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绩效考核操作手册介绍
绩效考核操作手册介绍(第四-六部分)卫生部疾控局绩效考核技术指导组二○○九年六月珠海内容第四部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第五部分:实验室检验第六部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1、卫生部68号文(CDC工作职责)(1)4.1.2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2)4.3.1食品污染物检测率;(3)4.4.1生活饮用水监测率等。2、国家发改委、卫生部2004年108号文(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1)5.1.1实验室检验项目开展率;(2)5.1.2检验设备达标率等。3、各相关工作规范、标准(1)4.3.2人群合理膳食指导覆盖率(中国居民合理膳食指南);(2)6.2.1目标人群重点卫生知识知晓率(中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4、其他规范性文件(1)5.2.1实验室安全管理。指标的依据第四部分健康危害因素检测与控制项目指标4.1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4.1.1职业健康监护项目开展率4.1.2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4.1.3职业病危害卫生学评价指数4.2放射危害因素控制4.2.1放射性本底监测项目开展率4.2.2放射性职业危害卫生学评价指数4.2.3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率4.3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4.3.1食品污染监测率4.3.2人群合理膳食指导覆盖率4.4环境危害因素控制4.4.1生活饮用水监测率4.4.2农村改水改厕技术支持覆盖率4.4.3公共场所监测率4.5学生常见病和相关危害因素控制4.5.1学生常见病防治督导覆盖率4.6消毒质量监测4.6.1消毒质量监测覆盖率第四部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4.1.1职业健康监护项目开展率4.1.2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一)职业健康监护项目开展率=开展职业健康监护项目数/应开展项目数×100%;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组织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种类数/应开展职业危害监测的种类数×100%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卫疾控发〔2008〕68号)的要求,“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职责。(1)是指按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或本单位下达的监测计划或方案,各级机构工作任务的实际开展率;(2)“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是主动监护和监测,不是指被动接受企业的委托监测。(3)委托监测的数据也要填报,也反映当地工作的开展情况,但在“备注栏”须注明,是委托检测;(4)辖区职业危害因素类别:即实际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类别数(或项目数)主要指接触粉尘、化学物、放射性、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以及从事电工、压力容器、高处作业以及机动车驾驶等六大类劳动者健康检查项目。4.1.1职业健康监护项目开展率和4.1.2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二)(5)分母:“应开展监护项目数”和“应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种类数”是以下达的各类监测计划或方案中应开展健康监护的项目数和危害因素监测的种类数;(6)分子:“开展职业健康监护项目数”和“组织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种类数”是指各级机构实际完成的工作数量;(7)监测报告系统应报告单位数和监测报告系统实报告单位数:“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已实行网络直报,各机构应按网络直报系统的规定,按时进行填报。(8)收集方法和来源: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年报告为统计口径。主要是职业健康监护和危害因素监测工作方案、报表、记录、总结报告或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①辖区职业危害因素类别:主要指接触粉尘、化学物、放射性、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以及从事电工、压力容器、高处作业以及机动车驾驶等六大类劳动者健康检查项目。②应开展健康监护项目总数和实开展健康监护项目总数:为根据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项目实施方案或规划等要求,应该开展和实际开展的职业健康监护总项次数。③有毒有害作业人数:指辖区内实际接触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人数。④有毒有害作业健康监护人数: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辖区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工作人员应掌握的健康监护总人数。⑤原表中的第六(实开展健康监护项目总数)与第七列(实健康监护项目开展数)相似,删除第七列。指标量化数据4.1.1职业健康监护项目开展率年度辖区开展监护单位数辖区职业危害因素类别应开展健康监护项目总数实开展健康监护项目总数健康监护项目开展率有毒有害作业人数有毒有害作业监护人数监测报告系统应报告单位数监测报告系统实报告单位数监测报告系统应报告次数监测报告系统实报告次数督导单位数资料质量①职业危害因素种类:指辖区有毒有害的职业危害因素种类数。②计划开展监测的种类和实际开展监测的种类:为根据卫生行政部门或本单位下发的实施方案要求,计划应该开展和实际开展监测的职业危害因素种类数(或项目数),如粉尘、甲苯、二甲苯等。③辖区职业危害单位数:指辖区内粉尘、化学物、放射性、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有职业健康危害的单位总数。④计划监测单位数和实际监测单位数:根据卫生行政部门或本单位下发的实施方案/计划要求,计划应该开展和实际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单位数。指标量化数据4.1.2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年度职业危害因素种类计划开展监测的种类实际开展监测的种类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职业危害单位数计划监测单位数实际监测单位数监测信息系统应报告单位数监测信息系统实报告单位数监测信息系统应报告次数监测信息系统实报告次数资料质量4.1.3职业病危害卫生学评价指数(1)是评价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资质认定范围内,接受企业委托,开展职业病危害卫生学评价工作的规范程度。(2)采用《评估量表》,评价内容为以下几个部分:①方案的制定;②机构是否具有评价资质;③现场监测和评价的方法及过程;④记录和报告;⑤资料整理和归档等。(3)抽5份卫生学评价报告,如不足5份全查,按《评估量表》计算评价指数。指标权重评价内容评价依据评分原则结果与数量得分职业病危害卫生学评价指数301.方案制定①按委托协议书编制评价方案;②方案目的明确、要素齐全、内容全面、格式完整、程序符合要求。每项15分;第1项,未编制评价方案不得分,第2项每缺1要素,减3分。102.机构资质机构有服务资质。未资质,不得分。303.评价和监测①评价符合方案要求;②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全面、危害程度评价到位;③健康影响评价全面;④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管理措施评价具有针对性且完整、全面;⑤评价结论正确;⑥有专家评审意见。每项5分;不符合要求,不得分。204.记录和报告①按规定时间出具评价报告;②原始记录完整、准确、规范、报告信息齐全、规范。每项10分;不符合要求,不得分。105.资料整理和归档①资料完整,及时整理、归档;②统计分析方法科学、规范。每项5分;不符合要求,不得分。评价指数=各项得分总和/100职业病危害卫生学评价指数评估量表指标量化数据4.1.3职业病危害卫生学评价指数年度申请评价单位数按时开展职业危害评价单位数按时出具报告单位数抽查报告份数评价报告评价指数得分总和评价指数资料质量①申请评价单位数:在考核年度,接受企业或单位委托进行职业危害卫生学评价工作的单位数。②按时开展职业危害评价单位数和按时出具报告单位数:按委托协议书的具体规定,接受委托的疾控机构应在规定时间内,按时开展现场卫生学评价和按时出具卫生学评价报告书的单位数。③评价报告评价指数得分总和:指抽查的每份职业病危害卫生学评价的得分之和。4.2.1放射性本底监测项目开展率监测项目开展率=实际开展监测项目数/应开展监测项目总数×100%(1)放射性本底监测项目是根据卫生行政部门或本单位下发的“放射性本底监测方案”规定的监测项目,主要是对环境和生物等样品的监测,包括水、土壤、植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监测,如总α,总β等。(2)分母:“应开展监测项目总数”是按照放射性本底监测方案设计要求,应该监测项目总数。如水、土壤、植物等各类监测样品共1000个,每个样品监测总α,总β两个指标,则监测项目总数为1000×2=2000(个)。(3)分子:“实际开展监测项目数”是指各级机构实际监测项目总数,计算方法同上。(4)收集方法和来源: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监测计划或省级制订的开展放射性本底监测方案、采样记录、实验室检测记录、监测报告和项目总结报告。(5)省、市二级有这个指标,县级没有。指标量化数据(放射作业场所放射性卫生监测表)4.2.1放射性本底监测项目开展率年度放射作业危害种类资质认定监测的项目数实际开展监测的项目数监测项目开展率放射作业危害单位数计划监测单位数实际监测单位数监测信息系统应报告单位数监测信息系统实报告单位数监测信息系统应报告次数监测信息系统实报告次数资料质量指标量化数据4.2.1放射性本底监测项目开展率年度应监测种类实监测种类应监测样本数实监测样本数应监测项目总数实监测项目总数放射性本底监测项目开展率资料质量•①应监测种类和实监测种类:根据卫生行政部门或本单位下发的监测实施方案/计划的设计要求,应该监测和实际监测的放射性本底监测项目种类数,如为总α,总β等指标。•②应监测样本数:根据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监测实施方案/计划的设计要求,应现场采集的各类样品总数,样品包括环境中气溶胶、水、土壤、陆上动植物等各类环境和生物监测样品。•③应监测项目总数和实监测项目总数:按照放射性本底监测方案设计要求,应该和实际监测项目总数和实监测项目总数(样品数×指标数)。计算方法同前。量化数据表说明4.2.2放射性职业危害卫生学评价指数(1)现场考核方法同“4.1.3职业病危害卫生学评价指数”;(2)省级开展的卫生学评价应按照委托协议书要求需编制评价实施方案,市级机构开展的卫生学评价,可不编制评价方案。(3)省、市级有这个指标,县级不需考核。放射性职业危害卫生学评价评估量表指标评价内容权重评价依据评分原则结果与数量得分放射性职业危害卫生学评价指数1.方案制定30①按委托协议书编制评价方案;②方案目的明确、要素齐全、内容全面、格式完整、程序符合要求。每项15分;第1项,未编制评价方案不得分,第2项每缺1要素,减3分。2.资质10机构和编制人员有服务资质。未资质,不得分。3.评价和监测30①评价符合方案要求;②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全面、危害程度评价到位;③健康影响评价全面;④放射性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管理措施评价具有针对性且完整、全面;⑤评价结论正确;⑥有专家评审意见。每项5分;不符合要求,不得分。4.记录和报告20①按规定时间发报告;②原始记录完整、准确、规范、报告信息齐全、规范。每项10分;不符合要求,不得分。5.资料整理和归档10①资料完整,及时整理、归档;②统计分析方法科学、规范。每项5分;不符合要求,不得分。评价指数=各项得分总和/100指标量化数据4.2.2放射性职业危害卫生学评价指数年度申请评价单位数按时开展放射性职业危害评价单位数按时出具报告单位数抽查报告份数评价报告评价指数得分总和评价指数资料质量①申请评价单位数:在考核年度,接受企业或单位委托进行放射性职业危害卫生学评价工作的单位数。②按时开展评价单位数和按时出具报告单位数:按委托协议书的具体规定,接受委托的疾控机构应在规定时间内,按时开展现场卫生学评价和按时出具卫生学评价报告书的单位数。③评价报告评价指数得分总和:指抽查的每份放射性职业危害卫生学评价的得分之和。4.2.3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率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率=实际开展个人剂量检测人数/当年度应检测总人数×100%(1)依据《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根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或本单位下达的具体监测计划或监测方案要求开展。(2)分母“应开展个人剂量监测人数”是指按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或本单位下发的实施方案或计划,应该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的总人数。(3)分子“实开展个人剂量监测人数”是指按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或本单位下发的实施方案或计划,实际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的总人数。(4)收集来源、方法:按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案的年报表为统计口径,主要为评估年度的卫生行政部门的实施方案或计划及有关检测报表、检测报告和总结等。①应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单位数
本文标题:绩效考核操作手册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82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