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推荐8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推荐8篇】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网友收集分享的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推荐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第一篇】由中国青年报社青年旅游传播研究院主持,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大学生旅游实践营实施的《xx年全国大学生旅游意向调查报告》日前出炉。调查显示,大学生出游意愿强烈,最愿为美食花钱;极青睐自助游,火车是首选交通工具;更倾向暑假出游,网络成为信息主要来源;新媒体是他们分享旅游见闻的首选。本次调查的抽样样本库为教育部官方的网站上公布的全国985、211院校和普通高校名单中抽选的23所高校,调查对象涵盖清华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湖南大学等23所高校的约1800名在校大学生。共收回问卷1751份,问卷有效率约为%。在被调查对象中,男生占总数的%,女生占总数的%,男女比例大致相当;大一年级的学生占总数的xx年高出了%;%的被调查者最近在国内其他城市旅游过,比xx年增长了%;只有%的被调查者最近去过国外旅游。在出游频率方面,%的被调查者每学期出游一次,而%的被调查者每学年出游一次,只有%的被调查者每学年出游三次以上,%的被调查者从未出游过。在出游时间方面,大部分被调查者出游时间在3天至一周,占据了总数的%,比xx年增加了约3个百分点;而进行一周以上长途旅游的所占比例则为%,比xx年下降了%。在被调查对象中,%的被访者每月生活费在500~1000元,%的被访者每月生活费在1000~1500元之间,与xx年相比增长了%。旅游费用资金来源的调查结果与xx年大致相同,%的被访者资金来源于父母,%的被访者是通过平时节省生活费来积攒旅游资金,%的被访者是通过做兼职工作。%的被调查者愿意把生活费的10%~xx年相比下降了%;%的被访者愿意把生活费的三成以上用于旅游,但与xx年相比,下降了%。在阻碍大学生旅游的因素中,“资金缺乏”仍是最大的因素,虽然比例比xx年下降了约3个百分点,但仍然占据了%;“时间不足”仍然排在第二位,占据了%,比例比xx年稍有增长。住宿花销最多最愿为美食花钱参考资料,少熬夜!在短途旅游中(3天以内),%的人花费在xx年相同。自助游极受青睐火车是首选交通工具在本次调查中,有%的被访者选择自助游的出游形式,说明自助游在大学生群体中非常受青睐,选择旅行社团队游和社团旅游的则分别只占据了%和%。在选择出游的同伴时,“要好的朋友”仍然占据首位(%),其次是“家人”(%),“同学”(%)和“独自一人”(%),“恋人”则占了%。在“是否会乘坐以下交通工具”的选择当中,%的被访者选择会乘坐“火车”,其他交通工具的乘坐比例远远小于火车。选择会乘坐“汽车”的有%,选择“飞机”的有xx年增长了%;“增长见识”(%)仍排在第二位,比xx年增长了%。更倾向暑假出游网上寻找出游信息在旅游时间的选择上,“暑假”依然是被调查对象的首选,选择此项的人数占总体的%,而选择“十一黄金周”(%)、“寒假”(%)、“五一等小长假”(%)、“双休日”(%)的比例则远远低于“暑假”。在“了解旅游目的地信息”和“了解旅游价格信息”两项调查中,“网上信息”均名列前茅,分别为%和%,这占据了绝对的比例,远远超出“朋友介绍”和“通过旅行社”等方式。%的被访者表示会提前两周进行旅游准备,%的被访者选择“提前一个月”,此结果与xx年基本持平。旅游舒适度仍是首要关注因素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旅游舒适度”仍是大学生首要考虑的因素,占%;其次是“费用”,占%;第三是“安全”,占xx年持平。在“旅游过程中感到不满的环节”调查中,“住宿”(%)和“交通”(%)仍是让大学生容易感到不满的环节。最爱用新媒体分享图片大学生群体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在分享旅游感受的方式上,传统方式如互赠照片、发彩信等早已不是主流方式,而“博客”(%)、“社交网站”(%)和“微博”(%)则成为大学生最倾向选择的分享方式。%的被访者会选择与他人分享旅行图片,只有%的被访者会选择用文字记录旅行感受。境外旅行更青睐自然风光类景点本次调查在往年基础上增加了境外旅游的项目设置,其调查结构与之前的类似。“看世界新角度”(%)成为大学生选择境外旅游的最主要目的,其次是“长见识”(%)和“锻炼自己”(%)。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进行境外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参考资料,少熬夜!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以及能够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能力。而在选择境外旅游目的地中,“自然风光类”更受大学生青睐,占了%,“历史人物类”则稍逊一筹,占%。根据调查结果,大学生在选择境外旅游时,停留的时间比国内旅游的时间更长。有%的被访者选择停留10天以上,%的被访者选择停留一周,而做3~5天的短途旅游的仅占%。“背包自助”和“交换游学”成为出境游最主要方式在选择境外旅游的出行方式中,“交换游学”(%)和“背包自助”(%)成为最主要的两种方式。而在选择“背包自助”的人中,男生占了%,女生占了%;在选择“交换游学”的人群中,男生占了%,女生占了%。由此可见,在选择境外旅游方式上,性别上存在有一定差异,男生更愿意进行背包自助旅行,而女生则更偏向于通过交流或交换项目,边学习边旅游。在对阻碍境外旅游因素的调查中,“交通费用高”(%)成为首要阻碍因素,其次是“签证困难”(%)和“安全问题”(43%)。而“无信任旅行社”则是最小的因素,仅占了%,这说明大学生群体在选择境外旅游时,对旅行社的信任程度还是比较高的。青年是旅游的主体参与人群,而大学生群体,又是其中最有活力与市场潜力的群体,全国大学生旅游意向调查已经连续进行了3年,中国青年报社青年旅游传播研究院将每年持续进行这项调查,使旅游主管部门及时了解、掌握该群体的旅游意愿、消费动态,为旅游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对旅游市场发展作出前瞻性判断;使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定制出针对性强的旅游产品;使青年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能在同一坐标系下,了解同龄人的喜好,为出游提供很好的参照系。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第二篇】一、问题的提出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大学生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参考资料,少熬夜!二、问卷情况见附录一、二本问卷共发放50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三、数据统计和分析1。总消费额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800,对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略低。我们认为,合适的人数分布峰值应该出现在500——800区间,其他区间大概符合正态分布2。恩格尔系数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250-35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到,数据受限于学校的物价水平,但还是可以反映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3、通讯开支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拥有手机的同学居然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100%,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月花费高于50元的占到43%,已经接近一半。以我们的感觉,似乎大一的时候电话方面支出较多,而大二除了极个别人外似乎这方面的支出锐减,而我们的数据也基本反映了这个特点,,接近八成的同学每月都很少打电话,或每4。打工目的方面个电话时间较短。即使考虑到目前的手机普及率,大家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的合理。的选项是增长社会经验,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由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5。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是说明了一些问题,这种情况是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6。自我评价结果显示,71%的被调查者认为花销较大,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着这种花费势头,这也算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现。四。思考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目前正受到社会的影响,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区参考资料,少熬夜!分程度相对稳定。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1,理性消费是主流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手机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2。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或手机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3,丰富大脑不惜钱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就业单位对高学历的要求,现在一些大学生读完专科升本科、读完本科读硕士,成批量地买回参考书。还有一些学生则在读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学科,为自己就业积累知识资本。在旁听课程、购买资料等消费项目上,他们出手大方,而且家长对此项消费的投入也是乐此不倦。4。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广州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女生中,66、7%饮食费用在35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参考资料,少熬夜!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讨论会上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5。过分追求时尚和,存在攀比心理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化妆品或者一件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6。恋爱支出过度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支出1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的达到5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
本文标题: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推荐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296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