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参考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参考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参考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苏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具体鉴赏豪放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初步比较豪放词、婉约词的不同艺术风格。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懂得对比阅读、实现拓展迁移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豪放风格的具体体现。2、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塑造人物的手法。4、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自主探究法、对比阅读法、反复诵读法。四、教学设备: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音像,以《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营造氛围,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什么歌吗?它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时期有很多的英雄豪杰让人们景仰不已,有一年苏轼到黄州,游览了赤鼻矶,由此联想到三国鏖战的古战场赤壁,写下了让人们传诵至今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好,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这一首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的118页。二、诗词鉴赏:(一)简介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对于苏轼大家应该是比较熟悉的了,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吧。参考资料,少熬夜!多媒体显示资料: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仁宗时杰出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著有《东坡全集》。看一下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哪一个是词牌(念奴娇),同学们知道它的来历吗?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这个词牌就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词题——赤壁怀古——已经点明了写作背景:游赤壁(写景)怀古(咏史、抒情)。同学们再看一下课本中注释的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3年(公元1079年)作者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5年,苏轼已经47岁了,他游览了黄州赤壁,写下这首作品,可知是在他得意时还是在他失意时所作?——失意时——同学们要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朗读作品:1、范读(多媒体播放朗读音频);2、齐读(同学们朗读时要能够体现豪放风格,读出感情来)。(三)合作、探究:1、整体把握: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上阕:描绘赤壁的景色。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2、赏析:(1)上阕赏析:★赤壁的景色是怎样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分析词句)作者首先从大处着笔,总写登高远眺的所见所感。——哪位同学来解释这句词的意思?——(参考)滚滚长江,浩浩荡荡,永不停息地向东奔流;千百年来,多少的风流人物,就像东流的江水,随着时光,一去不复返了。——此处把江山和人物合写,创造了一个雄浑旷远、豪迈深沉的意境。苏轼这一句,很少有人能比,能够写得出来。他只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苏轼,我们就很自然地想起这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是不是很熟悉呢?——《三国演义》片头曲,(多媒体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一句的音像。)——哪个地方有区别?——英雄人物、风参考资料,少熬夜!流人物。(提问解释)英雄人物:才能勇武过人的人。风流人物: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杰出人物。分析“风流人物”(拿“风流人物”与“英雄人物”作比较,拿苏词“风流人物”与毛诗的“风流人物”作比较,分析“风流人物”的内涵。)★词作哪句点出怀古的内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分析词句)西边的旧时营垒,是令周瑜一战成名的赤壁大战的古战场。——究竟是不是呢?不是。苏轼游的是赤鼻矶,在湖北黄冈,而赤壁之战的赤壁,是在现在的湖北赤壁市。——不是真赤壁,还怀想什么古人呀,这不有点做作吗?——不是,他知道的,所以说是“人道是”,特意说明“是人们说”,而不是“我以为”。苏轼仅是借此抒发思古之幽情而已。大家再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不能,因为“郎”字给人家一种年轻的感觉,特别年轻潇洒。——大家再想想,人名与地名相提并论,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赤壁在赤壁之战之前闻名吗,周瑜在赤壁之战之前闻名吗?——赤壁是因为周瑜才闻名的,反过来说,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古战场的险要形势是怎样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词人可能联想到哪些豪杰?①(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有哪些动词?——穿、拍、卷。——哪位同学分析一下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穿”字写出了江岸上陡峭的山崖直插云霄的险峻地势。——山势险峻“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巨浪惊险“卷”字突出了江水的澎湃气势。——江水汹涌澎湃②(目的)为英雄人物的出场作铺垫。③(豪杰)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知人善用的刘备、足智多谋的周瑜……三乱石穿空一横槊赋诗的曹操人国(山势险峻)江时驰马射虎的孙权道周惊涛拍岸山多隆中定策的诸葛亮是郎(巨浪惊险)如少知人善用的刘备赤卷起千堆雪画豪足智多谋的周瑜壁(江水汹涌澎湃)杰……参考资料,少熬夜!上阕描绘了一种雄奇壮丽的景观,写景的作用是什么?景为人物作铺垫小结景←────────→人面对此景多感慨再齐读上阕,体会一下。《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第二篇】一、教学理念本课教学设计是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来设计教学目标。同时本课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人文功能以及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思想来指导整个教学设计。二、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三第二单元唐诗宋词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鉴赏唐诗宋词,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本篇是此单元第八课《词七首》中的第三首,它是承接前面两首婉约派词风的词作之后,是第1篇豪放派风格的词作,在本单元中地位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对本词的学习。本词运用了烘托和映衬的表现技巧,用豪迈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表达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此阶段的学生的特征是他们的认知内驱动力和自我提高驱动力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高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了,对新的知识具有更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需要为他们营造相对自由、活跃的课堂气氛;从心理上看,高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仍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并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和启发。四、教学目标鉴于以上的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设置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诵读诗词,感悟本文的豪迈词风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参考资料,少熬夜!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教学难点)五、教学法1、诵读感悟法2、谈论归纳法3、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滚滚长江东逝水》音乐导入,同时多媒体将展示赤壁的图片。在课堂上渲染一种旷达豪放的情境,让学生在影像的感染下进入新课的学习。依据: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古诗教学中,以图片和音乐相配合的教学导入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创造出生动形象的艺术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整体感知,质疑释疑1、听读先听录音范读,接着学生再齐读三遍。同时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整体感悟全文的豪迈情怀。依据:此环节运用了诵读感悟法,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目标即诵读诗词,感悟本文的豪迈词风。诗歌是需要吟诵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宋词更是需要反复诵读,方能感悟其永久的魅力。通过诵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并促进其会意、入境、动情。2、质疑在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并提出问题3、释疑老师把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成几个方面,然后分组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最后老师点评总结。依据:这两个环节的设置运用了讨论归纳的教学法,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无到有,从质疑到释疑,是阅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这也体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自学探索,交流评议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三个问题。1、本词的上下阕分别写的是景和人,这样写的目的何在。2、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豪迈的词风,请你归纳。依据:设置的三个问题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接受心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是交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使学习成为一种活动。施教之功贵在导学。本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参考资料,少熬夜!生在自己先前的知识积累的条件下思考新问题,探索新知识。四、温故知新,布置作业结合以前的学习以及课后收集的资料,请同学们谈谈“我心中的苏轼”,文体不限,课后写1篇随笔。依据:作业的设置是为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温故方能知新,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体现了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的多元的个性化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3、理解作者通过词体现的人生观。教学重点:通过语言品味词作的豪放。教学难点:通过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讨论、体会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进而感受苏轼的人格魅力。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宋代的词,明确是分为两个派别,即婉约与豪放。婉约,内容不外乎是离愁别绪,闺情绮怨。而豪放派便恰恰与其相反,内容比较宽阔浩荡,气势恢宏,让人读后有种痛快淋漓的感觉。苏轼是第一个用“豪放”作词的,并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其豪放词风的代表作。二、解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观眼前之景(题目)思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情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1、上阙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明确:景——雄奇壮丽景物描写的豪放“大”字写出了长江奔腾而来,汹涌澎湃的气势。“千古”则写出了历史长河的浩瀚渺远。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上,把江水、浪花和千古风流人物融为一体,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甚为参考资料,少熬夜!悠久的时间背景。为全词奠定了昂扬的基调。2、这几句中哪几个字用得好?请大家展开想象,为我们描绘一幅赤壁美景。明确:“乱”写出山石险怪,“穿”写出高峻陡峭。“惊”写浪花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卷”字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作者从形状、声音、以及颜色三方面,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描绘了赤壁的壮阔景观,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3、面对这如画的江山,作者想到了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作者为什么用“初嫁”,而非“出嫁”?明确:人——英雄人物周瑜形象的豪放周瑜苏轼年龄34岁47岁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才华文韬武略才华恣肆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情——功业无成感时伤今的豪放4、讨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①就词论词。一方面,作者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
本文标题: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参考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757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