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数学教案样例范例【推荐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高中数学教案样例范例【推荐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高中数学教案样例范例【推荐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高中数学教案模板【第一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理解组合的意义,正确区分排列、组合问题;(2)使学生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3)通过学习组合知识,让学生掌握类比的学习方法,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组合的定义、组合数及组合数的公式;难点是解组合的应用题。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提出下列思考问题,打出字幕。[字幕]一条铁路线上有6个火车站,(1)需准备多少种不同的普通客车票?(2)有多少种不同票价的普通客车票?上面问题中,哪一问是排列问题?哪一问是组合问题?(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答案提示:(1)排列;(2)组合。[评述]问题(1)是从6个火车站中任选两个,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要求出排法的种数,属于排列问题;(2)是从6个火车站中任选两个并成一组,两站无顺序关系,要求出不同的组数,属于组合问题。这节课着重研究组合问题。设计意图:组合与排列所研究的问题几乎是平行的。上面设计的问题目的是从排列知识中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二)新课讲授[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字幕]1.排列的定义是什么?2、举例说明一个组合是什么?3、一个组合与一个排列有何区别?(学生活动)阅读回答。(教师活动)对照课文,逐一评析。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将所学的知识迁移过渡,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参考资料,少熬夜!归纳概括建立新知(教师活动)承接上述问题的回答,展示下面知识。[字幕]模型: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一个组合。如前面思考题:6个火车站中甲站→乙站和乙站→甲站是票价相同的车票,是从6个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一个组合。组合数: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称之,用符号表示,如从6个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组合数为。[评述]区分一个排列与一个组合的关键是:该问题是否与顺序有关,当取出元素后,若改变一下顺序,就得到一种新的取法,则是排列问题;若改变顺序,仍得原来的取法,就是组合问题。(学生活动)倾听、思索、记录。(教师活动)提出思考问题。[投影]与的关系如何?(师生活动)共同探讨。求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排列数,可分为以下两步:第1步,先求出从这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组合数为;第2步,求每一个组合中个元素的全排列数为。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得到[字幕]公式1:公式2:(学生活动)验算,即一条铁路上6个火车站有15种不同的票价的普通客车票。设计意图:本着以认识概念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思维层层被激活、逐渐深入到问题当中去。例题示范探求方法(教师活动)打出字幕,给出示范,指导训练。[字幕]例1列举从4个元素中任取2个元素的所有组合。例2计算:(1);(2)。(学生活动)板演、示范。(教师活动)讲评并指出用两种方法计算例2的第2小题。[字幕]例3已知,求的所有值。(学生活动)思考分析。解首先,根据组合的定义,有①其次,由原不等式转化为即参考资料,少熬夜!解得②综合①、②,得,即[点评]这是组合数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公式的选择。设计意图:例题教学循序渐进,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公式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反馈练习学会应用(教师活动)给出练习,学生解答,教师点评。[课堂练习]课本P99练习第2,5,6题。[补充练习][字幕]1.计算:2、已知,求。(学生活动)板演、解答。设计意图: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为本,让全体学生参与训练,深刻揭示排列数公式的结构、特征及应用。(三)小结(师生活动)共同小结。本节主要内容有1、组合概念。2、组合数计算的两个公式。(四)布置作业1、课本作业:习题103第1(1)、(4),3题。2、思考题:某学习小组有8个同学,从男生中选2人,女生中选1人参加数学、物理、化学三种学科竞赛,要求每科均有1人参加,共有180种不同的选法,那么该小组中,男、女同学各有多少人?3、研究性题:在的边上除顶点外有5个点,在边上有4个点,由这些点(包括)能组成多少个四边形?能组成多少个三角形?(五)课后点评在学习了排列知识的基础上,本节课引进了组合概念,并推导出组合数公式,同时调控进行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教案模板【第二篇】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排列的意义。能利用树形图写出简单问题的所有排列;(2)了解排列和排列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排列;(3)掌握排列数公式,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排列数;(4)会分析与数字有关的排列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参考资料,少熬夜!(5)通过对排列应用问题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观察、归纳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建议一、知识结构二、重点难点分析本小节的重点是排列的定义、排列数及排列数的公式,并运用这个公式去解决有关排列数的应用问题。难点是导出排列数的公式和解有关排列的应用题。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是对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并将这两个原理的基本思想方法贯穿在解决排列应用问题当中。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称为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因此,两个相同排列,当且仅当他们的元素完全相同,并且元素的排列顺序也完全相同。排列数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排列的种数,只要弄清相同排列、不同排列,才有可能计算相应的排列数。排列与排列数是两个概念,前者是具有m个元素的排列,后者是这种排列的不同种数。从集合的角度看,从n个元素的有限集中取出m个组成的有序集,相当于一个排列,而这种有序集的个数,就是相应的排列数。公式推导要注意紧扣乘法原理,借助框图的直视解释来讲解。要重点分析好的推导。排列的应用题是本节教材的难点,通过本节例题的分析,应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在分析应用题的解法时,教材上先画出框图,然后分析逐次填入时的种数,这样解释比较直观,教学上要充分利用,要求学生作题时也应尽量采用。在教学排列应用题时,开始应要求学生写解法要有简要的文字说明,防止单纯的只写一个排列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基本掌握之后,可以逐渐地不作这方面的要求。三、教法建议①在讲解排列数的概念时,要注意区分“排列数”与“一个排列”这两个概念。一个排列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出m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成一排”,它不是一个数,而是具体的一件事;排列数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它是一个数。例如,从3个元素a,b,c中每次取出2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排,有如下几种:ab,ac,ba,bc,ca,cb,其中每一种都叫一个排列,共有6种,而数字6参考资料,少熬夜!就是排列数,符号表示排列数。②排列的定义中包含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取出元素”,二是“按一定顺序排列”。从定义知,只有当元素完全相同,并且元素排列的顺序也完全相同时,才是同一个排列,元素完全不同,或元素部分相同或元素完全相同而顺序不同的排列,都不是同一排列。叫不同排列。在定义中“一定顺序”就是说与位置有关,在实际问题中,要由具体问题的性质和条件来决定,这一点要特别注意,这也是与后面学习的组合的根本区别。在排列的定义中,如果有的书上叫选排列,如果,此时叫全排列。要特别注意,不加特殊说明,本章不研究重复排列问题。③关于排列数公式的推导的教学。公式推导要注意紧扣乘法原理,借助框图的直视解释来讲解。课本上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先推导,,…,再推广到,这样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讲法,学生是不难理解的。导出公式后要分析这个公式的构成特点,以便帮助学生正确地记忆公式,防止学生在“n”、“m”比较复杂的时候把公式写错。这个公式的特点可见课本第229页的一段话:“其中,公式右边第一个因数是n,后面每个因数都比它前面一个因数少1,最后一个因数是,共m个因数相乘。”这实际是讲三个特点:第一个因数是什么?最后一个因数是什么?一共有多少个连续的自然数相乘。公式是在引出全排列数公式后,将排列数公式变形后得到的公式。对这个公式指出两点:(1)在一般情况下,要计算具体的排列数的值,常用前一个公式,而要对含有字母的排列数的式子进行变形或作有关的论证,要用到这个公式,教材中第230页例2就是用这个公式证明的问题;(2)为使这个公式在时也能成立,规定,如同时一样,是一种规定,因此,不能按阶乘数的原意作解释。④建议应充分利用树形图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比较直观,便于理解。⑤学生在开始做排列应用题的作业时,应要求他们写出解法的简要说明,而不能只列出算式、得出答数,这样有利于学生得更加扎实。随着学生解题熟练程度的提高,可以逐步降低这种要求。高中数学教案模板【第三篇】考纲要求参考资料,少熬夜!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性质。自学质疑1、双曲线的轴在轴上,轴在轴上,实轴长等于,虚轴长等于,焦距等于,顶点坐标是,焦点坐标是,渐近线方程是,离心率,若点是双曲线上的点,则,。2、又曲线的左支上一点到左焦点的距离是7,则这点到双曲线的右焦点的距离是3、经过两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4、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5、与双曲线有公共的渐近线,且经过点的双曲线的方程为例题精讲1、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且与椭圆有公共焦点,求该双曲线的方程。2、已知椭圆具有性质:若是椭圆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是椭圆上任意一点,当直线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时,那么之积是与点位置无关的定值,试对双曲线写出具有类似特性的性质,并加以证明。3、设双曲线的半焦距为,直线过两点,已知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为,求双曲线的离心率。矫正巩固1、双曲线上一点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则它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2、与双曲线有共同的渐近线,且经过点的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到一条渐近线的距离是。3、若双曲线上一点到它的右焦点的距离是,则点到轴的距离是4、过双曲线的左焦点的直线交双曲线于两点,若。则这样的直线一共有条。迁移应用1、已知双曲线的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是其顶点到渐近线距离的2倍,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2、已知双曲线的焦点为,点在双曲线上,且,则点到轴的距离为。3、双曲线的焦距为4、已知双曲线的一个顶点到它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则5、设是等腰三角形,,则以为焦点且过点的双曲线的离心率为。6、已知圆。以圆与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作为双曲参考资料,少熬夜!线的一个焦点和顶点,则适合上述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高中数学教案模板【第四篇】一、教学内容分析向量作为工具在数学、物理以及实际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小节的重点是结合向量知识证明数学中直线的平行、垂直问题,以及不等式、三角公式的证明、物理学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设计1、通过利用向量知识解决不等式、三角及物理问题,感悟向量作为一种工具有着广泛的应用,体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一些数学问题,使一些数学知识有机联系,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2、了解构造法在解题中的运用。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平面向量知识在各个领域中应用。难点:向量的构造。四、教学流程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与回顾1、提问:下列哪些量是向量?(1)力(2)功(3)位移(4)力矩2、上述四个量中,(1)(3)(4)是向量,而(2)不是,那它是什么?[说明]复习数量积的有关知识。二、学习新课例1(书中例5)向量作为一种工具,不仅在物理学科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在数学学科中也有许多妙用!请看例2(书中例3)证法(一)原不等式等价于,由基本不等式知(1)式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证法(二)向量法[说明]本例关键引导学生观察不等式结构特点,构造向量,并发现(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是)例3(书中例4)[说明]本例的关键在于构造单位圆,利用向量数量积的两个公式得到证明。二、巩固练习1、如图
本文标题:高中数学教案样例范例【推荐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871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