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开心版)教师培训综合资料版(PDF38页)
1高等教育学综合资料版如何理解教学、教学方法?书P86、书P102如何理解教学设计及其作用?书P110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了解学生,确定目标,选择教材,选择方法,设计环节,教学评价。教学目标设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书P114在高校课改中,讲授法的主导地位能被推翻吗?不能!书P102讲授法的优点什么是课程资源?高校课程资源有什么作用?书P75-76你的教育专业素养的不足之处及改进策略?从高尚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专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出发,谈谈你的情况。如何理解课程资源?书P75如何挖掘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书P76-80怎样让你的教学具有“历史”的纵深感?你过去怎样理解课程?现在呢?书P69结合你的专业,思考你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有哪些?分析你的课程资源的优势和弱势?教科书、挖掘课程的历史资源、发掘学生经验中的资源、从社会生活中寻找、运用网络课程与学术资源、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如何提升自己的人文科技素养?结合你的具体情况思考设计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职业生涯规划?从知识、能力、素养几方面出发言之有理即可大学的价值:1.崇尚学术2.适应(并引领)社会高校教学:是师生围绕文化进行的文化传承,创造活动,是一种育人活动,它以文化的研究、创新和融合为前提,直接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实践。大学生的需要与教学密相关的主要是:认知需要、求知需要、理解需要、生理和发展需要高效教学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一):1、学生的学习以兴趣为基础;2、学生的学习以获得多种成功为契机;3、学生的学习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条件;4、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问题解决的过程;5、学生的学习以有意义学习为关键。高效教学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二):1、课程将帮助学生培养哪些技巧、能力和素质?2、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他们渴望从课堂中获得什么?3、学生需要获得怎样的信息才能学好课程?怎样获得这些信息?4、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5、教师如何创造一个让学生尝试、探索的学习环境?基于前述的认识可为: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课程设计的取向;课程设计的模式;课程设计的过程(含微观)课程设计的取向:知识取向;社会取向;学生取向。(三者的结合)知识取向当时没拍。。。(1)学生取向的课程设计:特点:强调学生的兴趣、需要、能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使课程适应学生而非学生适应课程主张:学习使学生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创造意义、产生知识,学习成果有赖于学生主动介入及丰富的教育环境的提供。(2)社会取向的课程设计:特点:注重社会功能性知识,即着眼于使学习者掌握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术、技能;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或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社会适应”型;“社会重塑”型。课程设计的模式:目标模式-以目标为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评价进行的课程设计过程模式-关注过程,主张先详述程序原则和过程,然后再在教育活动、经验中不断予以改进、修正1、课程开发的依据:教育意味着享受教育者传授具有价值的东西,即发展学习者的知识和理解力,教育应有自己的固有的内在价值和优劣标准,人们完全可以通过详细说明内容和程序原则的方法来合理的开发课程。2、课程内容:是反映各学科领域内在的价值的概念、原则和方法。3、课程评价:是一种批判模式而非评分模式,以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知识形式、实现程序原则为依据,成绩评定是通过批判的反映学生所做的工作,来改进学生达到活动本身内在的标准工作的能力,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诊断和评析。课程设计的基本程序(目标模式)设计研究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理论形态;教育实践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实践模式。课程目标的设计:1.目标的来源2(1)对学生本身的研究(2)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3)学科专家的建议2.目标的筛选:筛子:哲学、学习心理学3.目标的陈述维度:行为、内容选择学习经验实质:确定可能达到既定教育目标的经验类型;构建引发学生学习经验的情境。学习经验的类型培养思维技能的学习经验;有助于获得信息的学习经验;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的学习经验;有助于培养兴趣的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学习经验之间关系的考察维度: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纵向关系);从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横向关系)有效学习经验组织的准则: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学习经验组织的要素---用来作为组织学习经验下所的课程要素课程要素:课程类型、具体科目、科目内容课程类型的关系形态:不同课程类型之间的比重关系(学科与活动,分科与综合,比选修,国家、地方与校本等)科目之间的关系形态:同一课程体系中不同科目之间的比例关系(语、数、外等)科目内容之间的关系形态:同一科目中不同内容之间的比例关系(概念、原理、运用等)高校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主要形式。讲授的实质则是以教师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但不能代替学生的理解。讲授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以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帮助学生克服理解上的困难,另一方面在于教师以自己理解问题的方法去指导学生学会理解。讲授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如何运用自己的理解以达到学生的理解。运用原则:有意义学习(通过理解而产生的学习)二、灵活运用多种讲授方式第一、问题法(或叫矛盾分析法)第二、逻辑方法(原理中心法)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及直观的方法第四、有效利用教学语言(轻重缓急、语速、有声无声、板书)第五、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回应与强化)第六、学生听课方法的指导(听记等)三、问题中心讲授的组织结构事实1标准1方法1事实2问题解决的标准标准2方法2方法优劣评价最优化选择事实3标准3方法3四、正确处理讲稿与教材的关系讲稿与教材之间应保持一种“不即不离、若即若离”的关系实际讲授式的临场发挥可能与讲稿不完全相同讨论法:针对一定主题展开师生、学生之间的对话,从而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课堂讨论的类型:以理解和应用为主要目的的知识性讨论;以弄清某难题为主旨的争论;以揭示问题矛盾为主旨的争论。发现法:是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教材进行再发现,以掌握知识并发展创造性思维与发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通过发现过程进行学习和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方法的双重含义。发现法的运用:第一、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这个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所需要解决或研究的问题;第二,学生利用有关资料,对问题的解答作出假设;第三、学生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如有不同观点,可以展开辩论;第四,对检验假设的过程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发现问题──确定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案例教学法3案例教学:教师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针对教学内容,选择恰当案例,并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促使学生充分理解问题之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到预设任务的完成中,通过对任务的分析,找出其中已掌握的知识,未掌握的知识,并选择合适的解决办法完成新知识的掌握,进而完成知识的建构。任务教学法的实施:(1)任务的设计(2)任务完成的引导(增强学生对方法的认识──主动学习;引导思考和获得完成任务的相关知识;)(3)总结(引导举一反三)高校教学方法运用的特点:激励自学、问题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维”“如何研究”(二)一、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1、专业理念:知识、学生、自我,专业理念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学的认识和信念。如何看待知识,如何看待课程、教学、学生、师生关系、课堂等···2、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教学知识3专业能力:教学、科研4专业道德:学为人师、行为示范5身心素质:我们首先是一个真诚、有爱、健康、快乐的人。二、传统的知识观: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是前人经验的总结。知识独立于认识主体之外。相应的教学观:知识可以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学生“适应”知识而不是知识去适应学生;知识和真理都具有唯一性,掌握“标准答案”,理所当然。新型的知识观(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人类的知识是客观的(一种公共知识),但每个个体身上又是主观的,是主观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知识是由认识者的认识能力,实践活动,兴趣、价值观所选择和建构的结果;相应的教学观:知识的学习不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生成”的过程;重视学生自身的经验(名词形态的经验:过去经历了什么,积累了什么;动词形态的经验,现在正在经历什么,怎么经历);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参与、对话、实践、反思,让“学习活动”与“生活事件”相关联,使学习富有意义的过程。三、知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任何个体掌握的知识都建立在自己经验、理解和态度基础之上;新摄取的信息与自己固有的理念进行碰撞,扬弃,最终进行融合,形成该个体新的理念认识与行为模式,只有达到这一步,这种新摄入的信息对于该个体来说才能成为有效知识。这种知识观意味着我们对学习有了新的了解,意味着学习过程中对“人”的尊重,意味着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观将成为我们教学的价值取向。四、如何安排教学?知识无法直接灌输给学习者,学生必须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根据自己先前的经验,与他人协商、对话、沟通在交互质疑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的意义。五、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能动性重视“对话型”课堂文化通过协商与对话,人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观点,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全面、更丰富,因此,合作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受到建构主义的广泛重视。强调知识运用的情境性人只有在受到现实需要激发才会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激发学习的情景。学习是终身活动知识的主观性与情景性决定了,不是记住一种知识就去终身使用它,而是不断更新和建构形成新的认识。六、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找到切入点:教学内容+现实需求=连接点布置任务:清晰、现实、有趣4进行指导:思路建议、模式参考学生自主完成:鼓励、支持、肯定;动脑:如何完成整个任务,思路;动手:积累什么样的素材,资料;动口:如何表达说服听众,沟通;(团队协作、表达能力)总结点评七、如何对待学生?1、认识学生的独特性每个学生是如此不同,同样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每个学生接受起来都不一样。因材施教奥VS现实制约上课老师的经验:记住一些名字,了解一些学生,设置一些活动。2、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独立、选择、调控、创造、自我认知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被动、接受和服从VS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VS学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他们每一点的不成熟都孕育着巨大的成长价值,他们是独立的主体,具有难以置信的创造力,他们是具有完整的知、情、意、行的立体的人。了解研究学生、热爱尊重学生、主动沟通交往、努力提高自身3、与学生相处爱心和支持是法宝,尊重和自信是良方八、学科知识:我们为什么坚持科研?教育知识:1、理论知识,开展教学活动所需的教育学知识。教育原理、心理学、教学论、学习论、班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等。2、操作技巧:教学智慧、手段和风格,课堂导入、强化、发问、课堂管理、沟通与表达、结课、教学评价等。终身学习的理念,运用网络课程和学术资源让你的课程资源具有全球视野。九、大学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处理教学内容、分析研究学生、良好的表达、掌握班级管理、终身学习、教学研究、课程开发、教学自我调控与反思、设计教育教学活动。一个基础:课程开发、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调控、教学评价、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十、强调学生参与课程理论英国学者梅根汉:1、咨询性课程:学生在学习给定的课程时可充分表达看法。老师根据反馈信息对课程进行完善;2、协商性课程:更大程度的权利分配:所学的课程通过师生双方的契约协商定出;将学生的关注点和领悟性跟整个知识体系更好地衔接起来;3、民主性课程:学生自主制定,实施和完善所学课程,一切从零开始。十一、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使用1、教科书:最
本文标题:(开心版)教师培训综合资料版(PDF38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44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