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22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一
2022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市场模拟卷(一)《保教知识与能力》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第一个明确提出要使儿童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家是()。A.洛克B.卢梭C.裴斯泰洛奇D.夸美纽斯2.儿童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的年龄是()。A.3岁B.4岁C.5岁D.6岁3.导致幼儿患缺铁性贫血最主要的原因是()。A.先天储铁不足B.饮食中铁的摄入量不足C.生长发育过快D.疾病的影响4.幼儿亲社会行为中发生频率最多的行为是()。A.抚慰行为B.合作行为C.同情行为D.谦让行为5.每个人都要经历“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过程,这反映了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A.连续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个体差异化D.相互关联性6.学前儿童先会走、跑,后会灵活地使用剪刀,这说明儿童动作发展具有()。A.整体局部规律B.首尾规律C.大小规律D.近远规律7.幼儿经常要问许多个“是什么”和“为什么”,甚至连续追问,可谓“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么这是幼儿()的表现。A.气质特征B.能力特征C.性格特征D.个性特征8.对于4~5、5~6岁的幼儿,能够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时间分别是()。A.10分钟左右;20分钟左右B.半小时左右;不少于半小时C.不能够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D.20分钟左右;半个小时9.能用数字、画图、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岁年龄段的典型表现。A.2~3B.3~4C.4~5D.5~610.以下不属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专业能力内容的是()。A.环境的创设与利用B.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C.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D.班级管理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1.简要说明幼儿空间知觉发展的特点有哪些?12.请从专业理念与师德的维度,简述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13.请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谈谈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4.在一次手工制作的活动中,老师将一块圆形的橡皮泥搓成条状给幼儿,让幼儿用橡皮泥捏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可是幼儿却怎么也不要这块橡皮泥,幼儿说:“这个橡皮泥不是之前的那个橡皮泥了,我们要以前的那一块。”(1)针对以上情况,请分析学前儿童正处于哪个认知发展阶段?(6分)(2)材料中体现了该阶段的哪一个特点?(14分)15.科学区里来了十几个小朋友,七手八脚的摆弄着天平,水箱,沙漏等等。“喂,你拿了我的盖子了。”“别挤我,我都没有地方了。”我(教师)说:“你们这么乱,吵得别人都没法安心做实验了”“老师,我们这儿人太多了,让他们不要来了。”苗苗已经脱好鞋踩在地板上了,她边说边指着还没来得及拖鞋的小朋友。我让孩子们先停下手里的事问道:“你们觉得人多玩的好还是玩不好?”孩子们摇摇头,我接着问:“你们说怎么办呢?咱们继续这么吵下去,玩的时间就少了,你们快想个办法吧。”等等说:“得互相谦让,我都好几天没玩了,让我先玩吧。”“我也好久没玩了,你让我先玩吧。”津津着急地说,并且走在地上就脱鞋。我插道:“互相谦让是让别人先让着自己呀,还是自己先让别人呀?”孩子们想了想,互相不吱声。学员专用请勿外泄这时候懂事的苗苗大声的说:“好吧,我下午再玩。”说着把刚脱下的鞋穿好走了。我马上夸奖:“嘿,苗苗真像个大姐姐,下午先让苗苗玩。”在苗苗的带动和我的鼓励下,又有几位小朋友选了别的游戏。还剩下七八位小朋友,我感觉人还是多了,但我没有发表意见,我想还是让幼儿有了切身感受之后再加以引导,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果然,没玩多一会儿有的小朋友就感到拥挤了。潘显霖想用放大镜观察树叶,可是没有更多的地方,蓬蓬水箱盛的水一转身就不小心被碰洒了。游戏结束时没有一个实验做完。于是,我做实验的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做实验的感受。孩子们纷纷表示地方太小了,没地方做。这时,我请一位小朋友站实验区上,让孩子们看看地方是小还是大?孩子们一致认为地方很大。接着我不断地往上加小朋友,想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更直观地帮助幼儿理解同样大的实验区是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加而相对变小的道理。孩子们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不是实验区小了,而是人多了实验区就显小了。“那么多少人合适呢?”我不失时机继续引导着孩子们,于是大家商定,一个一个往下减人,直到大家都感到合适为止。最后,大家都认为五六个小朋友最合适。此外,我们讨论了还有什么办法让做实验的地方变大,孩子们认为:地板上不要堆放许多实验材料,没用的就收起来,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地方来做实验了。上述内容是一位幼儿教师一个比较完整的轶事记录。(1)请结合教师记录的内容,说明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身份有哪些?(8分)(2)分析评价教师所作所为是否合适?并请说明理由。(12分)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16.在幼儿园阶段对儿童进行社会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幼儿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及习得社会交往技能。请设计一个培养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2022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市场模拟卷(一)《保教知识与能力》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家的思想。裴斯泰洛奇提出和谐发展的教育,内容包括体育、劳动教育、德育和智育。故本题选择C。2.【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学前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和词语所代表的方位概念结合。3岁儿童仅能辨别上下,4岁开始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故本题选择C。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儿童常见营养素。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之一,参与体内氧的运输和利用;维生素C可以促进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利于铁的吸收。铁的摄入不足是导致小儿患缺铁性贫血最主要的原因。故本题选择B。4.【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幼儿亲社会行为发生频率最多的是合作行为,幼儿合作行为增多,主要与幼儿合作性游戏有关。故本题选择B。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发育从幼稚到成熟不是间歇式、跳跃式的过程,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故本题选择A。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儿童动作发展的大小规律。儿童动作发展的大小规律是指先是学会臂和腿的动作,即活动幅度较大的所谓“粗动作”,以后才逐渐学会手和脚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精细动作”。故本题选择C。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于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中性格特点的掌握。幼儿性格的特点包括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模仿性强、好冲动的特点。故本题选择C。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指南》中健康领域目标中的身心状况。健康领域关于身心状况目标3: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中提出,4~5岁的幼儿能够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左右,5~6岁的幼儿能够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以上,故此题选B。9.【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科学领域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中指出“5~6岁幼儿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故本题选D。10.【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专业能力内容。专业能力的内容包括: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班级管理属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专业知识中“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保育和班级管理的知识与方法”的内容要求。故本题选择D。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1.【答案要点】(1)形状知觉:对不同几何图形的辨别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学员专用请勿外泄(2)大小知觉:它是靠视觉、触觉和动觉的协同活动实现的,其中视觉起主导作用。(3)方位知觉:幼儿方位知觉早于方位词的掌握,3岁幼儿能够辨别上下,4岁开始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岁能够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4)距离知觉:6个月大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12.【答案要点】(1)教师应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2)教师应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3)教师应信任幼儿,尊重幼儿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4)教师应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13.【参考答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第八条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家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幼儿能够健康成长,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愿望。具体策略如下:(1)换位思考,尊重家长。幼儿教师日趋年轻化,许多教师尚没有为人父母的角色体验,这使得一些教师在面对孩子发生的状况时,无法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2)客观评价,取得信任。作为教师,应客观地向家长告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不能掺杂主观色彩和情绪。同时,教师应该善于发现每一个幼儿的优点,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鼓励。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教师也必须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孩子,对孩子作出客观的评价,与家长进行沟通,取得家长的信任。(3)讲究方法,艺术沟通①从孩子角度出发。幼儿园的许多工作都需要家长的配合,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一定要让家长明白,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与发展。②有技巧地拒绝。孩子到幼儿园后,家长会发现幼儿园的生活与家庭生活有很大差别,有些家长会以自己家庭的标准来要求教师。面对家长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教师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但在拒绝时一定要注意技巧。③避免“兴师问罪”。对于犯错的孩子,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一定要把握好语言的“度”。有时孩子一个小缺点经教师渲染后,家长会觉得孩子不争气。④软化矛盾,冷静处理。当幼儿之间发生矛盾,教师遇到情绪“过激”的家长时,应专注、耐心地倾听,让家长觉得教师对他的意见非常用心与在意;还可以采取转移的办法,说说孩子在幼儿园的趣事,不经意间把孩子在园的可爱之处描述出来。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4.【参考答案】(1)材料中的幼儿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中的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万物学员专用请勿外泄有灵论、不可逆性、没有守恒性以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2)材料中幼儿的表现体现了以下的特点:①材料中幼儿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幼儿缺乏逆向思考的能力,同样的橡皮泥由于前后之间形态的改变,幼儿就认为不一样了,体现了幼儿思维不可逆的特点。②材料中体现了幼儿思维不守恒性的特点。守恒是指物体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其质量是恒定不变的。但本阶段儿童由于受直觉知觉活动的影响还不能认识到这一点,思维存在集中化的特征。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常常只照顾到事物的一个维度,而不能同时兼顾两个维度。材料中的幼儿看到同一块的橡皮泥被搓成条状时形状的改变,就说橡皮泥不一样了,而不能考虑到橡皮泥质量是守恒的是思维绝对性的特点,说明该幼儿的思维没有守恒概念。15.【参考答案】(1)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有引导者、观察者、指导者、合作者、材料的提供者、参与者、导演者、旁观者、舞台管理者、共同游戏者、游戏带头人。(2)本案例中教师做法是合适的。教师是在幼儿游戏中出现困难时介入的,试验区的幼儿太多,导致游戏无法进行,教师运用互相谦让的方法让幼儿自觉地放弃做实验。但是,教师发现试验区的幼儿还是多,这时候教师抓住了时机,“游戏结束时没有一个实验完成。于是我请做实验的孩子们说一说自己走实验的感受。孩子们纷纷表示地方太小了,没地方搭。”
本文标题:2022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185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