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精编5篇)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精编5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精编5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李清照——《渔家傲》1李清照——《渔家傲》篇1:李清照——《渔家傲》赏析版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米酒初熟时,上有渣浮如蚁。赏析:溶溶月色皑皑雪,疏影横斜,傲然绽放,一片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中,梅花的一缕芳魂更衬得孤傲卓绝。人在梅影下痛饮,有暗香浮动,酒石酸醉人耶?梅醉人耶?此花不与群花比,是爱极之语。而人的才气品格却可与此花斗艳,譬若易安。篇2:李清照《渔家傲》赏析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作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篇3: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答案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B.作者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她并未就此满足,她还有新的更大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传说中三座仙山上的幸福生活。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渔家傲李清照2《渔家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李清照的文学常识,体会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2.反复诵读,进而感悟词作主旨;结合内容阅读赏析。3.品味本词豪放的艺术风格,感受词人对自由的渴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及背景,体会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结合内容阅读赏析词作,感悟词作主旨。三、教学过程1.导入设计在中国文化史上,宋代是一个特别的朝代,因为它不强调武力和战争,而是积极地去建设文化。提到宋代的文化,人们一定会想到宋词,“词苑千载,群芳竞艳,盛开着一朵女儿花。”这朵女儿花就是李清照。在三千年的文化发展史中,女子是长期缺席的,但是李清照的词却明耀古今。她的词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李清照的《渔家傲》,去轻嗅这枝女儿花的芳香。2.作者及背景介绍: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派代表,号易安,有“千古第一才女”“一代词宗”之称。李清照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是文章名流李格非,母亲王氏相传是宰相之女。家境殷实,书香门第。李清照从小便受到文学的熏陶,文化修养不俗。十七岁,李清照遇到了赵明诚,二人结为连理,婚后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与赵明诚在一起的日子是李清照一生最安宁、幸福的时光。可是好景不长,靖康二年,北宋被金所灭,李清照开始南渡。也许是情深不寿,情深天妒,丈夫赵明诚在劳顿交加之下,身染疟疾,病逝。李清照痛不欲生,可是斯人已逝,生者还要活着。国破家亡的李清照带着收集的文物字画独自辗转,颠沛流离。此时的她多么渴望有个人能来关心她呵护她,而就在这时她的第二任丈夫张汝舟出现了。张汝舟只是觊觎于李清照收藏的字画,并非真心,所以不久便漏出了丑陋的嘴脸。对李清照恶语相待,甚至大打出手,李清照提出离婚,可在当时女子是不能与丈夫离婚的,惹来牢狱之灾。后来被弟弟救出。晚年的李清照过着清简的生活。这首词就写于南渡之后。3.走进文本,诵读体悟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过程中注意正音正字。2.学生自由朗读,并且思考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整体感知整体感知:通过你的课前预习,你认为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描述了梦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5.文本赏析这首词在《花庵词选》中题为“记梦”。既然是记梦,梦中一定会出现很多场景。作者为我们描绘了那些场景,请你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场景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场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渡千帆舞。早晨,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雾气弥漫漂移,海面上刮起了大风,无数舟船破浪前进,我坐在颠簸的船上,仰望天空,只觉得,银河就要旋转起来了。(1)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场景?描写好在哪里?这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这些景物原本是孤立的。作者运用两个动词“连”“接”,将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海天相接的画面。这种海天相接的感觉让我想到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两句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的潮水是平静的,而李清照笔下的江面却是波涛汹涌的。接下来下句同样用两个动词“渡”“舞”,足见风浪之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在风浪之中的感受,使人身临其境。杜甫在《阁夜》中“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这幅场景给你留下的感受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让我们体会到这种感受的?(写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辽阔,壮美,瑰丽雄伟,意境开阔总结:这两句既有梦境的虚幻性,同时又使人身临其境,富于生活的真实感。虚虚实实,为全词奠定了奇情壮采的基调。怒涛行舟图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迷迷糊糊之中,仿佛我的梦魂来到了天帝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恳切地问我要回何方?(1)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场景?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天帝形象?“仿佛梦魂”说明作者在梦境之中。“殷勤”是“恳切”“关切”的意思。这句当中词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众的天帝形象。这两句虽然语言简洁,但是却包含着深厚的感情。李清照在南渡过程中,独自漂泊,十分渴望有人关心她。在梦境中她竟然得到了天帝的眷顾,我想这也是她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求。(2)渴望得到天帝眷顾的只有李清照吗?这句还暗含着怎样的情绪?这种渴求应该不只是为了孤苦无依的自己,更是为了战火中流离失所的百姓。北宋朝廷软弱无能,百姓在战火中失去家园。所以这三句就与现实中的北宋朝廷,社会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表现了李清照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讽刺和批判态度。天帝问归图3.面对天帝的提问,李清照是如何回答的呢?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上阕是天帝问归,下阕一个“报”字的回答,自然地将上片和下片衔接起来。(1)这一句“嗟”是核心,作者慨叹的是什么呢?“路长”“日暮”化用典故,出自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长是指人生的道路还很漫长,还有很多事没有做,可是我已经日暮,人生已经进入暮年。这一句其中充满了彷徨和无奈,已至暮年,可是人生的很多理想还没有实现。(理想未实现的忧伤)(2)下句核心是“漫”,这个字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呢?“漫”白白的,徒劳的。我虽然能写出惊人的句子,但是是毫无用处的。为什么毫无用处?因为无人欣赏,这一句中蕴含着怀才不遇之感。总结:人生的路还很漫长,可是已至暮年,空有一身学问却没有知己。面对这种惨淡的现实,李清照是如何选择的?她到底要归向何处呢?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上去。再次化用典故,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鹏,是传说中的一种大鸟,由鲲变化而来。所以我们常听说鲲鹏。鹏有多大呢?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当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时,一煽动翅膀,激起的水花,就能达到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而起,飞往九万里的高空。鹏之所以能够飞往九万里高空是因为凭借着风势。李清照也希望能够凭借着风势,像大鹏一样,飞往九万里的高空,而且希望风不要停,把我吹到三山去。李白也有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与此相似。飞往三山,三上是什么地方?曹雪芹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那么李清照想去哪里呢?三山是指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传说渤海的东方,有一个极大的无底深渊,名叫归墟,普天下的江河大陆之水,全体流往那里。然而那里的水,素来不上涨,也不降落,始终坚持常态,可见归墟是如许的大跟深。归墟中有三座神山,名叫方丈、瀛洲、蓬莱。每座山的高及四周各三万里,山顶上平坦之处也有九千里,山与山之间的间隔约七万里。山上有黄金、白玉造成的殿台楼阁;飞禽飞禽都是纯白的;到处长着珍珠宝石的树,开的花、结的果,味道都很好,吃了能够永生不逝世。蓬莱十大盛景:仙阁凌空,神山现世,渔梁歌钓,日出扶桑,晚潮新月,万里澄波,万斛珠玑,铜井金波,狮洞烟云,漏天滴润。李清照曾经写过一首诗名叫《晓梦》,晓梦晓梦随疏钟⑴,飘然蹑云霞⑵。因缘安期生⑶,邂逅萼绿华⑷。秋风正无赖⑸,吹尽玉井花⑹。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⑺。翩翩坐上客⑻,意妙语亦佳⑼。嘲辞斗诡辩⑽,活火分新茶⑾。虽非助帝功⑿,其乐莫可涯⒀。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起来敛衣坐⒁,掩耳厌喧哗。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⒂。安期生,萼绿华都是蓬莱仙境里的神仙。李清照的这首《晓梦》因“姻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泄露了她的所有愿念。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他仿佛于茫茫人世间一眼便识得了与他们之间的姻缘。只有故知之心,没有仙凡之异。仿佛臆想里这种与仙同乐的生活才是她心中的理想世界。所以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所以她说“风休住”乘着蓬草一样的小舟把我送到理想之地越是追求理想,追求自由,就越是说明了现实的惨淡和残酷。正式因为现实的不如意才更加渴望理想自由。(鹏程万里图)这首词虽然是描写梦境,但是其中又处处包含着作者对现实的感受,通过我们以上的分析,能否总结一下,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对现实的批判怀才不遇对理想自由的追求总结:这首词为我们描述的这场梦境,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怀才不遇的悲愤,对现实的批判,讥讽,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回顾全词:这首词结构新颖,完全突破了上情下景的传统模式,上片的天帝问归与下片的我报路长嗟日暮将上下片自然地衔接在一起。全词大半由人神对话组成,同时下片的“三山”与起句暗合,“蓬舟”与“千帆”相应,“我报”与“问我”绾合,章法缜密。作品继承了屈原、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想象联翩,瑰丽多姿,奔放自如,充满了浓郁的神话色彩和浪漫气质。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绪再次朗读这首词。讨论:李清照的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词多写闺中闲愁。例如大家背过的《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后期词作则多写家仇国恨。北宋灭亡以后,李清照开始南渡,这中间她经历了丈夫离世,国破家亡,独自漂泊的生活。所以她的词作中弥漫着对自己身世的悲叹,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的情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木兰横戈好女子,但愿相将过淮水。”这哪里像以为离乱中的女子所写,倒像是以为亟待收复失地的臣子所写。李清照一边在词中表达自己孤苦无依,内心的苦闷,挣扎,一面又以女子之身怀天下之事,体味着宋朝士大夫的悲哀,那么你认为李清照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读李清照的词,你会看到她一步步的成长,在岁月的沉淀下,以为活泼开朗的少年成长为幽怨的少妇,再到后来经历风霜,成为一位看淡一切的长者。我想对于李清照的词的学习也是同样的,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有更深刻的思考。课下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多的学习阅读她的作品,并且也能通过学习她的词丰富你的人生。四、板书设计:怒涛行舟图怀才不遇天地问归图梦境梦醒批判现实鹏程万里图追求理想五.教学反思这首词是李清照
本文标题: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287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