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大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4篇
精编资料,供您参考大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4篇【前言导读】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大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呢!美术教育的毕业论文1《美术教育对于中小学教育的价值》摘要:美术能陶冶人的情操,更能丰富人的思维,因此,美术教育将随着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由于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要重视学生在这期间的培训,要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首先就的培养他们审美能力,让他们通过一些普通的学习和认识方法(观察、记忆、认知),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他们的绘画能力。众所周知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今社会学生获得更正确更精准的美术培养是培养正确审美观的前提,而正确的审美是引到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前提。美术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绘画而已。关键词:审美理解力;理性情感;表现技能;美术符号;审美意味;正文:美术教育就其价值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工具而言的实用价值。二是其作为修养而言的本质价值。在中国古代美术教育是以儒家“乐教”的教育为基础的,它非常重视艺术所起的陶冶情操的作用。与此同时,也非常强调专门训练,与基于教养的自我表现的追求。当今社会的需要和人的发展两个方面,决定了我国的美术教育应以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为基本出发点,除了传授绘画技能外,他还将作为审美教育的主体,在扩展人的视野,提升人的审美境界,开发人的右脑的潜能,均衡人的理性情感,完善人的品性人格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虽有爱美的天性,但并非是人生来就懂得美,会欣赏会理解美。一个几岁的孩子本能的会喜欢某种颜色。或爱听某些乐曲,但他却不可能去喜欢齐白石的画与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深厚的思想感情,作者的经验,感受和风格。一个几岁的孩子,是绝对不可理解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审美的理解力。所谓的审美理解力,就是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把握自然事物的意味或艺术作品的意义,内容的能力。对此,我认为通过一些普通的学习和认识方法(观察、记精编资料,供您参考忆、认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一、中小学美术教育新思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在他看来:“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而美术课是中小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不言而喻,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它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不是重受教育者的短期行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对受教育者的人格塑造,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世纪新人。这里足见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然而,在比较偏僻的农村,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不合理性: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千篇1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40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现状与我国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悖。有碍于创造力、想象力和视觉记忆力的发展及中小学生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缺乏审美教育的现代意识,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美术的兴味,而大部分学生收效甚微,基本毫无效果。笔者多年的农村美术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到以下教学方法觉得切实可行。1课堂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导入方法新鲜多变。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猜谜之中,自然导入新课,这样既开发学生智力,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还可以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住,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还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而兴趣被激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后,使学生感到:“噢,我也会”的心灵感应。示范指导力求浅显易懂。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示范引路要事半功倍,其方法很多,如播放些动画片,多适应于低年级某些技法难以掌握的中国画等,教师可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一边让学生在自备画纸上学着画。这样学生自练就不难了。媒体语言形象具体。媒体语言指的是教学中常用的图片,实物、模型、音响、幻灯、语言描述等一些“辅助工具”。教学中媒体的使用,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难为易。如透视规律是比较抽象和复精编资料,供您参考杂的,仅靠语言的描述很难理解,利用演变教具不仅让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规律,而且使美术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学生在心情愉快中积极思维,进入其境,接受美的教育。习作评价进课堂且“宽”一点。分数是无声的语言表达、给学生一个较高的分数、或写一、二句简单评语:“真棒!”“构图准确!”、“大有进步!”诸如此类,都能使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培养了学习兴趣,激发绘画欲望,为下一次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2鼓励教学方法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在教学中,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1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价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精编资料,供您参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技能,在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3因地、因时制宜、走出课堂、描绘自然、体验生活、开阔视野。农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地大物博,学生外出比较安全,在学习风景写生、泥塑课时,可结合时间、气候、环境,有组织、有纪律地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大自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画画、塑造。对周围的形、色进行辨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纯高心灵。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和热情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件作品、每一次尝试都怀着浓厚的兴趣和真诚的关注,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表现积极性,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二、对各种美术符号象征意义的理解。一些形体、线条、色彩等符号,在美术中往往都赋有特定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一种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影响。例如,红色象征庄严,绿色象征生命,水平线的开阔感、三角形的稳定感等。然而,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限制,因此,他们大多只是从事物的表面去看结果。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决定颜色形态,很少顾及深层次的含义。因此,在美术作业中,需发现有些学生偏爱明亮的颜色。而有些学生,偏爱灰色调。因此,在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性,初步理解这些符号的象征意义。再敲印中,我利用色彩之间的比较以及线条之间的排列,让学生通过色彩、线条的形状,进行想象:(1)把颜色同生活中所看到的事物联系起来。如看到红色,你会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物?这些事物又会给你怎样的感觉?通过问题的提出与启示,很多学生都将红色与血、火、太阳甚至还将交通的信号灯、消防车等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让他们产生联想,将颜色同人的性格精编资料,供您参考特征,以及生活中为什么要用到这些不同的颜色,它们又各代表着什么呢?这时的学生,思维活跃,说出了红色在节日里可代表吉祥,幸福。交通信号灯表示停止。消防车的红代表着危险等不同的含义。(2)从情感出发加以联想。如,为什么夏天喝的饮料的包装设计通常会用绿色做主题?从而引申出绿色给人们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正好迎合了人们的一种解渴的心情。由于有了先前的准备,由此学生想到了在敲印中既可使图案水平排列,也可不规则排列更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人的心情选择不同的颜色进行敲印。从而使学生理解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排列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会给人一种不同的心理感受。三、对审美意味的理解所谓的审美意味,是指事物或者是艺术品的内在意蕴与外在形式的审美特质。对审美意味的理解,并非靠刻苦的记忆或背诵就能获得的。它主要靠对形式的把握能力,同时有涉及到个人的经历,情感等因素。一道数学题,只要有一定的公式,经过一定的计算和推理,就能得到统一的结果。而一件艺术品就像一个千变万化的魔方,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作品的审美意味的理解就会不同。由此可见,在对审美意味的理解中,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摆脱常规思维的习惯。其次,还必须要有情感的投入。在教学中,经常会听到有的同学问我,为什么画中的颜色会和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实际物品两样呢?从这个问题不难看出,我们的学生的理解力还受到一般常规思维模式的影响和制约,他们还无法理解外界事物对所画物体的影响力,更无法把自己的感受与艺术家创作的心境以及所体现出来的蕴味相联系。这正如一件艺术品,有人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而有人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所形成的视觉冲击力。因此,在教学小提包一课中,假设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顾客,你会为自己选择怎样的提包呢?这也就为学生设计制作提包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那也就是在设计中,不仅仅要着眼于图案的常规排列、色彩等因素,还得考虑顾客的心情。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设计出了许多漂亮的组合图案,而且还注意到了在折纸包时的整洁、挺括,以及为提包设计出了不同形状的手柄:有挖空形的、有穿绳形的更有自己设计剪制的手柄。课后,通过讲讲,说说,自评等环节,让学生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既说出了创造意图,又得到了其他同学的帮助,这时的提包已不再是用简单的敲、印、粘、折制作成的纸提包,而是融合了同学的感知、情感和创造。把外在的形式与内在的意蕴融会在一起,从小提包的制作中深深的感受到了学生那份浓浓的热爱生精编资料,供您参考活,主动乐观的精神。如果说素质教育意味着人的知识的统一性和人的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的话,那就更不能忽视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审美理解力的培养,这是因为在目前的信息社会里我们需要用更精致的审美眼光,更因为未来社会生活品质的提高将有赖于人的审美意识的提高。四、促进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格和品质。《中国教育改
本文标题:大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147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