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1232驾驶员职业健康培训内容
出租汽车驾驶员职业培训驾驶员职业生理和心理健康授课老师:荘南山汽车维修技师汽车技术管理助理工程师第一节心理因素,管理对策,方法策略,性情调节将主要从人、车、路、环境等能引起驾驶员心理变化的内外因着手,探讨心理学在交通安全中的影响。了解汽车驾驶员在交通活动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应对危险处境的反应。从而能够找到合适的定性或定量指标标定驾驶员的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大小。进而更好的利用有利心理因素、排除不良心理因素,保障驾驶员行车安全。一、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主要心理因素1、个性与行车安全(1)外向型性格比内向型性格更容易肇事,且随着外向型程度的增加,肇事可能性增大。(2)经常违章和肇事的驾驶员个性表现为易冲动、易紧张、偏执、偏激、自私、疑心、压抑、过分自信等;安全驾驶员更多表现为敏感、紧张程度高、爱思考、冷静等特点。2、情绪与行车安全发现驾驶员不良情绪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急躁情绪。驾驶员或为了赶时间,尽快完成某项运输任务,或路遇拥挤堵塞的道路,多容易产生急躁情绪。(2)紧张情绪。有些驾驶员由于技术不高,驾驶不熟练,再加上时间紧任务重,容易产生紧张情绪。(3)犹豫情绪。驾驶员在行车中,或因驾驶技术不熟练,或因情况判断不佳,或因未处理过类似情况,而产生犹豫情绪。(4)愤怒情绪。有些驾驶员在行车时,或是因为与乘客发生矛盾,或受到来自他人连续不断的鸣笛,强行超车等方面的刺激干扰,常引起愤怒情绪。3、注意与行车安全驾驶员注意不当和不注意是产生的事故占总数的20%以上。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面临着来自信号灯、行人、车辆路面状况等各种信息,有些驾驶员没有把注意力指向和集中于驾驶的车辆上,如边开车边与人聊天,或被周围其他事物所吸引,导致注意范围变小,容易发生行车事故。二、防止行车事故的心理学管理对策1、实施驾驶员岗位适宜性检验,把好驾驶员聘用关2、建立驾驶员心理档案,实行针对性心理教育3、创造轻松的工作环境,调适驾驶员的情感心理环境4、开展驾驶员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其临危处置能力5、开展驾驶员心理咨询、辅导三、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对策1驾驶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帮助纠正驾驶员不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信念、习惯,约束行为,可以调整个人和社会以及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所以公交驾驶员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热爱驾驶工作,明确自己职业的责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在日常行车中,以交通法规为准则,以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为己任,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坚决不做违犯交通法规、违反安全制度的事情,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增强自我管教和约束能力,不开赌气车、不开英雄车、不开带病车,发生矛盾主动礼让,出现意外尽量忍耐,坚持文明行车。2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是承受艰苦工作和精神折磨的物质基础,身体状况不同,也会造成对待挫折态度的不同。驾驶员要能适应艰苦条件下的劳动,身体应该完全没有影响驾驶工作的疾病,当驾驶员疲劳过度,患有疾病时就会出现血压不正常,心脏功能不全,遇到紧急情况就会心理紧张,甚至昏厥,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听力视力达不到驾驶要求,就不能把行车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迅速传至中枢神经,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判断,以致发生行车事故。所以作为一名公交驾驶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行车过程中不感到疲劳,精力充沛,能够从容不迫的应付行车中各种异常情况和心理上的压力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3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驾驶汽车要求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操作准确,反常心理活动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后果。驾驶员在行车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当发现自己情绪不稳定时,要进行自我调解和疏导,用各种方法缓解消极情感,尽量减少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提高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反应能力、精神承受压力和自我控制调节的应激能力,养成坚定、顽强、沉着、果断、机智的品格,不为情绪左右,不为外界事物分散精力,形成安全驾驶所要求的心理定势,能用正确敏捷的思路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果断、安全有效的处理日瞬万变的交通情况。4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影响驾驶员心理稳定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受社会上各种不正确的人际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气,不能正确判别事物良莠,把握是非标准;有的人心胸狭窄,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和对待各种利益的调整。因此,作为一名公交驾驶员应该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顽强的意志力,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思想素质,凡是要从大局出发,思前想后,不断增强自我疏导和道德鉴评能力,消除心理上的逆反心理,有一种向国家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安全责任感,真正做到“车行万里路,处处保平安”。5、必须具备良好的驾驶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具有使动作、行为自动化的作用,如果良好的动作、行为成习惯,有些处世办事方式也可以成为习惯。反之,如果养成某种不良习惯后,就会以一种惰性心理阻碍接受正确的东西。所以公交驾驶员要坚决杜绝摒弃一些强烈的、主动的、长期从事的不良嗜好,时刻把乘客和车辆的安全放在心中,不赌博、不酗酒、不吸烟,生活上要有规律,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也要有节制,学会用健康的心理体育活动保健自己,形成热爱学习,钻研技术、爱惜车辆、作风顽强、团结战斗的氛围,逐渐养成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不自觉到自觉,培养严格遵守制度的好习惯。四、从驾驶员的性格、经验等性情方面探讨驾驶员如何保证行车安全1要适时调节情绪。在满意高兴时驾车,对所遇情况,反应灵敏度高,精力充沛精神集中,观察分析情况灵敏,处理情况果断;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如行车途中遇有不礼貌的驾驶员、车辆中途出现故障等情况时,要注意随时调整心情,不能被情绪影响,导致开车时精力不集中,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造成不应有的后果,做到不开带病车,不带思想包袱开车,不开情绪车。2克服性格缺陷造成的不安全因素。人的性格各有所异,不同性格的人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人细心,责任心强,有的人粗枝大叶、马马虎虎,性格与安全行车有很大的联系,形成一种良好的性格,是安全行车的前提条件,行车过程中要心细胆大,处事果断,冷静分析遇到的各种情况,果断处理,平时要注意加强学习,注意思想修养,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锻炼自己,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良好的性格。3坚强的意志也是安全驾驶的重要因素。一个人具有坚强的意志,蔑视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具备坚强的意志,须经一个长期的锻炼过程,才能修养成。在驾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车辆驾驶中的各种困难,处理好复杂的道路和环境情况,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克服不良的思想倾向,不急躁、不斗气,不开“英雄”车,不开“情绪”车,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总之,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心理因素很多,如何合理的利用有利的心理因素,避开不利的心理因素便是主要的研究课题。现在许多年轻的驾驶员经验不足,危险感知较差,然而却喜好抢时间、出风头、超车。如何了解这类驾驶员的心理动向并及时给与正确的指导和建议,将很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驾驶员要有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将安全放在首位合理调节自己的心理,在不断学习探索中增长知识,获得经验,逐步完善自己,与不安全因素挥手告别,就能安安全全行车,平平安安归来。第二节驾驶员职业生理健康知识人、车、路是构成道路交通安全的三要素,三要素中人是道路交通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的核心。据道路交通事故调查资料表明,大部分道路交通事故是人为造成的,而人的驾驶活动又受身体条件和心理特征支配,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状况对驾驶员的工作影响很大。一、各种常见生理状况对驾驶人的影响疲劳特征起因对驾驶人的影响急性疲劳长时间连续驾车而发生的暂时疲劳停车作短时间休息,疲劳就会消失慢性疲劳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没有恢复引起短暂休息不能消失,极易发生事故过度疲劳多次疲劳和连续疲劳积聚形成可能突然以某种病态表现出来(二)机动车驾驶人饮酒的危害。机动车驾驶人饮酒后,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感觉模糊发现道路标志的能力差,对速度、距离、信号灯和停车标志的错误判断以及知觉能力下降,大脑反应开始迟钝,头脑昏沉、神志不清、眼花缭乱,精神疲乏,失去自控力。判断失误、反应不当,对安全行车是非常有害的。特别是饮酒过量.后果是极其危险的。(三)机动车驾驶人对疾病、药物的反应机动车驾驶人比较常见疾病有:血压高、胃病、腰肌痛、肌炎、神经根炎、下肢静脉曲张、痔疮等。机动车驾驶人在病态下开车,注意力和反应力会大大降低,动作不协调,准确性的判断力也会下降,慢性疾病同样会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药物服用如:催眠药物、使人恶心和产生变态反应的药物、止痛药物、兴奋剂、治疗癫痫的药物、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后,会使机动车驾驶人反应迟钝,降低注意集中的能力和工作能力.极易发生交通事故,患感冒期间服用药物,一定要遵医嘱使用。二、驾驶员生理疾病的预防措施(一)加强运动和锻炼人体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时,血液不流通,人的身体状态会发生变化,比如腰、腿、手等部位等会出现酸痛感。驾驶员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通过站、做、卧、走等不同行为状态的变换,在等待交通信号或遇到交通拥堵时,驾驶员可以坐在座位上或者在有条件时下车做些有益的自我放松练习。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紧张状态和调节情绪,使身体和心理状况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等运动项目都有利于促进人的血液循环,也不受场地的限制,不需要借助特别的辅助器械,比较容易开展,驾驶员可利用业余时间,多开展此类的体育活动,以加强锻炼身体。(二)保证饮食健康和生活规律为了高效地完成运输任务,驾驶员每天都必须摄入足够的食物和营养物资,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驾驶员常常因赶路而错过最佳的用餐时间,久而久之,很多人得了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因此,驾驶员要保持身体健康,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这样不仅有利于及时恢复体力,而且有利于驾驶员身心健康和安全行车。(三)保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时保证驾驶员工作效率和行车安全的前提。生物学家研究表明,20-50岁具有劳动能力的男女获得充分休息所需的睡眠时间为每天7-8小时。从晚上23时开始,人体的许多生理系统随着生物节律的循环周期进入抑制状态,因此人每天的最佳入睡时刻是晚上23时以前。而且,23时至次日午夜1时通常人体的造血时间,对人体保持健康非常重要。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应注意定时休息。连续行车4小时,必须通常休息20分钟以上,短暂休息可以使驾驶员保持充沛的精力。驾驶员在一天中总的行车时间以不超过10小时为宜。夜间长时间行车,应安排多轮流驾驶,交替休息。(四)正确服用药物驾驶员在感冒、发烧和牙痛等病态下开车,注意力和反应力会大大降低,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了安全行车,驾驶员感冒或患因绷带或石膏限制行动自由等影响行车安全的疾病时,应及时调整运营计划,安排休息。行车中,感觉身体不舒服,甚至不能安全操控车辆时,一定要及时安全停车,进行必要的处置。使用药物前,应告诉医生自己是职业驾驶员,询问这种药物对行车安全将有什么负面影响,并严格遵医嘱服用药物。第二节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无虚弱现象,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理活动与安全行车有密切关系。在行车时,外界的、人为的各种因素使驾驶员的动机、态度、情绪等不断发生变化,影响行车安全。此外,精神因素影响驾驶员的情况也越来越突出。因此,驾驶员学习和应用健康驾驶心理知识,了解心理状况的变化对安全驾驶的影响,纠正不良的驾驶心理,是预防交通事故,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前提。一、驾驶员心理素质容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一)长时间行车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二)行车中遇到某些情况会引起恐慌和焦躁心理。(三)行车过程中任意妄为形成侥幸和紧张心理。二、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对策(一)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二)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三)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四)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五)必须具备良好的驾驶习惯。健康的身体是人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由于汽车驾
本文标题:1232驾驶员职业健康培训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57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