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数学必修三教案【热选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高一数学必修三教案【热选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高一数学必修三教案【热选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高一数学必修三教案【第一篇】1.点的位置表示:(1)先取一个点O作为基准点,称为原点.取定这个基准点之后,任何一个点P的位置就由O到P的向量唯一表示.称为点P的位置向量,它表示的是点P相对于点O的位置.(2)在平面上取定两个相互垂直的单位向量e1,e2作为基,则可唯一地分解为=xe1+ye2的形式,其中x,y是一对实数.(x,y)就是向量的坐标,坐标唯一地表示了向量,从而也唯一地表示了点P.2.向量的坐标:向量的坐标等于它的终点坐标减去起点坐标.3.基本公式:(1)前提条件:A(x1,y1),B(x2,y2)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M(x,y)为线段AB的中点.(2)公式:①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AB|=(x2-x1)2+(y2-y1)2.②中点坐标公式4.定比分点坐标设A,B是两个不同的点,如果点P在直线AB上且=λ,则称λ为点P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注意:当P在线段AB之间时,,方向相同,比值λ0.我们也允许点P在线段AB之外,此时,方向相反,比值λ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已知两点A(x1,y1),B(x2,y2),点P(x,y)分所成的比为λ.则x=x1+λx21+λ,y=y1+λy21+λ.重心的坐标:三角形重心的坐标等于三个顶点相应坐标的算术平均值,即x1+x2+x33,y1+y2+y33.一、中点坐标公式的运用例1已知ABCD的两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4,2),B(5,7),对角线的交点为E(-3,4),求另外两个顶点C,D的坐标.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交点为两个相对顶点的中点,利用中点公式求.解:设C(x1,y1),D(x2,y2).∵E为AC的中点,∴-3=x1+42,4=y1+22.参考资料,少熬夜!解得x1=-10,y1=6.又∵E为BD的中点,∴-3=5+x22,4=7+y22.解得x2=-11,y2=1.∴C的坐标为(-10,6),D点的坐标为(-11,1).若M(x,y)是A(a,b)与B(c,d)的中点,则x=a+c2,y=b+d2.也可理解为A关于M的对称点为B,若求B,则可用变形公式c=2x-a,d=2y-b.1-1已知矩形ABCD的两个顶点坐标是A(-1,3),B(-2,4),若它的.对角线交点M在x轴上,求另外两个顶点C,D的坐标.解:如图,设点M,C,D的坐标分别为(x0,0),(x1,y1),(x2,y2),依题意得0=y1+32y1=-3;0=y2+42y2=-4;x0=x1-12x1=2x0+1;x0=x2-22x2=2x0+2.又∵|AB|2+|BC|2=|AC|2,∴(-1+2)2+(3-4)2+(-2-2x0-1)2+(4+3)2=(-1-2x0-1)2+(3+3)2.整理得x0=-5,∴x1=-9,x2=-8∴点C,D的坐标分别为(-9,-3),(-8,-4).二、距离公式的运用例2已知△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4,1),B(-3,2),C(0,5),则△ABC的周长为().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直接求解,然后求和.解析:∵A(4,1),B(-3,2),C(0,5),∴|AB|=(-3-4)2+(2-1)2=50=52,|BC|=[0-(-3)]2+(5-2)2=18=32,|AC|=(0-4)2+(5-1)2=32=42.∴△ABC的周长为|AB|+|BC|+|AC|=52+32+42=122.答案:C(1)熟练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并能灵活运用.(2)注意公式的结构特征.若y2=y1,|AB|=(x2-x1)2=|x2-x1|就是数轴上的两点间距离公式.高一数学必修三教案【第二篇】教材:逻辑联结词(1)目的:要求学生了解复合命题的意义,并能指出一个复合命题是有哪些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并能由简单命题构成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复合命题。参考资料,少熬夜!过程:一、提出课题:简单逻辑、逻辑联结词二、命题的概念:例:125①3是12的约数②是整数③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叫真命题,错误的叫假命题。如:①②是真命题,③是假命题反例:3是12的约数吗?x5都不是命题不涉及真假(问题)无法判断真假上述①②③是简单命题。这种含有变量的语句叫开语句(条件命题)。三、复合命题:1.定义:由简单命题再加上一些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复合命题。2.例:(1)10可以被2或5整除④10可以被2整除或10可以被5整除(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菱形的垂直且平分⑤对角线互相平分(3)非整数⑥非是整数观察:形成概念:简单命题在加上或且非这些逻辑联结词成复合命题。3.其实,有些概念前面已遇到过如:或:不等式x2x60的解集{x|x2或x3}且:不等式x2x60的解集{x|23}即{x|x2且x3}四、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如果用p,q,r,s表示命题,则复合命题的形式接触过的有以下三种:即:p或q(如④)记作pqp且q(如⑤)记作pq非p(命题的否定)(如⑥)记作p小结:1.命题2.复合命题3.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高一数学必修三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把握有关证实和判定的基本方法。(1)了解并区分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奇函数,偶函数等概念。(2)能从数和形两个角度熟悉单调性和奇偶性。(3)能借助图象判定一些函数的单调性,能利用定义证实某些函数的单调性;能用定义判定某些函数的奇偶性,并能利用奇偶性简化一些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参考资料,少熬夜!2。通过函数单调性的证实,提高学生在代数方面的推理论证能力;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从非凡到一般的数学思想。3。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理论研究,增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养乐于求索的精神,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教学建议一、知识结构(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包括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单调区间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函数单调性与函数图像的关系。(2)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包括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奇函数、偶函数的图像。二、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概念的形成与熟悉。教学的难点是领悟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本质,把握单调性的证实。(2)函数的单调性这一性质学生在初中所学函数中曾经了解过,但只是从图象上直观观察图象的上升与下降,而现在要求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去刻画它。这种由形到数的翻译,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变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在概念的形成上重点下功夫。单调性的证实是学生在函数内容中首次接触到的代数论证内容,学生在代数论证推理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弱的,许多学生甚至还搞不清什么是代数证实,也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所以单调性的证实自然就是教学中的难点。三、教法建议(1)函数单调性概念引入时,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出发,回忆图象的增减性,从这点感性熟悉出发,通过问题逐步向抽象的定义靠拢。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图象怎么就升上去了?可以从点的坐标的角度,也可以从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关系的角度来解释,引导学生发现自变量与函数值的的变化规律,再把这种规律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对一些关键的词语(某个区间,任意,都有)的理解与必要性的熟悉就可以融入其中,将概念的形成与熟悉结合起来。(2)函数单调性证实的步骤是严格规定的,要让学生按照步骤去做,就必须让他们明确每一步的必要性,每一步的目的,非凡是在第三步变形时,让学生明确变换的目标,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断号,在例题的选择上应有不同的变换目标为选题的标准,以便帮助学生总结规参考资料,少熬夜!律。函数的奇偶性概念引入时,可设计一个课件,以的图象为例,让自变量互为相反数,观察对应的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先从具体数值开始,逐渐让在数轴上动起来,观察任意性,再让学生把看到的用数学表达式写出来。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再得到等式时,就比较轻易体会它代表的是无数多个等式,是个恒等式。关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问题,也可借助课件将函数图象进行多次改动,帮助学生发现定义域的对称性,同时还可以借助图象(如)说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只是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高一数学必修三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初步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能力目标:通过定义的引入,图像特征的观察、发现过程使学生懂得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适时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参与过程,培养他们手脑并用、多思勤练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难点:底数a的变化对函数性质的影响,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利用多媒体动感显示,通过颜色的区别,加深其感性认识。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事例引入T: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指数的运算性质,今天我们来学习与指数有关的函数。什么是函数?S:————————T:主要是体现两个变量的关系。我们来考虑一个与医学有关的例子:大家对“非典”应该并不陌生,它与其它的传染病一样,有一定的潜伏期,这段时间里病原体在机体内不断地繁殖,病原体的繁殖方式有很多种,分裂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们来看一种球菌的分裂过程:C:动画演示(某种球菌分裂时,由1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球菌分裂x次后,得到的球菌的个数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y=2x)参考资料,少熬夜!S,T:(讨论)这是球菌个数y关于分裂次数x的函数,该函数是什么样的形式(指数形式),从函数特征分析:底数2是一个不等于1的正数,是常量,而指数x却是变量,我们称这种函数为指数函数——点题。二、指数函数的定义C:定义:函数y=ax(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x∈R。。问题1:为何要规定a0且a≠1?S:(讨论)C:(1)当a就没有意义;(2)当a=0时,ax有时会没有意义,如x=—2时,(3)当a=1时,函数值y恒等于1,没有研究的必要。巩固练习1:下列函数哪一项是指数函数()A、y=x2B、y=2x2C、y=2xD、y=—2x
本文标题:高一数学必修三教案【热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668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