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马说教学设计【精选4篇】
马说教学设计【精选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马说教学设计【精选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马说教学设计【第一篇】《马说》教学设计简案周娟教学设计:1、读出文章的不平之气。2、通过诵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3、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教学重难点:通过诵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个善于相马的人是谁吗?俗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今天,我们就走进韩愈的《马说》。二、整体感知(一)因声求气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课文两遍,把遇到不懂的词句画出来。2、小组代表范读课文。(要求:注意听,字音读对了吗?停顿合适吗?)3、师生合作正音,讨论文章停顿。4、教师范读课文。(要求:注意听,学生评价)5、师生合作点评教师的朗读。明确:学文言文,通过朗读,去感觉文章的气韵。(二)因文解字1、学生自主翻译课文。要求:利用课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标注出不理解的字词句。2、师生合作释,讨论辨析“骈、是、食、策、之”等文言词义。明确:学文言文,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揣摩它。(三)因言寻意1、思考:文章短短151字,有一个字频繁出现,饱含了作者的感情。是哪一个字?明确:“不”字。2、学生依次读出11个含有“不”的字句,教师多媒体展示。3、学生自由读,理解意思。要求:读出这样11个字句的感情。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讨论作者寄予“伯乐、千里马、食马者”三者的不同形象与不同感情,教师板书。明确:学文言文,通过品析文字,把握文章思想。三、课堂小结:学习文言文,一定要走进文要里面。我相信,掌握了这三种方法:“因声求气,因文解字、因言寻意。”同学们也会变成学习文言文的千里马。马说教学设计【第二篇】《马说》教学设计文本解读这篇文章是一短小精品,不足200字。文章以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集中地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抨击。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委之以重任,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理解《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3、了解“说”的体裁特点。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理解文中所阐明的深刻道理。3、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教学重难点突破理解《马说》一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是本课的一个重难点。作者所要表达的见解是: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从这一见解出发,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集中的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这种写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例如,用“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描绘千里马的终身遭遇,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来揭示它才能被埋没的原因,都能激发人们的不平感,也表达了当时千万个才能之士的悲愤。又如,用“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来刻画食马者的浅薄愚妄,更具有辛辣嘲讽的作用。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以期能熟读成诵。2、合作探究法:文中一些疑难点由学生讨论,通过合作探究突破疑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朗读磁带。课前准备请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找有关“马”字的成语。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解题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多媒体资料显示)2、点明本文体裁,介绍“说”这种文体。(多媒体资料显示)本文是1篇寓言性杂文,属论说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听录音跟读,注意读音、停顿。2、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清文意并完成下列练习。(多媒体显示)⑴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粗的词。①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②一食或尽粟一石。③才美不外见。④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⑵区分下列虚词的用法。之:策之不以其道祗辱于奴隶之手马之千里者其: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其真不知马也3、老师指出文中要求掌握的特殊句式。(多媒体显示)倒装句:⑴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分析:“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语⑵状语后置: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分析:“于”相当于“在”,“于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后置。4、请一个学生翻译全文,其他学生补充。5、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每段的内容。6、全班齐读,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四、整体感悟1、提出问题,学生抢答。(用原文回答)(多媒体显示)⑴文章开头是如何阐述“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的?⑵没有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⑶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⑷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2、教师点评、归纳3、提问:文中哪句话点明了中心?五、品味诗文,推究文理1、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多媒体显示)⑴“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三个“之”字的用法是否一样?⑵本文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⑶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有怎样的寓意?⑷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进行分析)2、点明“托物寓意”的写法,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平时写作中去。3、全班齐读课文,并背诵。六、延伸拓展辩论:当今社会还需不需要“伯乐”?七、课堂小结八、布置作业1、古代还有哪些怀才不遇的文人,请搜集其作品。2、背诵课文。马说教学设计【第三篇】四马说韩愈学习目标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2、能正确翻译文言语句。3、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4、正确把握本文的主旨。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2、能正确翻译文言语句。3、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难点:正确把握本文的主旨。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2、教师制作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方法自学加点拨教与学互动设计第一课时学习要点1、能正确把握文中词语的读音。2、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3、能正确翻译文言语句。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说说有关马的成语,(一马当先、-跃马扬鞭、天马行空、千军万马、马到成功、马不停蹄、老马识途、车水马龙)从这些成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马,对马的印象非常好。唐代文学家韩愈就写过1篇有关马的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二、释题(PPT)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在某种程度上与现代杂文或杂感相似。可以记事,也可以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其主要特点是一事一议,要求作者写出对社会生活中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或对某种现象的看法。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PPT)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现在河南南阳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父母早亡,由嫂抚养。卒谥“文”,又世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韩愈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四、自读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正确断句。2、听朗读录音。注意语气及情感。3、齐读课文。五、译读课文1、要求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和已有的文言知识理解文中实词虚词的意思,尝试着翻译文言语句。2、将自学中碰到的问题在小组中讨论解决。3、将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罗列,留待集体解决。六、集中解疑七、检查自学情况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世有伯乐(lè),然后有千里马骈(pián)死于槽枥(cáolì)之间....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这里的“食”是“吃”的意思,所以读(shí)。..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这里的“食”同“饲”,喂养的意思,所以读(sì)...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这里的“食”是“吃”的意思,所以读(shí);...这里的“见”同“现”,显现的意思,所以读(xiàn)。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PPT)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夫)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本指小米,这里泛指粮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这样的)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等同,一样)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哪里)策之不以其道(方法)执策而临之(握,拿)(面对着)3、辨析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PPT)一食或尽粟一石(吃)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食不饱(吃)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养)不以千里称也(用,拿)策之不以其道(按)虽有千里之能(的)执策而临之(代千里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无义)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安求其能千里也(代千里马)其真无马耶(难道)其真不知马也(恐怕)策之不以其道(驱使)执策而临之(鞭子)策勋十二转(记载)虽有千里之能(虽然)故虽有名马(即使)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完)食之不能尽其材(使----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转折连词,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顺承连词,来)4、翻译句子(PPT)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②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③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④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⑦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⑧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八、布置作业1、继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思考书后探究·练习第一题。第二课时学习要点1、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2、正确把握本文的主旨。过程一、复习导入二、研读课文(一)朗读课文第一段并思考问题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作者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们认为到底是先有千里马,还是先有伯乐呢,为什么?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马而言应该是这样的。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他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是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识别就成为前提了。3、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二)朗读课文第二段并思考问题1、作为千里马与普通马有什么不同?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能注意这一点并区别对待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三)朗读课文第三段并思考问题1、本段中那些语句刻画了食马者的浅薄愚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2、本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讽刺揭露了昏庸无能,不能选贤任能而报怨世无人才的统治者。3、本文通篇写千里马,难道韩愈仅仅为马的不幸而鸣不平吗?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4、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慨心情。5、本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三、拓
本文标题:马说教学设计【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638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