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胡同文化教案参考精编3篇
好文档,供参考1/20胡同文化教案参考精编3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胡同文化教案参考精编3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胡同文化教案1教学重点:用简要的语言从不同方面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特点及内涵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所流露出感情和个性化语言的品味教学手段:课件辅助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运用声像,直观渲染师:大家喜欢不喜欢旅游啊?生:喜欢!好文档,供参考2/20师:现在我带大家去北京逛逛,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1,展示长城、故宫等名胜的图片),下面,我再带大家到北京的小胡同去看一看(出示课件2,循环放映“到胡同去”一组图片,并播放胡同歌曲)。听完刚才播放的歌曲,一股浓厚的北京韵味扑面而来,这种感觉我们同样可以到文学作品中去寻找,让我们跟着他(屏幕出现“汪曾祺简介”幻灯片),一起走进北京胡同,就像欣赏美妙歌曲一样去领略古老胡同建筑的风格,了解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二、示标:出示课件3(教学目标)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概括要点。请同学们快速阅读1—4节,概括胡同的特点,并思考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特点之间的联系。四、研读6—12节,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俗话说“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这些被外化在胡同上的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兴趣习惯、思想状况等,就是所谓的“胡同文化”,那么这一文化有怎样的内涵呢?(1)胡同文化是一种怎样的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2)它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安土重迁、讲究处街坊(平时各人自扫门前雪)、好文档,供参考3/20易于满足、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逆来顺受,安分守己(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北京市民有忍的精神,怕事,有什么不顺心的,忍一忍也就算了。(4)作者用那些事例说明胡同中的人善于“忍”的?《八月骄阳》中的对话和“电梯事件”。(5)胡同文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北京人的安分守己,逆来顺受是由其特殊的历史、政治环境造成的。京都之中,帝辇之下,人们看得最多的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看得最透的是仕途险恶,天威难测,官运无常。今儿个,新科状元金榜题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明儿个,菜市场人头落地,大观园底儿朝天。这风云变幻,世事沧桑,使北京人学会了世故通达。作为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小市民,他们太微不足道了,统治子者要消灭他们,犹如碾死一只蚂蚁般容易,所以他们也就学会了忍耐。”(6)作者在对胡同文化的描写中,包含了怎样的感情?喜爱推崇:知足长乐、随遇而安、安分守己。有所批判:封闭、逆来顺受、冷眼旁观、忍(7)对传统文化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好文档,供参考4/20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吸收,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五、研读13—15节,了解胡同文化的前景及作者的感情。六、品味语言胡同文化这种内涵除了表现在北京市民的处世方式上以外,作者还通过北京人的语言生动地来表现。小组讨论,找出最有味的语言分别品味,朗读,推荐代表发言。四、小结普普通通的胡同,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也正因此他的文章被称为“文化散文”。胡同是一种建筑文化,一地的建筑,一地的民风民俗。五、作业汪曾祺更擅长写吃的文章,如《四方食事》《五味》等,请同学们课后可以搜集一些资料,写写书沭阳的饮食文化。《胡同文化》教案2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特点。好文档,供参考5/20(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感悟语言的能力。3、德育目标:积累民居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二、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感悟语言的能力四、教学方法:互动讨论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六、教学过程:导入:如果到北京旅游,你会游玩那些景点?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故宫。皇上住的地方,不到故宫很遗憾。前些年新兴旅游的热点:胡同。坐上一个老实黄包车,到胡同里面逛逛,感受一下原汁原味得北京市民文化。(我们的导游)作者介绍:汪曾祺(1920—1998),好文档,供参考6/20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虽是江苏人,但他大半辈子都在北京度过,对北京文化有深厚感情。其写作风格和沈从文相似,取材自由,讲历史、掌故、花鸟虫鱼、四方食事。其作品以营造气氛为手段来抒发情感,语言平实自然,较多使用口语,很有表现力。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然后梳理文章思路。1、北京胡同的特点(1—4)2、北京胡同文化的特征(5—12)3、胡同文化发展的趋势(13—15)我做一个示范:读文章第一段。然后找到中心句:“北京城象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这种反正不当影响了北京人得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下面大家按照这个方法,快速默读文章2—4段。提问,然后归纳。胡同特点:胡同特点——正名字来源——广胡同数目——多胡同环境——静第五段是一个过渡段落。胡同居民的日常生活市民生活体现一定的文化特好文档,供参考7/20征。居住习惯——安土重迁邻里关系——过往不多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处事态度——置身事外先让学生欣赏电影片段,提示注意北京的方言。然后在此过程注意品味语言。1、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2、“还有个章法没有?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这会儿,全乱了。我这眼面前就跟‘下黄土’似的,简直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了。”“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卖!”“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市民生活体现一定的文化特征市民生活胡同文化安土重迁封闭过往不多忍要求不高易于满足好文档,供参考8/20置身事外安分守己13—15自然段,重点品味作者的感情。品味语言:1、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2、再见吧,胡同讨论作者的感情:1、喜爱与批判2、伤感与留恋3、理智与豁达七、作业课本84页。研究性学习《胡同文化》教学设计3教材分析《胡同文化》是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教学用书《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学会梳理文章思路。在对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概括出文章的要点,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课文。《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1篇序言,是1篇匠心独运,充分显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京味语言是文章的一大特色,所以应该好好文档,供参考9/20好的让学生品读、欣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此外,通过本文,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查阅资料,对广州本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反思,这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加强实际语文应用能力训练来说,是很好的材料。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基础一般,具备初步的概括能力,进一步梳理思路的概括能力有待提高;南方学生对北方的风土人情不是很了解,但通过与广州本土文化做对比学习,对作者复杂的情感更容易引起共鸣;学生运用网络工具搜索资料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共同提高查阅资料的应用能力,培养新的学习习惯。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阅读全文,了解北京胡同的有关知识及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2)能力目标通过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通过诵读与讨论,体味本文京味语言特色,培养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此外,通过拓展研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好文档,供参考10/20观察生活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3)情感目标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学会辨证地评价“胡同文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身边的文化现象进行关注与思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概括要点、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训练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胡同文化的感情;对身边的文化现象进行关注与思考。教法学法教法拟采用任务驱动法、跳读法、讨论法;学法采用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环境与资源多媒体课室课时安排二课时(80分钟)课前准备好文档,供参考11/201、自读课文,找出各段的关键句,并思考以下问题:(1)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胡同文化,其内涵是什么?(3)作者对胡同有怎样的感情?2、分组合作:提前一周左右布置并安排好学习小组,教师给与适当指导以“西关文化”为主题,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每个小组一项具体任务:可以图片展览、放映多媒体资料等形式展示成果,并选派一名同学进行解说。参考选题:陈家祠、茶文化、饮食文化、西关大屋、骑楼宅居文化、花市风情、粤剧风俗文化等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易中天老师的《读城记》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在他的笔下,北京是一个大气的城市,广州则是一个生猛鲜活的大市场。提问:北京城的城市名片有哪些?学生讨论,提出长城、故宫、圆明园、胡同、四合院等等。播放音频评弹《说唱胡同》,投影胡同的图片资料。教师:胡同、四合院是老北京的居住方式,它们就好文档,供参考12/20像广州的骑楼、西关大屋一样,也成为了北京城的地方文化的载体。让我们来看看北京的胡同是什么样的?它们有什么特点?胡同里的文化又有什么特点?二、作者简介(5分钟)请同学们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汪曾祺。汪曾祺,1922年出生,当代作家。作品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等。写的内容大多是他对已经逝去的岁月的回忆。作品中展示的是苏北水乡优美的自然风光,诱人的地方风俗,以及真正普通人民的美好的情愫与品性。作者注重挖掘生活在旧时代的下层人民身上的善与美,把人引入历史文化境界,讨取往昔生活中的美趣。他的小说具有一种散文美,并不着意于小说的结构,而是以朴实自然的文笔,抒写生活的内在诗意。三、整体感知、梳理思路(20分钟)1.胡同文化请引用作者的一句话回答什么是“胡同文化”?明确:第5段中“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让我们来了解孕育北京市民文化的环境——胡同。2.筛选有关“胡同”及“胡同文化”的信息。(1)哪几段写胡同?好文档,供参考13/20明确:1-4段。(2)胡同的特点是什么呢?(速读,并抢答)明确:第1段方正(“方正”也是皇城建筑格局的特点)。第2段胡同的取名。追问:第3段具体写了什么特点?到底是哪一句?明确: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那就必须用自己的话将两个意思同时归纳进去,想想看该怎么说?第3段胡同的大小和多少(宽窄、数量)。第4段方便,安静(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小结:以上在概括内容要点时,我们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摘录文中语句,另一种是根据理解由自己组织语言。提示概括要点的方法:①找关键句,如总起句、总结句、主旨句、关键词等;②对没有关键语句的,找出全段围绕其阐述的规律性的内容加以概括。(3)依照这两种方法概括第6至第12段要点。第6段封闭,安土重迁。第7段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第8段易于满足(知足)。好文档,供参考14/20第9段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第10段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文章第十一、十二段分别举“我的小说”和“生活”中的两个例子来说明“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没有要点可以直接画出。明确:这里具体介绍了“胡同文化”的特点。3、根据概括出来的各段要点,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层次。明确:第一部分(1—4),介绍北京的胡同。布局,影响,取名,数量。第二部分(5—12),胡同文化的特征。从居住、交际、娱乐、饮食、处世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三部分(13—15),作者对胡同文化没落的感受与思考。作者写到北京胡同文化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的衰败和没落,带有明显伤感的情绪。4、作者是如何安排“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体会文章的结构整体安排的匠心。明确:作者在第5自然段指出:“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本文的枢纽,它好文档,供参考15/20连接着“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两部分。先说胡同,再说文化,最后扣住“没”字,写今日胡同衰败
本文标题:胡同文化教案参考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149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