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人力资源规划-深圳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网,深圳人力资源管理
平衡计分卡在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中的应用——以G银行为例作者:钟炜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参考文献(28条)1.参考文献2.罗伯特·卡普兰平衡计分卡--一种革命性的评估和管理系统19983.苏珊娜·特纳管理者的管理工具20024.保罗·尼文平衡计分卡--战略经营时代的管理系统20035.毕意文.孙永玲平衡计分卡--中国战略实践20036.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考评办银行经营管理考评-考评与资源配置研究20017.孟建民企业经营业绩评估问题研究--中国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研究20028.加里·P·莱瑟.肯尼斯·N·韦克斯利绩效评价--致力于提高企业事业组织的综合实力20029.项保华战略管理200110.孙涤银行管理的平衡计分卡[期刊论文]-银行家2002(2)11.刘刚新时期加强商业银行业绩考评工作的思考[期刊论文]-金融论坛2003(1)12.罗彪.梁樑面向公司战略的全绩效管理[期刊论文]-经济管理2003(8)13.杨文俊.胡继妹中小企业绩效评价制度[期刊论文]-企业管理2003(6)14.熊苹.何骏绩效评估的选择[期刊论文]-企业管理2003(6)15.王平.盛宇华企业考核模式的合理选择[期刊论文]-经济管理2003(19)16.RobertS·Kaplan.DavidP·NortonUsingtheBalancedScorecardasaStrategicManagementSystem199617.RobertS·Kaplan.DavidP·NortonPuttingtheBalancedScorecardtowork1993(09)18.RobertS·Kaplan.DavidP·NortonWhyDoesBusinessNeedABalancedScorecard199719.CareyCCurtis.LynnWEllisBalancedScorecardsForNewProductDevelopment1997(5-6)20.MichaelArmstrong.AngelaBaronPerformanceManagement199821.厄科勒斯业绩度量通言199922.李建军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性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和比较[期刊论文]-金融论坛2004(1)23.张蕊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变革[期刊论文]-会计研究2001(12)24.石连运.陈箭.韩树功企业业绩评价方法研究[期刊论文]-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1)25.罗宏.朱开悉企业战略性经营业绩评价研究[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2002(1)26.张健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业绩评价需解决的问题[期刊论文]-中国金融2003(16)27.刘艳萍国外商业银行部门绩效评价系统的经验与启示[期刊论文]-中国城市金融2001(10)28.徐水师.安立仁预测方法与决策分析1997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张中科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2005国内关于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较多,财政部专门制定了国有工商企业的绩效评价方法和工作指南。银行的绩效评价问题是国内外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形成了不少有见地的文献,但研究成果并不多见。银行是重要的金融企业,但在进行绩效评价时不能照搬企业的绩效评价办法;同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有不同于国外商业银行的所有制属性、市场地位和管理模式、以及职责和任务,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方法也不能够照搬国外的理论和方法。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绩效评价时,要体现有利于股东和投资者了解银行的经营管理状况,有利于银行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有利于确保债权人权益,有利于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以稳定国家的金融经济秩序,要有利于我国银行业改革实践的推进。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文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问题的研究选题,具有时代紧迫性及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选择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进行研究,特别是开篇就提出公司治理与商业银行绩效的基本命题,而没有遵循一般企业绩效评价时注重于建立一个指标体系进行研究。我们认为,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从银行的公司治理绩效出发来分析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体系,以此引出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主要包括银行公司治理绩效、银行并购绩效、外部监管风险评价、银行价值创造评价、国内银行间绩效比较、国内外银行间绩效比较,这一结构符合和对应我国商业银行当前改革形势需要。论文包括导论,共分为8章。导论。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研究主题的切入点,主要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分析了本文的创新之处、不足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一章,理论基础。回顾了企业绩效评价理论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当前我国绩效评价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价值管理和价值创造理论、公司治理理论、银行业危机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是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主要支持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核心理论。这些理论是整个论文的大致理论框架和价值依托。第二章,银行公司治理绩效评价的基本命题。本章对公司治理结构与银行绩效的基本命题进行了阐述和文献综述,分析了银行股份制改造的研究背景,建立了银行治理结构与绩效关系的一般模式,重点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绩效进行了论证。第三章,银行并购绩效及其有效性分析。本章的研究主要是围绕银行并购与商业银行的效率关系进行研究,对银行并购与绩效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从我国金融业并购背景对银行业并购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得出启示。对银行并购绩效的分析方法、有效性进行了实证论述。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并购三步走策略。第四章,外部监管与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本章从银行监管效率和监管目标研究出发,对监管声誉的成本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声誉制度模型,得出以减少监管的声誉成本、救助成本是当务之急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对商业银行风险评价较为完整的体系。第五章,基于EVA的商业银行内部绩效评价。本章对经济增加值绩效评价的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通过对经济增加值与传统绩效评价指标的比较,以及对国内外研究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绩效评价引入经济增加值的意义,指出建立以EVA为核心的经营绩效考评体系,有助于将商业银行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统一起来,促进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第六章,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一个尝试。本章是对商业银行之间的绩效比较的一般方法体系的研究。首先对西方商业银行的绩效比较评价体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指出了我国现有的对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主要是基于比较评价而设定的指标体系。认为在绩效比较评价过程中要做到指标选择容易取数,即要容易低成本取数,这样比较评价体系才有实际意义。第七章,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国际比较。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国际比较可以从银行的规模实力、经营业绩、安全性和发展能力四方面来设计,并相应建立了绩效评价的国际比较体系。得出了提升经营业绩、安全性和发展能力是我国商业银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途径的结论。创新是本文的价值所在。本文在已有的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及中国实际理论与数据的基础上,力图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贡献:一是从银行公司治理、并购、外部监管、内部考核、行际间及国内国外绩效比较的评价入手,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问题,在国内有关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中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这与目前普遍只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业绩提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行了范围和内涵的理论扩展。二是从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出发,提出了价值管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银行危机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是构成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主要支持理论,从结构上提出了银行价值创造—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维护银行利益相关者权益这一较为完整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理论递进关系。三是把银行公司治理绩效作为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基本命题,并从多个方面对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微观绩效和宏观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这与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深度改革是吻合的,从而把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问题提到了战略高度。四是从银行危机理论、声誉制度和救助成本角度分析,建立了声誉制度模型,提出了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完善风险监管体系,对确保银行业稳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五是从低成本取数的要求出发,建立了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绩效比较体系,对实务工作部门的评价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六是提出从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出发,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考核应该建立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这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切合实际的内部绩效评价方法,有利于商业银行在推进改革、风险控制和追求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2.期刊论文龙凌飞基于EVA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大众商务(下半月)2010,(1)银行业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要的金融企业,是一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历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商业银行经营的产品就是资本,如何把握资本的运动并且正确地计算各项资本成本就显得尤其重要.经济增加值(EVA)可以把资金的成本和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绩效评价能够更好地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本文首先介绍了经济增加值的概念原理,调整原则,再阐述针对商业银行这一特殊企业群体进行特殊处理的方法,最后搜集并整理2006年我国五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使用经济增加值(EVA)评价方法对这五家商业银行进行绩效评价.3.学位论文董再英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思考2007“不能衡量,就无法管理”,这是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平衡计分卡:一种革命性的评估和管理系统》一书的开篇第一句话。“你想得到什么,就得衡量什么”,这是众多管理大师的谆谆忠言。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规模不断扩大、业务日益复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组织架构的改革变化,如何将全行的整体战略有效地传导到各业务条线,传导到各分行、支行和每个员工,成为一项极为重要而又相当艰巨的工作。为了在竞争中取胜,现代商业银行日益重视战略管理,并对绩效评价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能从中获取有关战略决策和持续发展的信息,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西方国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在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方面的建设已趋于成熟。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绩效评价大都注重对历史经营结果的反映,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进行绩效评价的需要,无法对银行的综合绩效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因此,学习并引进国外先进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绩效评价方法,对于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大体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财务指标地位的确立阶段,这一阶段以杜邦分析系统和沃尔评分法为代表,这两种方法分别侧重盈利性和流动性,没有将银行的“三性”进行统一。第二阶段,财务指标的调整阶段,这一阶段以骆驼评价体系(CAMEL)为代表,骆驼评价体系综合考虑了“三性”原则,将三者统一起来,但骆驼评价体系仍然主要从财务角度出发对银行财务绩效进行考核。第三阶段,财务指标的补充阶段,这一阶段以10P评估法和平衡计分卡为代表,这些方法表明只有处理好非财务指标,有选择性地将这些因素融入绩效评价体系,银行评价体系才是完善的。由此,银行绩效评价开始进入到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绩效评价阶段。1929年经济大危机之后,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引起了各个国家的重视。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尤其是7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风潮,使得银行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迫使各个国家开始建立并完善商业银行的内外部绩效评价体系,《巴塞尔协议》反映了人们建立外部绩效评价的努力,平衡计分卡是目前公认的评价银行内部绩效的一种有效方法。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绩效评价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以财务评价标准的建立和完善为主,近几年的理论探讨中,开始较多的讨论非财务指标的建立和完善,以弥补财务指标的不足,虽然如此,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分为内部绩效评价和外部绩效评价,本文所提到的绩效评价主要是指内部绩效评价。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存在着诸如风险隐患约束不够,短期行为突出、指标设定不合理、忽视员工参与、重结果指
本文标题:人力资源规划-深圳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网,深圳人力资源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24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