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22年长沙市中考语文真题原版答案解析版
2022年长沙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题题号后面的答题要求;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5.答题卡上不准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6.本学科试卷共23道题目,考试时量15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18分)1.下面是某同学做的字音字形梳理记录,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A.注意纠正因为方言发音造成的误读,如:“南(lán)方”应读成“南(nán)方”,“洞庭湖(fu)”应读成“洞庭湖(hū)”。B.注意纠正人名,地名的误读,如:“晏(àn)殊”应读成“晏(yàn)殊”,“汴(xià)京”应读成“汴(biàn)京”。C.注意因音近或形似造成的误写,如:“怂恿”不能写成“怂勇”,“崇拜”不能写成“祟拜”。D.注意成语字形的误写,如:“心无旁鹜”应写成“心无旁骛”,“相得益章”应写成“相得益彰”。2.下面是初三某同学写的毕业留言,其中加点词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回首三年同窗生活,历历在目。课堂上,我们勤学好问,吹毛求疵;活动中,我们收获欢乐,可歌可泣。同学们,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一起努力拼搏,哪怕结果牵强附会,也问心无愧。A.吹毛求疵B.可歌可泣C.逆水行舟,不进则退D.牵强附会3.下面一段话选自某班的《班级日志》,其中表述有语病的一句是()①我们班负责本周的校园执勤工作,大家深感责任重大。②每天,只要广播声一响起,我们就按时到岗,各司其职。③一周下来,我们班获得了“优秀执勤班级”的称号,是因为所有同学共同努力的原因。④通过这次执勤,我们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A.①B.②C.③D.④4.有些同学常将班级“图书屋”中的书带回家且迟迟不归还。若在“图书屋”旁张贴一张提醒同学及时还书的“温馨提示”,下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严禁将图书私自带回家。B.让每一本书都能及时回“屋”。C.爱惜书籍,就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D.爱惜书籍,不私自带出。5.某同学根据“杜甫相关文学知识表”作出了一些推测,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作品名称创作时间/历史背景作者经历《望岳》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此时在齐、赵(今山东、河北)漫游。《春望》757年,安史之乱时期756年,将家小安置在鄜州,只身前往灵武投命肃宗,途中为叛军所绊,困居长安。《石壕吏》759年春,安史之乱时期,唐军退守河阳,四处抽丁补充兵力途经新安、石壕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这首诗。《月夜忆舍弟》759年秋,安史之乱中客居泰州(今甘禽天水),兄弟五人散处甘肃、河南、山东等地,只有最小的弟弟在身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61年,安史之乱还未平定居住在成都近郊草堂。《江南逢李龟年》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今湖南一带),后来和李龟年重逢潭州(今湖南长沙)。A.梳理创作时间及历史背景后,推测杜甫的创作高峰在安史之乱期间。B.阅读作者经历后,推测杜甫作品内容大多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如《石壕吏》等。C.依据标题,结合作者经历,推测出杜甫的诗歌有对战争的控诉、山河的赞美、亲人的思念等。D.梳理作者经历,发现杜甫一生多在漂泊中追求仕途,其作品也多表现漂泊中的孤独和仕途不顺后的淡泊超然。6.古诗文默写。(1)面对死亡,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慷慨赴死的大无畏精神。(2)说到奉献,人们常常借用李商隐《无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对奉献精神的赞美。综合性学习。某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为滋养学生心灵,传承中华美德,学校开展了成果汇报活动。7.活动现场需要悬挂标语,有同学写好了上句,请你完成下句。上句:校本课程弘扬传统文化下句:8.下面是校报记者为此次活动写的采访提纲,请你根据采访目的,在横线处补充一个采访问题。采访提钢时间、地点5月28日下午活动结束后,汇报活动现场采访对象校团委书记采访目的了解此次活动的规模、亮点、影响采访问题(1)请问参加此次活动的班级和人数是多少?(2)活动中让您印象最深的节目有哪些?请您具体谈谈。(3)二、阅读与理解(共46分)(一)古诗文阅读(共1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舟师[明]俞大猷①倚剑东冥②势独雄,扶桑③今在指挥中。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④。队火⑤光摇河汉⑥影,歌声气压虬龙宫⑦。夕阳景⑧里归篷近,背水阵奇⑨战士功。【注释】①俞大戬:明代战功显著的抗倭名将。②东冥:东海。③扶桑:我国对日本的旧称。④翀:通“冲”,舞动的意思。⑤队火:排列成队的战船上的炮火。⑥河汉:指银河。⑦虬龙宫:比喻倭寇的巢穴。⑧景:通“影”。⑨背水阵奇:比喻抗倭水军战阵的精妙奇特。9.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剑”“扶桑”写出了水军武器的锋利和倭寇的凶残。B.“云雾”写出了战时环境恶劣,“旌旗”写出了倭寇人数之多。C.“队火”“河汉影”写出了战争中炮火连天的凄惨场面。D.“夕阳景”“归篷近”描绘了在夕阳的余晖里,战船徐徐归来的情景。10.请分析诗歌表现的情感,填写下面的表格。阶段表现的情感战前(首联)坚信战争必胜的自信战中(颔联、颈联)①战后(尾联)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俞大猷初,以倭患急,特命都督刘远为浙江总兵官,数月无所为。廷臣争言大猷才。遂罢远,以大猷代。贼犯西庵、沈庄及清水洼,大猷偕邦政击败之,贼走陶山,自黄浦遁出海,大献追败之。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威名震南服①。万历元年秋,海寇突袭闾峡澳②。坐失利夺职。三疏乞归③。卒,赠左都督,谥武襄。大猷负奇节④,以古贤豪自期。其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所在⑤有大勋。武平、崖州、饶平旨为祠祀。(选自《明史》,有删减)【注释】①南服:指南部疆土。②闾峡澳:地名。③乞归:请求退休。④负奇节:有着奇特的气节操行。⑤所在:所到之地。11.下面对文中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A.“贼走陶山”中“走”本是“跑”或“小步快走”之意,此处引申为“逃跑”。B.“遁”有“逃跑”“隐匿”“欺骗”“失去”“放纵”等义项,“自黄浦遁出海”中的“遁”应为“逃跑”之意。C.“谥武襄”中的“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D.“以古贤豪自期”与“不期而遇”中的“期”含义相同。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的的A.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B.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C.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D.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大意。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所在有大勋。14.在本文及前面俞大献写诗《舟师》中,俞大猷有哪些值得称赞的地方?(二)非文学作品阅读(共6分)阅读下面的图表及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铅笔大事图【材料二】铅笔的样式大同小异,但细心的人会发现,铅笔杆上都标有英文字母,这说明铅笔其实也是有分类的(见下表)。铅笔是以笔芯的软硬度分类的,我们常见的有H类、HB类和B类。“H”代表硬质铅笔,H前面的数字越大,铅芯越硬,颜色越淡;“B”代表软质铅笔,B前面的数字越大,铅芯越软,颜色越黑。不同的铅笔适应不同的场合,例如HB铅笔虽然普遍运用于平常的书写,但国为颜色较淡和容易在纸张上留下印痕,碰上对色度和精准度要求更高的机器识别时,HB铅笔显然不如2B铅笔适用。这也正是考试时要求我们采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选择题的原因。铅笔分类表的分类笔芯软硬度颜色用途H类硬质较淡使用于界面相对较硬的物体,如:木工划线等HB类软硬造中适中适合一般情况的书写B类软质较黑适合绘画和填涂机器可识别的卡片【材料三】据“中华神七太空书写笔”研制团队介绍,宇航员带着手套,难以使力,所以铅芯的浓度要高,要一划就能上色。但浓度和硬度又是矛盾的,浓度越高铅芯越软,就越容易断裂。如何在提高浓度的基础上保证铅芯不会在火箭飞行途中断裂,成为太空笔生产的最大难点。此外,太空中的温差极大,还必须保证铅笔的木杆不会国温度变化而开裂。经过两年反复试验和调整,我们研制的中华太空笔终于成功“上天”,以独特的科技含量填补了国内航天技术装备的空白。(以上材料依据《创意世界》2021年第11期相关资科改编)15.【理解推断】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美国一位木匠威康·门罗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铅笔。B.铅笔的笔芯主要成份为铅。C.在提高浓度的基础上保证铅芯不会在火箭飞行途中断裂是生产“中华神七太空书写笔”的难点之一。D.从“中华神七太空书写笔”的研制成功,可以看出我国的铅笔制造技术已经远超欧美,走在了世界前列。16.【迁移运用】老师一再强调考试时只能使用2B铅笔填涂由机器识别的答题卡选择题,请你根据材料中的相关知识,解释老师这样要求的原因。(三)文学作品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号魂①刘家坳的老刘家有一件传家宝,是老刘从部队带回的一杆军号。军号早已没有了耀眼的金黄色,略带沧桑的古铜色里透着厚重与庄严,一眼望去,就知道它承载了太多的故事。②军号的故事要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老刘当时还是不到二十的小伙子,村里人都叫他刘娃子。他本是承了祖业,吹了唢呐。刘家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唢呐世家。他爱吹唢呐,尤其是婚嫁迎娶的时候,他的唢呐吹得格外地热闹,他说他就喜欢日子像唢呐声一样热热闹闹地过。③但他的美好愿望很快被入侵的日本鬼子破灭了。日本鬼子闯进了村,烧杀抢掠。刚从邻村吹完唢呐的刘娃子,站在特角岭,远远地看见了村里的熊熊大火,听见了乡亲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他握紧手中的唢呐,抹干了眼泪,一跺脚,加入了八路军。④八路军连长知道了他唢呐吹得好,就让他当了吹号兵。连长嘱咐:“刘娃子,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冲锋的时候,你要把军号吹得响亮响亮的,吹出咱们的气势,吹出咱们的威风!”⑤刘娃子郑重地接过军号,记住了连长说的话。第一次战斗刚打响时,他心里还有一丝慌乱,但当吹起冲锋号时,嘹亮的号声一下激发了他内心的情绪,他仿佛看到了村子里燃烧的熊熊大火,仿佛听到了大火中乡亲们的阵阵哭喊。他把满腔的悲情化成了一股力量,把冲锋号吹得格外地响亮,格外地高昂。⑥后来,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就发生在刘家坳。那次,八路军连长奉命率队在刘家坳阻击敌人,几场恶仗下来,全连只剩下了十几号人。受伤的连长将刘娃子喊到身边,说:“敌人再来,你就吹冲锋号,咱们就是死,也要死在冲锋路上!”傍晚,敌人又发起了进攻。那时,残阳如血,染红半边天空。刘娃子吹响了冲锋号,战士们在高昂的号声中上好刺刀,跃出战壕,猛扑向敌人,犹如猛虎下山,又仿佛长剑出鞘……冲在最前的连长倒下了,后面的战士马上顶上去,每个人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冲锋,冲锋,永不停息!⑦增援的部队及时赶到,击退了敌人。他们在死人堆里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刘娃子,他失去了一条腿,但他怀里,仍然死死护着那杆军号……⑧解放后,刘娃子放弃了到老干所疗养,安着假肢、拄着拐杖回到了故乡刘家坳。从此,他再也没有走出过大山,带回的那一大包军功章尘封在了床头柜里,在厅房显眼的墙壁上,挂着的是他当初离开部队时特地申请带回的那杆军号。⑨“把冲锋号吹起来,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信心在,胜利就在!当年那不可一世的小鬼子都被我们打回老家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回到家乡担任了大队党支书的刘娃子,在家乡那座座荒山上摆开战场,再次吹响了军号,这号声就像指挥着千军万马的战旗,就像永不言败的勇士曲,透着坚毅,有股拼劲,与开荒机器的轰鸣声、劳作时的吆喝声汇成一曲欢歌。久了,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老刘,也觉得他与那一杆军号融为一体了。⑩一代代的刘家坳人,就这样听着老刘的故事长大,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参了军,有的外出打拼,但老刘的故事仍时刻温养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磨砺意志,战胜困
本文标题:2022年长沙市中考语文真题原版答案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228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