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论语》心得(实用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论语》心得(实用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论语》心得(实用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微子篇原文翻译:1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参考资料,少熬夜!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八佾篇原文2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参考资料,少熬夜!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述而篇原文3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孔子说:“阐逋而不创作,相信并喜爱古代文化,我私下里把自己比作老彭。”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上,努力学习而从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事我做到了多少呢?”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说:“不去培养品德,不去讲习学问,听到义在那里却不能去追随,有缺点而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参考资料,少熬夜!所忧虑的。”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孔子在家闲居的时候,穿戴很整齐,态度很温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呀!我已经好久没有再梦见周公了。”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靠,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说:“只要是主动给我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物的,我从没有不给予教诲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孔子如果在这一天哭泣过,就不再唱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孔子对颜渊说:“如果用我,就去积极行动;如果不用我,就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子路说:“如果让您率领三军,您愿找谁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大河,即使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会与他共事的。我所要找的共事的人,一定是遇事谨慎小心,善于谋划而且能完成任务的人。”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说:“财富如果可以合理求得的话,即使是做手拿鞭子的差役,我也愿意。如果不能合理求得,我还是做自己所爱好的事。”子之所慎:齐,战,疾。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事有三件.斋戒,战争,疾病。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在齐国听到《韶》这种乐曲后,很长时间内即参考资料,少熬夜!使吃肉也感觉不到肉的滋味,他感叹道:“没想到音乐欣赏竟然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冉有说:“老师会赞成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问老师吧。”子贡进入孔子房中,问道:“伯夷和叔齐是怎样的人呢?”孔子说:“他们是古代贤人啊。”子贡说:“他们会有怨悔吗?”孔子说:“他们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德,又怎么会有怨悔呢?”子贡走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赞成卫国国君的。”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粗粮,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这其中也有着乐趣。而通过干不正当的事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般。”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说:“给我增加几年的寿命,让我在五十岁的时候去学习《易经》,就可以没有大过错了。”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孔子有用雅言的时候,读《诗经》《尚书》和执行礼事,都用雅言。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发愤用功到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如此等等。”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说:“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不谈论怪异,施暴逞强、以力服人,叛乱,鬼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值得我学习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而学习,如发现他的缺点则引以为戒并加以改正。”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说:“我的品德是上天所赋予的,桓魋能把我怎样呢!”参考资料,少熬夜!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孔子说:“你们大家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不教的吗?我没有什么隐瞒不教你们的。我没有一点不向你们公开的,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以四项内容来教导学生:文化知识、履行所学之道的行动、忠诚、守信。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孔子说:“圣人我是不能看到了,能够看到君子,这也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善人,我是看不到的了,能看到有一定操守的人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盈,本来穷困却装作富裕,这样的人很难保持好的操守。”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只用鱼竿钓鱼,而不用大网来捕鱼;用带的箭射鸟,但不射归巢栖息的鸟。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孔子说:“大概有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吧,我没有这样的毛病。多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学习;多看,全记在心里。这样的知,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互乡这地方的人难以同他们交谈,孔子却接见了互乡的一个童子,弟子们都觉得疑惑。孔子说:“我是赞成他求上进,不赞成他退步,何必做得太过呢?别人修饰容仪而来要求上进,就应该赞成他的这种做法,而不要总是抓住他的过去不放。”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自己愿意实行仁,仁就可以达到。”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陈司败问:“鲁昭公知礼吗?”孔子说:“他知礼。”孔子走出去后,陈司败向巫马期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说:“我听说君子不因关系亲近而偏袒,难道君子也有偏袒吗?鲁君从吴国娶了位夫人,是鲁君的同姓,参考资料,少熬夜!于是称她为吴孟子。鲁君若算得上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把此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孔丘真幸运,如果有错误,别人一定会指出来让我知道。”
本文标题:《论语》心得(实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659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