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编5篇
好文供参考!1/1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编5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编5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远程资源的应用1恰当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减少注意活动中意志成份的参与,能够有效吸引和保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初,由于学生刚入教室,学生情绪尚未稳定,甚至还沉浸于课间的欢声笑语和趣味活动之中,急需将注意转移到教师的教学上来。所以我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画面刺激学生感官,使其产生兴趣,较好的维持了注意。其次,在教学重难点时,我通过多媒体辅助,创设学生的感知过程。比如,先让学生书写加法算式,再观察找到相同点,从而得出简便算法,最后介绍乘法的读、写和认识乘号。学生课堂练习,传统的方法是请几个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余的学生在座位上练习,但座位上的学生,往往不是自己做而是看别人做,这样实际上的效果是很不理想的,而使用了视频展示台之后,就可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还可以采用交互式好文供参考!2/13教学,从而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的活动时间,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设计理念本课基于《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目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符号产生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再创造的数学活动引出乘法运算,在理解与运用符号的学习过程中感悟符号的简洁性、抽象性与统一性,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P1—3。教材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内容在编排上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以具体情境为背景,生成相同加数相加的式子,从而引出乘法运算;其次是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预设的学习路径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好文供参考!3/13学情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根据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沿着“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的教学程序展开教学。教学目标1、通过再创造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及区别,理解乘法的意义。2、经历观察、分类、尝试、抽象等数学活动,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难点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教学过程一、观察中发现问题1、生成算式: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列算式。2、观察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好文供参考!4/13二、分类中提出问题1、算式分类:让学生将算式按照加数是否相同进行分类。2、提出问题,点明本课的学习任务。设计意图:以明快而简洁的节奏点明学习任务,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通过分类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三、尝试中分析问题1、尝试创造。出示情境:怎样准确而快速地表示出“20个3相加”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看谁的办法好。学生尝试用符号以自己的方法进行再创造。2、有序展示。预设方法一:3+3+3+……3预设方法二:20个3相加预设方法三:20×3四、抽象中解决问题1、方法比较:引导学生对生成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与评价。2、符号统一:通过观察与比较让学生明白数学符号统一的'必要性。3、强化抽象:让写出“20×3”的学生阐述“是怎好文供参考!5/13么想的”。4、揭示课题:在解决加数相同的加法计算时,咱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板书课题)5、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设计意图:本课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再创造,努力让学生经历“×”这一符号产生的过程,体验符号的意义与价值,感悟符号表达的简洁性与统一性,进而发展符号意识。五、沟通中整体建构1、看图写出算式。2、看图提出问题。3、看式想象图形。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数学模型”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六、总结中拓展延伸1、总结:今天这节课咱们只是初步地认识了“乘法”这个新朋友,希望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多留心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和它成为亲密的好朋友。2、延伸。板书设计:乘法好文供参考!6/136+6=122×6=122个6相加8+8+8+8=324×8=324个8相加??×3=6020个3相加20学情分析3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习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学生在生活中有一组一组数的经验,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奠定基础。有些学生在生活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知其所以然,教师若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到学习乘法的教学园地中,一定能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的欲望。基于以上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我对本节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会读、写乘法算式。2、在经历乘法形式的过程中,培养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能力和合作意识3、通过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是突破难点的关键。好文供参考!7/1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50页的内容。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2、教材的编写意图“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好文供参考!8/13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3、教材重点和难点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解决重难点的策略:让学生用三角板、五角星、小雨伞和小棒,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算理。三、学前分析学生在已经学过多个数相加的基础上,初步来学习乘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我班学生大部分能掌握,有一小部分不能很好掌握,对于这几个小朋友还需花时间来辅导帮助他们理解两位数减法的算理。四、目标预设: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好文供参考!9/13含义。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课前5分钟(略)(一)情景导入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好文供参考!10/13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学生操作。)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生2:我摆了2颗星星。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学生活动)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6+6+6=7+7+7+7=3+3+3+3+3+3+3+3+3+3=3、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都是一样的数。4、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好文供参考!11/13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打算摆出多少个?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啊?生1:算式很长。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5、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在学校进行的教研活动中,我讲了二年级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乘法的知识,在新课的导入时,我主要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问学生有关乘法你们了解哪些知识?学生从各个方面说,首先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做一个了解。其次为揭示“相同加数”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好文供参考!12/13的意义为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巧妙设疑,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本节课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活动去探究生成。如新课阶段,教师让学生算一算每个图形各用了几根小棒,列出算式。这时,并不规定列加法算式,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有的列出加法,有的列出乘法算式,然后通过对左右两边算式的观察比较发现加数相同时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加数不同时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认识乘法,建立乘法的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一样,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两种算式的写法与读法不一样。求几个相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简便在写法与读法上。通过观察、比较和概括,达到初步认识乘法的目的,并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精心设计的练习,避免了集中练习对学生造成的疲劳感,特别是在课的末尾安排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5×2”的意义,将趣味性、创造性、思维性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由于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情绪饱满,参与面广,思维活跃,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习效果非常好。好文供参考!13/13本节课主要的问题是我没有掌握好学生自学的时间,这个环节放的有点时间多了,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紧,这说明教师还是对学生的能力不是太了解,就这一点也希望和其他老师们共同探讨研究一下。说教法和学法5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可见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接受知识,锻炼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乘法的初
本文标题:《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985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