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华清池景区文化培训资料11111111111
华清池景区文化培训资料(二)——华清池导游词欢迎大家来华清池参观游览。华清池位于西安市城东30公里处的临潼区内,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内有自然造化的天然温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适于原始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更吸引了在陕西建都的历代帝王在此修建离宫别苑,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沐浴游览胜地。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华清池已有6000年的温泉使用史和3000年的皇家园林建筑史。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温泉总源北侧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泥质夹沙红陶片,其纹饰、火候、陶质、陶色均与距华清池北一公里处的“姜寨遗址”出土的陶器完全相同。这表明早在6000年以前,仰韶文化时期的原始先民便在这天赐之水的滋润下,繁衍生息。早在2800年前的西周时期,周幽王就在此修有“骊宫”,周以后历经了秦始皇的“骊山汤”、汉武帝的“汉离宫”、唐太宗的“汤泉宫”、唐高宗的“温泉宫”,到了唐代第七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时期达到鼎盛。在以前宫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理上的优势,依骊山势而筑,环山列宫殿,宫周筑罗城,并修有登山的夹道和通往长安的复道,把这里同长安的“大明宫”、“兴庆宫”连为一体。公元747年,新宫落成,赐名华清宫,后因宫内多温泉浴池,又名“华清池”,并一直沿用至今。唐华清宫富丽宏大的建筑群,从山顶至山下,宫殿林立,楼阁相属;既合理利用了温泉和骊山脚下自然形成的扇形地带,又体现了宫内的严谨布局。宫内置百宫衙署及公卿府第,新修有玄宗皇帝专用的“御汤九龙殿”、杨贵妃的“海棠汤”,另有供百官公卿沐浴的“尚食汤”、“少阳汤”、“长汤十六所”等。除此之外,还修有专供唐玄宗与杨贵妃寻欢作乐的“斗鸡殿”、“按歌台”、“大小马球场”、“舞马台”等。至此,华清池达到了它历史上鼎盛时期,出现了“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的壮观景象。华清池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罗曼史的历史见证地。杨贵妃原名杨玉环,生于公元718年,唐代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从小随叔父在河南长大。她天资聪颖、通音律、善歌舞,与西施、昭君、貂蝉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公元735年,杨玉环被册封为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妃。公元737年,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去世,玄宗悼惜不已,整日闷闷不乐,后宫美女数千,竟无一人中意,洞知玄宗心思的高力士便暗搜外宫,发现了姿色冠代的杨玉环,并于公元740年十月一个夜晚,在骊山脚下温泉宫内第一次召见了寿王妃,并被玄宗看中。为避人耳目,先将寿王妃召人道观,赐道号太真,这样一来就解除了李瑁与杨贵妃的夫妻关系,于公元745年八月初六玄宗正式册封杨玉环为贵妃。因唐玄宗通音律,而杨玉环善歌舞,两人在感情志趣上情投意合,使得玄宗对杨玉环宠爱有加,宫中呼为“娘子”,礼仪实同皇后。据史载,公元750年阴历七月七日夜晚,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骊山半山腰的长生殿前相依而立,他俩仰望星空,因羡慕牛郎织女的多情,伤感人世间的多变,便双双跪地对天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就是对此情景的描写。“十月一日天子来,青绳御路无尘埃。”从公元747年至公元755年,每年十月,玄宗便携贵妃姊妹及亲信大臣,从京都长安来华清宫沐浴温泉,号称“避寒”,直到第二年暮春三月才返回京师长安。他们还在这里度七夕,避夏暑,既处理朝政、商议国事又在此接受万国使臣的朝拜,这里逐渐发展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有“第二都城”、“第二长安”之称。由于唐玄宗执政后期,沉溺于声色,不理朝政,再加上阶级矛盾、社会内部矛盾日益激化,终于导致了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士兵们杀死了宰相杨国忠,并逼迫玄宗赐缢杨贵妃于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唐王朝由盛转衰,华清宫从此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后晋时这里被赐为道观。宋、元、明、清还曾有多位皇帝游幸至此,但都未能达到唐华清宫的盛大规模。我们现在来到了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遗址发现于1982年4月,经考古工作者8年时间的发掘,在4000多平方米的遗址区内清理出“海棠汤”、“莲花汤”、“星辰汤”、“尚食汤”、“太子汤”5组汤池遗址和众多的文物遗迹,引起史学界的高度重视。1990年9月,在遗之上建成了我国目前唯一一组皇家汤池遗址博物馆。1996年11月华清宫御汤遗址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棠汤”又名“芙蓉汤”,俗称“贵妃池”。建成于公元747年,因汤池平面呈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而得名。唐人的构思超俗,设计新颖,一方面用海棠花的艳丽衬托贵妃的娇美;另一方面用海棠花的造型形象比喻杨贵妃丰腴的形体。汤池的池壁由24块墨玉(即青石,经打磨后,通体釉黑,为皇家上等贡品)拼砌而成,汤池东西长3.6米,南北宽2.9米,东西两侧分别设有一组踏步便于上下,充分体现出唐代建筑艺术中对称协调的美学观念。不仅如此,汤池的供水系统也设计得非常科学合理,池底正中有一直径为10厘米的进水口,进水口上接莲花喷头,寓意为海棠花的花蕊,下接陶制水管道,与温泉总源相通。温泉因自然压力从花蕊中自动喷洒而出,喷出的形式与喷泉相似,而洒下来的形式,不正是今天生活中的淋浴吗?唐人沐浴的首要目的已不仅仅是洁净身体、荡涤尘垢,而是生清净之心、活血畅脉的物质享受,更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特殊身份的体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在海棠汤中沐浴了近八个春秋。沐浴时为增加情趣,池中洒有鲜花的花瓣和具有美容养颜功效的中药材及价值昂贵的香料(如紫檀、多摩罗香、沉香、丁香、麝香等),享受香汤沐浴,卢纶有诗云:“水汽朦胧暖画梁,一回开殿满山香”。贵妃在这里荡涤尘垢,也在这里享受着温泉赐给她的尊贵、温暖与舒适。她沐浴时宛如海棠初睡的娇媚姿态不仅深受玄宗皇帝的宠爱,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素材,创作出无数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便是对此情景的绝妙写照。莲花汤是专供唐玄宗李隆基沐浴的,是唐华清宫御汤遗址中最有气势、最具代表性的汤池,也称“御汤九龙殿”。当然第一眼看到它,一定会为它的气势所震撼。宫殿建筑面积达400多平方米,有内外殿之分。汤池可储水近100立方米,俨然是一座庞大的室内游泳池,充分显示出唐代追求恢弘大气的社会风尚及皇权神授的至高无上、唯我独尊。莲花汤造型奇特,上下两层台阶不同的造型是唐代工匠创造性审美取向的结晶,更有着深刻的含义。上平面四角有一定的曲线变化,呈抽象的莲花状;下平面为规则的八边形,“八边”代表着大地的八个方位,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而莲花设计在大地八极之上,完全合乎于莲花根植于大地土壤之中而花浮于水的特殊生长规律;水、土、花三者紧密关联不可分割,这是自然与宗教观念的整合,是将沐浴看作是与自然沟通,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这也就是唐人心目中沐浴的最高境界。李隆基是虔诚的道教徒,他希望通过沐浴与天相连,在清泉、莲花的护佑下,求得一种解脱,一种升华,从而达到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目的。这座汤池无疑是唐代礼制宫设计师煞费苦心的创作,也深刻反映出玄宗皇帝对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星辰汤是唐太宗李世民“汤泉宫”的文化遗存。建于公元644年,专供唐太宗李世民所用,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御用汤池,池底的石构面作并列状斗合铺砌,这种建筑作法与古希腊、古罗马建筑上做法风格完全相同,成为古代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实物证据。汤池分斗池和魁池两部分,平面呈北斗七星,南壁设计成规整的凹凸状,北壁呈圆滑的川道形。整个汤池的设计是阎立德根据唐代礼制规定,再结合天空星象、二十四节气,即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理念设计建造的。古代人相信天上有天帝主宰宇宙,地上有皇帝统治人民,星座的位移、明暗、陨落,反映着皇权的变化。信奉“天人合一”说的唐太宗便在酷像北斗七星的汤池中沐浴,很显然,就是想企求苍天北斗保佑永固帝位,李氏王朝流传万代。星辰汤离温泉水源最近,水质最好,地理位置最优越,泉水因自然漫溢涌入汤池形成了现代的自流水及冲浪浴的沐浴方式,更吸引了多位皇帝在此修建汤池。在1982年修复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又发掘考证在星辰汤的底部叠压着秦始皇的“骊山汤”和汉武帝的“汉离宫”文化遗存,并在文化层中发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室配套浴具——陶瓮、陶鉴和我国考古界目前发掘的唯一的秦木门,为研究秦汉沐浴文化提供了佐证材料。尚食汤,形制小,工艺简单,并无奇特造型,相对于前面的御用汤池,显然沐浴者的地位不及前者。曾有人解释:尚食汤是专供尚食局官员沐浴的。然而根据考古学家多年的考证,只定位尚食官员不太准确。古文献记载,“尚”字还包括“赏赐、给予”的含义,而唐代除尚食局外,随皇帝出行的还有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五局官员。就汤池的整体结构分析,汤池中间设有石隔墙,东、南、北三面修砌有入池石台阶,池中并无固定的坐向位置,充分说明尚食汤面积虽小,但在此沐浴的人较多,使用率较高,身份也较复杂。所以推断得出,尚食汤在华清宫可解释为皇帝赏赐给等级较高的随行内侍官员的沐浴场所,在此沐浴常沐皇恩,知圣心之苦衷,为唐王朝的江山社稷效忠。由于史记记载较少,有关此汤池的诸多疑问(如:台阶下的石坑以及石隔墙的用途),还有待于考古专家进一步的探讨和论证。太子汤的沐浴者,顾名思义就是东宫的皇太子,建于公元644年,先后共经历了近百年。沐浴的皇太子有李承乾、李治、李忠、李弘、李贤、李宪、李旦、李崇君、李隆基、李瑛共10人,其中仅有4位君临天下,其他的几位都成了皇权斗争的牺牲品。由此可见,唐宫廷内部争夺皇位是何等的激烈和残酷。太子汤采用“星辰汤”排水道供水,这样即摆正了皇帝与皇太子之间尊卑关系,解决了礼制犯忌的问题,又寓意着来自“星辰汤”的温泉能使皇太子常沐父皇恩泽。由于太子汤的四壁及池底遭受到较严重的破坏,唐时的青石板大多已不复存在,再考虑到整个博物馆的建筑格局,所以太子汤今天是以露天的形式向游人展示。以上介绍的五组汤池,它们大小不一,形制各异,各具风格与特色,为研究中国古代沐浴史、唐宫廷建筑史、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中国古代利用地热资源史均提供了详实的史料依据,也极大地丰富了华清池的历史文化内涵。下面我们参观温泉总源:骊山温泉是华清池的灵魂。我国现有温泉三千余处,是世界上温泉最多的国家之一。而华清池的骊山温泉因开发利用早,并且倍受历代帝王青睐而名冠诸泉之首,享有“天下第一御泉”的美称。温泉,大多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沐浴温泉,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具有治疗多种疾病的功效。骊山温泉水温常年在43℃,水质纯净,具有医疗价值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较高。根据科学检测,骊山温泉水质属低矿化、弱碱性、中等放射性泉水,故又称硅水、氟水和放射性氡水,这些均达到了医疗用水的标准,故有“自然之经方,天地之元医”的美称。由于温泉神奇的功效,赢得帝王们的特别喜好,并形成了一种专供帝王享用的传统特权。一代又一代的帝王来此沐浴温泉,一方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创造,一方面体验帝王的无上至尊。骊山温泉可疗疾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秦代,《三秦记》.载:秦始皇幸游骊山时遇见一位神女,遂有调戏之举,神女一气之下唾于始皇面部,始皇脸部遂即生疮,久治不愈。始皇追悔莫及,便向神女表示忏悔,神女见其有悔改之意,便说:“此有温汤,何不一洗”,始皇就用骊山温泉治疗毒疮。秦始皇汤戏神女的传说虽不足信,却印证了温泉可治愈疾病的作用。骊山温泉除其特有的医疗作用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还可改变植物的生长习性。唐华清宫内辟有西瓜园。王建有“酒幔高楼一百家,宫前杨柳寺开花,内园分得温泉水,二月中旬已进瓜”的佳句,证明了古代劳动人民能巧妙地利用温泉进行农业技术革新。“却洗温汤一脉水而今不洗帝王脸”今天的骊山温泉已不再是帝王的专用之物,每年三月桃花盛开、万物复苏,人们从四面八方纷沓而来,将积郁的沉疴、一冬的寒气尽皆洗去。人们常说:“三月三洗桃花水,皮肤洁白面似花”这真是“华丽楼台昔日宴游归帝王,清幽池苑而今风月属人民”。华清池不仅在中国古代史上享有盛名,中国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也发生在这里。下面我们参观西安事变旧址—
本文标题:华清池景区文化培训资料1111111111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90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