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 圆明园观后感(精编5篇)
圆明园观后感(精编5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圆明园观后感(精编5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圆明园观后感1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近现代史课上,我们集体观看了名为《圆明园》的纪录片,该纪录片为我们再现了一段真实可感且震撼人心的历史,仿佛我们穿越了历史,亲眼见证了大清帝国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全过程,我们一起为大清的兴盛而自豪骄傲,又一起为其逐渐衰亡悲哀感叹,直到纪录片结束,我的心情依旧久久不能平静。从中也获得了颇多感悟。雨果于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样一段屈辱的历史使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是什么造成了大清帝国如此轻易地从兴盛转瞬间步入衰亡?是英法联军的惨绝人性?不,那只是我们欺骗自己的借口,大清鼎盛外表下糜烂的本质才是大型帝国走向衰亡的真正的原因。长期的闭关锁国,不与外界交流,只一味的认为自己的万里河山是不能被其他人毁灭的,却没有发现这个偌大的帝国早已停下了前进的脚步,而西方国家已经后来居上,危机早就到来了。清朝中期,腐败的清朝政府为防止被外国侵略者侵略,维持自己的封建统治,又因为统治者们认为中国地大物博,不需要外国的帮助,下令“闭关锁国”。“闭关锁国”虽然能使统治者暂时不被影响,但中国从此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严重落后于国外,致使后来中国成为半封建统治、半外国殖民地的境界。从历史角度来看,这对中国的影响是极大的。清朝统治者坚持“农本”,推行“重本仰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由于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就严格限制对外经济贸易。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清朝收复台湾后,开放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作出严格限制。后来有英国商船几次到宁波贸易,企图在那里建立长期的商业据点。清朝政府深感疑虑,下令只开广州一处对外贸易,并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广州十三行”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政府当然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更加“闭关锁国”了。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二百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一千公斤;中国年产铁约二万吨,不及法国的1/10,不及英国的1/40。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往日出没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为西方国家的船队所取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200年。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西方国家正在工业革命时,中国还是“农本政策”,严重跟不上世界的发展;西方的政治、文化变革,中国还处于封建统治中。当时,外国的武器已是铁船钢炮,中国用的是土枪土炮,远远比不过那些洋枪洋炮,在军事上已经远不如西方的中国,还总是自以为自己是最强的国家。英国曾经送给中国一些最先进的武器模型,中国政府,包括被称为“一代明君”的乾隆也把它们当成是一堆废品收起来,好久没人去管。中国就是在腐败的封建统治者的统治下,由一个世界强国成为一个整天被压迫的殖民地,还被迫与许多国家签定了“南京条约”、“望夏条约”、“马关条约”等一系列割地、赔款条约,从而走向衰败。圆明园的灾难不仅是西方侵略者的野蛮造成的,更大的责任应当归咎于盲目排斥科技、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的清政府以及被他统治下的愚民,他们散失了创新,失去了对历史前进的深邃的洞察的眼光,被农业文明巨大的成就蒙蔽了双眼,身体停留在狭隘的田间,耕作在几世的原野。这样的原地踏步必定被迅速对外扩张的西方资本主义征服,圆明园的毁灭只是噩梦的开始,只是西方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的警告和宣战的开始。如果说《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那么圆明园的毁灭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优越感骤降的开端。几千年以来,无论是对外开放还是闭关锁国,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是外国学习的楷模,效仿的对象,民族优越感也逐渐加强,但是当拿着长矛的骑兵、挥着大刀的步兵、推着陈旧的大炮的八旗国防军向侵略者的毛瑟枪、先进大炮冲去,大批批倒下,城门被攻破,统治者仓皇逃跑,这时才想起了害怕,变得胆怯。随着侵略的深入,整个社会各个阶层才发现落后西方太多了,差距太大了,中华民族才真正醒来,变法图强。付出的代价多大!一个半多世纪!所以国防是多么重要,保持一种不断进步,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态度更是多么的重要!时至今日,中国总体上依然落后,仍然要向西方学习,但绝对不能散失了民族优越感,不能丢失了自尊!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是呀!那毕竟已是历史,是不可改变的。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篇历史在以后重演。我们要把这篇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加油的指引标。历史是不可改变的,它将永远记录在每一代的人心中。但是,它可以改变以后,改变将来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为了以后中国美好的将来奋斗!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2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500字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纪录片《圆明园》让我们回顾历史,让我们了解圆明园从前的壮观辉煌,也让我们记住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巨大耻辱。在看影片前,我们已经学过了《火烧圆明园》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了,对圆明园的历史已有部分了解。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我们对圆明园这座伟大的建筑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在看到皇家画院为圆明园所画的建筑图时,如此美丽,如此壮观的景象使大家为之惊叹,个性是在建造圆明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上,大家不禁感慨道:“这真不愧是在幻想艺术中有着崇高地位的世界奇迹。”可惜的是这个伟大的杰作于1860年10月被毁,从那时开始,这个伟大的杰作消失在地球上。看了这部纪录片,我感受到了清代全盛时期的繁华与昌盛,脑海中映起了美仑美奂的圆明园倩影,这个集康熙、雍正、乾隆一生心血而建造的伟大建筑此刻只能成为梦影。而原因正是因为清朝末期的衰落,咸丰皇帝的昏庸和朝政的腐败。这让英法联军有机可乘,掠夺与烧毁了这个伟大的建筑。我对英法联军的残暴行径与毫无人道主义、对礼貌艺术的摧残表示强烈的愤慨,对大清国的衰落腐败表示无奈和同情。只能说是弱肉强食,谁叫我们当时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优秀的领导者。所以说,要想强国,则务必强民。期望大家在和平年代好好学习,为祖国的昌盛作出自我的贡献。圆明园观后感3圆明园观后感圆明园那昔日的光辉哪去了?金碧辉煌的殿堂哪去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哪去了?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哪去了?那热闹的“买卖街”、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哪去了?原本华丽的圆明园,如今已是一片废墟,那是英法联军一把火烧了的瑰宝与精华呀!好几代帝王的梦想和人民的心血呀!惋惜之余,问题悄悄爬上了心头,为什么英法联军敢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抢掠、烧杀、毁坏呢?为什么中国人不敢去制止呢?思考再三,答案是:当时的清政府太弱,太弱,弱到不堪一击。想管?却力不从心。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的毁灭。1860年8月份,英国和法国联合侵犯我们的首都北京,并到圆明园内把各种奇珍异宝统统掠走,最后竟用大火将圆明园化成灰烬。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掠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我肺都气炸了。我仿佛看到那些前来侵略的敌人们见到园中的奇珍异宝都惊呆了,疯狂地将贵重的物品占为己有,他们的腰包都塞得满满的。要是遇到那些比较重的瓷器,他们拿不走,可恶的敌人就用牲口搬运或用棍子将这些瓷器打碎。他们如此无法无天,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太落后了,再加上没有什么先进的武器,所以才处处受到各国侵略者的欺负。让我深深地认识了“落后就得挨打”这一不变的真理。它在时时刻刻地激励着我们:为了我们的祖国,一定要好好读书,让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闭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烧圆明园的场面,也看到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在肆无忌惮的犯着罪恶。我可以听到他们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其实,这段历史是我最不愿意面对的历史,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也是作为每个中国人心底最疼的地方。我想,是个中国人。就一定仇恨妄自尊大,毫无避讳的烧杀抢掠的帝国主义吧!这不是我在夸大其词,而是他们的做法真的不能不让中国人气愤,不能不让全世界所苟同.对于圆明园,我是心存骄傲的。不管它曾经是否被帝国摧毁,也不管它现在是如何的面目!但是可以说,它集我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我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当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人,都说它确实是好。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园林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总之,圆明园为我们这个文明古国赢得过荣誉,曾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在抢劫圆明园的时候,随军的神职人员在圆明园被焚毁前居然大言不惭地说:“都拿走吧,再过半小时,所有的东西都将被烧掉。这是拯救,而不是抢劫。”这是令中国人所愤怒的,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么的自圆其说。我想,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令中国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类所叹息的,也是历史上的一大遗憾。曾经,中国离文明与进步那么接近,但这种接近也是如此转瞬即逝。在当时的中国人关上了对外的大门,独自享受腐朽的繁华时,他们也错过了最后一班与世界接轨的列车。圆明园,这座始建于康熙的皇家御苑,见证了中国康乾盛世的辉煌,亦见证了鸦片战争的屈辱。历史为她砌上金瓦,又披上黑纱——她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像一位老人,静静地站立,缓缓地诉说。幸运于生活在这个时代,三维仿真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我们在大荧幕中看到圆明园当初的样子。大文豪雨果的叙述没有一丝的夸张——“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集了一个人民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她是中国鼎盛时期的代表,寄托着中国太多的自豪和骄傲。希腊有巴黛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圆明园,带给我太多骄傲与荣耀,但更多的,是一段令人心酸屈辱的回忆。当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竟只有二十个太监进行抵抗。我不禁叹息偌大帝国的最后荣耀,竟要由二十名太监来保卫!当园中无数珍宝被士兵们洗劫一空,又公然拍卖,当联军火烧圆明园,浑然不知自己将300名宫女太监活活烧死时,我的心被又一次深深刺痛了。我不愿过多苛责英法野蛮的报复行为,只想找寻自身的原因:为什么这个人口,农业、工业生产总值都曾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大国,会在短短的百年之间,被西方列强恣意践踏在铁蹄之下?当英法联军打开圆明园的秘密仓库,发现他们送给清帝的欧洲最先进的枪炮,被当作装饰品一样地摆设时,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康熙时期是明末清初改朝换代之后政治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帝国上下一片欣欣向荣之景。这与统治者个人的素质密不可分。康熙在位时期观念开放、善于学习,不仅自己向来华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方面的知识,也重视对皇子们的教育,甚至亲自为皇子们讲解。但他一个人的努力并未对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中国的科技还是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圆明园悲惨的命运其实在雍正,乾隆年间已经埋下
本文标题:圆明园观后感(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671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