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国培基地-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培训01---管平XXXX1125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示范后内涵建设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管平2013/11/25一、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二、关于校企合作内涵深化三、机电学院的办学理念四、机电学院的实践案例一、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温家宝总理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部分国际竟争力要素数据比较美国德国台湾省韩国中国印度合格工程师可获得性7.436.6197.3676.2864.2(47)8.525信息技术熟练工人可获得性4.687.15.6595.9534.301(46)6.548全国研究与开发人员总人数962.453.7101.7136.6755(4)127.2全国研究与开发人员比率3.725.3594.6222.9690.6010.315劳动生产率36.234.3913.469.020.69(45)0.37制造业单位劳动成本-1.3-3.1-3.8-8.619.1(43)4.5•抓经济就要抓职业教育,•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高端人才可以引进,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组成的千军万马不可能靠引进”1、生涯与技术教育有助于提高社会收入•在华盛顿,中等生涯与技术教育中的每1美元投入会带回额外的7.11美元税收;•在盐湖城:每1美元投入能给该社区带回4.3美元的回报;•在洛杉矶,洛杉矶社区学院区每年为国家财政贡献约91亿美元,纳税人在该地区的投入可以多得10%的回报;•在威斯康星州,对威斯康星技术学院每一美元的社会投入能带来10.65美元的回报,学院只需2.2年时间即可全部返回每年的公共投入;2、生涯与技术教育的投资会带来数倍个人收益回报。——根据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2002年的调查显示:•社区学院学生每多学习一年职业技术课程,收入就有明显提高,•其中男性提高14%,女性提高29%。•调查同时显示,相比之下选择其他课程的人群收入没有提高。•美国国家职教协会2004年的报告指出•在高中阶段选修了四门生涯与技术教育课程的学生毕业后的收入比平均要高出1200美元,•七年以后,比平均要高出1800美元。3、职业教育在校生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程度:•初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与经济发展(GDP)的关联度----r1=0.7•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与经济发展(GDP)的关联度-----r2=0.9•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与经济发展(GDP)的关联度-----r3=0.6r2r1r3。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重点;作为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突破口。二、关于校企合作的内涵深化1、对当前校企合作的基本估计开放办学、校企合作已成为职业院校主要的改革方向,传统的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正在发生全新的改变,人才培养从校内走向校外,走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单一的学历教育扩展为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已成为国家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转型发展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在合作内容上,已从原来的较为宏观的专业建设指导逐步走向微观的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等;在合作对象上,已从单一、少数企业转变为与行业、与区域经济企业、企业集团的全面合作;在合作形式上: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如共建基地、提供教学与生产设备、提供企业培训等;在合作内涵上:企业开始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关注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参与合作教育;•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各校形成;•已和企业之间建立了互为信任的良好关系,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校企合作教育的机制已逐步完善,校企双方共同为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2、对校企合作内涵再认识问题:•为什么听别人的经验都很好,但总觉得不好学;•如何判断一个学校校企合作工作;•如何将校企合作成果真正落实到育人层面,惠及全体学生;•如何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1)、对校企合作的深化理解第一层面:促进学校开放办学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育人促进学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形成“开放、合作、服务”的良好办学形态。第二层面:促进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促成人才培养从校内走向校外,走向工学结合,企业实践“能让学生带着工作经验走上社会”2)对校企合作机制的特征内涵理解•有与企业合作的组织机制•有与企业对话的制度机制•有与企业合作育人机制•有与企业参与的人才评价机制•有与企业的资源共享机制•有为社会与企业服务机制3)校企合作的显性与隐性形式分析显性形式:校中厂、厂中校,订单培养、共建基地、集团化办学等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多样化。通常这种合作形式往往带有地域或学校的特殊性,并不是每个学校可以效仿;在学校中也不是每个专业都有这样的合作机会;过分针对单个企业的合作,在学生的职业倾向并未定型的情况下,在育人过程中往往带有局限性,影响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并不能惠及绝大多数学生,忽略了学校育人的整体性。隐性形式:将企业元素内化到教学方案中,落实到教学课堂上。在强调显性校企合作形式合作的同时,更要强调校企合作的隐性内化形式。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如何深化?•一要从重外延发展转向重内涵深化转变;•二要从偏面地迎合企业,转向以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模式转变;•三要从注重与企业的合作转向重贯彻实施职业标准转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可有多种内容和不同形式,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执行好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有效融合是其内涵指向的重要表现形式。4)职业标准与职业教育•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是在国家职业分类基础上,根据职业(工种)内容,对从业者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要求。它是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用人单位录用、使用人员的基本依据。两个特点:1、标准的制定是行业、企业、教育专家通过详细的职业调查与职业分析而形成,它反映了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也就是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真实要求。2、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制定并统一颁布的,具有权威性,是国家层面的出口标准。实施好职业标准-----能充分体现企业用人要求-----其实质内涵就是“工学结合”1、可确保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2、将标准中要求内化在学校教学中,落实在人才培养上,实际上也是在校企合作的隐性层面接受了行业、企业的指导作用,它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体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4稿)第十六条实行课程衔接制度。建立与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相适应的国家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与国家职业分类相衔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内容先进、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索设立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开展“工学交替”:•要正确理解教育部“高职、中职学生至少要有半年或一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的要求;强化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的互动交替;符合教育规律,在各校易推行;人才培养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便于宣传,形成社会共识,企业支持形态。世界职业教育先进国家普遍推行;德国“双元制”也是一种“工学交替”模式3、推动校企合作从学校模式走向国家模式•学校模式--------各个学校在改革实践中创造的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个性,又有共性。•国家模式--------在各个学校基础上形成,被社会认可,公认、易推广实施的职业教育模式。中国职业教育应有国家主导模式!•国家主导模式------“职业标准+工学交替”•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国家其他部委相关专业技术岗位标准•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岗位技术标准,这些标准已可覆盖绝大多数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职业教育国家主导模式建立的意义1.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基础标准。2.利于向社会宣传职业教育,帮助社会与企业了解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高社会、企业对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的认可度3.能有一个能够让其他国家学习并借鉴的职业教育模式。4.也利于与国际职业教育界的交流,是从职教大国走向职教强国的必然选择。•国家模式------“职业标准+工学交替”•保证职业院校基础质量•毕业学生具有工作经验•便于国际交流,树立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地位•各校在此基础上可发挥特色三、机电学院的办学理念1.办学理念办学理念:开放办学谋发展、合作育人求质量、服务社会作贡献将人才培养从校内走向校外、走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使命:以服务浙江制造业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制造业高技能人才致力于强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人才培养要求:专业知识扎实、技术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良强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2.人才培养理念关注学生就业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关键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专业平台课程搭建专业与素质拓展课程开发注重职业基本功培养强化企业实践“职业发展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3.强化四个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传统技术与新技术学习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结合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结合四结合1243获2009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实施五大战略:1.创新教育改革战略2.人才强校战略3.国际化提升战略4.社会服务品牌战略5.校区建设发展战略4.十二五发展四、机电学院实践案例•要从重课程教学设计转向重教学实施,•要从重课程教学内容转向重教学方法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比教学内容重要的多。新时期专业内涵建设深入:案例1----开展创新教育改革战略•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指出:“如果我们的教学方法不来一次大的改革,我们要培养创新人才可能是一句空话”。•充分说明教学方法改革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课堂决定质量-----教育教学改革最终要落实到课堂。学院十二五规划——实施“创新教育改革”战略,大力开展教育创新,以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质量的根本标准,努力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创新教育的目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而推进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是教师通过创新的教育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创新教育并非是面对精英的教育,而是在各级各类教育中面向人人的教育通过教师自觉地以先进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考、做到因材施教从关注教师“教什么,到关注学生”学到什么“。学院十二五开始:开展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教育思想大讨论示范建设后新一轮教师培训与教学能力测试每学期举办创新教育论坛每学期说课讲课观摩竞赛目标是要建立学校创新教育体系,将学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案例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融通“职业标准”学习研究职业标准----将应知、应会内容融入课程体系正确理解理论必需够用——以技师职业资格的应知作为理论必需够用的度,适当加以提高。实践技能要求——对中职生源,能给予到高级工技能水平的训练对高中生源,以掌握合格中级技能为主,------------强化基本功培养-----------“通用+特色”人才培养工科专业领域:人社部、工信部、国外公司证书经贸专业类: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财政部、人社部信息类: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自行开发职业标准-----(2008年浙江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批准立项)“助理机械制造工艺师”、“机械制造工艺师”、“高级机械制造工艺师”学习学期+工作学期+……+学习学期+工作学期第一学年:2~4周,体验实习认识社会、了解企业、职业规划第二学年:3~4个月,专业实习熟悉企业、积累经验、职业定向第三学年:3~4个月,就业实习双向选择、提升技能、落实就业让学生带着工作经验走上社会!实施“工学交替”“三年三阶段,工学交替”----学校人才培养主导模式06年开始试点,08年全校推广实施单位选择:学校推荐与自找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结合•连续6年,召开学生企业实习招聘会,学生实习实行“双向选择”。2012年230家企业、提供XXX岗位•对招聘企业要求——有实习培训计划。•向外资企业、台资企业、国企集中•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岗位成才•职业导向的成人继续教育•企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成人教育学历证书+技
本文标题:国培基地-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培训01---管平XXXX112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06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