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平衡计分卡及其在企业的应用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平衡计分卡及其在企业的应用姓名:吴洞庭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胡君辰20030512平衡计分卡及其在企业的应用作者:吴洞庭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李妙辉.梁磊.潘万春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模型2005传统的以财务指标来评价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存在着诸多弊端,本文运用平衡计分卡理论,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从财务绩效评价、客户评价、内部经营管理评价和学习与创新能力评价提出了评价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指标体系;接着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将这些指标体系分层次,从而建立了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最后通过回归模型的构造,提供了上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程度的评价方法。2.学位论文李淑侠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系统研究2005工业时代的企业竞争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在信息、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人员、战略等非财务因素越来越成为影响企业未来绩效的驱动器;竞争的加剧也需要企业加强自身的战略管理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迫切需要一套能够协助组织沟通、衡量与落实战略的工具,平衡计分卡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重要的战略管理模式。本文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并迅速推广应用的企业绩效评价法—平衡计分,其核心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业务、学习与成长四个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展现组织的战略轨迹,实现绩效考核—绩效改进以及战略实施—战略修正的目标。平衡记分卡的绩效评价指标既包含财务指标,同时又通过客户满意度、内部业务流程及组织的学习与成长等非财务指标来补充单一的财务指标,并由这些处在因果关系链上的非财务指标共同作为公司“未来财务绩效的驱动器”这些财务与非财务的考核指标都来源于企业的战略,是对他们自上而下进行分解的结果,这样,在战略与目标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双向的形成与改进循环,使平衡计分卡成为连接战略、战略执行与战略业绩评估的桥梁。此时,平衡记分卡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创新的绩效考核系统框架,同时也为企业的战略管理与绩效考核之间建立系统的联系提供了思路与方法,使绩效考核体系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组成部分。同时,本文将企业盈利性经营的最终绩效作为总体目标存在的,并以此为基础,构造企业绩效的层次分析模型,并指出企业运作绩效对企业长期盈利能力存在的影响关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借助物流企业开发平衡计分卡的实践,建立物流企业的的绩效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全面解构物流企业各经营环节绩效对总体绩效的影响,并为物流企业在各操作环节提供量化的决策方法,并有助于物流企业识别和发掘能够发挥竞争优势的环节。从而在实证的角度为我国企业应用战略性平衡计分卡提供有益的借鉴。3.学位论文陈永光BSC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2008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活动中永恒的主题,也是当今乃至未来人类社会重点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企业安全管理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企业数量大幅度增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安全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在“以人为本”成为企业的主流管理理念的今日,企业安全管理已越来越成为企业能否在当今社会获得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何有效地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绩效,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必须考虑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在分析了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的新要求,以及传统安全管理方式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在详细阐述了现代企业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以现代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方法BSC(平衡计分卡)与企业安全管理为切入点,进一步探讨了企业安全管理中采用BSC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在实证分析中借助PESTEL、五力模型等方法对对XDDT进行外部、内部现状分析,得出XDDT安全绩效管理的优势与劣势,接着采用SWOT+BSC方法对XDDT进行安全战略选择,并建立了XDDT安全绩效管理战略地图。最后提出了安全管理目标与绩效指标的制定方法,以及各层次的目标与指标的平衡方式,并建立层次分析模型,进行量化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XDDT公司提出初步建议和意见,且制定了具体的风险管理应急预案等方面的施政研究,最后,对BSC在迅达中国公司安全管理的实证进一步论证了BSC绩效管理与考核体系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实用性。以期为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与绩效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4.期刊论文钱海婷.QIANHaiting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层次分析-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4)传统的以财务指标来评价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存在着诸多弊端,本文运用平衡计分卡理论,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商业银行的平衡计分卡评价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将平衡计分卡的绩效指标体系分层次,从而构造了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并构造了回归模型阐述了该评价体系指标问的具体评价方法.5.学位论文孙玉伟科技中介机构运作机制研究2007科技中介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由于科技中介机构在我国产生的比较晚,其运作机制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论文在分析国内外科技中介机构现行的运作机制的基础上,对我国目前科技中介机构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基于存在的问题,作者将科技中介机构运作机制分为:融资机制、人才机制、声誉机制以及评价机制四个大的方面,并分别进行了理论的探讨和模型的构建.融资机制,融资是企业资本运动的起点,也是企业收益分配赖以遵循的基础.论文从分析科技中介机构应选择的融资方式入手,建立了科技中介机构的融资机制模型,并列举了完善融资机制所采取的路径.人才机制,针对科技中介机构高级人才匮乏的现状和所需求人才的特点(知识密集型、复合型),从行业准入机制入手,以内部激励机制为核心,讨论竞争机制、利益机制、培训机制、考评机制以及退出机制.另外,重点对激励机制进行讨论,通过模型化成果生产方与科技中介机构的委托代理关系,得出了在激励机制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声誉机制,通过借鉴企业或公司声誉管理等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模型进行改进,从而建立科技中介机构的声誉机制模型,模型分为三个循环圈:声誉培育、声誉一次传播、声誉二次传播,通过三个循环使科技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建立起从质量和服务竞争到声誉竞争的升级.评价机制,建立了基于平衡计分卡(BSC)的科技中介机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AHP层次分析模型,避免了BSC难以量化的缺点,用AHP权重计算软件ExpertChoice计算出总指标和分指标的权重及一致性比率,通过检验,构造的判断矩阵为满意的一致性;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总排序,将排在前面的作为科技中介机构的关键绩效指标,即KPI.论文最后,列举了国内外科技中介机构的案例,以求通过案例对前述的理论做出具体的描述,增强说服力;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出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6.学位论文阮略成绿色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2007在21世纪的今天全球市场的竞争已迈入供应链竞争阶段,同样在21世纪的今天,可持续发展观也已成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思想。如何在提升供应链的效益的同时尽可能的实现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有限自然资源的消耗成为供应链理论和实践发展所需面对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融入了“绿色”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思想便应运而生。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框架下,供应链的设计和实施融合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形成供应链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生态平衡相结合的有机统一体,供应链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条件相适应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而另一方面,在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中,绩效评价是非常重要的领域,它是连接绿色供应链的抽象理论和具体实践的桥梁,通过绩效评价可以分析影响绿色供应链系统整体效率的瓶颈从而明确绩效改进的方向,还可以为绿色供应链的优化改进提出有益的意见以供决策分析,从而最终提升整个绿色供应链整体绩效,促进供应链的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所以,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是一个颇具研究价值的课题。本文在对绿色供应链产生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继而回顾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文献,对目前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指出当前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绿色供应链的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给出了绿色供应链的定义,再在传统供应链定义的基础上给出了绿色供应链及其绩效评价的概念;对绿色供应链的理论基础及其思想内内涵做出分析;并阐明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内容;并对绿色供应链绩效与传统供应链绩效评价进行了比较分析;继而在供应链SCOR模型的基础上综合扩展Kaplan和Norton的平衡记分法而建立了一种新的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一绿色供应链平衡记分法(BSC-GSC)。这个评价体系分为财务价值、客户服务、业务流程、绿色环保和创新发展5个方面,使得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更为完整。再在比较分析了当前常用综合评价方法的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多目标多准则的特点,建立基于三角模糊函数的层次分析模型;最后本文给出实证分析来证明此评价体系的可行性。7.期刊论文周洪.彭芙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层次分析-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9,(11)传统的以财务指标来评价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存在着诸多弊端,本文运用平衡计分卡理论,结合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平衡计分卡评价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将平衡计分卡的绩效指标体系分层次,从而构造了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8.学位论文郭宏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技术企业绩效管理研究2008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飞跃,高技术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创新既是高技术企业生存的基础,又是其发展的动力,高技术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部署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创新战略。因此,对我国高技术企业创新管理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高技术企业创新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往往只注重单一要素的创新(如技术创新),或者只注重研发部门的创新,而缺乏技术、组织、制度、文化、市场、战略等多方面要素的协同创新。近年来理论界更加重视对“协同”的研究,但对协同创新的系统研究,特别是对协同创新的支持体系如绩效管理系统的专门研究还较少。本文以高技术企业为背景,对高技术企业的协同创新问题及支持协同创新的绩效管理系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有创新性的主要工作如下:第一,界定了协同创新的内涵,提出协同需求度的概念并构建了协同创新需求程度分析的二维象限模型;分析了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影响因素分析的量表及其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模型;指出了企业协同创新的实现途径;分析了高技术企业协同创新的特点,确定了高技术企业协同创新的类型;阐明了绩效管理是支持协同创新的重要实现途径。第二,建立了创新绩效的指标体系,分析了创新要素全面协同与创新绩效的相关性;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对高技术企业协同创新进行了结构分析,分析了协同创新系统的目标、输入、输出、系统结构及影响因素,构建了企业协同创新系统的概念模型。第三,分析了协同创新对绩效管理体系的要求,指出支持协同创新的高技术企业绩效管理的特征,提出协同绩效管理的概念,并分析了协同绩效管理体系的复杂性和柔性机制及模型;基于对高技术企业协同绩效管理的过程与类型的分析,构建了绩效管理二维分析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对高技术企业协同绩效管理体系进行了设计。第四,建立了基于协同绩效管理的高技术企业的平衡计分卡,并依据协同绩效管理的主要类型对平衡计分卡进行分解;着重研究了高技术企业协同创新活动中常用的矩阵式组织结构的协同绩效管理,对部门平衡计分卡进行协同分解,并对岗位绩效指标进行协同设计;构建了确定指标权重的网络层次分析模型,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绩效管理系统进行协同评价。第五,将本文提出的方法与模型应用于我国某高技术企业,对该企业进行协同需求程度分析,构建了协同创新系统的概念模型,应用绩效管理二维分析模型设计了该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并应用基于协同绩效管理的平衡计分卡设计了绩效管理体系的指标。关键词:
本文标题:平衡计分卡及其在企业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24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