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GBT 39041-2020 钢筋混凝土用碳素钢-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复合钢筋
书书书犐犆犛77.140.60犎44!#$%&’’()*犌犅/犜39041—2020!#$%&’(!)*+,-./0-.!犆犪狉犫狅狀狊狋犲犲犾犳犻犫犲狉狉犲犻狀犳狅狉犮犲犱狆犾犪狊狋犻犮犮犾犪犱犫犪狉狊犳狅狉狉犲犻狀犳狅狉犮犲犿犲狀狋犮狅狀犮狉犲狋犲20200721122021020134’(+,-./012’()*3/045612书书书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江苏省镔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南通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中冶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建国、吕尚霖、吴建中、王玉婕、陈建豪、胡秀东、李晓滨、林滔、刘宝石、凌晨、杨勇新、刘爱华。Ⅰ犌犅/犜39041—2020钢筋混凝土用碳素钢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复合钢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钢筋混凝土用碳素钢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复合钢筋(以下简称复合钢筋)的术语和定义、分类牌号、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本标准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用碳素钢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相复合的光圆和带肋钢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2 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223.5 钢铁 酸溶硅和全硅含量的测定 还原型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GB/T223.11 钢铁及合金 铬含量的测定 可视滴定或电位滴定法GB/T223.12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碳酸钠分离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铬量GB/T223.1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钽试剂萃取光度法测定钒含量GB/T223.19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新亚铜灵三氯甲烷萃取光度法测定铜量GB/T223.23 钢铁及合金 镍含量的测定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GB/T223.26 钢铁及合金 钼含量的测定 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GB/T223.3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蒸馏分离靛酚蓝光度法测定氮量GB/T223.40 钢铁及合金 铌含量的测定 氯磺酚S分光光度法GB/T223.59 钢铁及合金 磷含量的测定 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和锑磷钼蓝分光光度法GB/T223.6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高碘酸钠(钾)光度法测定锰量GB/T223.85 钢铁及合金 硫含量的测定 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GB/T223.86 钢铁及合金 总碳含量的测定 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GB/T228.1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1499.1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1499.2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2101 型钢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GB/T4336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GB/T8923.1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 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GB/T17505 钢及钢产品 交货一般技术要求GB/T20018 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 覆盖层厚度测量 β射线背散射方法GB/T20123 钢铁 总碳硫含量的测定 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GB/T20124 钢铁 氮含量的测定 惰性气体熔融热导法(常规方法)GB/T20125 低合金钢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1犌犅/犜39041—2020GB/T25826—2010 钢筋混凝土用环氧涂层钢筋GB/T26743 结构工程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GB/T28900 钢筋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JGJ1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07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YB/T081 冶金技术标准的数值修约与检测数值的判定3 术语和定义GB/T1499.1、GB/T1499.2和GB/T2674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钢筋混凝土用碳素钢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复合钢筋 犮犪狉犫狅狀狊狋犲犲犾犳犻犫犲狉狉犲犻狀犳狅狉犮犲犱狆犾犪狊狋犻犮犮犾犪犱犫犪狉狊采用模压成型、粘结、高压喷射、高温处理等工艺进行复合,表层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芯部为热轧钢筋的复合钢筋。3.2 基材 犫犪狊犲犿犲狋犪犾复合钢筋基材主要为用于承受结构强度的热轧钢筋,分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两种。3.3 覆层 犮犾犪犱犱犻狀犵复合钢筋覆层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3.4 复合界面 犮狅犿狆狅狌狀犱犮狅狀狋犪犮狋犻狀狋犲狉犳犪犮犲复合钢筋基材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覆层之间的分界面。4 分类牌号4.1 复合钢筋按屈服强度特征值分为300、400、500级。4.2 复合钢筋按表面形状分为光圆复合钢筋(P)、带肋复合钢筋(R)。4.3 复合钢筋牌号的构成和含义见表1。复合钢筋按覆层增强纤维种类代号、表面形状、强度级别、公称直径进行标记,标注方法如图1所示。表1 复合钢筋牌号的构成和含义类别牌号示例牌号构成及含义覆层牌号热轧光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复合钢筋HPB300FC由HPB+屈服强度特征值+FC(HPB———热轧光圆复合钢筋的英文缩写,F———纤维增强材料英文fiberreinforcedplastics的首字母,C———复合英文clad的首字母)CFRP(碳纤维复合材料,用C表示)、GFRP(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用G表示)、AFRP(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用A表示)、BFRP(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用B表示)2犌犅/犜39041—2020表1(续)类别牌号示例牌号构成及含义覆层牌号热轧带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复合钢筋HRB400FCHRB400FCE由HRB+屈服强度特征值+FC(HRB———热轧带肋复合钢筋的英文缩写,F———纤维增强材料英文缩写FRP的首字母,C———复合英文缩写clad的首字母,E———抗震英文antiEarthquake的首字母)HRB500FCHRB500FCE由HRB+屈服强度特征值+FC(HRB———热轧带肋复合钢筋的英文缩写,F———纤维增强材料英文缩写FRP的首字母,C———复合英文缩写clad的首字母,E———抗震英文antiearthquake的首字母)CFRP(碳纤维复合材料,用C表示)、GFRP(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用G表示)、AFRP(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用A表示)、BFRP(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用B表示) 复合材料类别首字母写在FC之前,根据需方要求也可以选用其他覆层牌号,其质量应符合相应标准。图1 复合钢筋标注方法示例:公称直径为12mm,基材钢筋为400MPa热轧带肋复合钢筋,覆层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筋标记为:CR4124.4 订货内容按本标准订货的合同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a) 本标准编号;b)产品名称;c)复合钢筋牌号(包括覆层牌号);d)复合钢筋公称直径、长度(或盘径)及重量(或数量、或盘重);e)特殊要求。5 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5.1 公称直径范围及推荐直径热轧光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复合钢筋的公称直径范围为6mm~22mm;热轧带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复合钢筋的公称直径范围为6mm~50mm;推荐的复合钢筋公称直径为6mm、8mm、10mm、3犌犅/犜39041—202012mm、14mm、16mm、18mm、20mm、22mm、25mm、28mm、32mm、36mm、40mm和50mm。5.2 尺寸、外形及允许偏差热轧光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复合钢筋基材的尺寸、外形及允许偏差,应符合GB/T1499.1的规定。热轧带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复合钢筋基材的尺寸、外形及允许偏差,应符合GB/T1499.2的规定。特殊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5.3 覆层厚度覆层厚度尺寸范围为0.07mm~1.0mm。5.4 重量重量按实际重量交货。6 技术要求6.1 材料6.1.1 复合钢筋基材化学成分及碳当量应符合GB/T1499.1和GB/T1499.2的相关规定。6.1.2 复合钢筋的基材的化学成分应在质量证明书中注明。6.1.3 用于制作复合钢筋的钢筋基材,应避免油、脂或漆等的污染。复合前应目测确认钢筋不带锐边、毛刺或其他影响覆层质量的表面缺陷。复合钢筋在覆层之前,钢筋应进行净化处理,其质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钢筋表面净化质量技术指标项目技术指标平均粗糙度/μm40~100氯化物附着不应有氧化铁皮残余量/%≤5除锈等级≥Sa2 除锈等级采用GB/T8923.1规定的目视评定除锈等级。6.1.4 复合钢筋基材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应符合GB/T222的规定。6.1.5 经双方协商确定覆层材料,并在合同中注明。6.1.6 覆层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 复合钢筋覆层技术指标项目技术指标阴极剥离(23℃±2℃,168h)/mm剥离半径≤2耐盐雾性(35℃±2℃,800h)/mm剥离半径≤3抗氯化物渗透性(23℃±2℃,45d)/mol/L<1×10-4 当对涂层耐久性有较高要求时,试验周期为45d。4犌犅/犜39041—20206.2 力学性能6.2.1 复合钢筋的下屈服强度犚eL、抗拉强度犚m、断后伸长率犃、最大力总延伸率犃gt等力学性能特征值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中所列各力学性能特征值,除犚oeL/犚eL可作为交货检验的最大保证值外,其他力学特征值可作为交货检验的最小保证值。6.2.2 直径28mm~40mm各牌号复合钢筋的断后伸长率犃可降低1%;直径大于40mm各牌号复合钢筋的断后伸长率犃可降低2%。表4 复合钢筋力学性能牌号下屈服强度犚eL/MPa抗拉强度犚m/MPa断后伸长率犃/%最大力下总延伸率犃gt/%犚om/犚eL犚oeL/犚eL不小于不大于HPB300FC3004202510.0——HRB400FCHRB400FCE400540167.5———9.01.251.30HRB500FCHRB500FCE500630157.5———9.01.251.30 注:犚om为复合钢筋实测抗拉强度值;犚oeL为复合钢筋实测屈服强度值。6.2.3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强度的复合钢筋,下屈服强度特征值犚eL应采用规定塑性延伸强度值犚p0.2。6.2.4 根据供需双方协议,伸长率类型可从犃或犃gt中选定。如伸长率类型未经协议确定,则伸长率采用犃,仲裁检验时采用犃gt。6.3 疲劳性能如需方要求,经供需双方协议,可进行疲劳性能试验。疲劳试验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6.4 复合界面复合性能6.4.1 表面包覆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覆层应完全包覆热轧钢筋基材,除断面外复合钢筋基体表面不得存在未包覆部位,且包覆厚度符合5.3的规定。6.4.2 复合界面结合性能复合钢筋经切断等处理后,其断面覆层与基材复合界面不得出现明显脱层。6.5 连接性能6.5.1 复合钢筋在连接前应先将连接部分的表面覆盖层去掉,连接后的位置用环氧树脂密封。复合钢筋的焊接、机械连接工艺及接头的质量检验与验收可参考JGJ18、JGJ107等相关标准的要求。6.5.2 复合钢筋也可使用其他连接方式,经试验确定,试验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6.5.3 HRB500FC、HRB500FCE复合钢筋的焊接工艺应经试验确定。5犌犅/犜39041—20206.6 表面质量复合钢筋表面不应有影响使用性能的缺陷,带肋复合钢筋表面凸块不应超过横肋的高度。7 试验方法7.1 尺寸测量及覆层厚度7.1.1 带肋复合钢筋横肋高度的测量采用测量同一截面两侧横肋中心高度平均值的方法,即测取复合钢筋最大外径,减去该处内径,所得数值的一半为该处肋高,应精确到0.1mm。当需要计算相对肋面积时,应增加测量横肋四分之一处高度。7.1.2 带肋复合钢筋横肋间距采用测量平均肋距的方法进行测量。即测取复合钢筋一面上第1个与第11个横肋
本文标题:GBT 39041-2020 钢筋混凝土用碳素钢-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复合钢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468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