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法学调研报告【范例4篇】
法学调研报告【范例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法学调研报告【范例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法学调研文章【第一篇】浅谈生活不能自理残疾人犯罪问题名山区廖场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武装部长魏彪摘要不能自理的残疾人犯罪如何判刑?如何处罚?例如一个不能自理的残疾人,他的智商是正常的,可能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也可以利用正常人去犯罪。那么这种情况下法律如何处罚?如何判刑?如果构成犯罪,需要追究其刑事责任,但因为他不能自理,就算蹲监狱还要人照顾,哪该怎么办?随着我国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羁押场所不断规范,目前,在刑事实务中出现了新的难题———生活不能自理残疾人犯罪。笔者就在公安工作时期遇到的残疾人犯罪案例作粗浅的看法。前言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社会矛盾凸显,由此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和刑事犯罪逐年上升,特别是近年来,毒品犯罪日益猖獗。2014年,雅安市公安名山区分局在工作中发现某男子有贩卖毒品的重大嫌疑,经侦查取证后核实,该男子多次从成都、西昌等地从其上家处购甲基苯丙胺(冰毒)回名山区后自己或指使他人向吸毒人员零包贩卖,构成贩卖毒品罪。在侦察过程中发现该男子因小时候发生车祸,致下半身瘫痪,常年坐在轮椅上,生活不能自理。看守所羁押和追究刑事责任服刑成了难题。不仅如此,该男子以公安机关对其没办法为由,进行毒品犯罪的活动更为明目张胆,从最开始的暗地交易逐渐演变成公开贩卖。这给名山区的社会稳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研究经过一、案例分析如果该男子不受到羁押或者刑事处罚的惩罚,其将会在名山更将猖獗的进行贩卖毒品活动,势必名山的社会治安综合环境带来毁灭性影响。作为一个毒品犯罪份子来说,如果国家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有效制裁,其势必将将错就错,造成更大的法律后果。目前,我们务必将寻找到一条适合残疾人犯罪的惩处道路,将残疾人犯罪绳之以法,做到杀一儆百的效应,增加其犯罪成本,让其感到不能犯罪,感到犯罪带来额严重后果、让其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威严。二、问卷调查通过对近3000余个老百姓的问卷调查,反应出老百姓对于残疾人犯罪的深恶痛绝,反映出老百姓法律意识的加强和自身文明素质建设的加强。三、研究结果通过走访调查、摸底询问、调查问卷等形式,我们初步掌握了老百姓的诉求,即是:无论残疾人还是正常自然人,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种瓜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和要求,切实做到模范遵守法律法规,不触碰法律法规底线,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为此,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在现实中遇到的实际难题,我希望,我们国家能够进一步完善在刑事司法中所涉及的各种各样的难题,逐一实现无论是正常人还是残疾人,如果违法犯罪了,都必将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严厉惩处。一是可加强公安、检查、法院、司法之间的联系,对于残疾人重症患者,切实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从公安羁押到法院判决、司法执行等方面入手,加大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惩处力度,使犯罪分子形成震慑力度,使其不敢贸然犯罪;二是加大公安、监管、检查、法院、司法的联席会议制度,遇见实际问题,具体分析,形成切实有效的联席会议精神,在公平司法的同时,切实增强打击残疾人违法犯罪的力度;三是增强自身建设,对待具体问题,我们具体分析,不因犯罪分子是残疾人而手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害、切实保障违法犯罪分子在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后受到应有处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做出我们应有贡献。这就要求,公安机关监管场所摒弃以前怕麻烦的工作历史经验,做到应收尽收,确保每一位违法犯罪分子都受到相应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检察院、法院不惧艰难,做到应判尽判,绝不包庇每一个犯罪分子,也不随意造成冤假错案,切实履行国家赋予的权威。三是加强区(县)乡、村联动,切实做到公检法司机关立法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政理念。结论如果我国行政权力机关不作出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不重视残疾人,特别是无生活自理能力残疾人违法犯罪的违法法犯罪源头、违法犯罪成本、违法犯罪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案,放任其社会危害的法律后果,没有具体处罚的法律法规条文规定,新老犯罪、新生犯罪必将借助法律空缺危害社会。届时,必将造成国将不国的混乱显现,所以,请国家、省、市、区相关领导赶不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务必将现目前我国司法重点、难点问题引入全国人大会议进行专题讨论,切实践行我国司法制度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全力保证我国当前时期社会稳定工作稳步推进。法学专业大学生现状调研报告B【第二篇】关于法学专业大学生现状调研报告B2020年4月19日1关于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中国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14级文法学院法学7班RIVER11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目录正文一、当前就业形式二、就业形式严峻原因三、社会对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四、司法考试现状五、法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现状2020年4月19日3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一:当前就业形势在法学类专业中就业率最高的是经济法学95%,以下依次是国际法学94%,社会学84%,民商法学84%,其它法学专业83%。在毕业半年之后,法学类毕业生平均月薪中位值为元,低于全国211院校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中位值2500元,与全国其它本科院校平均月薪中位值持平。法学类毕业生的平均求职花费1935元则要高于211院校毕业生的花费1374元,比全国其它本科院校毕业生1530元也高出不少,其中耗费最大的民商法学专业竟然高达4400元。但法学类毕业生毕业时掌握工作的能力42%要高于211院校毕业生41%,也高于全国其它本科院校毕业生39%。法学类毕业生毕业半年之后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满意度较高,为88%,高于211院校和其它本科院校,均为87%。二:就业形式严峻原因4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①扩招。太多院校跟风设置法学专业,致法学专业太多太滥,才最终导致法学这块“优质蛋糕”变了味。事实也确实如此。据了解,当前中国并未对高校设置法学院系设定统一标准。设置法学专业的门槛过低甚至没有门槛,也使得中国高校出现许多“法学专业目睹之怪现状”,如一些理工院校为升综合大学而设法学;一些专科院校为提升品牌而设法学;一些院校虽设有法学,却没有专职教授,甚至没有科班出身的法学老师。。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为292所;约为560所,4年所增数量几乎与过去20多年积累的数量持平;截至底,该数值更是达到了634所,法学一跃成为了当前中国开设数量最多的三大专业之一。至此,中国高校的“法学大跃进运动”也成功完成了三级跳。有数据显示,当前中国有30万左右的法学本科在校生和22万左右的法律专科在校生,比30年前增长了200多倍。一方面高校对法学专业的招生量在“大步向前”,另一方面,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求量却是“步履蹒跚”,这就把大量“法学遗民”堵在了就业的高速路口。②司考。号称天下第一难的司法考试,作为法律职业的准入制度,阻碍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前进脚步。③专业教育。法学专业就业面的狭窄及其过高的门槛,当前高校的法学教育也只是根据传统着眼于培养在法律职业部门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才,而没有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着眼于更为宏观的市5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场需求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与社会需求相对脱节。④法学是一门社会学科,要求必须有丰富的社会实践。就拿律师行业来说,律师所提供的商品是服务,所出卖的是自己的办案经验和法学知识的结合物,是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法学知识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利益。这就需要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要有一定的办案经验,这样才能很容易的找到法律工作,而其恰恰正是法学毕业生所缺少的。一定程度上正是法学专业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脱离社会实践的法律知识是没有生命的。⑤期望值过高。法学学生毕业后更青睐机关单位,对薪资、社会地位的要求比较高。三、社会对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法学专业持证上岗是必然。从近几年的国家公务员录用可得知,政府部门对法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依然旺盛。从绝对数量上来说,中国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较大,特别是涉外专业的人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每年都要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法学专业的学生,而企业对法学专业的人才也越来越重视,中国的律师行业更急需补充大量高素质的律师人才。但近年来法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有相当的压力:一是社会上对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二是该专业毕业生人数激增。6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可供法学(法律)类专业人士选择的职位数多达1134个,招考人数2578人。除最高人民法院招录160人、最高人民检察院招录20人、公安部招录29人、司法部招录10人外,其它各机构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大,招考法律专业人才的领域十分广泛。其中,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招考法律类专业人士所占比重最大,共有683个职位可供法律专业人士选择。因此,近年来法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就业状况并不乐观,这一状况将持续一段时间。法学专业的研究生也将开始面临一定的就业压力,参加司法考试取得资格证书成为共识。四、司法考试现状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参加人数:万。平均年龄28岁人员构成:大学应届毕业生、在读硕士、在读博士、检察院工作人员、法院工作人员、现役军人、社会人士、持外国学历的本科以上人士、法律大专、自考法律本科专业构成比例:法律专业74%非法律专业26%学历构成比例:本科以上学历88%法律专科12%7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职业构成比例:法律工作者34%、应届毕业生10%以上、在校研究生6%以上其它社会人员50%首届司法考试参加人数:36万人员构成:应届本科、在读硕博、在职人员、社会人员专业构成比例:法律本科、专科80%以上学历构成比例:专科55.25%本科%职业构成比例:法律工作者1/3从上两年的资料中不难看出,两次司法考试,虽然报名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报考人员的素质却呈上升趋势。由于首届司法考试是最后一次允许专科学历报名参加,因此使得专科学历的人数占到了%。当年经过考试的人数为万人,比率不到7%,竞争的激烈程度甚至能够和20多年前的高考相媲美。估计今后的录取比列也不会出其左右,因此,摆在大家面前的能够说是竞争激烈,经过率极低的一道高门槛。司法考试制度仍在发展当中,可是司法考试作为以检验欲担任法官、检察官以及律师的考生是否掌握了所应当具备的学识和应用能力为目的的国家考试,能够说,司法考试制度仍是一项保证国8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家法律职业专业化和精英化的有效制度。五、法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女大学生因为性别的原因,在求职的过程中往往成为弱势群体。很多用人单位对求职者都设有重重关卡,如所谓的“三关”:“宁要武大郎,不要穆桂英”性别关、“能喝酒,擅长文艺”的才艺关、有无男友,打算几年内结婚生孩子的隐私关。女大学生要想突破重重关卡获得工作,实在困难。在我校,女生应届毕业生往往以读研为首选目标,或者参加全国统一的研究生考试。她们中的一部分人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法学的研究学习,但相当大比例的女生是为了获得硕士学位从而使自己在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在毕业时,主动就业的女生很少,而且一般以考公务员为首选。去基层、企业、律所的女生很少。还有一部分女生选择一边工作一边复习考研,或者选择攻读双学士学位的同时尝试考研,或者专心准备再次考研。女大学生因为找到了满意工作而放弃读研的现象也并不少见,她们解释,如果放弃了工作,三年研究生毕业之后不一定能够从法学专业来看,女生的学习成绩、考试成绩要普遍高于男生,可是女生在工作能力及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往往不及男生。因为她们中的很多人在大学期间,并没有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很多人只关心自己的学习和考试,依然使9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自己囿于应试教育的圈子,对身边的人、校内的活动、社会活动等并不热心。实践机会的减少导致了经历的贫乏,在遇到具体问题的处
本文标题:法学调研报告【范例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290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