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8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数学教案精选8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数学教案精选8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学数学教案【第一篇】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⑴例1:风筝每个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用加法计算:++=元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元用乘法计算:×3=元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计算?×3表示什么?(3个或的3倍.)(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把元看作35角元扩大10倍35角×3×3元105角缩小10倍105角就等于元(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象这样的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参考资料,少熬夜!×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板书:×5(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3)示范:扩大100倍72×5×5缩小100倍(4)回顾对于×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5)专项练习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③判断×2(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计算7××425××7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l专项练习练习一4二、运用1、填空。()()×3×3×2×2()135()1482、做一做书p32三、体验:(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四、作业:练习一1、2、3五、板书:小数乘整数1元35角×3×3元105角例2参考资料,少熬夜!扩大到它的100倍72×5×5缩小到它的1/100六、课后反思:小学数学教案【第二篇】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导学过程情景导入(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3.比较分析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4.归纳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参考资料,少熬夜!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生2:(个)。师:比较一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2.归纳算法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明确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对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什么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这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多次追问,适度引导转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对于“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1.例1“做一做”第1题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2.例1“做一做”第2题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数学教案【第三篇】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2~3位置教学要求:1、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及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理解数对确定位置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我们在前几年的课程中多次学习了位置与方向,说一说我们以前是怎样确定位置的。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位置,看一看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确定位置。2、教学例1。(1)出示P2例1,观察主题图。(2)问:教师是怎么知道确定张亮的位置的?(3)介绍操作台的情况。竖排叫列,横排叫行,第几列是从左往右数,第几行是从前往后数。这是一种约定。(4)你能指出哪个是张亮同学吗?(5)说一说其他同学的位置。(6)张亮的位置可以用(2,3)表示出来。张亮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3)中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含义?(7)小结:可以用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数对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两个数隔开。(8)试一试:用数对表示出其他同学的位置。(9)张亮的位置用(3,2)表示可以吗?注意: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3、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确定位置的方法。4、教学P3例2(1)观察动物园示意图,这幅图和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①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馆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②表示各场馆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参考资料,少熬夜!和横线的交点上。③方格纸的竖线(横线)从左到右(右到左)依次标注了0,1,2。(2)找一找动物园大门的位置,可以用数对怎样表示出大门的位置?(3)说出熊猫馆、大象馆、海洋馆、猴山的位置。(4)比较大象馆和海洋馆的数对,第2个数都是4,说明什么?如果两个数对中的第1个数相同,说明这两个场馆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如果用(X,4)表示某场馆的位置,能确定在哪里吗?(5)在图中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P4练习一第2题。四、分课小结,提高认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应该注意些什么?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P4练习一第1题。小学数学教案【第四篇】教学要求: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教学用具:投影、口算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2、尝试计算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参考资料,少熬夜!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示范:扩大到它的10倍12×扩大到它的10倍×8缩小到它的1/100963、×,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想一想:×的积中有几位小数?×呢?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③计算×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4)专项练习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96782426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27=×=三、应用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2811650001632232625408参考资料,少熬夜!2436112505712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67××3、页5题。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四、体验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五、作业:P87、9题。P913题。小学数学教案【第五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体会并运用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对这些加法进行比较熟练地口算。2、使学生能尝试运用所学加法去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数学活动中累积经验,感受数学与现实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意识。3、使学生能与同学互相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学会并能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握退位)的计算。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用具:小棒、计数器、卡片、图片、ppt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出示松鼠卡片)大家看这是谁呢?生:小松鼠!师:对,是小松鼠!大家都很厉害,那么谁知道小松鼠最喜欢吃什么呢?生:松果!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小松鼠特别开心,因为今天小松鼠的生日,小松鼠跟着松鼠妈妈一起去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教案精选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797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