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家族控股和国有控股对绩效影响的比较研究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家族控股和国有控股对绩效影响的比较研究姓名:罗剑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毛道维20050101家族控股和国有控股对绩效影响的比较研究作者:罗剑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相似文献(4条)1.学位论文林莹融资结构对国有控股和家族控股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2007现代财务理论认为,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且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融资结构对企业的投资行为有显著影响。管理者有最大化自身利益但损害所有者利益的动机和行为,在存在较多自由现金流的企业,管理者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过度投资行为尤为严重。这时,进行债务融资可以减少企业的自由现金流,从而抑制管理者的过度投资行为;但债务融资在减少股东一管理者冲突的同时,也会带来股东一债权人冲突,产生股东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资产替代和投资不足行为,短期债务融资是同时减少股东一管理者冲突和股东一债权人冲突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国有控股和家族控股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发现:(1)总体来看,两类企业的债务融资都与投资水平负相关。债务融资对国有类企业的投资行为没有控制效应,对家族类企业有一定的控制效应,但不明显。两类企业的债务代理成本都比较明显,国有类企业存在明显的资产替代,家族类企业存在明显的投资不足。两类企业总体负债水平对投资行为的不同影响是债务内部各组成部分对投资行为不同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2)从债务来源来看,银行借款对国有类企业没有发挥抑制过度投资的控制效应,但对家族企业的控制效应比较明显,且银行借款对家族类企业的硬约束还给高成长类家族企业带来了投资不足,这是由两类企业所有制性质差异和银企关系不同造成的;商业信用对国有和家族两类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都不显著,这是由商业信用的分散性、被动性和社会信誉普遍缺失造成的。(3)从债务期限来看,家族类企业短期借款的控制效应比长期借款强,短期借款的强约束还给高成长家族类企业带来了投资不足,这里的投资不足符合被动的投资不足理论;短期借款对国有类企业不存在显著的控制效应,国有类企业的长期借款不但没有控制效应,反而对投资行为产生了资产替代影响。2.期刊论文姚明安.孔莹.YAOMing-an.KONGYing家族企业与国有企业代理成本的比较——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5(4)以家族控股型及国有控股型上市公司2002-2004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考察治理机制对企业代理成本的影响间接检验了家族企业与国有企业在代理成本上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在控制治理机制的影响下,家族控股公司的绩效要好于国有控股的公司;治理机制对家族控股及国有控股公司的绩效均有正向作用;治理机制对国有控股公司绩效的正向作用显著大于家族控股的公司.基于这些发现,得出家族企业的代理问题不如国有企业严重.3.期刊论文刘建伟.LIUJian-wei控股股东、管理层来源与代理成本-广东商学院学报2005,(6)以2001年~2003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控股股东、管理层来源、股权集中度对管理层与股东间和大股东与小股东间两类代理问题的影响,发现:控股股东能微弱降低管理层与股东间的代理成本,但增大了控股股东与小股东的代理成本;高管人员由控股股东委派或由控股股东自己担任,只是微弱降低管理层与股东间的代理成本;国有控股公司的股权越集中,管理层与股东间的代理成本越小,大股东与小股东间的代理成本越大,而家族控股公司的股权越集中,两类代理成本都有所降低.4.学位论文谢玲芳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与效率研究2005随着知识经济和新技术革命的来临,在中国经济走向国际化、区域化、全球化的背景下,顺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需要,公司治理成为国内理论及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处于企业改革前沿的上市公司而言,能否提高业绩、持续成长已成为促进中国资本市场良性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有效的公司治理是关键环节。实践表明,治理结构失衡和治理机制失效是导致“内部人控制”、“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等诸多委托代理问题的主要动因,也是当前中国上市公司最需迫切解决的难题之一。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和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产物。中国大多数企业是国有企业,其次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问题主要涉及到国有产权的委托代理关系,国有股一股独大等问题,对这些企业进行分析使我们无法清楚地考察所有权结构本身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因此本文选择了民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随着国退民进政策的推进,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与效率问题已成为当代金融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热点。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二章对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发展做了简要概述,对相关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理论进行了回顾,并建立了模型进行分析和阐述,为本文实证部分打下理论基础。第三到第五章主要研究民营企业大股东治理效率问题,构建了所有权结构、董事会治理与企业股权投资行为的研究框架,并进行实证研究。所有权结构是公司治理机制的主要决定因素,本文沿用LLSV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和法学家对于企业所有权结构的理解,即现金流量权和投票权的组合。计算出民营上市公司的现金权、投票权及其分离系数,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检验所有权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得出现金权的增加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现金权小而控制权过大的股权结构使得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更为便利,导致企业价值的降低。上市时间、企业规模对所有权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现金权与控制权随着上市时间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规模较大的企业两权分离现象较为严重。与东亚七国对比研究发现,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现金权、控制权分离尤为显著。作为“新三会”之一的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核心,作为股东的代表行使对经理人员的监督与控制,并对公司的经营策略、方针以及重大问题做出决策。本文用董(监)事会中控股股东所占的席位比例来衡量大股东的控制程度,经验研究发现在民营公司中,尤其是家族控股方式下,控股股东在董(监)事会中所占比例较大,特别当现金权和控制权分离较大,即超额控制较大的公司更加明显。董(监)事会中控股股东所占比例越大,越有可能导致内部人控制,使得董事会变成大股东追求自身利益的工具,降低企业价值。因此董事会组成可以作为衡量公司治理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投资者可以不用测算公司的现金权、控制权水平而通过对董事会组成的有效调查来判断企业价值。股权投资作为衡量股东超额控制的一种方式,本文主要通过四个指标进行测算:经行业调整后的股权投资比率、名义投资公司的数目、名义投资公司的总股本以及银行抵押贷款比例。实证研究表明,所有权结构对股权投资有作用,而股权投资对所有权结构没有影响。现金权的增加对控股股东起到“激励作用”,会抑制超额股权投资行为。董事会组成与股权投资交互作用,董事会中控股股东所占席位比例越大,则他们更倾向于股权投资活动。超额股权投资降低了企业价值,支持“隧道效应”假设。超额股权投资和银行抵押贷款过大等行为还会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控股多家上市公司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民营控股多家公司有着更为复杂的控制链与治理结构,倾向于多元化发展,有的形成一定规模的金融控股集团。本文第六章主要关注于民营控股多家公司引致的财务风险问题。通过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计算的Z值比较发现,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偏高,民营控股多家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最高,通过对2000年~2002年的财务风险计量发现,民营控股多家公司财务风险有逐年上升趋势。通过对组成因子分析发现,留存收益/总资产和息税前利润/总资产两个指标是导致其财务风险偏高的主要原因。为了对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总体绩效水平和治理效率进行较系统和全面的评价,本文第七章从收益、收益率、产出、资本结构等多项指标进行了上市前后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上市后收益指标、实际销售、融资能力都有较大提高。分组对不同上市方式、上市时间和上市地点的企业进行wilcoxon检验,发现通过IPO上市的企业绩效优于买壳上市企业等结果。在分析过程中还考虑了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总体上看,民营企业上市效应是积极的。综上研究发现,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效率提高与其治理结构的优化是密切相关的。要设立一个合理的所有权结构,充分发挥控股股东和董事会监督高级管理人员的机制及经理层的激励—约束机制,同时将控股股东隧道行为的负面效应降至最低,加强信息披露机制和对民营控股多家公司的监管,更好发挥民营上市公司的积极效应。公司治理和股东行为的研究在国外较为深入,甚至对香港和台湾上市公司的相关研究也很多。但是目前文献对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与效率的研究,却都只局限于一些定性和简单定量的方式,样本量不全且缺乏较为完善的理论和系统分析。本文在构筑了一个民营上市公司治理问题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结合经验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民营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控股股东行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目前较为突出的民营控股多家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对转轨经济中民营上市企业的总体发展进行了评价。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根据“追根溯源”的思路,对民营上市公司进行界定,并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研究方向,这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更规范的基础和参考。第二,构建了所有权结构、治理结构和企业行为之间的分析框架,并进行了实证研究。以企业价值为立足点,从现金权、控制权及其分离展开对所有权结构的分析;进而研究了董(监)事会中的大股东治理及侵占效应;再深入研究了股权投资行为与超额控制,形成了股东治理与效率的比较完整的分析体系。实证结果表明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现金权、控制权分离系数较大,董(监)事会中控股股东所占比例、超额股权投资行为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第三,深入分析了民营控股多家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及其财务风险问题,并进行实证研究。民营企业控股多家上市公司有着更为复杂的控制形式和治理机制,倾向于产业多元化发展和建立准金融控股集团。通过对财务预警Z值模型计算发现,民营控股多家相对于民营控股单家和国有控股公司具有更大的财务风险,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并分析了民营控股多家易引致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对民营公司的财务监管及金融市场风险防范具有指导意义。第四,系统分析了民营企业上市前后绩效变动状况,并进行实证研究。从动态角度出发对民营企业上市前后总计5年的数据进行了检验,并对不同上市地点、上市时间和上市方式的组别进行了对比。检验指标的选择更为全面,并避免“失真”较多的变量,同时还考虑了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检验结果总体上说明了转轨经济中民营上市公司效率有较大提高,这些结论对目前我国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d76f8787-5d2f-49a1-9372-9dfa004a4ac7下载时间:2010年9月23日
本文标题:家族控股和国有控股对绩效影响的比较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50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