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汇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汇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汇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一篇】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设计五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作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当中自主赏析的首篇课文,该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文章的生活气息,感受其情趣,欣赏它的摆脱拘束、务去陈言。《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载了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当中篇幅极长、最富文学色彩的篇章。文章通过孔子探问学生的志向,四弟子各述其志,寥寥数语,人物的性格特点、神情态度宛在目前。2、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高中阶段一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在初中时也曾学过《论语十则》,对《论语》的语录体散文特点和孔子的政治主张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只是停留于表面,孔子丰富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博大精深政治思想并未深入领会。二、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反复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2)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通过人物对话和简单的动作来刻画人物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2、目标设定的依据根据新课标五个课程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展创新,结合本单元教学重点及高二学生的实际学情制定以上教学目标。参考资料,少熬夜!3、重难点及其依据教学重点学习课文通过人物对话和简单的动作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品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鉴赏人物形象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考察的重点,鉴于此设定上述教学重点。新课标阅读与鉴赏部分第8条目标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据此要求学生突破上述难点。三、教学方法1、教法及选择依据教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新课标五个课程标准之一感受鉴赏目标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诵读也是学习文言文的有效途径之一。依据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运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品尝发现的乐趣,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蔡澄先生倡导的语文点拨教学法其精髓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出现自卑厌学心理时,我会把握时机,当众点拨。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运用“画龙点睛”、“举一反三”的办法,将学生逐步引入“自动”“自得”“发现真理”的佳境。2、学法及主要目的(1)课前认真预习;(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合作探究,共同成长。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文,对所学内容已有了大致的了解,哪些地方看懂了,哪些地方有疑惑,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时可以紧跟老师的思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能够有效提高听课效果,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情境法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音乐、动画等调动学生的视听,使其身临其境,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身心愉悦的参与课堂活动。合作探究法可以使学生深入文本,大胆探索问题本质,在与同学的合作交流中,增强友谊,共同成长进步。四、教学评价手段和依据手段:三维教学目标和学生参与课堂能力。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三维目标中。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参考资料,少熬夜!中,激发学生热情,鼓励学生探究,实现高效课堂目标。当然评价要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反思,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五、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课件展示《论语》经典语录,让学生集体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导出课题。(二)复习旧知,温故知新通过让学生自主谈论孔子、《论语》,完成文言知识检测题复习巩固第一节课所学知识。(三)朗读诗歌,梳理结构苏东坡云:古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诵读课文将贯穿整个课堂,其中有以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的集体诵读,更有学生的段落集体诵读和示范朗读。通过诵读让学生寻找本文的线索,梳理课文结构。探究人物思想。(四)深入文本,赏析人物此环节设计如下两道问题:1、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他们四人的志向分别是什么?从四人的言谈中可以看出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孔子对他们的态度如何?2、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的志向分别侧重什么?他们之间有何共同之处?这两道问题旨在让学生学习课文通过人物对话和简单的动作来刻画人物的方法。(五)孔子评志,借评传志本环节设置如下两道问题:1、曾皙的志具体是什么?2、孔子为何喟然“与”点?本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思想。(六)传承文化,源远流长孔子的智慧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本节课堂小结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主动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七)布置作业,课堂延伸本节课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学习完本篇课文,理解了孔子“礼乐治国”的思想,你认为要实现中国的长治久安,我们需要加强自身的哪些方面?这个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理解孔子“礼乐治国”思想的基础之上,联系现实,为中国的长治久安献言建策。(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依据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和重难点而参考资料,少熬夜!设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全文翻译【第二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子路不加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留在后面。曾皙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究礼让,可是他说话却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个小小的赞礼人,那谁能去做大的赞礼人呢?”《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三篇】国学诵读参考资料,少熬夜!完成背诵,课堂听写。学习目标(分层次设计)1、根据学案,学生完成知识积累,教师点拨;2、分析人物刻画技巧:对话描写、动作描写;3、深入探究孔子思想,展示孔子理想世界;4、熟悉文本,尽可能当堂完成背诵。自学导引适当补充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累整合检查预习情况,由学生板演答案,教师订正。感受鉴赏一、阅读《孔子世家》分析:1、对“郑人”描画的孔子形象,孔子为何“欣然笑之”?(处世态度):2、孔子为何被称为“丧家之狗”?思考领悟1、结合文章层次,诵读课文;2、诵读“四子述志”一节,根据对话描写把握人物性格(以同学分角色读、说为主)(1)、子路:(2)、冉有:(3)、公西华:(4)、曾皙:3、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中,动作描写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文本找出不同人物相关动作加以分析分析(请同学注意模仿)发现创新孔子为何要“与”点呢?(理想世界)课堂检测引领学生背诵课文巩固练习《孔子世家》训练习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四篇】教学目的:1、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2、了解以人物语言及简单动作描写展示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体会人物语言、动作与人物性格的一致性。教学难点:1、文字疏通、词类活用现象。2、对孔子政治思想的理解。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要点:反复诵读,从体会作品语言着手,分析人物性格。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学新课前,先来检查一下昨天字词的学习情况。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们率尔而对助词,……的样子铿尔,舍瑟而作同上求,尔何如你方六七十方圆且知方也礼义如或知尔如果如会同或者吾与点也赞成唯求则非邦也与同“欤”,助词。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本文的大致内容(1)这篇文章选自哪里?《论语》(2)《论语》是哪个学派的经典著作?儒家学派(3)《论语》这部书是什么体裁?语录体(4)语录体的特点是什么?文字精练、质朴含蓄、概括力强。(5)“精练”等于不等于“简单”?不等于。“简单”就是容易流于肤浅,而“精练”则不同。我们刚学过《简笔与繁笔》这篇文章,从中知道,精练的文字同样能够描写复杂的典型环境,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是《论语》里最具有文学色彩的1篇。我们就来看看本文是怎样运用精练的文字塑造人物形象的。二、齐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人物性格分析,以学生读、说为主。(1)本文共提到了哪几个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孔子。(2)按课文题目顺序来分析,先看子路。子路有何性格特征?直爽、豪放、自负。(夸耀、善于渲染气氛、语气果断)通过副词“率尔”就可看出。不假思索。说明他素怀大志。(3)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子路的话,要把他自负的神情态度读出来。(4)曾皙、孔子很赞赏他的志向。作品特意把他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问他有什么志向,他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先说“异乎三子者之撰”。如果本文是1篇小说的一个片段,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悬念抑制法。参考资料,少熬夜!在散文里,这种手法叫欲扬先抑。目的一样,引起读者的兴趣。(5)他怎么谈自己的志向的?请一位同学先读一读。试着把握一下人物的特点。(6)子路与曾皙做一下比较,性格上有何不同?(讨论)子路比较性急、直爽,而曾皙就显得文质彬彬,非常洒脱。(7)找一下哪些动词能体现曾皙的洒脱?舍、作、浴、风、咏。(8)曾皙的回答不同于其他几位,没有直接豁达自己有什么才能,胜任什么样的工作,而是描绘了一幅春日郊游图,非常形象。从中可以看出他向往什么样的生活?大同世界,悠闲自在。在这种生活图景中寄寓了曾皙淡泊的情怀。(9)再来看看冉有和公西华。他们两有个共同的特征:谦让。在孔子点名后才开口,且出言谨慎。冉有刚说“方六七十”,马上觉得有些夸张了,可能会引起孔子的不快,所以又改为“如五六十”,而且说自己治理的话,仅能“足民”,至于礼乐,需要其他高明之士。公西华更为谦虚。我们知道他是个外交家。但他却说自己做不了什么事,希望能有学习的机会。(此处可把中西文化进行比较,谈谦让)由此可见,孔子的弟子都是胸怀大志,并且有才干的。只是人的性格不同,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而已。(10)孔子这个人大家怎么看他?他有没有谈自己的志向?从他的问志、评志的方式,可以看出他是个怎么样的人呢?他有句话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也很谦逊,其实他
本文标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汇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754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