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对我市民营企业用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对我市民营企业用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根据工作安排,笔者先后深入开发区管委会、富士康工业园、格润科技有限公司、市人才服务中心等地,重点聚焦民营企业用工问题开展了调研。一、民营企业普遍面临招人难问题我市现有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各类组织*万家,他们贡献了全市*%的GDP、*%的财税收入,吸纳了*%的城镇就业人员、*%的新增就业人员,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调研中发现,我市企业普遍存在招人难问题,主要呈现两大特征。一是高级人才引进难。调研中,民营企业普遍反映面临招人难问题。我市人才总量较小,高级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不容易招到,如果外部引进,除了要付出较高的工资报酬,还存在住房、生活补贴等附加成本,民营企业多无力负担,造成高级人才较为匮乏。参与的调查的*家企业从业人员共计*人,拥有技术人才*名,占总数的*%,其中高级工程师共*人,仅占*%,比例确实明显偏低。二是普通工人招募难。调查了解,开发区现有*余户企业,存在*万人用工缺口,*%都集中在民营企业。通过对清慧、富基、汉通等多个样本企业的长期跟踪观察,其员工存在较大流动性,流失率大体在*%左右。有研究表明,人员重置成本是原有人才所需薪酬的*倍,人员频繁流动不仅导致民营企业产能无法充分释放,而且需要在新员工培训上重复投入,对企业效益造成影响。二、民营企业用工难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自身的原因。根据调查,我市民营企业吸纳、培养、使用人才存在一些问题。如在社保方面,部分企业只为管理层干部缴纳*项社保,未给普通员工缴纳或选择性缴纳部分险种。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一些民营企业没有清晰的战略规划,文化建设存在短板,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足,员工缺乏安全感,普遍存在“打工”的思想。二是思想观念的原因。随着独生子女长大成人以及高等教育的基本普及,新成长起来的青年对人生有了更高的预期,有即便“不就业、慢就业”,也不愿进企业的想法。比如,有我市的高科技企业反映,近两年招人越来越难,即使提供月薪*元的起步工资,都很难招到一名大学生。而另一方面,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招考的火热和企业招人的冷清对比是很明显的。三是产业结构的原因。煤炭毫无疑问是我们*主导产业,集中了大部分的资本、人才,目前全市民营企业主要涉及冶铸、装备制造、轻工纺织、农产品加工、建材、化工、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行业,部分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在业内已小有名气,但和煤炭企业在薪酬、发展前景等方面竞争时,相对而言都没有特别大的优势。四是国内环境的原因。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抢人大战”造成的返乡大学生锐减,我市每年向外输送约*万名大学新生,受各地力度空前的“抢人”政策吸引,返回我市就业的大学生明显减少。另一方面是东部省份“用工荒”带来的本土劳动力外流,近几年东部沿海省份产业转型,出现了较大的劳动力短缺,这衍生出包括我市在内的劳务中介热,大量劳动力通过劳务中介被输出到了东部省份,仅陵川每年就对外输出*万人左右。三、解决民营企业用工难的对策建议一是优化政策,为企聚才。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构建起了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尤其是出台的《关于激励高层次人才助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市吸引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实施办法(试行)》,相较于周边城市而言,形成较强的政策优势。相关部门应围绕政策落实,研究制定更为详细的实施办法,加强对企业人才的支持,激励更多优秀人才向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重点产业流动,让政策尽快产生效果。二是盘活资源,为企输才。我市人力资源并非无人可用,若能有效盘活,将为企业释放巨大人才红利。一方面,全市目前有大学生公益性岗位、“*”公益性岗位人员*多人,可逐渐压缩公益性岗位规模,相应提高入企就业见习生待遇,对进入民营企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一定标准、一定期限的补贴奖励,引导人才向生产领域流动。另一方面,我市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约有*万人左右,按照教学设计,其平时和寒暑假均有实训任务,但目前其实训都由学校组织,主要安排在外省与专业不相关的企业。应综合利用好这部分学生资源,结合其专业类别合理选择市内相近企业进行实训,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从学员到工匠的思维确认,从而为我市企业长远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同时还应加强对劳务中介的引导,鼓励其优先满足本市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劳动力外流。三是提升企业家素质,助企造血。一方面,应实施企业家队伍培育工程。依托全市创业大赛、大学生优秀项目评选这两个平台,每年聘请国内优秀企业家到*为本市企业授课;组织本市企业家到先进地区、著名民营企业学习考察,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另一方面,应加强文化引导。人社、中小企业局等涉企公共服务机构,应深入开展企业交流互鉴活动,引导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企业文化,实现从传统“家文化”向先进“企业文化”的转变。第三方面,应鼓励民营企业开展股权激励。推进投资者、管理者、科技人员有差别持股,根据人才的岗位区别、贡献递增、风险控制原则,选择制定对人才的股份奖励、认购奖励、股份期权、干股等长期激励方式,引导人才自觉拥抱民营企业,与企业共成长、共辉煌。
本文标题:对我市民营企业用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146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