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五年级《挑山工》的优秀教案范例5篇
五年级《挑山工》的优秀教案范例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网友给大家分享的五年级《挑山工》的优秀教案范例5篇,希望对您有所用途,喜欢就下载吧!五年级《挑山工》的优秀教案范文1一、教材依据人教版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五册第二组第5课二、设计思路课文篇幅较长,文章结构比较特殊,因此,在经过反复研读教材,深刻体悟语言文字背后的温度、重度和厚度,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后,我决定对教材进行合理剪裁,大胆取舍,实现长文短教的教学效果,使学生领悟文中蕴含的哲理。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情感与价值观: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2、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中蕴含的哲理。四、教学重难点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与话中中蕴涵的人生哲理。五、教学准备折尺、挑山工视频片段、阅读卡片六、教学流程(一)结尾导入、设置疑问1、利用谈话导入,展示一幅画,让学生仔细观察从这幅画中得到了那些信息?并总结出挑山工的定义。2、告诉学生这幅画就是作家冯骥才从泰山回来画的一幅画。引导学生用心读最后一段。3、利用多媒体出示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引导学生提出:作者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呢?设置疑问,预留悬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板书:三:(7)归来作画1(二)求疑阅读,探究文章1、自读文章第一段,思考:挑山工登山路线?(折尺形路线)2、提问:什么是折尺形路线?指名读并观看一段挑山工视频片段,选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挑山工走的路线。3、追问: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好处:会使扁担前面的东西不碰到石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缺点:会使路程加长,这样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利用实物展示让学生明白)4、引导学生说一说文中一个奇怪的现象:挑山工走的路程远,速度慢,反而领先于游人。板书:一:(1、2)走折尺形路线,但却常常领先。(三)再次探究,理解课文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与同一位挑山工有几次见面?在哪里见的?看见挑山工正在干什么?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回答。2、通过合作填写表格引出作者的不解之谜。(四)合作探究,抓住重点1、教师带着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分析挑山工的理儿。2、引导学生理解你们与我们的走法你们(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我们(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地往前走。3、分析作者听完挑山工的话后的反应,让学生再次朗读挑山工说的话并与学生合作探讨挑山工话中蕴含的哲理。4、教师总结哲理: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向着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板书:二(3、4、5、6)山中相遇,交谈解谜。(五)重现问题,领悟哲理1、指导学生再次提出问题:作者需要的到底是什么?2、学生领悟到作者需要的是挑山工这种向着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六)联系生活,迁移运用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并写在阅读卡片上。2(七)感情升华,赠送话语教师赠送学生一段励志的话。(八)作业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实际写1篇小作文。五年级《挑山工》的优秀教案范文2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挑山工》教学设计。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用“耽误”、“朴素”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三、教具准备1.生字生词卡片。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四、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指名朗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安排的篇目和重点训练项目。2.导入新课。板书:挑山工。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样的人?预习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点?(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认识可深可浅。)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二、讲读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2.讨论。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他们登山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找出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什么样的?(是折尺形的。)谁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可在黑板上图示,或实物演示。)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往上走?(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能省些力气。)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带来什么问题?(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三、讲读第二自然段。1.齐读第二自然段。2.讨论交流。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饱览”是什么意思?(充分地看,看个够。)“题句”是什么意思?(就是为留纪念而写的诗句。)“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感叹挑山工登山之快,对挑山工的领先感到吃惊,觉得不可理解,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挑山工》教学设计》。)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1.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读音。提醒注意:“奏”、“素”是平舌2.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时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二、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1.提出学习要求。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2.学生按要求自学思考。3.讨论交流。“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三次。)这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请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后来发现“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达我们相遇的地方。)“攀谈”是什么意思?(闲谈,随便聊聊。)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因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谜。)三、讲读第四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谜”。)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作者的这个“不解之谜”是怎样产生的?联系前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是通过对挑山工与游人的对比产生的。)四、讲读第五自然段。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自然段。2.讨论。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挑山工是怎样解释“这个理儿”的?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我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么就怎么)(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那么,为什么游人“高兴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呢?(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要按时把货物送到山顶,目标专一,所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五、讲读第六自然段。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2.讨论交流。“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地佩服。)“包蕴”指什么?(包含。)“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山民这几句朴素的话里,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比较游人与挑山工的不同之处,然后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实不行”、“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含义,再深入到更深一层的认识:看准目标,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目的;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六、讲读第七自然段。作者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向前。)七、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体会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第三课时一、复习旧课。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2.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二、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1.提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哪几个自然段联系起来可以成为一段,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3.检查交流。课文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但却常常领先,作者对此提出了疑问;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是第二段,讲作者与一个挑山工几次相遇,通过交谈,作者解开了心中之谜;第七自然段是第三段,讲挑山工的精神对作者的启示。三、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1.提出要求:把各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大家练习说一说。2.同桌互相讨论。3.指名发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四、完成“读读写写”。1.指名读小黑板上的词语。2.指名说说“拘束”、“腾云驾雾”、“耽误”、“朴素”、“意味深长”的意思。3.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用“耽误”、“朴素”造句。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按照预习要求预习《可爱的草塘》。五年级《挑山工》的优秀教案范文3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教学难点: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2.初读课文。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板书课题)2.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二、预习课文1.读读课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想想。3.学习生字新词三、交流预习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请学生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简单交流各自的理解。3.交流学习词语的收获。(1)说出“货、奏、超”三个字的部首。(2)注意“衡、拘、耽”三个字的读音。(3)读生字组词。(4)说说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5)组词:溜()货()奏()衡()诵()留()贸()泰()横()颂()杖()肌()耽()误()哲()仗()机()枕()娱()折()4.读课文。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本段。大家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2.讨论。(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2)挑山工是怎样登山?(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板书“姿势”“路线”“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势的话读一读。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3)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一是东西木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省些力气。)(4)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3.学生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排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五、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本段,大家思考:(1)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2)“腾云驾雾”指什么?2.交流。(1)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2)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
本文标题:五年级《挑山工》的优秀教案范例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930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