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教案通用4篇
好范文解忧愁1/18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教案通用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教案通用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初中历史教案【第一篇】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2)培养学生用数字、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4)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好范文解忧愁2/18(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3)采用“举办小型展览会”、“编写历史小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2)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重难点[重点]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难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导入1)历史老照片对比(或学生家庭照片对比)好范文解忧愁3/18(导入2)改革开放前后新旧四大件对比引入(导入3)学生描述自己一家一天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内容,由现在的生活状况,引出学生对以前人们生活探究的欲望。(导入4)刘兴民《生于七十年代》中的一段描写引入。一、衣、食、住、行的变迁学生分为四组分别通过调查、采访了解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1、衣[家庭照片展示讲解][服装表演][小品表演]《抢购》[数据展示]1990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元2001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元2、食[年夜饭调查](地点、内容、花钱数、原因等)[实物展示和解说]学生搜集的各类票据[小故事]伤心往事3、住好范文解忧愁4/18“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学生(或小区)家庭住房情况调查。(资料展示)国家统计局住房调查统计数据。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顾云昌“这十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发展规模之大格局变化之快居世界之首。”4、行[社会调查]:(1)近十年家庭日常交通工具的变化。(2)近十年南京市公路市政建设调查。[小品表演]:20年重回故土[情境对比]:文成公主入藏当年走了三年,今天请你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你会选择怎样的方式,大约要用多长时间?二、就业和社会保障1、就业制度的改变2、[创设情境]报纸上的招聘广告、大学生人才交流会随处可见。[采访](1)年轻人如今的就业观念(2)年长的教师他们年轻时的就业观念(3)下岗的父母了解其下岗的经过及再就业的情况[讨论]“铁饭碗”的打破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了选择更好的就业机会你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好范文解忧愁5/183、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录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数据展示](1)到2001年底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亿人,是1990年的2倍(2)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发放率由1996年的12﹪提高的2002年6月的﹪。(3)到2002年8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人数达8200万人。课后小结2021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教案【第二篇】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指导学生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培养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如采访老人、查阅地方志、好范文解忧愁6/18阅读乡土教材等,使其感受土地改革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向学生推荐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如:《暴风骤雨》等。引导学生从教师提供的图片、史料、数据中,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认识中国农民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激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教学过程导入:复习前课,指出在抗美援朝的同时,党中央在新解放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领导农民完成了土地制度改革。调查访问成果汇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教师简要补充此前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的情况。小组讨论: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不改革行吗?学生课前搜索、适当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部分条款。好范文解忧愁7/18放映一段有关土地改革的纪录片。简单阅读了解小字内容。土地改革的意义探究分析:土地改革有什么意义?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敬爱的毛主席: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全村152户,2511亩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自由空间:朗读反映土改的《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小说作品中的片段,分享交流感受,加深对土改的认识。好范文解忧愁8/18初中历史教案【第三篇】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成就以及863计划的制定;理解教育发展为“科教兴国”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论断;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及其意义。(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你怎样理解上述法律条文中你所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失学或辍学原因有哪些?”等问题,培养学生理解历史材料和探究问题的能力。(3)通过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2、过程与方法(1)学生课前分组搜集、整理资料,用生动的事例说明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好范文解忧愁9/18(2)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3)课后延伸:小组讨论“你准备怎样帮助失学儿童?”或者以“让我们一起托起明天的太阳”为题(也可自拟题目),写一封倡议书。激发学生关注祖国命运的情感和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4)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增强直观性,感悟历史。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事业辉煌成就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2)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以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方针等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教兴国的意识。(3)通过对所在社区学校同少数落后地区义务教育情况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增强热爱家乡的观念,树立学好本领、建设好祖国的伟大志向。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难点好范文解忧愁10/18“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重温课本84页“自由阅读卡”,启发学生思考:加入WTO以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学生回答:有助于加强我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贸易联系,为我国对外开放拓展了新的空间。同时,在WTO里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必须遵循这个组织规定的许多“游戏规则”,假如有所违犯,可能得不偿失。一、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师:“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国家增加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各地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出现了一些设备先进的中小学校。”多媒体显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及邓小平的照片)”师:这个题词不仅是对景山学校的,更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这是新时期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方针。体现了党中央对我好范文解忧愁11/18国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真可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下面我们一起进入历史回顾。多媒体显示:历史回顾师:我国自清朝末年以来,一再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但从未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施义务教育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则使义务教育由理想变成事实。多媒体显示: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师:“在政治课中大家多次接触到《义务教育法》,哪位同学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它的含义是什么?”生:它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基础教育,强制学龄儿童接受一定的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必要措施。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问题。”多媒体显示:《义务教育法》规定:“凡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你怎样理解上述法律条文中你所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小女孩:我们上学是家长和学校的事,家长和学校好范文解忧愁12/18让上学就上,不让上学就不上。小男孩:不对,上学是我们自己的事,既是我们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也是我们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依法执行。不能让上学就上,不让上学就不上。师:“尽管我们国家用法律的形式赋予了青少年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少数地区的孩子还不能享受到这种权利和义务。”随后教师问题:总有一些孩子由于种种现实问题而辍学,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纷纷阐发他们的观点和见解。生:“应该大力发展经济,经济搞上去,我们就能很好的发展教育。教育搞好了,人才就多了,科技就进步了,经济也就发展了。”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生: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处理那些侵犯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人和事。另一方面要发动社会力量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兴办“希望工程”、“阳光工程”,切切实实地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改善办学条件,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应得的权利。师:“刚才有的同学提到发展经济和教育的关系,提得很好,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就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好范文解忧愁13/18多媒体播放短片“科教兴国”(视频:科教兴国)。师:“‘科教兴国’战略中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是怎样发展教育事业的呢?”①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②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师:“面对我国过去所取得的成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与此同时,作为与‘科教兴国’战略同步成长的你们更应该放眼看世界!”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一下。生:“日本大力发展教育,长期坚持智力高投资,不断改革教育体制,为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培养大批具有中等以上学历的有技术的优秀工人和科技人才。”生:“德国和日本都是二战中战败的法西斯国家,战后经济颓废。然而仅仅一、二十年时间,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的飞跃令人咋舌,两国分别成为60年代初和60年代末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尤其日本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美国。究其原因,我们发现除了一定的民主改革、加强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依靠美国扶植等因素外,还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高度重视教好范文解忧愁14/18育。”生:“发展中国家新加坡也
本文标题: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教案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550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