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AT 25-2022 档案修裱技术规范
ICS01.140.20CCSA14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DA/T25—2022代替DA/T25—2000档案修裱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sformounting-repairingofarchives2022-04-07发布2022-07-01实施国家档案局发布86DA/T25—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A/T25—2000《档案修裱技术规范》,与DA/T25—200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将本文件适用范围由“纸质(缣帛)档案”更改为“纸质档案”(见第1章,2000年版的第1章);———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见第2章、第3章);———更改了辅助设备和工具(见第5章,2000年版的第3章);———增加了拍照、预处理、装订材料、局部加固的规定(见第7章、第8章);———更改了修裱原则、修裱材料、修裱后的装订、小麦淀粉浆糊制作要求(见第4章、第6章、第8章、附录A,2000年版的第2章、第4章、第7章、附录B);———删除了密闭式干燥房、热压机械、修裱用料类型、挖补、倒干、档案揭补技术、丝网加固、地图托裱、精装、毛装内容(见2000年版的第3章、第4章、第6章、第7章);———删除了附录A、附录C(见2000年版的附录A、附录C)。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国家档案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中央档案馆档案资料保护部。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美芳、黄丽华、吕晓芳、李冰、王亚亚、徐家泉、刘伟民。本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00年首次发布DA/T25—2020。———本次为第一次修订。96DA/T25—2022档案修裱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纸质档案手工修裱原则、设备工具、材料、技术、质量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其他纸质档案保管机构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A/T22—2015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64.1—2017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第1部分:破损等级的划分DA/T64.2—2017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第2部分:档案保存状况的调查方法DA/T64.3—2017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第3部分:修复质量要求DA/Z64.4—2018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第4部分:修复操作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修裱mounting-repairing利用匹配纸张和黏合剂对破损档案进行修补、托裱,以恢复或增加其强度和耐久性的技术。3.2修补repairing选择与破损档案纸张厚度、纹理、颜色、原料等相同或相近的补纸,用黏合剂粘补,使档案尽可能恢复完整的技术。注:主要包括局部补缺、补裂、加固、接边等技术。3.3托裱mounting将一层或一层以上的纸张通过黏合剂贴覆于严重破损的档案之上,进行整体加固的技术。3.4装订binding将分散的档案纸张整理后以订线、黏合等方式订联成卷、册等形式的操作。4修裱原则档案修裱宜遵循以下原则:a)保持档案原貌;07DA/T25—2022b)最小干预;c)可逆性原则;d)适宜性原则。5修裱设备和工具5.1工作台5.1.1裱台用于进行破损档案的托裱、修补等技术操作的工作台。台面应平整光滑、形状稳定、耐水浸,台面厚约10cm。裱台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5.1.2拷贝台用于进行破损档案的拼接、修补等技术操作的工作台。宜采用亮度可调、无频闪的冷光源。有固定式的玻璃灯箱式拷贝台,也可将移动式拷贝板置于普通工作台上使用。5.2干燥设备5.2.1大墙大墙固定在墙壁上,表面平整光滑,可在大墙上以挣平的方式对档案进行干燥,大墙的规格根据修裱工作室墙壁高度和宽度而定。纸质大墙以木格(制作木料以杉木为佳)为框架,表面由多层纸张糊成,适用于气候干燥地区。木质大墙以木格(制作木料以杉木为佳)为框架,木框上钉合适的木板或胶合板,适用于气候潮湿地区。大墙应避免阳光直射,裱件下墙后应及时清除大墙表面残留的纸屑。5.2.2壁子壁子是可移动的干燥设备(制作木料以杉木为佳),可在壁子上以挣平的方式对档案进行干燥。壁子既可挂于空中,又可安置于轨道上形成活动式壁子。活动式壁子根据结构不同一般分为门扇式与直拉式。气候干燥地区的壁子与纸质大墙类似,气候潮湿地区的壁子以木板作为张贴平面。壁子应避免阳光直射,裱件下墙后应及时清除壁子表面残留的纸屑。5.2.3压板压板是由木料或中密度板制成的压平干燥工具,要求平整洁净、形状稳定、透气性佳。压板加吸水纸并覆压铅砣等重物可将档案压平干燥,适用于不宜上墙干燥的档案。5.3修裱工具5.3.1棕刷棕刷主要用于排实、上墙等工序,以软硬适中、具有弹性、整齐结实为宜。使用前需事先处理。5.3.2排笔排笔主要用于润水、上浆等工序,由若干支竹管羊毛笔并排连接而成。小排笔以12管为宜,大排笔17DA/T25—2022以18管~24管为宜。刷毛应柔软、整齐、具有弹性。5.3.3启子用以启、揭贴在墙面上的档案托件等,多由坚韧的毛竹或牛角等削制而成,呈宝剑形,尖端为半圆形,前半部薄韧光滑,后半部逐渐粗厚。5.3.4压平机用于压平修裱后的档案,分为手动式与电动式等,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5.3.5针锥用于扎眼、转边、挑揭裱件。5.3.6筛箩用于过滤浆糊,宜用40目~50目钢丝箩。5.3.7切纸机、裁刀、裁板、裁尺以上工具用于裁切补纸、托纸及修裱后的档案。5.3.8锥板、铁锥用于手工装订打眼。5.3.9其他工具盆、碗、镊子、毛笔、喷水壶、剪刀、马蹄刀、斜刀、调粉刀、刮子、排刷、广刷、油画笔、不褪色的毛巾等。6修裱材料6.1修裱用纸6.1.1一般要求修裱用纸应满足以下要求:a)不含有害杂质,具有较好的耐久性;b)呈中性或弱碱性,7≤pH≤8.5;c)纤维交织均匀,具有合适的物理强度;d)不含油、蜡、矾等物质,具有亲水性。6.1.2修裱用纸的选择修裱用纸应根据档案纸张特征、破损状况、修裱方法等进行选择:a)用于档案补缺、接边的纸张,应具有与档案纸张相似或相同的厚度、颜色、质地和强度;b)用于档案补裂、局部加固、托裱的纸张应尽可能薄软、柔韧;c)用于双面字迹档案托裱的纸张应具有较高的透明度;d)用于档案撤潮的纸张应具有较好的吸水性和湿强度。27DA/T25—20226.2黏合剂6.2.1一般要求黏合剂应满足以下要求:a)化学性能稳定,不含对档案有害的物质;b)呈中性或弱碱性,7≤pH≤8.5;c)黏合强度适中,黏合速度适宜;d)呈白色、半透明或无色透明;e)具有良好的可逆性。6.2.2黏合剂的选择6.2.2.1小麦淀粉浆糊为小麦淀粉兑水加热搅拌制成,其稀稠度应根据档案纸张、修裱方法等情况而定。小麦淀粉浆糊的制作、保存和使用方法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6.2.2.2羧甲基纤维素(CMC)经兑水搅拌制成,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小麦淀粉浆糊、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等黏合剂以适当比例混合后使用。6.2.2.3装订档案时除小麦淀粉浆糊、羧甲基纤维素外,还可以选用动物胶、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等黏合剂。6.3垫膜(垫纸)修裱严重破损档案时垫膜(垫纸)作为临时加固和支撑材料,用于起台、翻转。可选用聚酯薄膜、化纤纸、水油纸、皮纸等。7修裱前期准备7.1登记7.1.1凡需修裱的档案,均应严格办理登记和交接手续。7.1.2登记项目包括:时间、数量、档号、交接人等。a)时间:档案交接日期。b)数量:档案卷数、件数、页数。c)档号: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页号、档案门类代码、年度、保管期限、件号等。d)交接人:交卷人、收卷人。7.2拍照修裱前对需要留存照片的档案进行拍照。照片应反映档案整体状况和局部破损细节,并作为修复日志的内容之一保存。7.3检査7.3.1破损和保存状况修裱前应按DA/T64.1—2017和DA/T64.2—2017的规定,检査待修裱档案破损和保存状况,确定破损等级。7.3.2字迹材料修裱前应按DA/Z64.4—2018规定的方法,检査档案字迹材料遇水是否发生溶解、扩散等现象,以37DA/T25—2022确定适用的修裱方法。7.3.3纸张材料7.3.3.1检查档案纸张的原料种类、厚度、颜色、纹理等特征,作为选择修裱用纸的依据。7.3.3.2按DA/Z64.4—2018规定的方法,测定档案纸张酸度。7.4制定修裱方案修裱前应根据档案修裱原则和质量要求,针对档案破损状况及档案纸张、字迹种类,制定修裱方案,选择修裱材料,确定修裱方法。7.5预处理档案如存在污渍、霉变、粘连、酸化等问题,应按DA/Z64.4—2018规定的方法,先对其进行去污、除霉、揭粘、脱酸等处理。8修裱技术8.1修补8.1.1基本要求8.1.1.1修补适用于档案整体强度尚可,但存在局部残缺、开裂、脆弱等的档案。8.1.1.2修补包括补缺、补裂、局部加固、接边等技术方法。8.1.1.3修补后的档案可根据需要进行润潮、压平,使修补处恢复平整。8.1.2补残缺8.1.2.1补缺将档案正面朝下,在残缺处边缘刷稀浆糊,将补纸按照档案纸张纤维方向放在残缺处并排实,其中大片补纸用棕刷排实,小片补纸用手掌按实。补纸搭边多以0.2cm为佳,剔除多余补纸,再次排实后将档案揭起并撤潮、压平。残缺处有字迹时应慎重处理,不应损伤字迹。对有虫洞的档案视洞孔大小及疏密,除上述方法外,还可采用局部整补法或纸浆补洞法。局部整补法是用补纸对相邻较近的多处虫洞进行整体补缺,适用于较为密集的虫洞。纸浆补洞法分为手工补洞和机器补洞。前者采用滴管,后者借助纸浆补洞设备,把打碎的纸浆注入虫洞,利用纸纤维搭接虫洞边,使其完整。8.1.2.2碎片缀合及补残碎片状的档案需先拼对缀合再补缺,具体有如下两种方法。a)在工作台上铺一层垫膜,将档案正面朝上放在垫膜上,逐一拼对碎片,用薄纸条对破碎处进行临时固定。然后在档案正面覆一层垫膜,将两层垫膜连同档案一同翻转,揭去背面垫膜后按照一般方法进行补缺。补缺完成后再将档案翻转,将正面的垫膜和加固纸条揭下,晾干。b)在工作台上铺一层垫膜,将档案正面朝下放在垫膜上,依据档案破损形状逐一拼对碎片,然后按照一般方法进行补缺。补缺完成后将档案翻转,将正面垫膜揭下,晾干。8.1.3补裂将档案正面朝下铺在裱台上,对齐撕裂、断裂等处后刷浆,粘贴合适宽度的纸条(以薄皮纸为佳),垫47DA/T25—2022纸排实。8.1.4局部加固档案局部发生絮化、糟朽时,可选择韧性较好的薄纸在背面进行局部加固。将档案正面朝下铺在裱台上,将待加固处整理对齐,轻轻刷浆、覆纸,用手掌压实或棕刷排实后揭起,置于吸水纸上晾干。也可在加固纸上刷浆,撤潮后浆面朝下放于待加固处。8.1.5接边档案边缘较为脆弱且附近有字迹时,为避免字迹受损,可在边缘加粘纸条。装订边较窄时,为避免字迹被遮挡,也可适当加宽装订边。选择与档案质地、厚薄、颜色相近的纸张,纸条宽度视具体情况而定。在档案背面边缘涂抹约0.2cm宽的浆糊,将准备好的纸条轻轻放在涂浆处,垫纸排实。档案边缘如有残缺、撕裂等应先进行补缺和溜口。8.1.6润潮、压平8.1.6.1润潮润潮可采用直接喷水、隔纸喷水、湿毛巾润潮等方式,实际应用需根据档案情况选择。直接喷水是将修补过的档案放在吸水纸上,适量喷水,使档案均匀润潮,喷水不宜过多,以免修补处脱胶开裂或造成档案字迹洇化、扩散;隔纸喷水是将修补过的档案放在吸水纸上,并在档案正面放置一张吸水纸后再适量喷水;湿毛巾润潮是将毛巾略微湿润后覆在档案上,使档案均匀润潮。8.1.6.2压平在润潮的档案上下各垫若干张吸水纸,用压板夹住、压平。为避免发生霉变,视环境湿度条件和档案干燥状态,经常翻动档案并更换吸水纸。8.2托裱8.2.1基本要求8.2.1.1托裱适用于出现严重霉烂、糟朽、絮化、脆化、破碎等导致整体强
本文标题:DAT 25-2022 档案修裱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277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