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求职简历 >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教学设计范例3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教学设计范例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教学设计范例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教学设计范文1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2.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新人教版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导入新课1949年4月21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关系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这场战役是什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1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役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渡江战役: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参考资料,少熬夜!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目标导学二:根据新闻文体特点,把握文本内容1.明确新闻要素: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练习: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明确:在这则新闻中,“五要素”分别是: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2.明确新闻基本结构: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正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做内容提要。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做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3.练习:阅读课文,找出它的导语、主体和结语。明确: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参考资料,少熬夜!港诸城进击中。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4.思考:如果你要把本文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要比较完整地告知,你会怎么说?如果要具体地告知?你又会如何说呢?明确:(1)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2)完整地告知:大约三十万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已于二十一日胜利渡过长江;(3)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目标导学三: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1.揣摩下面句子具体表达的情感和内涵。(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明确:“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中毫不隐讳地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的充分,按理说长江防线应当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显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当,敌军不堪一击。(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明确:“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表现了我军稳操胜券的心态。这可以说是消息中难得一见的抒情笔调,渡江战斗如有天助,江景美丽,军威壮观,犹如一幅景物画,令人赏心悦目,透露着乐观轻松的心情。(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明确:“不到”“即已”“正向”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突破”“占领”“进击”这些表示行为的词语恰当地配合,把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当的态势表现得淋漓尽致。2.朗读课文,说一说本文的朗读基调应该是怎样的。(抽生朗读,大家评议)明确: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3.试着用播音员播音的方式,把这则消息读给全班同学听。参考资料,少熬夜!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教学设计范文2一、教材简析:第一课两则消息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社出版2014年版)。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初步学会运用新闻的基本知识写新闻,体会新闻的特点。2学习新闻写作中将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1赏析课文简明、准确、精炼的语言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到敌人的大无畏精神。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赏析课文简明、准确、精炼的语言难点: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到敌人的大无畏精神。四、教学方法运用默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五、教学用具本文是1篇标准的新闻模板,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实播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相关纪录片段,解说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4月21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毛泽东同志“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这两则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二)检查预习略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参考资料,少熬夜!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记叙的六要素。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则消息,从中圈出记叙的六要素。2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30万大军时间:从20日午夜——21日地点:芜湖、安徽之间起因:发起渡江战役经过: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结果:渡过长江2.听新闻录音,了解新闻的结构。1思考、讨论、交流a.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b.用一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c.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2新闻的结构是什么?标题,导语,主体。3.找出电头简要分析内容和作用。1电头交代了通讯社(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消息来源可靠,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体现了新闻的真实准确和迅速及时的特点。2)文章还有哪些内容能体现新闻的真实准确的特点?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一句中的“大约”两个字就体现了这一特点。3文章还有哪些内容能体现新闻的迅速及时的特点?“不到”“即已”说明时间短,说明了新闻的及时性。小结:这则消息文字简洁,语言有力度,准确报道了三十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事实。表明了消息的基本特点:用事实说话。[三、四)用相同的方法画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电头、导语、主体、结语及新闻的六要素五)精读课文,小组探究。1.文章主体部分为什么按照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来介绍解放军渡江?明确:1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2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参考资料,少熬夜!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3三个层次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衔接起来,“20日夜起”和“21日下午五时起”和“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等表明日期、时间的词语,显示了三个层次所叙事实在时间上的先后相承、紧密衔接。2.文章主体部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那些部分写的细致,为什么这样安排?1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待即可转入下文。2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3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为易,故作详细报道。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4作用: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3.找出文中体现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的词语。“冲破”“横渡”用词非常准确,表明了在有敌军防守的情况下,我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的气势。4.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分析其作用。(1)学生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来源:学|科|网Z(2)体会议论性语句的作用。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两个原因。赞颂我军的英勇气概,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的反动本质,分析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使文意更加深刻,有利于读者了解文章内容。六)总结归纳。1.主题思想: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我30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情况,表现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直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我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情况,分析了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2.写作特点: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语言简洁,言简意赅。全文不到200字,但是具备了“五要素”和消息结构的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没有一个多余的字。@层次清楚,一目了然。参考资料,少熬夜!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详略得当。本责消息报道各战线时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墨,对东路军的战况写得比较详细突出。这是因为东线敌人的防线比较坚固,其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
本文标题: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教学设计范例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529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