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精编教案精编3篇
好范文解忧愁1/12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精编教案精编3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精编教案精编3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1学习目标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2、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3、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2、难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学习过程一、故事引入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好范文解忧愁2/12笼”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阅读书本P112鸡兔同笼的故事,能用你自己的话表述一下题目的意思吗?二、探索新知1、阅读P113例1,根据书本提示,会用列表法求出鸡、兔各几只吗?(完成课本表格。)2、假设笼子里都是鸡或者都是兔,脚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能列式解决吗?(会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3、自己动笔,尝试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只数的问题?(有困难的可参考书本P114)4、用假设或者解方程的方法解决P112“鸡兔同笼”问题(1)方程解:(2)算术解: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解:假设都是鸡。根据鸡兔共有94只脚来列方程式2×35=70(只)2x+(35-x)×4=9494-70=24(只)2x=4624÷(4-2)=12(只)好范文解忧愁3/12x=2335-12=23(只)35-23=12(只)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5、以上三种解法,哪一种更方便?☆友情小提示: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或方程解都可以。用方程解更直接。6、阅读P114阅读资料,了解下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115“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P116练习二十六第1--5题。2、拓展提高:练习二十六第6、7题。及P117“思考题”五、总结梳理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自我展示台:(把你个性化的解答或创新思路写出来吧!)好范文解忧愁4/1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2教学目标: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知识目标: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教学准备:教学参考书、教科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3/11×39/16×1221×5/14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好范文解忧愁5/12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二、讲授新课:教师出示课本例题: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是小红的1/2;笑笑的苹果是小红的1/3,淘气和笑笑各有几个苹果?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自己动手填完课本例题上的方格。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学生1:6×1/2=6×1/2≤3个;学生2:6×1/3=6×1/3≤2个)教师和学生对比这两个题目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初步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数学意义。三、巩固练习:做课本5页试一试,36的1/4和1/6分别是多少?注意让学生体验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意义。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好范文解忧愁6/12分数乘法(二)6×1/2=6×1/2≤3个;6×1/3=6×1/3≤2个整数乘以分数的数学意义:就是求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3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80、81页。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一道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它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教材中要求掌握3种解题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列表法、取中列表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假设举例列表等方法,寻找解决的结果。教学中,要求教师不宜补充其他解法,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了一些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一些学生在兴趣小组、奥数等的学习中已经学过“鸡兔同笼”问题。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学生的好范文解忧愁7/12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有一定的小组合作经验。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2、尝试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通过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合作、交流等学习品质和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教学难点: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儿歌)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数数脚有一百只,几只鸡来几只兔?师:这就是我国民间的三大趣题之一,最早记载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课件出示古书动画打开书出现原题),原题是这样的,请看:今有雉好范文解忧愁8/12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课件出示鸡兔同笼情境图)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中国历的数学趣题“鸡兔同笼”。(板书:鸡兔同笼)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道题的意思?(鸡兔同笼,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共有94条腿,问鸡、兔各有几只?)师:这道古代趣题你能解决吗?我们还是化繁为简,从简单入手吧!二、探索新知出示例题: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个有几只?1、明确问题,独立思考通过读题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这道题里还有隐藏的数学信息吗?同学们先来猜一猜鸡、兔可能各有多少只?(找一两个同学猜测)到底是几只鸡几只兔呢?2、小组合作交流。师:小组讨论,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师:把你们的方法写在纸上。可以使用桌子上老师提供的表格。好范文解忧愁9/12师:哪个小组说说你们的想法?小组1:我们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实物投影展示小组的成果)先假设有1只鸡,19只兔子,脚就有78条。脚太多,然后又假设有2只鸡,18只兔子,脚还是太多了。这样试下去就得到了有13只鸡,7只兔子。师:腿多了,减少谁的只数,增加谁的只数?师:你们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生:在旅游费用的租车、租船中,我们就是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这题的类型跟那差不多,我们想,也可以用这种尝试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师:这种列表法有什么特点?生:鸡一只一只地增加,兔子一只一只地减少。师:谁能给这种列表法取个名字?生:逐一列表法。师:还有哪些小组采用不同的列表法?小组2:我们也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我们发现鸡增加1只,兔子减少1只,腿就减少2条,所以我们没有一个一个的试,那样太麻烦,而是从1只鸡,19只兔直接跳到6只鸡,14只兔。最后也得到了13只鸡,7只兔。师:腿的总条数多了或少了你们组是怎么调整的,好范文解忧愁10/12也就是你们的调整策略是什么?生:腿多了,我们减少兔子的只数,腿少了我们增加兔子的只数。师:我们也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好吗?生:跳跃列表法。小组3:我们小组也是列表法。我们是先假设鸡有10只,兔子也有10只。这样比较简便。师:你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生:取中列表法师(展示台展示三张表格)同学们三张表格都能很好地求出鸡、兔的只数,哪种方法最捷径。生1:取中列表法直取中间数减少了“试”的过程能更简便、快捷地找到答案。生2:我认为应该三种列表法结合使用,先用取中列表法减少一半的猜测数字,再用跳跃列表法加快猜测的速度,在接近答案时用逐一列表法。生3::那是数字大时使用,数字小时,还是使用逐一列表法好,它答案不会重复、不会遗漏。小组4:(展示台展示)我们组认为还是采用列方程法最简便、快捷,先假设鸡的只数为ⅹ,兔子的只数就为20-x。列式是:2x+4(20-x)=54解得x=13兔子的只数是好范文解忧愁11/127.师:你们小组的同学很聪明,但这种方法我们暂不讨论,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和老师一起向他们请教,好吗?师:还有哪些组没有汇报?小组5:我们组也是用列式法算出鸡、兔的只数(展示):假设全部是鸡(54-20×2)÷(4-2)求出兔7只,鸡13只。师:这种方法,我们也留在课后私下交流。师: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为我们的祖先感到骄傲,其实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你们很了不起!四、方法应用,巩固新知过渡语:、“鸡兔同笼”问题传到日本,日本人称它为“龟鹤问题”,你认为“龟鹤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相似之处?1、师:除了“龟鹤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类似以外,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出示)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有单打和双打。12张乒乓球台上共有34人同时在打球。问:正在进行单打和双打的台子各有几张?问:这题是否属于“鸡兔同笼”问题2、师:我们班同学很聪明,会解“鸡兔同笼”类好范文解忧愁12/12型的问题,那聪明的你,是否会出一道“鸡兔同笼”类型的题,考考其他组的同学呢?3、(出示)一百个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人?师: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思考这一趣题。四、小结交流今天这节课,我们跨越了1500多年的历史,即探讨了中国古代的数学名题,又解决了我们身边的一些数学问题。经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本文标题: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精编教案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373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