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Iso14000环境体系培训教程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培训教程1第1章概论1.1保护环境,善待生命当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1)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地球大气层中的微量气体能吸收部分红外辐射能量而阻挡热量向宇宙扩散,这种现象称作为“温室效应”。没有这种效应,地球温度会比现在低40℃左右。但当这种微量气体增加时,温室效应就会加剧,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下部的温度升高,这些微量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CO2)、水蒸气(H2O)、甲烷(CH4)、一氧化碳(CO)、臭氧(O3)、氯氟烃(CFCS)等。温室效应加剧、气候变暖、导致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排洪不畅、土地盐碱化等威胁。(2)臭氧层破坏臭氧层存在于地球上空25~40公里的大气层流层中,是地球的保护层,保护人和地球其它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因此,臭氧层对地球生命如同氧气和水一样重要。没有臭氧层保护,地球生命就会遭受毁灭性灾难。研究表明:平流层臭氧浓度减少10%,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幅射强度将增加20%,人类的癌症患者将增加,植物受到危害,农业牧业因之减产,水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3)酸雨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包括雨、露、雾、雹、雪等。SO2与NOX(氮的化合物)排放是产生酸雨的根本原因.酸雨能使湖泊变成死湖,它能直接腐蚀建筑物表面,改变土壤离子活性,使森林死亡,危害生物的栖息系统.(4)水源枯渴及污染目前,我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大部分水系均遭严重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5)海洋污染(6)生物多样性减少,野生动植物灭绝(7)森林减少(8)土地退化、沙漠化和耕地损失(9)空气污染(10)废弃物、垃圾的扩增(11)噪音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图1-1工业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发展相互关系对工业的影响冲突地区损害反增长成本持续发展严重问题――机会――风险21.2保护环境,持续发展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三个主要阶段,见图1-1。传统发展模式是“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已把人类推向危险的边缘,已走到尽头。1987年挪威总理布伦特兰夫人发表了一篇“我们共同的未来”的著名报告,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其定义为:“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影响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机会的一种生态意义上的发展”。该报告为人类未来的发展确定了七项目标:(1)重新发展(2)改进发展的重量(3)保护并增加资源(4)确保适度的人口数量(5)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控制风险(6)在市场决策中纳入环境和经济的考虑(7)改变国际经济关系199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明确提出:“为当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是人类的一个紧迫的目标”,大会确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今后人类社会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基础,为此,6月5日被定为世界环境日。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可概括为四句话:三位一体(空间综合化)——经济讲效率,生态讲持续,社会讲公正;以人为本(发展目标性)——服务人、培育人;代际需求(时间连续性)——当代(代内)与后代(代际)相兼顾;科技推动(发展动力性)——从资源推动型向科技推动型发展。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发表了《21世纪议程》,这是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纲领。1994年3月《中国21世纪议程》问世,在编写说明中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唯一可行之路”。中国科学院《2000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21世纪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必须依法实现三大“零增长”,即:2030年实现人口数量的零增长,2040年实现能源和资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21世纪工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主要包括三方面:①采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②少废无废的清洁生产工艺过程;③对环境无害的清洁产品;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生态农业,其基本特征是:①整体综合性②循环再生性③持续稳定性④高产高效性3绿色食品实际上是一种“从土地到餐桌,从种子到肠胃”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的“无污染”食品。Demeter标志是全世界所公认的绿色食品标志。21世纪将是环境、质量的世纪。参见图1-2全面环境质量经营图:图1-2全面环境、质量经营图21世纪企业与传统企业有着显著区别其区别见表1-1NO.传统的企业21世纪的企业1较少或未考虑环境因素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2生产出顾客所需要的产品生产顾客所需要的“绿色产品”3一般消费绿色消费4没有环境压力的存在有巨大的环境压力存在5不因环境而遭受抵制可能因环境问题遭受抵制6以营销手段开拓市场配合实施环境管理来掌握商机7广告中强调产品质量广告中结合大自然的声音8强调企业的成长(自我营销)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全员社会责任营销)9符合环保法规持续不断地改善环境绩效10环境管理只是技术面问题将环境管理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内11产品一般设计产品绿色设计12环保问题应由专家来处理环境问题是每位员工的责任13废弃物是无价值的减少废弃物及如何再生14末端控制污染预防1.3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及组成1993年6月正式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14000族是个庞大的标准系统。其之间关系如图1-3所示:环境管理环境管理体系(EMS)环境表现评价环境审核生命周期评估(LCA)环境标志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绿色企业绿色产品绿色理念保护环境环境管理满足顾客/消费者永续经营4评估组织评估产品图1-3ISO14000族标准间关系目前ISO14000系列标准已发表6项,他们是:(1)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该标准规定了组织建立、实施并保持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模式和17项基本要求,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关系。该标准是对一个组织的EMS进行认证、注册和自我声明的依据。(2)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该标准简述了EMS的五项原则,为建立和实施EMS,加强EMS与其他MS的协调提供可操作的建议和指导,目的是为EMS的实施与强化它和组织全部管理工作关系提供帮助,不适用于EMS的认证和注册。(3)ISO14010:《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该标准阐述了环境审核通用原则,旨在向组织、审核员和委托方提供各种环境审核的一般原理。(4)ISO14011:《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该标准提供了EMS审核的程序。(5)ISO14012:《环境审核指南——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该标准提供了关于环境审核员的资格要求。(6)ISO14000:《生命周期评价——原则和框架》该标准规范了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并综合了“生命周期评价”过程所涉及的概念、定义和具体方法要求。1.4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与ISO9000质量体系的不同:(1)关心对象不同ISO9000针对的是顾客需要;ISO14000则针对众多相关方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不断发展需要。(2)目的不同ISO9000目的是满足顾客需要;ISO14000目的则是持续改进环境状况。(3)压力不同推行ISO9000标准的压力来自市场;而推行ISO14000标准的压力来自公众。(4)审核重点不同ISO9000审核重点是质量保证和控制,依据是选定标准;而ISO14000审核重点是符合法律,持续改进。5(5)审核阶段不同ISO9000认证没有预审核要求;而ISO14000认证包括初评、正评两个阶段。(6)注重范围不同ISO9000注重范围为产品涉及的区域和活动;而ISO14000注重范围为组织可控或可对环境因素影响的范围,即“限定场地”。(7)标准要求有所不同ISO14000在管理体系方面提出的新的要求主要有以下方面:①目标管理②全面管理③信息沟通④持续改进⑤法规要求1.5企业贯彻ISO14000标准的益处:1.可提升组织形象,建立、维持与公众的良好关系。2.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清洁生产、提供绿色产品、顺应绿色消费,这是21世纪企业可持续发展、赢得竞争优势的“法宝”。3.可促使企业节约资源、降低成本。4.可减少组织产品责任问题,降低顾客环境方面风险及相应保险费。5.可吸引投资者,为争取得到更多贷款,创造有利条件。6.可满足顾客验证要求。7.可帮助企业满足有关环境法规要求。1.6ISO14001标准特点1.着眼于持续改进。2.重视污染预防和生命周期分析。3.突出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责任。4.强调全员环境意识、全员承诺和全员参与。5.结构化、系统化、程序化的系统工程管理方法。6.和其它管理体系的兼容与协同运作。第2章基本概念2.1环镜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说明:(1)环境是各种介质的组合,包括:①水、空气、土地等自然要素;②受体,即当介质改变时会受6到影响的群体。③人造要素。④各种要素相互关系。(2)各种要素及关系共存于环境中,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保持着一定的动态平衡。(3)在考虑组织运行活动的环境时,不仅包括组织内部的、组织外部周边的事物,还应延伸到全球系统。2.2环境影响全部或是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说明:(1)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是造成环境变化的根源。(2)环境影响是一种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有害的,也可能是有益的,如污水的排放,化学品的泄漏等活动对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造成的是有害的影响,而使用可回收的包装材料、绿化、安装节能灯以及使用电、天然气、风能等清洁能源替代燃煤则是有益的影响。2.3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说明:(1)环境因素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正面或负面的环境影响。环境因素与环境影响互为因果。(2)组织相对影响大的环境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表2—1环境、环境因素与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产品/活动/服务环境因素环境影响环境1.制冷剂氟里昂的贮存氟里昂泄漏大气污染臭氧层2.车辆维护减少尾气排放减轻大气污染大气环境3.啤酒公司污水排放化学耗氧量(COD)排放污染水体河流、海洋4.冰箱耗电电能消耗资源消耗气或水2.4环境方针组织对其全部环境绩效的意图与原则的声明,它为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提供了一个框架。说明:(1)环境方针是组织建立并保持EMS的宗旨和方向。(2)环境方针是组织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依据和框架。(3)环境方针是企业方针的组成部分。(4)环境方针为制定目标和指标所提供的框架应是长期性的、原则性的、全局性的,应融入企业总体经营战略。2.5环境目标一个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说明:(1)组织应根据其确定的环境方针明确其环境目标,并使之文件化。(2)环境目标分为定性、定量两种,只要可行就应量化,并考虑相关方的观点,以便评价。7(3)环境目标是环境方针的具体化,使之形成可分阶段付诸实施的期望。2.6环境指标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说明:(1)环境指标可以是整个组织的,也可以是其局部的,只要可行就应量化,以便评价、比较、改进和提高。(2)环境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对应于组织的环境目标。环境方针、环境目标与环境指标是依次保证的关系,例如:环境方针中要求节能降耗,环境目标则可体现为对水、电、煤等能源的控制要求,环境指标则可具体地通过水、电、煤等能源的消耗定额参数表达。2.7组织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业、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说明:组织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公司、集团公司、商行或其部
本文标题:Iso14000环境体系培训教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88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