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住宅小区调查报告范例(2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住宅小区调查报告范例(2篇)【前言导读】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的“住宅小区调查报告范例(2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呢!住宅小区安全状况调查报告范文1前言:作为一名在福州市金山一带居住近4年的居民,本人可以说是见证了金山由城郊发展为新兴住宅区、工业区的经过,至今仍在不断拔地而起的幢幢商品房一直以来都是金山新区一道独特的风景,而夜晚楼多灯稀的冷清景象也常为人所津津乐道。借此次社会法学学习的机会,我对金山一带的住宅小区的安全状况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希望籍此反映当地小区的一些基本状况,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现状呈现:1、“高档社区”安全保障并不“高档”高档社区的安全保卫工作总给人一种戒备森严的感觉,既有身着笔挺制服的高大保安,又有角落里伸出的探头、各种自动门卡等。但事实上,这些有着重重安检设施的社区其实很容易混进去。人群常常趁有人出入时集体涌入(密码锁被规避了),其中鱼龙混杂,而保安却并不一一过问。有趣的是,那些没有繁复的密码保障设施的住宅小区反而因为住户长久的习惯而人人都有一定的防范意识,常常是一个楼道来了陌生人,很快四邻都相互告知了。2、社区防火防洪设施含瑕疵首先,小区的防火其实是老话题了,随着新小区的越建越多,防火设施日见改观,但其效用如何呢?其管道位置是否合理、日常维护可有进行?据本人所知,平日里所谓的消防水栓倒是时时有水“情不自禁”的潺潺流出,但不知到了关键时刻,是否会“不自禁”的关闭?且让水栓上日渐厚实的铁锈来回答吧。至于防洪,也许地处平原的人们体会不到,但对位于闽江沿岸的金山新区来说,却是不能不考虑在社区安全范围内的。但这一方面却成为盲点,不要说防洪了,有些小区甚至连排水系统都不甚合理,一到大雨天气就“水漫金山”。3、小区治安管理主体多元化不利于管理现在的新型小区可谓设施完善,游乐场、ktv、超市等一应俱全,但这也为小区管理带来另一个问题,即主体过于多元化,很难有效管理、面面俱到;另外,小区空房向外出租的现象日渐普遍,为小区管理带来一定参考资料,少熬夜!困难。小区内出入人员身份、职业、道德呈现多样化,一方面多数小区未形成较好的管理规范,另一方面,由于人员活动时间不同,在规章的实际操作上也存在很大难度。立法考量:1、建议出台地方规章,统一规范沿江建筑的防洪标准;地方统一出台规章,从法律层面规制开发商的建筑行为,防范于未燃,对于保障沿江城市的居住安全、人员安全是十分必要的,也更有利于实践中的执行。2、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在各社区积极宣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居民自觉守法、护法意识;法制宣传的作用一向不可小觑,可以通过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如墙报、文艺演出等来宣传法律法规,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为维护社区安全打下坚实基础。3、对小区保安进行统一培训,提高保安素质和工作能力;小区保安素质的参差不齐不仅容易给小区安全管理造成漏洞,其本身也是安全隐患之一,近来闹得沸沸扬扬的保安绑架业主事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如果保安都能严格执行工作规范,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也算是为小区贴上一道“安全”标签。4、配合有关职权部门定期对小区内的娱乐场所进行检查、访问,杜绝安全隐患;既然是“鱼龙混杂”,那么适当的关注绝对必不可少,娱乐场所进驻社区,直接关系到每一户居民的切身利益。同时,娱乐场所的安全设施硬件配备是否符合国家、地区要求也需要时时留意,避免发生意外惨剧。与其亡羊补牢,不如加大监管,将危害止于萌芽阶段。5、加大业主大会与物业机构、社区居民委员会间的联系和互动,共同构建和谐社区。由于小区住户的多样性,加上钢筋水泥、层层铁门的阻隔,住户间的沟通难免有所欠缺,同时也不利于零散住户的维权,加大住户与住户间、住户与物业间、物业与居委会间、居委会与住户间的联系,有利社区发展和建设,更可以集思广益,为社区安全出谋划策,同时群防群治,集中力量构建和谐社区。关于解决住宅小区停车难和物业管理问题的调查报告2目前,我市许多小区业主与物业企业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群众与企业的呼声越发增多,翠竹北区等小区参考资料,少熬夜!收缴率从四年前的80%下降到58%,勤业一、二、三村的收缴率只有30%,甚至像金色新城等这样的新小区的收缴率也不到50%;近几年来,我市不断发生物业企业撤离小区的现象,如荷花池公寓、广景山庄、芦墅广景苑等小区。(一)分析物业管理矛盾的根源,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1、法律法规不完善。一方面缺乏与物权法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我市又无立法权;另一方面,我市规范性文件的建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小区物业管理和停车新的发展需求,致使实际工作中出现有法难行、无法可依的现象。2、管理体制不顺畅。一是政府社会管理没有延伸到终端,一些政策法规在小区中出现梗阻、断层现象,乱开店、乱停车、盗窃等影响居住环境质量问题未能得到遏制;二是基层党支部及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建和谐小区的机制没有建立,居委会名义上是自治组织,现实上是从事党政工作,但在处理业主与物业矛盾中名不正、言不顺,解决基层矛盾的一线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对其缺乏考核激励制度,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不足,特别是社区居委会和物业企业在协调解决与上级政府部门相关的具体事务上,显得无能为力。3、市场主体不对称。业主个体直接面对物业企业或开发商必然处于明显弱势,而我市目前业委会尚未普遍建立。业主自治意识不强,据调查,62%的业主对业主委员会不清楚、不参与。对业委会的设立、监督以及主要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规范。业主委员会的自治能力、内控能力、团队精神和依法维权水平不高,业委会成员服务全体业主的动力不足,年纪轻、能力强的现职人员更不愿加入业委会。另一方面,物业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很低,实力不强,规模不大,素质不高,管理人员、高学历层次、技术职称等方面的比例都低于全国水平,物业管理行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不强。4、市场环境不和谐。某些新闻舆论的导向有偏差,部分群众对物业管理行业存有偏见,享受免费午餐的习惯在相当范围内存在,物业的佣人地位和劳动成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少数离退休干部、现职领导、司法人员和教师等机关公职人员,带头欠缴物业费,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5、市场制度不健全。物业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过低,市场的进退制度不规范,对业主和物业企业制约有效的社会诚信系统未能建立。追讨恶意欠费的司法程序过长,成本过高,企业难以维权。对开发企业的责任追参考资料,少熬夜!究制度不完善,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房屋质量差,随意更改规划设计,公用配套设施数量不到位、技术标准不达标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些小区建管不分掩盖着前期遗留问题,或转嫁给后进入的物业企业,开发项目前期的物业管理招投标制度有待全面推进。业主与开发商、物业企业的纠纷在基层和司法诉讼层面上得不到高效解决。物业管理菜单式的分项消费制度未能建立,业主不能明白消费、透明监督。许多物业企业把出租公共共用设施和停车管理费作为重要的收入渠道,千方百计扩大路面停车,帐目不清,隐瞒收益。6、政府管理不完善。在扶持、监管物业管理产业上,一些政府部门存在着职能错位、缺位和越位现象,扶持物业管理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没有形成,对小区内违规违章现象执法不力,把某一些义务和负担转嫁给企业,对物业管理费和停车费的价格调控水平还不够高,一些部门的工作协调不到位。特别是基层行政组织事务多、经费少,就搞违章搭建或出租老小区仅有的公共用房公共设施,以补充管理经费不足。7、公用设施不配套。在老小区和次总之,从根本上说,公用设施上的硬件不足和二、关于解决停车难和物业管理问题的目标、原则和3、交警、城建城管、社区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目前,我市许多老小区和次新区即使用足区内停车资源,也不能满足全部需求;尤其是实施规范停车后,必然产生对部分车主的挤出效应。因此,依靠区外道路道板、公共空地和周边单位合作停车是一个现实选择。建议,建立交警、城管、社区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先由街道组织社区公示并上报小区停车泊位的短缺数量,再由交警对动态交通影响作出评价后,按照便民利民、公开透明、能划尽划的原则,提出道路道板划定泊位的方案,最后会同城管和街道、社区实施,同时建设部门要给予配合,对道板泊位下的管线承重能力进行评估。总之,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推进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贴近小区,使业主的诉求充分表达、意见民主集中、纠纷快速处置,从而真正把小区物业矛盾消解在基层。(二)政策创新。一是制定扶持停车产业的投资与经营政策。投入大、回收慢这一影响停车产业化的最大难题,对此我们建议两条对策措施:第一条,针对公用设施严重缺乏的小区,将停车设施与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办公用房等公用设施以及商业设施三者捆绑建设,给予优惠政策,以副业补助主业,一举多得,既解决停车问题,又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也为小区增强造血功能。第二条,对区外单独建设公共停车场库的,将之作为市政设施,土地采用划拨方式;政府参考资料,少熬夜!可以土地投入,吸引外来资本建造,以合作的方式组建项目公司,优先保证投资者的资金回收和适当盈利。为了培育和推动停车产业发展,可以以街道为单位,整合现有停车资源和土地资源,注入专业化公司,依靠规模化经营和现代信息管理技术,降低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吸引社会投资。同时,在审批、规费减免、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扶持。二是制定扶持和规范物业管理产业发展的政策。以政策扶持,促进物业管理产业加快发展;以制度规范,引导物业管理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三是创新财政政策。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对低保户、企业职工特困户、零就业家庭等困难人群,以及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家庭实行物业管理费减免政策,对所减免的物业费在由行业主管部门考核物业企业服务质量后再作支付,既彰显社会公平,又体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完善对区、街道和社区居委会的激励考核政策。仅针对本课题而言,一方面,通过对小区的数字化考核,为区和街道考核社区居委会业绩提供量化依据,从而形成市考核区、区考核街道、街道考核社区居委会、居委会监管物业企业这样一个层层有责任、纵向管到底的管理格局;另一方面,借鉴杭州经验,按照费随事移的原则,把城市道路道板和公共空地的停车泊位的收费管理(杭州是把白天和夜间两种不同收费管理方式全部下放到区,建议我市可根据实际情况,把夜间包月收费下放带街道和社区),统一下放到街道、社区,调动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为帮助收费困难的物业企业改善经营,也可委托物业企业负责夜间包月制停车的收费管理。(三)价格体系创新。一是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建立多数业主能够承担的生活地停车价格体系。充分考虑车主的承受能力,依据停车方便程度和安全性,建立泊位租用价格区内场库区内道路停放区外封闭空间包月停放(主要是周边场库和单位)道路道板与公共空地的价格体系。建议,在4个环节改革探索:1、多管齐下,兼顾各方,建立小区停车地下场库的统一收费价格。第一,降低人防车库现实租用价格,切实改变人防车库被开发商或物业企业作为经营资源的做法,充分利用人防车库这一国有资产为民服务,对其实行政府指导价;第三,鉴于开发商产权车库占用业主的公共资源,不能简单地实行开发商单方面自主定价,也要实行政府调控;第三,将地下人防车库、开发商产权车库和公用配套车库的不同价格,加权平均,制定出统一的租用价格,但是要以每月300350元为上限区间(杭州360元,苏州400元),不准上浮,只能下浮,并根据不同性质的所有权,对收益分配进行合理规定,其中人防车库收益必参考资料,少熬夜!须归政府分配使用。这种加权平均、统一定价的办法,不仅增强可操作性,促进小车进车库,也均衡了业主、开发商和物业企业的利益。与此同时,要对占用业主公共空间的开发商产权车库,强化成本核定特别是土地成本的核定,遏制出售价格不断攀升的势头,并发挥政府对开发商的窗口指导作用,规定开发商产权车库2年内未能出售就必须出租,抑制其只售不租或变相强制出售的行为,引导小车停放进场库。2、稳定当前小区路面停放收费价格水平;3、对于城市道路道板和公共空地停车,实行包月制;4、对生活时段与周边单位合作停车和使用经营性车库停车
本文标题:住宅小区调查报告范例(2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468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