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漆膜弊病培训教程一、涂膜病态的分类1、涂料制造和贮存过程中出现的病态2、色漆施工时出现的病态3、干漆膜出现的病态二、涂膜病态产生的原因涂膜产生病态的原因涉及涂料、涂装工艺、干燥固化、施工操作方法、被涂物面状态、设备、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现从内因与外因来分析其产生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1、涂料内在质量引起的病态及理论依据1)涂膜表面张力的作用2)涂料溶剂的平衡度的影响3)涂料流变性的影响4)涂料成膜过程中溶剂挥发的影响5)涂料成膜物结构的影响6)涂料中加入助剂的影响2、涂装过程中涂装器具和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三、涂膜弊病涂膜弊病的种类繁多,现就常见的一些涂膜弊病的做一个简单的介绍。1、流坠(流挂)1)定义色漆涂饰于垂直物体表面,在涂膜形成过程中湿膜受到重力的影响朝下流动,形成不均匀的涂膜,称为“流坠”或“流挂”。2)产生原因A、涂装湿涂层太厚。B、所用溶剂挥发过慢或与涂料不配套。C、涂料施工粘度太小。D、每道喷枪之间闪蒸时间太短。E、喷枪使用不当,距离施工表面太近或移动速度太慢,造成一次喷涂重叠,漆膜过厚;喷枪的喷嘴直径过大,气压过小。F、涂料中使用重质颜料或研磨不均G、喷涂温度过低和周围空气中溶剂蒸气含量过高。H、在光滑的旧漆膜上涂步新漆时,也易发生流挂。3)预防措施A、合理选择使用喷枪。B、一次涂装不宜过厚,施工时应自上而下垂直涂装。C、恰当选择溶剂,合理使用溶剂,注意溶剂的溶解能力和挥发速度。D、调整涂料配方或舔加阻流剂。E、涂料的粘度要适中(硝基漆为10-20S,烘干涂料为20-30S)。F、喷硝基漆喷枪的喷嘴直径略小一点,气压以0.4-0.5Mpa为宜。G、提高喷涂操作熟练程度,喷涂均匀,注意正确的枪距和角度,一次喷涂不宜太厚(一般控制在20um左右为宜)。H、加强换气,施工现场的环境温度保持在15℃以上。I、在旧膜上涂新漆要预先打磨。J、施工中出现流挂,一般应在涂膜未干前予以修平;若涂膜已干,可以用水砂纸轻轻打磨平整,不得磨穿其他部位。4)解决办法待涂层干燥后,打磨流挂处,重新涂装面漆。2、桔皮1)定义湿膜未能充分流动形成的似桔皮状的痕迹称为桔皮。2)产生原因A、溶剂干燥太快,涂层未来得及流平。B、喷漆压力太高,距离太近。C、喷涂施工时,涂料粘度过大,难以流平。D、喷枪口径大小不适,压缩空气压力低,出漆量过大,导致雾化不良。E、喷枪距离被涂面距离过远。F、空气及被涂物的温度偏高,喷涂室内过度通风,溶剂挥发过快。G、喷涂厚度不足。H、晾干时间过短。3)预防措施A、正确选择和调整涂料粘度,在涂料中添加挥发速度较慢的溶剂或改性硅烷流平剂,延长湿膜的流动时间,改善涂料的流平性。B、选择出漆量和雾化性能较好的喷涂工具,压缩空气压力调整适宜,使涂料达到良好的雾化。C、调整喷涂距离。D、控制漆膜厚度,一次喷涂到规定厚度(以不流挂为限度)。E、保持被涂物温度在50℃以下,喷涂室内气温应维持在20℃左右。F、适当延长晾干时间,不过早进入高温炉烘干。G、掌握涂装特点及涂装环境,正确选用稀释剂和催化剂。H、正确使用喷枪。4)解决办法A、桔皮轻微,可采用600-800号水砂纸打磨,然后用高光泽抛光蜡抛光。B、桔皮严重,则应采用320-400号水砂纸打磨,重新喷涂面漆。3、起粒1)定义起粒是涂装后涂膜表面或局部出现颗粒状凸起物。2)产生原因A、涂装施工环境不清洁,调漆室、喷涂室、晾干室和烘室内有灰尘。B、颜料分散不良,色漆所用漆基中有不溶的聚合物软颗粒或析出不溶的金属盐。C、小块漆皮被分散混合在漆中。D、喷漆或烘烤房的空气未经过滤或过滤不当。E、喷涂尘屑积存于喷漆间内的表面上。F、被涂物表面不洁净。G、车辆缝隙、沟槽的灰尘未吹敬。H、压缩空气未过滤或过滤不当。I、车辆喷漆前未用湿抹布擦拭。J、漆罐盖未盖紧,使灰尘进入。K、施工操作人员工作服、手套及漆前用材料掉纤维,操作者衣服上有灰尘、污泥。L、使用锈或脏的容器装漆料和稀释剂。M、喷漆间内的空气气流高并紊乱。N、过滤不当的直接火源、喷吹气流、空气加热装置。O、使用品质不佳的遮盖纸张,如报纸。P、喷漆室温度过高或溶剂挥发太快。Q、漆雾过多(干喷涂),漆的粘度过高。R、供漆压力太高。3)预防措施A、涂料应充分净化,不使用变质或分散不良的涂料,供漆管路上应安装过滤器。B、调漆室、喷漆室、晾干室和烘干室的空气除尘要充分,确保涂装环境洁净。C、用粘性擦布擦净或用离子化空气吹净被涂面上静电吸附的尘埃,确保被涂面清洁。D、操作人员要穿戴不掉纤维的工作服及手套。E、喷漆室温度、风速调整适当。F、油漆粘度、输漆压力调整适当。G、注意喷涂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H、良好的整理与管理。I、封牢会起灰的表面。J、在进行喷涂的每一阶段均需保持车辆彻底清洁。4)补救方法A、待漆膜完全干燥后,再以P1200砂纸湿磨,并以抛光打磨使光泽重现。B、在粒子深陷时,整平并重喷。注:如干燥的漆膜表面呈现较规则的微小圆粒状,也有可能是色漆并未能完全溶解。4、缩孔、缩边、露角1)定义涂料施工后,湿膜在流平过程中出现回缩,成小圆形的裸露出底材或底层,称为“缩孔”;在底材的边、角处的涂膜回缩,导致被涂物边边缘、拐角等部位的漆膜变薄,称为“缩边”或“露角”。2)产生原因A、涂料的粘度偏低。B、漆基的内聚力大。C、所用的溶剂挥发慢。3)防治方法A、调整涂料粘度。B、增加阻流剂,降低内聚力。C、选择适当的溶剂。5、凹穴、麻点1)定义由于湿膜上沾附了异物粒子(如异物颗粒、灰尘粒子),这些粒子在湿膜上展布,把周围的涂料排斥开而形成凹坑状如火山口,故称“凹穴”。能明显看到在凹穴中央有异物粒子存在,象鱼眼,故又称“麻点”。一般不显露底材,以区别于缩孔的病态。2)产生原因A、基材表面未能彻底清理干净,尚存留有微量的杂质,如硅酮、油脂、蜡以及抛光膏等。B、喷漆间内过滤不良,由于不可预计的因素带来污染。C、回缩空气清洁器失效。3)预防措施A、彻底清洁涂装表面。B、定期检查保养涂装工具。4)解决办法鱼眼(麻点)较轻,用1200号砂纸抛光处理;较重,须磨平重新修补施工。6、泛白1)定义施涂后溶剂迅速挥发过程中出现一种不透明的白色膜的情况称为“泛白”。2)产生原因A、施工环境湿度太大,在涂层溶剂挥发时,表面造成相对低温度,水分凝结,附着在涂层上,使其泛白。B、稀释剂挥发太快或溶解力不足。C、涂料或涂装工具中含水分3)预防措施A、调节好施工环境湿度。B、选用适当慢干稀释剂。C、正确使用喷涂工具。4)解决方法A、轻微泛白,可用打磨抛光方法补救。B、严重泛白,可用红外灯加热涂层后,再喷1-2道面漆。7、发花1)定义漆膜中的颜色与整个颜色不一致,出现斑印或条纹。2)产生原因A、涂料中的颜料分散差。B、多种颜料相互混合不均匀。C、涂料粘度不适当。D、溶剂的溶解能力差。E、涂膜过厚。3)预防措施A、更换涂料品种,选用分散性和互溶性良好的颜料。B、选择适当的溶剂,采用符合工艺要求的涂装粘度及膜厚。C、调配复色漆时应使用同类型涂料,最好用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类型涂料。8、浮色1)定义漆膜表面与内部的色调不一致,与发花的差别是漆膜外观色调一样,但湿膜和干膜的色相差异大。2)产生原因A、涂料的配方及制漆工艺不合理。B、在涂装含两种以上颜料的复色涂料时,溶剂在涂层的里表挥发不一。C、涂料中颜料的密度相差悬殊。D、涂装方法及设备选用不合适。3)预防措施A、改进涂料配方及制漆工艺(如选用不易浮色的、易分散的颜料,改进颜料的分散工艺等)。B、添加防浮色剂,如硅油对防止浮色有显著的效果。C、选用合适的涂装方法及设备。9、咬底1)定义涂层膨胀起皱,面层与底层分离。2)产生原因A、底漆、中间涂层及面漆之间不配套。B、对旧涂层打磨不充分就喷涂新面漆。C、面漆所用稀释剂不当,软化了底层漆膜。D、底漆腻子未干透。3)预防措施A、选择配套性好的涂料。B、在旧涂层上涂装,要认真分析旧涂层的涂料,尽可能使用同一类涂料。C、要根据涂装条件,合理掌握涂装节奏,待底层干燥后,再进行施工。4)解决办法铲掉破旧涂层,重新打磨涂装。10、露底1)定义露底是在色漆施涂时,因漏涂、涂得薄或涂料遮盖力差未盖住底面,而产生显露底材的现象。2)产生原因A、色漆贮存期过久,颜料沉底,使用前未搅拌均匀。B、所用涂料本身颜料量不足,遮盖力差。C、涂料的施工粘度偏低,涂得过薄。D、底、面漆的色差过大,如在深色漆面上涂亮度高的浅色漆。3)预防措施A、涂料在使用前,先进行色漆遮盖力质量指标的检测,合格后在施工。B、涂料在使用前和涂装过程中应充分搅拌。C、增加涂层厚度或增加喷涂道数。D、适当提高涂料的施工粘度或选用固体份高的涂料。E、底涂层的颜色尽可能与面漆的颜色相近。11、起泡1)产生原因A、交联型面漆烘烤温度偏高。B、水性底漆或腻子,内含水分未完全挥发,而面漆采用的是聚氨酯涂料。C、待涂装表面未认真彻底清洗,湿打磨时用水不干净。2)起泡A、认真进行涂装施工前表面处理。B、为底漆、中间涂层、腻子特别是水性涂料留有足够的干燥时间,喷涂面漆保证足够厚度。C、对于原子灰及聚氨酯系中间涂层采用干打磨办法。3)解决办法如果发生上述现象,只有按修补涂装的整套工艺重新修补施工,即清除受损坏部位的所有涂层,包括底漆在内,重新涂装。12、针孔1)定义涂膜干燥后,在涂膜表面形成针状小孔的现象称为“针孔”,严重时针孔大小似皮革的毛孔。2)产生原因A、被涂物有污物或底层上已经有针孔。B、喷涂施工时,湿膜中溶剂挥发速度快。C、涂料的流动性不良,流平性差,释放气泡性差。D、涂料变质或粘度高。E、涂料中混入不纯物,如溶剂型涂料中混入水分等。F、涂装后晾干不充分,烘干时升温过急,表面干燥过快。G、被涂物的温度过高。H、喷涂空气中存在水分、油。3)预防措施A、选用挥发速度较慢的稀释剂,以改善表面流平性。B、施工时注意防止水分及其他杂物混入。C、严格检查存漆容器、喷涂工具及被涂物表面的清洁程度。D、使用双组份涂料时,应配漆后防止一段时间再用。E、选择适宜的涂料粘度。F、用清洁的空气喷涂。4)解决办法出现针孔现象,情况较轻,可采用抛光打蜡予以补救;情况严重时,应填补腻子,重新磨光后喷涂面漆。13、起皱1)定义施涂于底层之上的涂膜,在干燥过程中,无论是常温干或是烘干,会形成局部或全部皱纹状涂膜,称为“起皱”。2)产生原因A、含有干性油的油性漆或醇酸漆,干燥漆选用不当,使用钴和锰催干剂过多,锌干料缺乏。B、面漆的溶剂把底漆漆膜溶解。C、漆膜过厚。D、氨基漆晾干过度。E、烘干升温过急,表面干燥过快。3)预防措施A、合理选用催干剂,尽量不用或少用钴、锰催干剂,对于烘干型涂料,采用锌催干剂,对于烘干型涂料,采用锌催干剂效果好。B、选用桐油为成膜物质时,应注意漆基的熬练程度,并控制桐油的使用量。C、用溶解力小的面漆涂料。D、按规定漆膜厚度涂覆。E、采用防起皱剂,如油改性的醇酸树脂漆稍涂厚,在烘干时易起皱,添加少量(5%以下)氨基树脂作为防起皱剂,一次喷到40um以上厚度也不起皱。F、氨基面漆在按规定时间晾干后就进行烘干。G、执行晾干和烘干的工艺规范。5)解决办法对已起皱的涂层,待漆层干透后用水砂纸打磨平滑,重新喷涂;如涂层超皱严重,应将起皱表面铲除后,刮一层腻子,干后打磨重新喷涂。14、金属光泽不均匀1)定义含有铝粉及珠光颜料的涂料,在施涂后出现铝粉或珠光颜料分布不匀,不能形成均匀的定向排列,导致涂膜外观颜色不匀的现象。2)产生原因A、涂料配方不当。B、涂料粘度过高或过低。C、喷涂压力过低,喷枪的雾化差,喷涂操作不熟练。D、一次漆膜过厚,漆膜厚薄不匀。E、喷涂环境温度低。3)预防措施A、合理选择涂料配方。B、选择合适涂料配方。C、使用专用喷枪,调整喷涂压力,提高喷涂操作的熟练程度。D、喷涂环境温度调节适宜。15、砂纸纹现象1)定义面漆涂装和干燥后仍能清楚地见到砂纸打磨纹。2)产生原因A、砂纸选用不当,打磨砂纸太粗或质量差。B、打磨时机不当,涂层未干透(或未冷却)就打磨。C、被涂物表面状态不良,有极深的锉刀纹或打磨纹。D、涂膜厚度不足。3)预防措施A、正确选用打磨砂纸。B、
本文标题:a漆膜弊病培训教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70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