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引语】小编为您整理收集的“《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精编优质文档,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用哦!喜欢就下载吧。《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第一篇】文言文教学一向费时费力而在检查学习效果时又往往不尽人意。所以常有不少人产生为难情绪,甚至少数学生厌学文言文。我对此也深感苦恼。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中央电视台《东方小故事》,深受启发,其中那些形象的小故事让人过目难忘。这不正是形象大于理性的体现吗?因而我把它用于教学中,尝试者把抽象的枯燥的讲解融于直观的故事演绎中,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以期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下面以教学《孙权劝学》为例作探讨:《孙权劝学》一文篇幅短小、文字简约,且以对话为主,简短的对答中,突出了人物的心理与性格。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初一学生,一定让他们熟读成诵,再借助注释,课文的意思也就容易理解。本文的故事性强,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先讲故事,再启发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因此整个教学活动分成两大块:前期是以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教师点拨为主的自学活动;后期是以学生形象的表演为主兼以朗读、评议的巩固阶段。前期重在知识的输入、学习与吸收,训练其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后者重在知识的输出,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及其语言表演等综合能力。教学目的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媒体投影片教学步骤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看注释试翻译课文;2、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司马光的故事)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三、检查预习1、学生结合注解翻译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学生介绍、教师补充文章作者及文中的历史人物。⑴司马光,宋代历史学家、文学家。故事:①砸缸,表现其聪明、机智。②圆枕,表现其勤奋、惜时。总结:正因为有这两点,司马光才创作了《资治通鉴》这一辅佐君王治理天下的历史巨著。⑵文中的历史人物:孙权,东吴国君,少年英主形象吕蒙,权之大将鲁肃,孙权的谋士,著名的大臣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活动1、《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揭示学习的必要性)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学习的目的、方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忙,不是理由。委婉的批评。)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总结:作为一代英主,劝学于部下,本身就包含了他对吕蒙的器重、期望、关心和爱护。况且他句句中肯,字字真诚。2、再找出劝的结果:蒙乃始就学。(吕蒙听劝求学的行动,表现他知过能改、坦诚豪爽的武将风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情不自禁的惊叹,表现他为朋友的'进步而高兴的豪爽和儒雅的风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吕蒙学而大有长进后的得意对答。)总结:吕蒙由一员不爱学习的武将到愤而求学并学得卓有成效,以致连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鲁肃都惊叹不已,结友拜别。可见孙劝之善劝。全文围绕孙权劝学组织材料,详略得当、性格鲜明、中心突出、语言简练。写作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典范。五、在重点学习、反复朗读上面七个句子之后,学生根据课下注释阅读全文,贯通文意。思考这个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改变,按剧幕、场划分的原则可以分为几幕?怎么安排?第一幕(地点)孙权的宫中(人物)孙权与吕蒙第二幕(地点)吕蒙军帐中(人物)吕蒙与鲁肃把故事分作两幕,分四个小组来表演。1、第一轮用现代汉语来演绎这个故事,要把对人物的理解(包括他们的表情、心理、动作)都想象出来。共表演两次。2、第二轮用文言文句式来表演,注意人物的语气。共表演两次。在学生一轮一轮的表演中,可以看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自身的想象力及表演才能,也可发现他们在古代文化方面知识的欠缺,及时补充、学习。其中结友而别时,他们有的握手,有的作揖,有的鞠躬,引起大家阵阵的笑声,至今犹在耳边。六、体验反思笑声中课就要结束了。想一想,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这个故事给我们以怎样的思索?有的同学说:读书长知识,有见识。有的说:读书可找到好朋友。有的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总结:读书学习在一个人的发展和完善中起重要的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这也是司马光记述这个故事的目的所在。七、最后,齐声诵读,试背全文八、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一、二、三。2、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附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刎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吕蒙从此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近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活动或者教学游戏在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它不仅可以让我们牢固地记住这个故事而且还调动了大多数同学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我想,这样的教学形式对于故事性较强、较形象的文言叙事短篇或许有一定的启示性。但是,当堂的即兴表演,对于上课思想集中、程度较好的学生能记住故事大意和文言句式,表演起用语自如,效果较好;而那些基础较弱的同学则只能记住故事的大意而对于文言句式就显得有些吃力。《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课文,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2、能力目标:能正确翻译全文。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养成勤学的观念和习惯。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整体把握课文,小组合作准确翻译、研讨理解内容及作者思想。教学重点: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正确翻译全文。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教学课时:2课时。课时目标:反复朗读课文,翻译疏通,积累词语,初步了解大意。教学过程:导入课文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二、简介作家作品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西下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3、简介文中的三个人物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鲁肃:学识渊博,孙权的谋士。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注音和句读。2、读准字音:卿岂邪更孰遂3、学生朗读课文。四、反复朗读,看书下注释,翻译,了解全文大意1、积累词语:谓:对……说卿:君对臣的称呼,你当涂:当道,当权掌事:掌管国家大事辞:推托多务:事情多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学官但:只不过涉猎:粗略地阅读吴下阿蒙今义: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更:重新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2、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过去的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跟吕蒙议论事情,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应当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后就分别了。五、概括课文情节,初步感知内容(出示问题,允许讨论)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学——就学)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大惊——结友)六、作业:熟读课文板书设计:孙权劝学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情节:孙权——劝学吕蒙——辞学----就学鲁肃——大惊----结友第2课时目标:整体把握课文,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养成勤学的观念和习惯,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教学过程:一、复习情节导入新课。二、研讨课文:1、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理解:①详写“劝学”、“叹学”,“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论议”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常用文言词语并理解课文大致的意思;理解故事所阐明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概括、表达等方面的能力。2、过程和方法: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借助于多媒体和各种参考资料,引导学生朗读、表演、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开卷有益”,读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败走麦城”引入,介绍孙权、吕蒙、鲁肃,让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激发阅读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先介绍,老师再补充)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提问:你在预习中对作者和《资治通鉴》了解多少,由学生先介绍,不完整老师再补充。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三、读文感知。听录音范读,学生齐读课文,老师提示学生结合注释读准字音,注意朗读停顿、节奏。正音。教师出示投影片。卿(qīng)岂(qǐ)涉猎(shè)邪(yé)孰(shú)遂(suì)四、疏通文意。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2、指导学生分组译文,标识重点字词。(让学生先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归纳总结:重点字词:当涂:当道,当权岂:难道但:只见:知道往事:历史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或谋略语气词的运用:“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相当于“耶”,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罢了,语气助词,表示肯定语气。“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古今异义: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博士: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b、但当涉猎但: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c、见往事耳见: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d、
本文标题:《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775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