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蔡曙山教授简历成果1.基本数据姓名:蔡曙山性别:男出生地:贵州省贵阳市所在单位: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通信地址:100084北京清华大学新斋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电话:8610-62773687(办)传真:8610-62786250电邮:sscai@mail.tsinghua.edu.cn2.教育背景(1)学士学位:贵州大学,1982。(2)硕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1987。(3)博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2。3.访问学者(1)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2004-2005。(2)德国汉堡大学访问研究,2006,2008。(3)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研究,2007。4.现任工作和职务国内(1)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3)中国教育部985重大创新基地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创新基地主任;(4)中国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当代认识科学重大理论与应用研究”首席专家;(5)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6)中国逻辑学会逻辑符号学专业委员会主任;(7)北京市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顾问。国际(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历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下属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协会协理(AssessorofInternationalUnionofHistory&PhilosophyofScience/DivisionofLogic,MethodologyandPhilosophyofScience,IUHPS/DLMPSDLMPS);(2)国际符号学研究会理事(CouncilMemberof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SemioticsStudies,IASS/AIS);(3)国际符号交际学院会士(FellowofInternationalCommunicologyInstitute,ICI);(4)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组委会第一副主席(FirstVice-ChairmanoftheOrganizingCommitteeof13thInternationalCongressofLogic,MethodologyandPhilosophyofScience)。5.以前的工作和职务(1)清华大学文科工作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首任处长,2000-2005。(2)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规划处处长,1992-2000。26.现任学术兼职(1)《科学中国人》编委;(2)《学术界》学术委员;(3)《逻辑学研究》编委;(4)《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编委;(5)《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委。7.现任与曾任兼职教授、客座教授(1)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2)中山大学兼职教授;(3)苏州大学兼职教授;(4)西南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5)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6)重庆大学客座教授;(7)天津商业大学兼职教授;(8)深圳市行政学院、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客座教授;(9)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客座教授8.教学经历和已经开设的课程(仅列清华大学部分)逻辑学(1)数学逻辑(2)模态逻辑(3)多值逻辑(4)现代逻辑和形式化方法逻辑学和语言学(5)语言逻辑(6)自然语言的形式理论(7)语用学和自然语言理解语言哲学(8)言语行为理论(9)语言哲学认知科学和交叉学科(10)认知逻辑(11)心理逻辑(12)心智哲学(13)心理学哲学(14)认知科学系列讲座9.研究生、博士后培养(1)指导美国普度大学留学生1名(NatalieBeltz,DepartmentofPsychology,PurdueUniversity,2008,MajorPsychologyandChineseCulture)(2)已毕业硕士研究生2人,其中1人获得清华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奖(唐芳芳,2005)(3)已毕业博士研究生4人,其中1人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并被评为优秀博士毕业生(王志栋,2008)(4)担任博士后合作导师,其中1人已出站,获博士后优秀论文(张寅生,2006);正在指导2名博士后均为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回国博士(衣新发,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心理学博士,目前3研究课题认知心理学;白晨,日本东北大学信息学博士,目前研究课题认知心理学)10.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计划研究领域(1)逻辑学(主要研究方向:数学逻辑;模态逻辑;多值逻辑;哲学逻辑;语言逻辑等)(2)哲学(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哲学;心智哲学;科学哲学、心理学哲学等)(3)认知科学的一些领域(主要研究领域:认知逻辑;心理逻辑等)研究计划(1)认知科学的重大理论和应用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研究项目,任首席专家,2007年至今。(2)认知科学研究,教育部985重大创新基地项目,任基地主任,2004至今。(3)数字化的逻辑基地理论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2001-2005。(4)语言逻辑及其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负责人,2001-2005。(5)语言逻辑及其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中的应用,教育部重大项目,负责人,2001-2005。11.合作研究经历(1)清华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哲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合作项目(PNPProgram),项目负责人,2006年至今。(2)自然与人工认知系统跨模型交互研究计划参加者(Cross-modalInteractioninNaturalandArtificialCognitiveSystems,CINACS),中德博士生交流计划,清华大学与德国汉堡大学合作项目,2005年至今。(3)中国教育部认知科学创新研究基地负责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信息学院、医学院以及中国科学院心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合作项目,2005年以后。12.代表性学术成果专著(1)蔡曙山(2008)《自然语言的形式理论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蔡曙山(2007)《语言、逻辑和认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蔡曙山(1998)《言语行为和语用逻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2000年重印。作者改进了英、美著名语言哲学家奥斯汀(J.L.Austin)、塞尔(JohnR.Searle)等人的工作,建立了语用逻辑形式系统,并将其应用于计算机语言和行为的分析。这项研究受到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科学国家总统奖章获得者、著名语言哲学家塞尔的赞誉。本书被UniversityofAlbertaLibraries等美国和加拿大一些大学图书馆列入“语言学和哲学”(Linguisticsandphilosophy)类推荐书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该书书评。《中国哲学年鉴》(1999)“新书选介”对该书作专门介绍,并连续多年对该书及相关成果作专门介绍和评论。《哲学动态》等多家杂志发文评介这一方向的发展和作者的贡献。本书被国家图书馆、国内各大学图书馆和香港、台湾地区各大学图书馆收藏,被国家数字图书馆(DigitalLibrary)选为浏览书目,并入选哲学·心理类常备书架(StandingBookcase)。本书还被国内多所高等院校指定为逻辑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研究生参考书。编、译著(1)米黑尔·罗科、威廉·班布里奇编(2003),蔡曙山等译(2008)《聚合四大技术力量,促进人类生存发展: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Cai,Shushan,editorinchief(2008)Proceedingof13thInternationalCongressofLogic,MethodologyandPhilosophyofScience,2007,London:King’sCollegePublications,2008.4(3)Cai,Shushan,editorinchief(2008)MindandCognition,Beijing:Tsinghua-SpringerPress,2008.论文(已发表学术论文约100篇,被中国期刊网全文选用60篇,此处选36篇)(1)论心理学与逻辑学统一性的认知科学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已采用,近期刊出。CSSCI。(2)Cai,Shushan(2007)TheLanguagePreferredModelsinCognition,ProceedingofCINACS,HamburgUniversity,2008.ISSTP。(3)从语言到心智和认知:20世纪语言哲学和心智哲学的发展,以塞尔为例,石家庄:《河北学刊》,2008年第1期。CSSCI。(4)Cai,Shushan(2007)LogicsinaNewFrameofCognitiveScience:OnCognitiveLogic,itsObjects,MethodsandSystems,Proceedingof13thInternationalCongressofLogic,MethodologyandPhilosophyofScience,Vol.1.London:King’sCollegePublications,2008.ISSTP.(5)Cai,Shushan(2007)ACognitiveModelwithTwoStructuresofLanguageandWorld,MindandCognition,Tsinghua-Springer,2008.(6)蔡曙山(2007)论形式化,北京:《哲学研究》,2007(7):97-105。CSSCI。(7)蔡曙山(2007)认知科学:世界的和中国的,合肥:《学术界》,2007(4):7-19。北京:《新华文摘》转载,2007(19):27-31。CSSCI。(8)蔡曙山(2007)认知科学研究与相关学科的发展,南昌:《江西社会科学》,2007(4):243-248,CSSCI。(9)蔡曙山(2007)关于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12个问题与塞尔教授的对话,合肥:《学术界》,2007(3):7-17。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卷全文转载2007(7):2-9。CSSCI。(10)蔡曙山(2006)逻辑、心理与认知,杭州:《浙江大学学报》,2006(6):5-12。CSSCI。(11)蔡曙山(2006)没有乔姆斯基,世界将会怎样,石家庄:《社会科学论坛》,2006(6):5-18。(12)蔡曙山(2006)论虚拟化,杭州:《浙江社会科学》,2006(5):111-121。CSSCI。(13)蔡曙山(2006)符号学三分法及其对现代语言学、逻辑学和哲学的影响,北京:《北京大学学报》,2006(5):50-58。CSSCI。(14)蔡曙山(2006)再论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意义,合肥:《学术界》,2006(4):20-39。CSSCI。(15)蔡曙山(2004)认知科学背景下的逻辑学,南京:《江海学刊》,2004(5):23-30。CSSCI。(16)Cai,Shushan(2004)Logic,SpeechandCommunication,Proceedingof8thCongressofIASS/AIS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SemioticsStudies,Lyon,2004.(17)Cai,Shushan(2003)AFormalSystemfortheIllocutionaryForceandItsApplicationinAI,Beijing,SocialSciencesinChina(北京:《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Vol.XXIVNo.3,2003(autumn):142-148。CSSCI。(18)蔡曙山(2003)经验在认知中的作用,北京:《科学中国人》,2003(12):37-39。(19)蔡曙山(2003)学科交叉视野中的现代逻辑,北京:《科学中国人》,2003(11):14-17。(20)蔡曙山(2002)心智科学的若
本文标题:蔡曙山教授简历成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54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