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GB∕T 39661-2020 道路运输用交换箱 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
书书书犐犆犛03.220.20犃80!#$%&’’()*犌犅/犜39661—2020!#$%&’()*+,-./01犛狑犪狆犫狅犱犻犲狊犳狅狉狉狅犪犱狋狉犪狀狊狆狅狉狋—犜犲犮犺狀犻犮犪犾狉犲狇狌犻狉犲犿犲狀狋狊犪狀犱狋犲狊狋犿犲狋犺狅犱狊20201214232021070145’(+,-./012’()*3/045623书书书目 次前言Ⅲ…………………………………………………………………………………………………………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尺寸和质量2………………………………………………………………………………………………5 主要总成结构4……………………………………………………………………………………………6 性能要求9…………………………………………………………………………………………………7 试验方法9…………………………………………………………………………………………………附录A(资料性附录) 具有保险结构的支腿示例13………………………………………………………附录B(规范性附录) 叉车的最大允许前轴轴荷计算方法17……………………………………………Ⅰ犌犅/犜39661—2020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道路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21)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中集车辆(山东)有限公司、青岛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中国重汽集团青岛重工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区传金、张浩、宗成强、张红卫、丁振刚、李治、鲁周奇、董金松、张学礼、李红兵、周国防、汪海朋、何江李、黄超智、李月。Ⅲ犌犅/犜39661—2020道路运输用交换箱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道路运输用A级和C级交换箱的尺寸和质量、主要总成结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道路运输用的不可堆码的交换箱。本标准不适用于道路运输用的专用交换箱(如罐式交换箱)。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413—2008 系列1集装箱 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GB/T1835—2006 系列1集装箱 角件GB/T1992 集装箱术语QC/T476—2007 客车防雨密封性限值及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GB/T1992和QC/T47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交换箱 狊狑犪狆犫狅犱狔一种装有定位尺寸与系列1集装箱相同的底角件,但箱体尺寸、结构与系列1集装箱不同的,可实现与车辆底盘快速装卸的标准化货箱。3.2犃级交换箱 犮犾犪狊狊犃狊狑犪狆犫狅犱狔底角件定位尺寸与40ft系列1集装箱相同的交换箱。 注:1ft=0.3048m。3.3犆级交换箱 犮犾犪狊狊犆狊狑犪狆犫狅犱狔底角件定位尺寸与20ft系列1集装箱相同的交换箱。3.4厢式交换箱 犫狅狓狋狔狆犲狊狑犪狆犫狅犱狔具有封闭式箱体结构的交换箱。3.5侧帘式交换箱 犮狌狉狋犪犻狀狊犻犱犲狉狊狑犪狆犫狅犱狔具有刚性顶面和可灵活移动的侧壁(通常由帆布或塑料材料组成)的交换箱。1犌犅/犜39661—20203.6最大允许总质量 犿犪狓犻犿狌犿犪狌狋犺狅狉犻狕犲犱狋狅狋犪犾犿犪狊狊犕在满载状态下,交换箱被允许运行的最大质量。3.7空箱质量 狋犪狉犲犿犪狊狊犜交换箱在空载状态下的质量。3.8最大允许载质量 犿犪狓犻犿狌犿犪狌狋犺狅狉犻狕犲犱狆犪狔犿犪狊狊犘交换箱的最大允许总质量与空箱质量的差值。3.9载荷传递区 犾狅犪犱狋狉犪狀狊犳犲狉犪狉犲犪狊交换箱底部结构中,端横梁及其中间设置的各个横梁(或具有平整箱底的结构部分)形成的,将其承受的载荷传至车辆底盘纵向主梁的区域。3.10导向槽 狊狋犲犲狉犻狀犵狋狌狀狀犲犾用于交换箱与车辆底盘装卸时纵向导向的,由交换箱底部两条纵向导轨与底横梁之间形成的槽型结构区。3.11限位挡板 犳狉狅狀狋狊狋狅狆位于交换箱前端梁上,用于防止在车辆底盘倒车装载交换箱时,交换箱前壁发生明显的变形或损坏的限位块或具有限位功能的结构。3.12支腿 狊狌狆狆狅狉狋犾犲犵一种位于交换箱底部,工作状态时竖直放置于地面并承受交换箱载荷,使交换箱脱离车辆底盘放置于地面的装置。 注:支腿包括可折叠式和可伸缩式两种结构。3.13抓臂 犵狉犪狆狆犾犲狉犪狉犿一种装卸交换箱的专用吊具,其端部抓取部分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与交换箱底边梁的相应结构完全接触,进行交换箱起吊作业。4 尺寸和质量交换箱的主要尺寸、公差和最大允许总质量应符合图1和表1的规定。交换箱的任何部分不准许超出其最大外廓尺寸边界。2犌犅/犜39661—2020图1 基本尺寸示意图表1 主要尺寸、公差和最大允许总质量交换箱类型犾1mm犾2mm犾3mm犺mm犫1mm犫2mm|犱1-犱2|mm犮mm犕kgA121912192 0-20A125012500 0-20A136013600 0-20A137113716 0-20C7457450 0-20C7827820 0-20C8008000 0-2011985+4-45853+3-3103.5 0-3257.5 0-3900 0-3865.5 0-3798.5 0-3983.5 0-31073.5 0-32750 0-32896 0-32550 0-10a2259+3-3≤196 0-634000≤1312.5+5-1.516000 注:犾1 ———交换箱箱体长度;犾2———交换箱纵向方向的相邻底角件中心之间的距离;犾3———交换箱侧壁至相邻底角件中心的距离;犺———交换箱底角件下平面至箱体顶面的距离;犫1———交换箱箱体宽度;犫2———交换箱横向方向的相邻底角件中心之间的距离;犱1、犱2———交换箱对角位置的底角件中心之间的距离;犮———交换箱底角件下平面至箱体底板的距离。 a冷藏交换箱的箱体宽度限值可为2600mm。3犌犅/犜39661—20205 主要总成结构5.1 结构要求5.1.1 A级交换箱应具有底角件、载荷传递区、抓臂提升区和侧底孔。5.1.2 C级交换箱应具有底角件、导向槽、限位挡板、支腿,可选配抓臂提升区和叉槽。5.2 底角件交换箱底角件结构及尺寸应符合图2的规定。底角件在交换箱的安装位置应符合图1的规定,且所有底角件的下表面应处于同一基准平面。单位为毫米图2 底角件5.3 载荷传递区载荷传递区的结构与布置应符合GB/T1413—2008附录B的规定。5.4 导向槽5.4.1 导向槽应纵向贯通交换箱底部。运输交换箱的车辆底盘在倒车时,导向槽与车辆底盘上的导向滚轮共同确定交换箱在底盘上的位置。5.4.2 导向槽最前端两侧应设计成喇叭口形状,其尺寸应符合图3的规定。4犌犅/犜39661—2020单位为毫米说明:1———导向槽。图3 导向槽5.5 限位挡板限位挡板可集成到交换箱前端梁上。限位挡板应能重复使用,工作过程中应能防止交换箱前壁发生明显的变形或损坏。限位挡板的最小宽度为800mm,最小厚度为8mm,并应位于交换箱前端梁中心800mm×160mm区域的中间位置,如图4所示。单位为毫米图4 限位挡板5犌犅/犜39661—20205.6 支腿5.6.1 C级交换箱的支腿在交换箱中的安装位置应符合图5的规定。根据交换箱的底角件下平面的离地高度选择相应规格的支腿。5.6.2 每个支腿的接地面应为大于或等于95mm×95mm的正方形。5.6.3 支腿应工作可靠,且在支承状态和收起状态都设置保险结构,确保支腿在支承状态下不应自行偏移,在收起状态时不应自行脱落。示例参见附录A。5.6.4 支腿在收起状态时,不应超出交换箱外廓。5.6.5 支腿应在易见部位设置标识,标识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制造商商标;———型号;———最大承载质量。单位为毫米说明:犎———交换箱的底角件下平面的离地高度。图5 支腿位置5.7 抓臂提升区5.7.1 抓臂提升区的位置应符合图6规定,其尺寸应符合图7和图8的规定。5.7.2 当抓臂抓取交换箱并移动时,抓臂提升区的结构应能防止抓臂在提升区内滑动。5.7.3 抓臂提升区应符合以下任一规定:a) 抓臂提升区总长大于或等于500mm时,交换箱纵向方向均应安装限位装置(图7);b) 从相邻底角件轴中心作为抓臂提升区一端,至抓臂提升区另一端的距离大于或等于850mm时,可不安装限位装置(图8)。5.7.4 交换箱应在抓臂提升区外沿设置防护板,防护板的厚度应小于或等于2mm。6犌犅/犜39661—2020单位为毫米图6 抓臂提升区示意图单位为毫米说明:1———防护板;2———限位装置。图7 交换箱纵向方向均安装限位装置时的抓臂提升区7犌犅/犜39661—2020单位为毫米图8 底角件作为限位装置时的抓臂提升区5.8 侧底孔侧底孔的尺寸和位置应符合图9的规定。交换箱侧底孔不满足侧底孔起吊试验要求时应封闭。单位为毫米图9 侧底孔8犌犅/犜39661—20205.9 叉槽叉槽的尺寸应符合图10的规定,叉槽应横向贯通箱底。叉槽两端应设置底板,底板不必全部覆盖箱体的全宽。单位为毫米图10 叉槽6 性能要求6.1 交换箱按7.2~7.9进行试验后,不应出现影响正常使用的永久性变形,且尺寸仍能满足表1的规定。侧帘式交换箱按7.8.2进行试验过程中,侧壁的任何部位的变形量应小于或等于300mm。6.2 交换箱在支腿支承状态下应保持稳定,按7.10进行试验过程中,不应发生侧倾、侧翻和其他危险情况。6.3 支腿按7.11进行试验后,支腿底部的变形量应小于或等于±5mm。6.4 交换箱按7.12进行试验后,不应出现渗漏现象。6.5 底角件的强度应满足交换箱的运输和装卸作业要求。底角件的材料和力学性能应符合GB/T1835—2006附录D的规定。7 试验方法7.1 试验要求7.1.1 所有交换箱必做的试验项目为7.2、7.6、7.7、7.8、7.9、7.12。具有相关结构的交换箱应分别按照7.3、7.4、7.5、7.10、7.11进行对应的试验项目。7.1.2 应在各项试验完成后进行7.12试验。7.1.3 除有特殊说明外,各项试验中,当交换箱的试验结构对称时,可仅对其中一个试验结构进行试验;否则,应分别对各个结构进行试验。7.1.4 在装卸交换箱时,叉车的前轴轴荷应小于或等于叉车的最大允许前轴轴荷,叉车的最大允许前轴轴荷应按附录B计算。9犌犅/犜39661—20207.2 运输强度试验7.2.1 犃级交换箱在交换箱4个底角件下各放置一个垫块,4个垫块顶面应处于同一水平面。垫块顶面应具有与底角件相同的平面尺寸。垫块应固定牢靠,并放置于底角件中心底下。交换箱试验载荷应均匀分布在箱体底板上,空箱质量与试验载荷之和等于2犕,交换箱应在垫块支承下保持静止状态至少5min。7.2.2 犆级交换箱空箱质量与试验载荷之和等于1.5犕,其他试验要求与7.2.1相同。7.3 侧底孔起吊试验交换箱试验载荷应均匀分布在底板上,空箱质量与试验载荷之和等于1.5犕。提升装置通过4个侧底孔同时平稳地起吊,起吊过程中应保持匀速。提升装置不应对交换箱侧壁施加任何压力。施加的提升力应保持垂直,力的作用线到侧壁外表面的距离应大于或等于38mm。交换箱离开地面后静止,且保持静止状态至少5min。7.4 抓臂提升区提升试验交换箱试验载荷应均匀分布在底板上,空箱质量与试验载荷之和等于1.25犕。在抓臂提升区位置,通过4个抓臂或类似的装置提升交换箱。提升装置与交换箱的接触面尺寸应大于30mm×260mm,且处于抓臂提升区中间位置。提升过程中应保持匀速。交换箱离开地面后静止,且保持静止状态至少5min。7.5 叉举试验交换箱
本文标题:GB∕T 39661-2020 道路运输用交换箱 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657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