题: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分配评语【推荐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552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