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念奴娇赤壁怀古》精编教案【推荐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念奴娇赤壁怀古》精编教案【推荐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精编教案【推荐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全词。2.理解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及作者借古抒怀的表达方式。3.理解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4.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具备博大胸怀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掌握作品中借古抒怀的抒情方式。2.体会品味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1.诵读法。2.提问法。3.讲授法。4.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借助多媒体完成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刚才播放的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这首歌曲会让我们想到那个鼓角争鸣、充满纷争的乱世--三国,那是个催生英雄的时代,如今虽世殊时异,但那些人的名字至今流传。请看下面的诗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驰马射虎的孙权)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文武双全的曹操)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现处不愧青天。(忠肝义胆的关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时期的英雄,作为苏轼,他又最欣赏谁呢?(周瑜)三国英雄如此众多,为何他偏偏对周瑜如此推崇?(板书:为何独爱周瑜?)参考资料,少熬夜!现在,就让我们放声朗读全词,在其中寻找答案吧。二、朗读全词。1.教师范背。2.全班齐读,并思考:这首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好,这就是我们对这首词的初步感知了,而苏轼如何体现出这种豪放的呢?我们后文见分晓。(板书:如何体现豪放精神?)三、分析题目。“念奴娇”是本词的词牌名,其调高亢,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赤壁怀古”是这首词的题目,告诉我们的主要信息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缅怀古人。(板书:写景--怀人)那么,苏轼是如何安排这两块内容的,我们接着往下看。四、写景片段分析。1.学生齐读本词的上阕。2.提问:上阕描写赤壁景色的句子是什么?体现了赤壁的什么特点?讨论后明确: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雄伟壮观。(意思接近即可)3.我们虽不能亲眼目睹赤壁的壮观景象,但从作者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它的雄奇,这完全归功于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试就以上面三句为例分析。学生讨论后明确:用词:“穿”、“拍”、“卷”;手法:夸张、拟人、比喻。“穿”字写出山石直插云霄的高峻;“拍”字写出波涛撞击岩石发出的声响;“卷”字则写出波涛起浪后的汹涌澎湃。4.试分析此段景描写的作用。明确:渲染气氛,为下文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场蓄势。研讲: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汹涌澎湃,然后镜头慢慢前移,我们会依次看到散乱高耸的山石直冲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的撞击着江岸,滔滔江流卷起千万堆似雪的波浪。如果在这样的镜头中在配上诗朗诵,那就是“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而这就是我们的赤壁古战场,我们的“如画江山”。五、人物形象分析同学们,我们的舞台布置已然完毕,背景就是这如画的江山,当追光灯亮起,照在哪里啊?(豪杰。最终参考资料,少熬夜!聚焦在周瑜的身上,此时,主人公出场。)这个周瑜怎么样啊,请同学们读有关周瑜的部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1.称呼:公瑾。称字表示尊敬。2.婚姻状况:小乔初嫁了。思考:为何不是出嫁?作用何在?要点:年轻有为;衬托手法,美女配英雄;周瑜同孙权的亲戚关系也是其成功的重要条件。3.相貌打扮: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总结;威武英俊、风度翩翩,儒将风采(当时比较时髦的装扮)。4.作战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点拨:以少对多,却能如此淡定,更显其英雄本色。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遥想”以下几句塑造出一位春风得意、威武英俊、意气风发的青年将领的形象。六、苏轼内心活动。“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江山依旧,可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地方,却是作者被贬之后游历的去处,面对这样的周瑜,面对如此的功业,他心里是有个比较的,且看下图:周瑜--------苏轼年龄:刚过而立年近半百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际遇:功成名就壮志未酬我们所认识的苏轼是何许人也?他很有才华,散文方面很有造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开创宋代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擅长书画,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可他的仕途却极为坎坷,“乌台诗案”不仅使他官场受挫,更险遭杀头之祸,于是他是带着一身的疲惫,满心的伤痕,来到黄州这个荒凉的小镇,想到自己年近半百却不能同周瑜一样建立功勋,可以说壮志未酬,但他还是渴望建立功业,这正是他仰慕周瑜的地方,也难怪他发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样的感慨了。七、合作探究:“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体现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情感?(解决词中体现的豪放精神)明确: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再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虽然不失优秀,可年华老大,功业少成,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肯定有一参考资料,少熬夜!种深深的失落感。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正消沉,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如画的江山,儒雅的英雄,多情的美人,还有流传千古功业,即使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着呢?所以他特别洒脱,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因为同他们为伴,才是永恒。(忆《赤壁赋》)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豁达态度。总结:此句反应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貌似言辞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八、高考延伸。提问: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把握本词“景、史、情”相融合的写作特色。2、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型:课内赏析课教时安排:一课时一、提问方式复习作者一首诗词,要读懂,首先仍是字词入手。语文实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朗读,同学评价,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读得怎么样?应该怎样读?2、检查字词的理解见。3、集体朗读。4、师范读或者听多媒体的朗读解释:词与诗歌不一样,押的是入声韵。入声韵现在已不存在,现在无锡的老言颇有点相像。举例试用无锡话读。入声韵的特点是压抑,此词虽然是豪放词,然归根结底是压抑的情感。5、学生朗读,要求:体会文化。三、品味鉴赏:词是有章法的,理解词要一层一层的看。全词共八句,分别是:1、第一句从眼前江景起兴,由眼前的大江联想到历史长河,引出对往昔英雄的怀念。讨论:你认为第一句指的是眼前的大江吗?参考资料,少熬夜!哪几个词是最有历史感的?“浪淘尽”是什么意思?(任何英雄人物都会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起笔苍凉)2、点明怀古内容,引出古战场。故垒西边……这是真是赤壁吗?何以见得?3、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突出江流气势和赤壁的雄奇。“乱石穿空”写什么?“惊涛拍岸”突出什么?“卷起千堆雪”写什么?(写山,雄俊,力度。惊涛,表明水,江流的湍急。雪在质感上比浪形象,生动)4、过渡,承上启下,由写景到写人。“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怎样联想到英雄的?(得江山,造江山,是一种野心的表达,看到美景,想拥有,以江山代表自己的成就。5、写周瑜英雄形象,以美人陪衬英雄,突出少年得。写英雄为什么一定要写美人?(周瑜当年34岁,英气,才华,美人爱英雄自古以来就如此,美人嫁英雄相得益彰。如果东风不与周郎便,那么美人就不是他的了。6、写周瑜赫赫战功,以曹军惨败反衬周瑜儒将风流。讨论版本中的“墙橹”“强虏”哪一个词好?为什么是“羽扇纶巾,儒将风流”?7、由怀古到伤己,抒发自己年近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为什么想周瑜会伤自己?(年龄、功业相比)这是怎样的心情?(抑郁)多情应笑我,多的是什么情?(抑郁之情,早生华发,一“早”字体现此情)8、洒酒酬月,表现自己化解胸中郁闷,以求精神超脱的心态。“人生如梦”“人间如梦”哪个更好?(一指个人,一指所有人。此词更多指的是对自己人生无法把握,虚幻的。人间,则指普遍心态,个人认为,还是“人生”较好。9、与周瑜相比之后的感叹:江山在,周郎不在,东坡在,事业不在最后只能洒酒祭江,豪放中见旷达,苍凉中见洒脱。四、小结豪放词的特点1、要有壮阔景。2、要写英雄事。参考资料,少熬夜!3、要表功业志。4、要抒苍凉的情。五、迁移以此法读下一首《京口北固亭怀古》。要求:一句句分析,说出理解来。《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第三篇】教学目的: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教学设想:1、通过诵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2、注重古典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科学地品评课文,真正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欢乐的人生。教学时数:1课时阅读准备:一、查资料,了解作者及与作背景(略),并制成卡片二、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三、熟读课文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1)拿出预习卡片,熟悉作者及创作背景;(2)自由朗读,揣摩作者的情感。参考资料,少熬夜!2、运用多媒体播放影片范读3、学生齐读4、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所得(1)说说你对这首词的感受(2)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词句5、教师小结这首词是苏轼游赤壁古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三、品味赏析(一)阅读上阕,讨论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讨论完成下列问题: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2、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部分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滚滚东流的长江汹涌奔腾,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一声断喝长坂坡上的猛张飞,方天画戟无人能敌的俊吕布,运筹帷幄,世所难当的诸葛亮。(二)学生自由朗读下阕,思考问题,完成下列问题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调怎样?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三)学生思考:对周瑜的追述是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者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四)、总结全文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基调:昂扬、感奋、豪迈、苍凉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四、拓展延伸,比较提高1、阅读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风格差异(1)投影显示《雨霖铃》(3)教师用俞文豹《吹剑录》中的文字总结:婉约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扬柳岸,参考资料,少熬夜!晓风残月”;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2、有人
本文标题:《念奴娇赤壁怀古》精编教案【推荐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573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