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螳螂捕蝉教案【通用4篇】
好文供参考!1/16螳螂捕蝉教案【通用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螳螂捕蝉教案【通用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教学目标【第一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2、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3、感受少年这个人物,体会人物的特点、品质。《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2、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3、感受少年这个人物,体会人物的特点、品质。好文供参考!2/16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约在2500年前春秋末期,在华夏大地上出现了若干个诸侯国,(出示春秋形势图)他们之间为了利益经常发动战争,给当时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带来了极大的灾难。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的故事——《螳螂捕蝉》。齐读课题。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的概括能力很强,说得很完整,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说清楚了)(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板书吴国攻楚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吴王非常固执。一个侍奉吴王的少年利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了吴王,吴王终于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4、你们还记得大臣们劝说时,吴王是怎样说的吗?(生: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二、学习新课(一)学习故事过渡:一个小小的故事就避免了一场关乎国家存亡的战争,避免了生灵涂炭,避免了血鱼腥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有如此大的作用呢?1、出示故事,指名读。(第9、11节)(读得字字好文供参考!3/16清楚,读得字正腔圆)2、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个故事,留意描写蝉、螳螂、黄雀动作、神态的字词,想一想,它们在想些什么呢?3、交流(1)谁来说说那只蝉?指名,它在想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评点后再指名读,着重读好高高在上,悠闲、自由自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让它高枕无忧呀边吃边唱,真叫一个逍遥自在呀你把这只得意的蝉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大家眼前。)(2)谁来继续交流螳螂?它在想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螳螂:一拱、一举、一捕,生动刻画了一只急切觅食螳螂的模样。你想怎么读?如果能加上螳螂的动作读,就真的绘声绘色了。谁来读一读?(重点落在急切)(3)黄雀:它在想什么?指名读。(既吃螳螂又吃蝉,一箭双雕)4、它们的想法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是什么?指名回答。(你真是一语道破天机呀!)出示: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身好文供参考!4/16后正隐伏着祸患呢!“隐伏”是什么意思?它们眼前的利益分别是什么?身后的隐患又是什么?(说螳螂的时候,板书黄雀在后)引读:蝉悠闲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一心想着捕蝉,却不知道——————黄雀一心想啄食螳螂,却不知道——————它们都——————却没顾到——————5、它们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板书)呀!这个故事的确很有意思,连身为一国之君的吴王都被这个故事吸引住了,让我们也来学着少年,根据老师的提示,绘声绘色地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出示:动词提示)(二)明白道理1、听了少年这个故事,吴王明白少年讲的故事所饱含的道理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恍然大悟”,吴王一下子明白了什么?A指名说这么一个故事与吴王攻打楚国有什么联系呢?(它与吴王攻打楚国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你理解得很透彻,走到吴王的心里去了)吴王眼前的利益是什么?他身后的隐患又是什么?(完成板书吴国攻楚,诸侯在后)好文供参考!5/16(出示春秋形势地图),同学们,你们看,当时的楚国在离吴国很远的地方,吴王要出兵攻打楚国必须千里迢迢、长途跋涉,势必造成后方空虚,周边的邻国就可以乘虚而入,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呀!这不正是课文第一节中大臣劝说吴王的话吗?一起来读读。出示“吴王准备出兵……后果将不堪设想。”吴国的人民要遭殃了,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吴王的王位也将不保了,后果真是——(不堪设想)要国破家亡了,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后果这么严重,可当时的吴王听得进大臣们的劝告吗?(继续出示吴王的话)谁来读吴王的话?指名读。(评读:真是固执呀真是太霸道了高高在上,惟我独尊)可是听了少年这一番话,出示引读最后一节。吴国的黎民百姓就此避免了一场厄运。B后悔自己的行为,C感谢少年(三)感悟少年1、同学们,文中的少年是什么身份?(侍奉吴王)大臣们无法劝阻的事,却被少年一个小小的故事给劝阻了。从表面上看,他有没有说一句劝说的话?(没有)他只是给吴王讲了个有趣的故事而已呀。实际上,少年好文供参考!6/16劝了没有?(劝了)有没有像大臣那样劝?(没有)能不能像大臣们一样劝?(不能)他是暗暗地劝,不露痕迹,不动声色。少年真是太聪明了!(板书:智)2、少年的机智表现还不只于此,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8节,对课文中描写少年的语句圈圈划划,仔细地琢磨琢磨,你从哪里还感受到少年的机智?爱动脑子的同学肯定有新的发现。3、指名交流:(1)拿着一只弹弓归纳:巧妙呀,只有这样才让吴王相信他确实在打鸟呀,真是巧拿道具引吴王呀!(2)花园转来转去沾湿毫不介意一连转了三个早晨终于师引: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呀?是呀,只有这样才能遇到吴王呀,只有这样才能给吴王讲故事呀!真是一个勇敢而执着的少年呀!少年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为了劝说吴王,那他为什么不到大殿上在大庭广众之下去向吴王讲这个故事呢?而是煞费苦心地在花园里转来转去,寻找机会呢?(预设:A他要把故事讲得真实可信,所以不能在大殿上讲。你看他还特意拿了一只弹弓呢。B因为吴王不听大臣的劝阻,下过死命令,谁要劝阻他,就会被处死。C不能让吴王意识到少年是在利用故事劝阻他,否好文供参考!7/16则即使少年说得再正确,吴王也不可能会接受的。D因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吴王是一国之君,他怎么能更改自己的决定呢?所以少年在花园里给吴王讲这个故事是给吴王台阶下,为了保护吴王的面子。E身份不允许他到大殿上去劝。)道具选得巧妙,地点选得巧妙,时机把握得巧妙呀!谁来读这段话,给大家展现这位机智的少年形象。练读这段话。(3)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这样说才能让吴王有兴趣听他讲故事呀,谁来读,让人一听就有兴趣?(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4、小结。少年选择的是吴王每天必到的花园这个地点,看似不经意实则精心安排地见到了吴王;接着他又巧妙地用弹弓作道具,话语富有悬念,一步一步地引着吴王对自己讲述的事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巧妙的是,少年编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让吴王明白了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的恶果,最终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他的这一番劝说可谓是巧劝、智劝、妙劝!(板书见——引——劝)5、你认为少年是个怎样的人?5、故事读到这里,相信大家一定被他的智慧与勇气所折服。你的心里是不是更加钦佩这个少年了?分角好文供参考!8/16色朗读3~12节。三、总结谈感受1、今天学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2、指名谈感受一个好的主意或者建议要想让别人去接受或者采纳,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就像文中的少年有勇有谋充满智慧。3、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你受益颇多,我们在生活中,既要警惕“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恶果,但也不能因此而犹豫不决,束手束脚,也需要该出手时就出手,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四、作业延伸(1为必做做题,2、3为选做题,任选其一)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和低年级的同学听,尽量使用课文中的原话,并加上你丰富的想象。2、吴王作为一国之君,说话一言九鼎,他之前已经准备攻打楚国,并已下了死命令,那他该怎么在大臣面前收回自己的话?怎么向大臣解释这件事?动脑筋想一想,把它写下来。3、请联系生活实际,举个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相似的事例,写1篇100多字的感受。好文供参考!9/16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一、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板书:寓言故事2、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3、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揠苗助长4、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题目是——螳螂捕蝉齐读课题。二、自学课文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三、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读,正音劝阻瞄准毫不介意螳螂捕蝉隐伏不堪设想乘虚而入侍奉固执恍然大悟自由自在诸侯2、理解词语意思诸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好文供参考!10/16毫不介意:一点也不把不愉快的事记在心里。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祸患:祸事;灾难。四、理清课文脉络1、再读课文,按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写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固执得不听劝阻。第二段(2—11):写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讲述“螳螂捕蝉”,巧妙地劝说吴王。第三段(12):写吴王终于明白过来了。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五、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2、交流:(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2)大臣们的意见正确、考虑周到。(3)吴王主观、专横。(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指导读4、齐读好文供参考!11/16六、作业1、描红2、家作:抄词、默词、朗读课文。《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第四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联系实践和语言环境理解运用新词的意思。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拟定小标题。3、把握文中人物性格,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成语引入,激发兴趣。1、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成语故事就是其中璀璨的一颗明珠。比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的成语你能接一接吗?2、你也能说吗?根据学生所说板书课题:螳螂捕蝉。理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一、解析课题,质疑激趣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螳螂捕蝉。好文供参考!12/16出示课题《螳螂捕蝉》的图片和文字图。(字理析字词:螳螂、捕、蝉)2、请大家读一读课题。(生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认为课文会写些什么呢?生自由谈。3。师: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是1篇寓言故事,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它到底写了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1)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2)划出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3)遇到较难读、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2、检查朗读情况。(1)出示课文中的部分词语,指名认读后齐读。(2)文章中还有什么字不会读的吗?(3)读了这些词语,你觉得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能用上其中的词语来说说吗?3、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呢?结果怎么样?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四字小标题来概括出来。(板书:起因经过结果)根据学生回答来板书:(固执攻楚巧妙劝说打消念好文供参考!13/16头)谁能用自己的话具体来说说这件事讲了什么?三、品读课文,深入理解(一)品“不堪设想”,明后果危险1、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不堪设想”这个词语。谁能读一读呢?读到这个词语,你会想到什么呢?2、是什么不堪设想呢?课文里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找找看,是哪句呢?读句子: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1)这句话中有一个生字是——“侯”。看到这个“侯”字,你想到了哪个字?(字理析字:候、侯)生自由谈。用什么方法来区分这两个字?我们先来看看它们的古文字是怎么写的。3、在中国古代,进入春秋时期以后,基本为混战时期,诸侯国实力不均,春秋五霸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让我们穿越时空,看看当时的形式。4、其他的诸侯国乘虚而入的后果怎么样?(事情的后果很危险,很难想象。)所以“不堪设想”的意思就是不能想象、很难想象最后的结果会怎么样。5、想到不堪设想的后果,该有多少人去反对啊!好文供参考!14/16可是吴王还
本文标题:螳螂捕蝉教案【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118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