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参考资料,少熬夜!管子大班教案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管子大班教案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管子大班教案1活动目标:1、在探究管子不断变形的过程中,丰富几何形体等相关数学经验。2、愿意交流不同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相互竞争的快乐。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管子的经验;2、教学准备:课件、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管子若干(直管、十字管、弯管)、教师用管子、图文“秘密提示卡”6张等;活动过程:(一)启发幼儿回忆玩管子积木的经验,激发参与兴趣。1、幼儿交流经验,在相互分享中激发玩管子的兴趣。——师:小朋友,框里是什么积木?平时你能用管子积木变出什么好玩的?2、交代分组情况。(按管子颜色分四组)——师:今天,我们要分组来玩“管子变形闯关”游戏。(二)动手动脑,在探究管子变形中不断丰富几何形体等相关数学经验,促进合作能力的发展。1、第一关:管子变长棒——在自主探究中丰富比较、等量等相关数学经验,愿意交流。(1)(图一)在观察、相互交流中了解闯关任务一:管子变长棒(师:你能看懂第一关任务吗?)(2)幼儿操作。(重点:两根小棒一样长。数数每根小棒有几个管子?)(3)交流比较。师:你们的小棒都一样长吗?怎么比?(发现秘密一:管子插时用力)提示卡2、第二关:管子变方框——两人合作探究管子变方框的方法。(1)(图二)师:第二关任务是什么?你发现要完成方框还需要什么?(十字管、两人合作;方框有几根小棒?几个十字管?)(发现秘密二:两人合作;发现秘密三:粗头找细头)提示卡参考资料,少熬夜!(2)幼儿两人合作。讨论:每组可以完成几个方框?(重点:两人合作情况、管子插接方法等)(3)分享讨论。请幼儿交流搭建困难或介绍好办法。3、第三关:管子变方架子——在与同伴合作探究中讨论交流,不断丰富立体几何形体的相关数学经验。(1)(图三):观察图片,了解几何形体的结构特点。——第三关:这是一个什么?(方架子)——师:可以怎么搭?和大家讨论一下。(发现秘密四:六人分工合作)提示卡——幼儿交流小组意见。师: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有几根小棒?几个十字管子?几个弯管?重点讨论:原来三个方框拆掉几个?六人怎样合作才能最快完成?)(2)第一次尝试。师重点关注遇到什么问题。(3)交流讨论失败的原因。——师:闯关时出现什么问题?谁有好办法?——视频与实物解析,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几何形体结构特点。重点观察:方架子由两个方框、四根小棒组成。(4)第二次尝试。根据讨论经验继续完成闯关任务三。(5)幼儿交流成功经验、交流好办法。(发现秘密五:弯头方向)提示卡(三)管子畅想:在猜测想象、对比观察中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愿望。1、管子游戏畅想。师:猜猜第四关的任务是什么?2、管子闯关拓展。师:看看比比,第四关任务和第三关有什么关系?回到教室我们再去研究!活动反思:管道是孩子平日里最喜欢玩的玩具之一,利用各种材料对管道进行探索,孩子们的兴趣是可想而知的,本次活动所选择的材料取源于幼儿的生活,因此,对孩子来说是最熟悉不过了,整个活动充分渗透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每个孩子都在做中、玩中增长了知识,每次探索前都提出明确的要求,所以他们不再是简单的操作活动了,而是带着任务在探索。因此,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显得井然有序。本次活动还注重“三个学得更好”:1、先安排探索直管后再提供更有难度的材料。2、让幼儿在接受挑战,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学得更好。3、采用竞赛、赏识的小结方式,让幼儿在被信任、被鼓舞中学得更好。参考资料,少熬夜!当然,本次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活动后我及时反思,发现还有两个今后努力的方向:1、科学活动相对与其他学科来说,是很严谨的一门内容,所以,今后我还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和严谨。2、管道的弯度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不同的材料。管子大班教案2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光是直线传播的。2、在两两合作的实验中,培养幼儿合作的能力,感受做实验的快乐。活动准备:1、教师:书写演示板、投影仪2、幼儿操作材料:(1)装好电池的手电筒5个、拖线的螺帽5个、铅笔5支、打气筒5个;(2)直管5根、弯管5根(3)幼儿记录表5张3、经验准备:(1)幼儿有过科学活动的记录经验。(2)区域中玩过“打气筒吹气球”的内容。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二、实验一:能不能穿过直管?1、介绍材料2、幼儿操作实验3、交流试验结果,并在演示版上进行记录总结:光和其他三个朋友都能穿过直管。三、猜测:能不能穿过弯管?1、(出示弯管)指导语:现在直管的朋友来了,它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弯弯的管子)弯管说:你们能穿过直管,但能不能穿过我这跟弯管呢?2、交代猜测要求:3、幼儿猜测,教师观察幼儿记录情况4、交流猜想四、实验二:能不能穿过弯管?1、幼儿操作实验2、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在演示版上进行记录总结:光和铅笔一样,能够穿过直管,却不能穿过这根弯管;空气、带螺帽的线直管和弯管都能够穿过。提问:为什么呢?你是怎么认为的?(集体讨论分参考资料,少熬夜!析)3、教师归纳总结: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所以不能穿过弯弯的管子。五、尾声:引出“影子”六、活动延伸1、找影子,观察户外不同时间,影子的变化2、区域探究活动,手影游戏(利用纸箱进行制作)管子大班教案3设计思路1、在前期了解“身体里的管子”的基础上,尝试画一画这些管子,可以让孩子把积累的经验通过有形的绘画展现出来,提高表达表现的能力。2、本次活动不仅需要孩子知道身体里有哪些“管子”,而且需要孩子对与管子相关的身体构造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最终完成,因此,对孩子的合作能力提出了挑战。活动目标1、与同伴合作画画身体里的管子,进一步引发幼儿对身体构造的兴趣。2、能通过协商、分工、合作等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幼儿的小组合作能力。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前期了解过身体里的管子。2、环境:教室中有身体构造的图片、图书、视频等,供幼儿查阅;大绘画纸、蜡笔、水笔等。活动过程一、经验回顾。1、身体里有哪些管子?2、这些管子有什么作用?在身体的什么部位?3、教师小结,并引出问题:如果我们要把这些管子画下来,不同的管子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别人分清楚?二、小组创作。1、幼儿按照自己感兴趣的管子自由组合。2、幼儿通过互相协商、分工,共同完成身体里的管子的绘制。3、教师提示:不同的管子要让别人看得清楚。4、管子的部位正确吗?三、交流分享。1、展示幼儿的作品。2、说说小组合作的情况:分工、如何解决问题等。参考资料,少熬夜!管子大班教案4活动目标:1、通过试验获得相关物体特性的经验。(如:光是直射的,先是柔软的,可以弯曲的等。)2、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乐意通过实验来验证。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准备:不同形状的白色弯管若干,一段既有螺帽的尼龙线、打气筒、铅笔、手电筒若干,直管弯管若干,幼儿实验记录表若干,教师实验记表一张。活动过程:1、出示直管。师:这是什么?平时有什么东西可以穿越这根直管?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四样东西,它们分别是一端系由螺帽的线、打气筒、铅笔、会发光的手电筒,(一端系由螺帽的线、打气筒、铅笔、会发光的手电筒)你们来猜猜看,这些东西他们哪些能穿越直管,哪些不能?(幼儿猜测)师:让我们动手做个实验试一试吧!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实验级路标,你们可以把实验中的发现记录下来,能穿越直管的,就在表格后面这里打个“勾”如果不能得就打个“叉”。2、幼儿进行直管的实验。师:谁愿意把实验中的发现和大家说一说?那些东西能穿越直管那些不能?(教师把有争议的实验再示范做一次,并在教师的试验记录表上做好记号)提问:(1)为什么带有螺帽的线、打气筒里打出的气、铅笔、光都能穿越直管?(因为空启示流动的,线是柔软的可以弯曲的,铅笔是直的,光是直射的,所以能穿越弯管。)(2)这四样东西能穿越这样的管子吗?(出示弯管)哪些能哪些不能穿越?(幼儿猜测)3、幼儿进行弯管的实验。师:谁来说一说你在实验中的发现?教师把有争议的实验再示范做一次,并在教师的试验记录表上做好记号。提问:为什么铅笔和光线能穿越直管却不能穿越弯管?(因为铅笔和直管一样是直的只能穿越直管不能穿越弯管,而光线是直射的所以也不能穿越弯管。)[]教师总结:线是柔软的可以弯曲的所以它能穿越直管和弯管,打气筒里打出的气是流动的所以也能穿越直参考资料,少熬夜!管和弯管,铅笔是直的不能弯曲所以它只能穿越直管不能穿越弯管,光是直射的所以也只能穿越直管不能穿越弯管。4、引导幼儿思考:那能让光线穿越弯管吗?(幼儿猜测回答)请小朋友回去以后想一想,试一试,把你在实验中的反先告诉老师和小朋友。活动结束。管子大班教案5设计思路孩子们总喜欢躲在卫生间、洗手间里对各种各样的管子产生好奇,为了让幼儿认识弯管、三通管这些特殊的接头管,并了解它们的作用及在生活中的运用,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有趣的管子》。让幼儿在玩与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体验游戏活动中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探究几种常见接头管的兴趣,体验伙伴合作的快乐。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管子不同的运动方向,感知接头管的输送功能,了解接头管在生活中的运用。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已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管子,已玩“球进直管”的游戏。2、第一次探索操作活动所用材料:PVC管15根,弯管、三通管若干,乒乓球15个。3、第二次探索操作活动所用材料:水源分布安装图(课件),两组桌子上摆放:“水坝”(即可乐瓶装水),“水池”(接水盆)2个,直管、弯管与三通管若干,干抹布。活动过程一、导入激趣:小朋友,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管子?管子无处不在,今天我们要和这些管子玩游戏。二、第一次探索操作活动:怎样将乒乓球通过这个管子后转弯(改变方向)?1、提问:怎样将乒乓球通过这个管子后转弯?出示并认识:弯管、三通管。你有什么办法?请你试试它们。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参考资料,少熬夜!3、交流与分享:你成功了吗?用了哪些连接管?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的方法。4、大发现(小结):水管和弯管、三通管一连接,就能使乒乓球转弯(改变方向了)。有了这个发现,就可以让管子按照我们的需要转弯了,改变方向了,输送东西了。5、生活中用管子连接后可以输送什么东西?(水、石油、天然气、暖气……)三、第二次探究操作活动:小小安装工,运水乐哈哈。6、出示课件1:怎样将水坝的水同时引向两个水池?7、幼儿分成2组,合作选用合适的连接管连接送水,教师观察指导。对于操作中出现的常n见问题,教师可引导幼儿讨论解决,表扬合作游戏并成功完成作品的幼儿。四、活动延伸:怎样将水坝的水同时引向三个水池呢?让我们下次再玩吧!活动反思1、在活动内容选择上,幼儿喜闻乐见。新《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内容源于生活中的管子,缘于幼儿探究的兴趣。知识内容的切入点深入浅出,恰到好处,孩子们非常熟悉而且兴趣浓厚。2、在教学方法运用上,孩子易于接受。此活动的教学目标设定上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三次探究操作活动,孩子自然感知了弯管、三通管的不同作用,将抽象的知识融入到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中。三次探究操作活动(球进直管———球进管子后转弯----水坝的水同时引入两个水池),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由易到难,将教育目标简单化、形象化。旨在“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3、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突出幼儿主体。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很少有灌输性的语言,而是充当孩子们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幼儿才是整个
本文标题:管子大班教案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266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