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精编小学数学教案范例汇集【参考4篇】
精编小学数学教案范例汇集【参考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精编小学数学教案范例汇集【参考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小学数学教案【第一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P29—30。教学目标:1.结合“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教学过程:一.情境感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淘气他们学校的图书馆又来了一批新书,图书管理员准备将这些新书放在新买来的书架上,瞧,这就是新买来的书架!(师出示情境图)师:你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师:图上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师板书问题)二.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1.列式师:小女孩提出的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师板书:18×11=)2.估算师:小男孩也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本书放得下吗?你能用估算的方法先估一估吗?生估算反馈:你觉得放得下吗?谁来说说你估算的结果?你是怎么估算的?方法1:把11看成10,18×10=180方法2:把18看成20,20×11=220方法3:把18看成20,11看成10,20×10=……独立计算师:这个书架到底能放得下本书吗?请同学们算一算。4.交流算法师:谁来说说你算出来的结果?(198)大家同意吗?师:请在4人小组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4人小组交流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师展示学生的算法)方法1:18×10=180,18×1=18,180+18=198方法2:11×18=11×9×2=99×2=198方法3:18×1118180198……5.重点介绍列竖式的方法(请列竖式的学生介绍)师:18为什么要和11对齐?(数位要对齐)接着你怎么想?(生:18先乘11个位上的1,得18,再用18乘11十位上的1,得180,写在18下面一行,最后将18和180相加得198。)18乘11十位上的1,为什么得180,而不是18呢?(生:11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8乘10得180)谁再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多请几名生说说列竖式的步骤,理解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三.练习:1.试一试第1小题让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第2、3小题让生用竖式算法计算,并请几名学生上台板演,师巡视指导。2.口算比一比,看谁得第一!生完成后可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交流。3.计算先估算,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4.解决问题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提倡算法多样化。)5.思考题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生发现的规律若有价值性,应给予充分的鼓励。)四.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欢解决哪种问题?小学数学教案【第二篇】一、教材依据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课时二、设计思路指导思想:本节教学设计是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是在学生知道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基础上,去理解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区别,以便更好地应用到生活当中。设计理念:让学生通过练习、例题去自觉发现面积和周长的区别教材分析:基于面积和周长的所学知识,从而比较面积周长不同。学情分析:全班21名学生,其中16名学生基本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另外5名学生中,3人掌握面积如何计算,2人掌握周长如何计算。三、教学目标(一)通过比较,学生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能运用概念正确地计算面积和周长.(二)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教学重点:区别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五、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六、教学准备老师准备一个边长10cm的正方形,直尺,粉笔;学生每人准备一条手帕。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师:我们已学习过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1.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二)学习新课出示图形,这是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请同学提出问题,可以求什么?(周长、面积各是多少?)师:请同学在自己作业本上,分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老师板书周长:面积:(4+3)×2=14(厘米)4×3=12(平方厘米)答:周长是14厘米.答:面积是12平方厘米.通过计算你能发现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吗?请根据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思考题:1.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集体讨论归纳:1.长方形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而它的面积是指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3.求周长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长度单位,求面积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师:同学们讲得很好,那么我们能不能简单地概括出面积和周长究竟有哪几点不同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归纳、概括)板书:面积和周长的区别:1.概念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向同学们请教,愿意帮忙吗?如果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不是也存在这3点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也具备这3点不同)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会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吗?(学生叙述列式过程,老师写在黑板上)周长:面积:4×44×4师:这两个算式都是“4×4”,这不是完全相同吗?你们怎么能说它们不同呢?(讨论一下,然后再回答)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归纳.师:周长的4×4是4个边长,式子中的第一个4是4厘米.面积的4×4是4个4平方厘米,所以两个算式虽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义不同.说明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要认真审题.(三)巩固反馈1.请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桌面的面积.2.出示正方形手帕,请同学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3.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黑板出示:周长:(12+3)×2周长:6×4=24(厘米)=15×2=30(厘米)答:周长是30厘米.答:周长是24厘米.面积:12×3=36(平方厘米)6×6=36(平方厘米)答:面积是36平方厘米.答:面积是36平方厘米.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里.(1)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2)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围着花坛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这个花坛里种草坪,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A.20×20=400(米)B.20×4=80(米)C.20×20=400(平方米)D.20×4×5=400(米)5.计算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用直尺画出下列两图形单位:厘米(由学生口答,老师写在黑板上)周长:面积:(8+5)×2=26(厘米)8×5=40(平方厘米)5×4=20(厘米)5×5=25(平方厘米)黑板演示,把上面两个图形,合并成下图.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周长:(8+5+5)×2面积:(8+5)×5=18×2=13×5=36(厘米)=65(厘米)比较一下,组合后图形的周长、面积,与组合前两个图形周长之和、面积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面积相同,周长不同)能说说为什么周长不同吗?组合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面积和周长有三点不同:1.概念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作业:第6、7、8题.板书设计小学数学教案【第三篇】教学内容:课本40-41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并说出算列算式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前口算41×20=答案61×30=答案11×80=答案12×40=答案50×20=答案640÷8=答案140÷7=答案280÷7=答案350÷7=答案120÷6=答案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教师适时评价。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1、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2、每个花架摆了多少盆花?3、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二、你说我讲1.教学“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1)师:要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出示课件5×8=40(盆)、3×40=120(盆),追问:你能说一下你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含义吗?学生回答,教师提升:通过分步列式,先求出1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组花一共有多少盆。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分布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两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师:你能不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操作的信息。组内交流,讨论综合算式的列法,并讲解出该综合算式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综合算式的含义,加深学生的理解。2,教学“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再看情境图,重新梳理信息,先引导学生列出分布算式。在学生自主学习、列式的基础上,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展示一下自己所列的分布算式?学生板演自主学习成果:96÷2=48(盆),48÷4=12(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48为什么要除以4?学生:96÷2=48(盆),表示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48÷4=12(盆)表示一个花架有四层,每层有12盆。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先算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再算每层花架有多少盆花。然后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演示讲解。师:谁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小组内可以进行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板演展示。学生板演:96÷2÷4。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96除以2表示96盆花放在2个花架上,每个花架上有多少盆花;再除以4,表示一个花架上的花分放在4层,每层有多少盆花。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讲解。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第1、2题,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教师提示:做一张这样的画需要多少个贝壳?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教师提示:每箱8个什么?每盒6个什么?四、课堂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学生可能说:摆一摆,操作方面。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学生回答学生小组合作回答学生选择学具,利用摆一摆,想一想,再列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独立操作,利用小纸板摆一摆,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小组内列出综合算式。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小组交流,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案【第四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9~21页例3,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四第2~6题和思考题。教学目标⒈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本文标题:精编小学数学教案范例汇集【参考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866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