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电教馆党建工作总结范文【通用4篇】
电教馆党建工作总结范文【通用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电教馆党建工作总结范文【通用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电教馆工作总结【第一篇】篇1:电教馆工作总结电教馆工作总结一、主要工作和成绩(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认真落实每周星期二、四各两小时的政治业务学习制度,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有关的政策法规、系统的学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模式”、“卫星教学资源的下载、整理与应用”“计算机的维修、维护技术”、“网页制作技术”等方面的业务理论,职工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技能有了较大的提高。(二)加强培训,提高能力。1、举办远程教育项目管理应用研讨会暨项目管理员培训班1期,培训人数达126人,解决了学校远程教育设备使用及教学资源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再次规范了项目管理,提高了全县项目管理工作水平。2、利用寒假校长培训期间,举办中小学校长远程教育专题讲座1次,参加人数120多人,使各位校长再次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责任。3、召开正宁教育网校级网站管理员培训会1次,培训管理人员40多人,规范了校级网站的管理与维护,提高了校级网站内容的质量和更新速度,真正办出了符合学校实际的网站。4、举办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班2期,培训教师50人,使教师将计算机的使用与现有课程紧密的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远程教育项目实施两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9期,专题讲座27场(次),培训人员1437人。现在每校至少2名学科教师能熟练应用远程教育项目设备,通过他们的辐射带动,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的效益日益凸现,教师学、用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已成气候。(三)加强网络建设,拓宽校园资源。1、筹集资金3万元,建成并开通了正宁教育信息网,网站共涉及14个主要栏目,涵盖18个部门,148个中小学、幼儿园,并为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含县城2所幼儿园、2所民办高中、进修学校等)34个单位建成校级网站。网站上现已上传各类教育资源120g,正宁教育信息网的建立为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集学习、探讨、交流、合作功能为一体的平台,达到了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网校合作的目的,赢得了社会、学校的好评。在全市教育网评比中正宁教育网荣获一等奖。2、多次和电信部门协商,达成了合作协议,电信部门以全市最低资费,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个人以adsl方式接入了互联网,目前,全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和有条件的农村六年制小学(除沟圈初中、南邑初中、五顷塬中心小学由于距离中心交换机房较远,暂时以isdn方式接入外)全部以adsl宽带方式接入互联网,初中以上学校将互联网接入了计算机教室,并在全市率先开通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使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通过互联网和全县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四)、审时度势,创新工作。1.经过多次考察、评比、筛选,评选出了全县远程教育项目工作示范点,5月份,成功的召开了全县远程教育工作现场会,全县各乡(镇)学区、初中、完中校长,局属单位及各股室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县局主要领导,县电信局局长及全市各县(区)电教馆馆长出席了会议,市电教中心曹主任莅临会议并讲了话。会议的成功召开,提高了认识,总结了经验,充分发挥了示范点的带动效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为全面推动全县远程教育工作上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10月份,在合水小学教育管理现场会上,张俊峰馆长作了题为《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革新教育教学模式》的经验交流。2.为推进正宁教育网建设,今年后季举办全县校级教育网站评比活动,评选出优秀网站,进行表彰奖励。(五)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发挥设备应用效益。为全县各远程教育项目学校维护、维修项目设备120多台(件),培训指导教师90多人次。(六)广泛收集整理资源,充实资源库建设。县电教馆资源中心收集、下载、整理涵盖基础教育各年级所有课程和各类专题的资源,并且督促、协助各校通过互连网和教育卫星宽带网下载、整理课程资源,以供学科教师和学生使用。(七)广泛采纳新闻资料,做好宣传报道工作。1、编辑、出版《正宁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4期,共刊登各类文章100余篇,其中我县中小学教师文章40余篇,为我县电化教育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宣传作用。2、完成了教育系统举办的各类活动的摄、录、编工作,先后拍摄资料近50小时。(八)强化检查,规范管理。组织人员对全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和项目设备的运行情况做了一次全面检查,并对远程教育项目设备进行了维护、维修,促进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科学化管理,确保了项目设备的正常运转。(九)壮大党支部队伍,健全党支部工作。推荐、吸收2名青年同志为预备党员,建立健全了党支部工作制度,把职工思想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了重心工作之中,职工的思想素质和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善。(十)认真落实省、市、县分派的任务,努力完成其他工作。1、完成了全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及配套光盘的征订工作。2、圆满完成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县文化教育体育局安排的其他各项工作。二、存在问题及工作方向(一)职工业务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指导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实践操作能力。(二)科学管理,责任到人的制度急需加强。(三)积极争取省、市电教部门业务工作支持,为我县电教工作多立项、多投资。(四)继续加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管理和指导工作。(五)争取经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并不断完善各种设备的配套工作。(六)紧紧围绕学校电化教育工作中心不变,以服务为先导,全面开展电化教育工作。篇2:2011年电教馆工作总结2011年电教馆工作总结2011年度电教馆重点工作任务,一是强化“农远”工程管理和应用,督促各县区落实“用于农远工程的学校公用经费比例不少于10%”的政策。以江上青小学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农村教师信息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二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开展各种教学应用整合活动,促使全市教育信息化设备应用常态化。三是加强宿州教育网建设,开展教育新闻宣传先进单位的评选活动。2011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电教馆、省信息中心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局中心工作,形成了常规工作常抓不懈,重点工作抓主线的电教工作新特色。一、农远工程方面的工作2011年开展了农远应用新星优秀课例的推荐活动,组织开展了农远管理员的评选推荐活动,我市两名农村教师获省教育厅优秀农远管理员称号,全市十一名农村教师获得了市级称号。来自农远项目学校近百篇电教论文、博客、课件、教学设计等学术作品获省奖。江上青小学是农远“模式二”学校,2011年我们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江上青小学的农远建设为抓手,从点的实践活动作为破解我市农远工作的难题。3月份,指导了江上青小学“宿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课题实验活动,并启动了“江上青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以“网络环境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为课题,在语文、思想品德、少先队活动等学科分设子课题的研究。为课题的开题,我们多次来到学校组织教师开展广泛的研讨,围绕着课题涵盖的学科多方论证,在大家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致意见。要求课题申请报告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研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结合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和实际,结合本校发展的实际,结合自身研究能力和发展的实际,推进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爱国主义实践的教育、管理的有效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在开展的课题实践中,对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要有使命感、时代感,课题研究要有前瞻性,要有所创新、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既要勇于解放思想,又要坚持实事求是。对于教育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应用研究要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指导学校做好省级课题申报的前期探讨,力争在市级课题的基础上做好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课题申报。2011年2月12日至2月18日,市教育局电化教育馆率先在江上青小学开展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专题培训,江上青小学的全体教师和周边学校的部分教师共46人参加了学习,拉开了江上青小学教育信息建设的序幕。2011年2月份第一阶段的培训达到了预期效果,教师反响很大,市教育局及时总结并分别上报安徽省教育厅、宿州市委、市政府,并得到了充分肯定。2011年8月,我们引进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培训教程,在江上青小学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基础上开展的教育理念的培训,这是落实《江上青小学2011年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方案》第二阶段的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是我国教育部开展的一项国际合作教育项目。该项目旨在帮助教师在课堂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来改进教学效果。它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帮助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以便支持学生更好地掌握21世纪的必备技能。为做好此项培训工作,市教育局领导亲自过问并参与制定详细的培训流程和方案,我们专门请来了我省6支国家级培训团队中最优秀的一支担任主讲任务,40名江上青小学教师参与了这项被称为“魔鬼式培训”的学习。经过培训,学员们对未来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有了较深刻的领悟。许多教师在培训中都留有感言,在培训中,当你亲眼见证了这种理念与大家心灵的呼应,才能深切感受到这种培训方式给农村教师带来的巨大冲击。2011年,宿州市教育局把江上青小学的信息化建设作为局党组的一项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为做好2011年度的两个培训,市教育局多次召开局机关协调会,挤压办公经费,落实培训经费和培训事宜,先后筹措培训资金3万多元,组织编写培训教材3000本,邀请国家、省、市、县四级学科培训教师,确立指导思想和培训方式,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基本培训原则。下一步我们将循序渐进地推动江上青小学教师在教学应用上狠下功夫。二、教育信息化建设多头并进2011年为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我们与宿州市信息化协会深入学校调研,并把调研报告发布在宿州市信息化杂志上,根据我市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及时提出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意见,供各级领导参考。当前我市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较快,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在招生考试方面应用已是自成体系,在学校信息化管理方面,有基教的学籍管理系统,职教的学籍与资助系统,在办公信息化方面有oa文件系统,在财务管理方面有财政系统的lan内网支付平台,在教育公共信息方面有《宿州教育》网发布平台,这些都是社会上、教育系统公认的、具有一定公信力的系统和平台,但信息化信息共享的特性确不能体现出来,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影响了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我们制定了宿州市教育局视频会议、远程学习系统的建设方案,对考试系统与局公共系统进行了整合研究,提出了实施意见并报局领导。2011年各学校都投入了大量资金由于购置信息技术设备,硬件教学环境基本具备,但应用信息技术设备和利用有关教育资源用于学校教育教学方面多数流于形式,一是设备有但教学资源匮乏或滞后,二是更新保障、相关的激励机制滞后。多数学校在落实公用经费10%用于信息技术方面也是主观上消极,客观上被动的局面,都是以各种理由挤占和挪用。三、宿州教育网站的窗口作用突出栏目丰富多彩1、2011全年共收到并预审信息4879条,在宿州教育网发布信息3960条。上报市政府网站信息并发布1261条,省教育厅网站发布信息712条。回复“局长信箱”咨询问题30余条。2、通过宿州教育网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宿州教育网网站logo(网站标识)设计方案。征集活动自2011年2月10日开始,至2011年3月31日截止,共收到设计方案43个。经有关专家对征集到的全部设计方案逐一进行认真评审,评审出中标设计方案1个(已采用),入围设计方案11个。3、如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宿州教育网站,我们认真研究,反复推敲,以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政府政务公开的指标为架构,开展并完成了宿州教育网的改版工作,改版后的主页内容更充实,信息更新,布局更合理,设计更美观。在新版面中增加了“宿州教育概况”,“互动服务”,“局长信箱”,“教育热点问题网上调查“,“政务信息公开”,“网上办事”等栏目,加大了政务信息公开和网站互动力度,拓展了网站服务
本文标题:电教馆党建工作总结范文【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568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