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了解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2、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体会概括叙述的句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过程与方法:读中体会,读中感悟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乐园教学重点:了解一词多义,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教学过程:一、读一读,说说每组加点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1、按组读词,读熟练,将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先和同桌讨论。2、检查朗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3、以“走”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早义。4、学生分组讲座理解多义词词义的方法。师小结: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不同,平时不断积累多义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比喻义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新的词义。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掌握联系语境中推断具体含义的方法。二、读一读,想一想,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1、读,2、分组讨论:加点词语的作用。3、介绍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4、小结:阅读时抓住概括性的总起句和总结句,就能很快把握语段的主要意思,作文时使用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就能全面,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三、读一读,记一记。1、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句子。2、讨论句子的意思。四、读一读1、自主学习:要有自己的见解指的是什么意思?短文是通过什么例子具体说明的?2、怎样阅读才有自参考资料,少熬夜!己的见解?3、合作交流:明白有独到见解的是思维深刻的表现。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一、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脯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用这两个词语造句。3、能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着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春秋末年各诸侯国相互混战的场面)师讲述故事导入新课(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读后分小组讨论(1)吴王准备出兵打败楚国,为什么遭到大臣的反对?(2)少年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吴王的?(3)从中可以看出少年是个怎样的人?吴王是个怎样的人?3、逐步讲解问题:(1)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2)吴王想到了后果吗?为什么?(他一心思想攻打楚国,称霸)(3)吴王听了大臣们的话吗?他怎么做的?(4)有感情读吴王的话(5)齐读这一段问题二:(一)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来说服吴王问题三:(先不讲)(三)过渡:吴王很固执,而且下了死命令,为什么少年一个“螳螂捕蝉”的事就能打动吴王的心呢?(四)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到最后”1、课件出示“螳螂捕蝉”2、问“蝉怎样?螳螂怎样?黄雀怎样?”3、比较句子4、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露水参考资料,少熬夜!蝉喝着露水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螳螂要捕蝉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黄雀正要啄食螳螂5、蝉、螳螂和黄雀有什么相同?(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更隐伏着病患呢!)6、蝉、螳螂、黄雀眼前的利益各是什么?身后的陷患各是什么?这跟吴国攻打楚国有什么联系吗?(吴国就像蝉、螳螂、黄雀一样,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的隐患)7、吴王明白了这一点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吴王恍然大悟,“你讲得太有道理了”8、少年正是用这个故事巧妙地说服吴王放弃了攻打楚国,他为了向吴王说故事,做了哪些事?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一连转了三个早晨——让吴王发现他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9、从中你看出少年是怎样的人?吴王是怎样的人?(少年:勇敢机智,爱国)(吴王:知错就改)10、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到最后(五)口语交际训练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螳螂捕蝉”这样的事呢?说一说。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教材分析:《母鸡》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本文语言“京味儿”十足,生动而又浅显易懂。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本课的3个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相关词语。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3、学习作者真实而又具体的写作手法。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感情变参考资料,少熬夜!化。了解先贬后褒的情感表达方式。2、在品读、交流中引导学生品味本文语言的生动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2、联系实际,感受母爱,学会感恩母亲。重难点分析:l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l了解作者先贬后褒的情感表达方式。学习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十足的语言特点。l理解“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所表达出的作者的真实情感。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母鸡为话题,引入文本。(一)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学生大致进行交流后,以“母鸡”展开交流。出示:你了解母鸡吗?说一说母鸡留给你的印象。(二)教师导语:老舍先生善于观察生活,一只母鸡在他的笔下也变得生动十足。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母鸡》中去感受。教师随机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注意字音,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一)学生默读课文,关注生字新词。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思考: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二)在学生交流中,会很轻松地说出先前的态度是“讨厌”。后来的态度用词一定要准确,不能是“喜欢”,而是“不敢再讨厌”或“尊敬”、“崇敬”。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准确用词。出示:讨厌——不敢再讨厌(崇敬)。(三)浏览课文,看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哪些自然段是写崇敬母鸡的?第1-3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第4-10自然段写作者崇敬母鸡。三、默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的“讨厌”。(一)轻声读第1-3自然段,想想作者为什么会讨厌这只母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笔画出来。(二)反馈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深化认识:第1-3自然段处处都能体会到作者对母鸡的讨厌。参考资料,少熬夜!重点抓住:“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的无病呻吟。“乘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的欺软怕硬。“恨不能”体会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母鸡的拼命炫耀自己。(三)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1、学生自由练读,感受老舍幽默、轻松、俏皮而又不失智慧的语言特色,读出对母鸡的讨厌。2、学生展示读课文。第二课时一、默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的崇敬。(一)作者既然那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快速浏览课文,用笔画一画,作者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出示第9自然段读,板书出示: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二)读第4-8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反馈交流中,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拨,深化认识:母鸡的负责:通过“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来体会。母鸡的慈爱:“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等处来体会。母鸡的勇敢:“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在这里,教师可随机提出问题:这与第2自然段中的“他永远不反抗公鸡”是否相矛盾。让学生体会到母鸡作为一名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与辛苦。为尽母亲职责,变得异常勇敢、坚强。母鸡的辛苦:通过“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膀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来体会。(三)自由朗读,进一步体会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二、回归整体,升华主题。(一)理解“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1、读第9自然段,体会作者发出的感慨。2、作者仅仅是在赞美鸡妈妈吗?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是在赞美普天下的母亲们。(二)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参考资料,少熬夜!1、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说说作者为什么用“不敢再讨厌”,而不是“不再讨厌”。2、在学生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认识:是母鸡作为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震撼了作者,使作者对母鸡产生崇敬之情,因此用“不敢再讨厌”。三、感受语言特色,拓展延伸。(一)介绍老舍作品的特点:老舍先生在经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之后,融入自己的感受,采用或诙谐、或幽默、或轻松、或亲切的笔触表达出来。(二)学生结合《母鸡》《济南的冬天》中的相关语句谈对老舍这一写作特点的感受。(三)拓展阅读。课下阅读老舍先生更多的作品,体会老舍先生的写作特点。四、生字练习。学生按生字的结构自主进行练习。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扮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课前准备同学: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身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当“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指导。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身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2、指名朗读自身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引导同学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自由说说:(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参考资料,少熬夜!(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第2自然段:一起的家园大声朗读。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指名同学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同学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保守等。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出示: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同学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出示并提问: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教师: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第6、7、8自然段:中华的未来,少年去开创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问老师。指名小组,汇报朗读。教师作精要的点评,以肯定与鼓励为主。读美,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1、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2、优秀班级当中朗读最好的4位同学,分别担任“甲、乙、丙、丁”四个角色,扮演朗读。在扮演之前,提醒四位同学,先在自身的课文里做一些记号,以免在扮演朗读的时候,读错句子。3、四位同学扮演朗读,有条件的为朗读配上背景音乐。4、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四、课外延伸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可以结合本册参考资料,少熬夜!第六组布置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脍、趋、俘、铿、锵、押、刑、囚”8个生字,理解“脍炙人口、铿锵、押送、刑具、囚室、炽热、日趋、效法、骁勇善战、大义凛
本文标题: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780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