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数学三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精编3篇
写作好帮手1/15数学三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精编3篇【导读】这篇文档“数学三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精编3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69-70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发展统计观念,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重难点、关键:重点:读懂统计图,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难点: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关键: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认识平均数,写作好帮手2/15并能运用已学统计知识和平均数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活动一:读统计图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投篮比赛吗?你们懂得一些投篮比赛规则吧?师简要说明一些投篮规则。师:三(1)班同学分成四小组举行两场投篮比赛,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啊?师:第一场比赛,准备,开始!同学们把比赛结果制成了统计图,请看!通过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发言,师正确评价学生的发言。接着展示第二场比赛结果的统计表。师:这是第二场比赛的情况,谁能根据统计表帮老师把这场比赛的统计图完成呢?然后全体进行评价。(二)活动二:奖牌给哪组师:两组比赛情况已经出来,下面让我们来评一评这两块奖牌分别该给哪个组?(师出示奖牌,同时展示课题:比一比)师:我想请大家来做裁判,你们乐意接受吗?师:同学们可以从中任选一场来评,评的时候要仔写作好帮手3/15细观察,发挥小组合作优势,看谁的办法好,理由充分,我们要给优秀裁判组发奖牌,各小组加油哟!(同时出示小奖牌)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然后反馈意见,适时发优秀裁判奖牌。师小结:第一场比赛两组人数相同,第一组总数20个,第二组总数19个,所以奖牌应给第一组。问:第二场比赛中,第三组总数25个,第四组总数24个,但人数不相同,奖牌应给哪组呢?师: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光看总数不公平,应比小组里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即平均数。(板书:平均数)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算出每组的平均数吗?激起学生再次进行讨论。小组汇报:①移多补少②计算平均数:第三组(5+8+4+2+6)5=5(个)(板书)第四组(6+5+6+7)4=6(个)师生小结第二场比赛的奖牌应给第四组。师:刚才大家在积极思考第二场比赛的奖牌应给哪组,最后是谁帮我们解决了难题?生:平均数。师:你们觉得平均数怎么样啊?师生小结:像第一场比赛人数相等,我们可以求总写作好帮手4/15数,也可以求平均数;但第二场比赛人数不相等,就一定要用平均数才能解决问题,这里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除以人数。同学们的裁判任务完成得真不错,我代表三(1)班同学感谢大家!(三)活动三:试一试师:最近小熊开了一个冷饮店,本月前三周卖出冰糕情况见统计图。(展示统计图)小熊现在有个难题,本周该进多少冰糕呢?你们能不能帮小熊解决这个难题?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反馈意见,师生共同评价,意见合理都要给与鼓励。(四)活动四:说一说师:生活中,有很多有关平均数的信息,比如,我了解到我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4厘米,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部分学生汇报身高,师适时强调同学们要加强锻炼,使自己的身体更健康。师: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或用到过有关平均数的信息?说说看。指名汇报,师及时进行表扬,并鼓励学生平时要积极思考,善于积累数学知识。写作好帮手5/15(五)实践活动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57页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年、月、日的知识。2、过程与方法:应用年、月、日的知识,体验数的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讨论交流意识和互相学习的。教学重点及难点1、制作年历的方法2、在制作过程中,从年具体到月再具体到日。教学用具整本年历、单张年历、台历、书历等。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年历?(整本年历、单写作好帮手6/15张年历、台历、书历等),小朋友们真有教学眼光,谁能把自己的年历拿上来展示一下?有目的让四名学生上台展示,并让每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年历有什么优点?你欣赏其中的什么?(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二、自主学习(一)自学提纲(自学教材第56页—57页内容并完成以下问题。)1、制作年历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制作年历首先要确定什么?然后确定什么?最后用颜色区别出什么?3、制作年历还要知道什么?(每月的重大节日是星期几?)(二)学生自学(对照自学提纲自学,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三)自学检测口答:1、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大月,各有几天?哪几个月是小月,各有几天?平年、闰年二月各有几天?一星期有几天?2、制作年历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哪四个部分?制作年历首先要确定什么?然后确定什么?最后用颜色区别什么?制作年历还要知道什么?写作好帮手7/15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学习,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学生不同的解法。)(二)师生互探1、想制作明年的年历,但不知明年的1月1日是星期几?2、不知道明年二月份是几天?3、不知道其他重大的节日各是星期几?四、达标训练(1——3题必做,4题选做)1、想一想,填一填。(1)一年有()个月,其中大月有()个,每月有()天,小月有()个,每月有()天。闰年全年有()天,合()个星期零()天。平年二月有()天,闰年二月有()天。(2)元旦是()月()日,这个月有()个星期零()天。2、判断。(1)小刚的生日正好是在2月30日。()(2)1900年、1996年、8年和9年都是闰年。()(3)制作年历第一步是先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写作好帮手8/153、把4年9月份的日期填完整并标出教师节这一天。4年9月154、春节期间到北京旅游前后用了5天,这5天日期表示的5个数之和正好是55,小明到家的这天是几日?年历的作用。问题:大家制作的年历如此精美,可以用他来做什么?预设:1、查日期,了解时间。2、制定学习计划。3、将全班同学的生日圈起来,到时候送去祝福。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1、将4年2月份的日历补充完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周年。是1921年7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7月1日是()周年。李叔叔是1972年3月3日出生的,到今年3月3写作好帮手9/15日,他是()岁。小红的妈妈到6年刚好40岁,但她只过了10年生日,猜猜小红的妈妈是()月()日出生的。(二)、堂清反馈:板书设计制作年历制作年历的步骤:调查、收集各种类型的年历讨论与制作:首先要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然后确定整体的形式,每列4个月排3行,最后用颜色区别出休息日。展示与交流运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统计1、简单的数据分析一、教学内容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简单的数据分析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写作好帮手10/15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求平均数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13——14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教学重点:会看两种统计图教学难点: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第38页例1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横向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过程:写作好帮手11/15一、创设情境(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5、小组合作学习6、小组汇报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8、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写作好帮手12/15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四、巩固练课本40页第一、第四题五、全课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第2课时例2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写作好帮手13/15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8、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9、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9、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写作好帮手14/15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小组进行学习小结。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10、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11、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写作好帮手15/15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本文标题:数学三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532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