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4篇
好文档,供参考1/26初中化学教案大全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初中化学教案大全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初中化学教案【第一篇】1、空气的组成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3%,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占0、03%。2、空气是宝贵的资源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制硝酸和氮肥,做保护气等;氧气比较活泼,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气焊炼钢等;稀有气体,很不活泼,用作保护气,电光源等。3、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加压、降温后可变成淡蓝色液体或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2)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好文档,供参考2/26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实验药品:暗紫色的高锰酸钾(固体)或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的混合物。(2)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3)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4)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5)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瓶内是氧气。(6)注意事项:①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以防水的倒流。5、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6、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硬度等。(2)化学性质:氧化性、可燃性、毒性、稳定性等。7、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好文档,供参考3/26是否生成新的物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变化时,分子是否变化。(2)化学变化的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知识巩固1、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检测项目中不包括()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O2)C、二氧化氮(NO2)D、总悬浮颗粒(TSP)2、下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B、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C、食物变质、铁锅生锈D、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3、豆科植物根瘤菌能直接固定空气中的某些气体成为农作物养料,这种气体是()A、氨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氧气4、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看出,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废水主要污染水源)好文档,供参考4/26A、环境绿化不好,粉尘到处飞扬B、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C、工业生产排放废水D、机动车排放尾气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清新的空气B、无色透明的雪碧饮料C、蒸馏水D、牛奶6、“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从题干分析出“产品”只能有一种,不能有两种。)A、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C、复分解反应D、化合反应7、对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五氧化二磷颗粒在空气中看到的现象是烟,不会是雾。)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和放出热量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气味的气体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烟雾8、物质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的变化,主要与好文档,供参考5/26空气中的某些气体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钢铁生锈与氧气、水蒸气有关B、氢氧化钠固体潮解与水蒸气、二氧化碳有关C、白磷在空气中自燃与氧气有关D、熟石灰变质与氧气、水蒸气有关9、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无公害的消毒杀菌和漂白剂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怎样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简述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参考答案:各取少量无色液体于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的是双氧水,无气泡产生的是水。初中化学教案大全【第二篇】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好文档,供参考6/26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方法:实验探究手段:多媒体课时:一课时实验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试管、酒精灯、火柴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空气的组成如何?2、情景导入: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今天开始学习自然界中的水。3、讲授新课:讨论:地球上哪里有水?水有什么用途?存在:江河、湖、海占地球表面积的3/4;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地层、大气中也含有水;总量很大(14亿立方千米,2×1018吨)分布很广,但不均匀。用途:孕育和维系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水力发电;水运航道和宜人的环境好文档,供参考7/26想一想:1、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留意过我们身边的天然水都是纯净物吗?3、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实验3-1]:水的电解现象:1、两极都产生无色的气体2、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23、与是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4、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讨论: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结论::有氢气和氧气生成,说明电解水发生了化学变化。H2OH2+O2分解反应介绍氢气: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验纯方法:如图所示讨论:氢气H2氧气O2水H2O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好文档,供参考8/26同?(启发学生从元素种类的角度去考虑)元素种类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组成:纯净物混合物物质种类:总结:略练习:课后习题作业:练习册课后反思初中化学教案【第三篇】1、教材分析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课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内容分析: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透过化学变化时发生的现象揭示和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从而初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好文档,供参考9/26教学方法:问题教学、分组协作学习、实验探究2、教学思路与设计在学生学习化学课程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大量的化学变化实例,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他们的区别没有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根本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本课题位于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化学实验。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学科只有一个初步印象,知道什么是化学,但是怎样研究、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并不清楚。在毫无化学基础、从来没接触化学实验的前提下,如何正确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是重要环节。同时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会与化学实验第一次亲密接触,怎么进行实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是什么,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实验探究的学习。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好文档,供参考10/26归纳整理;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4.教学重难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5.教学设计框架教学设计流程一、物质的变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视频]生活中的几种物质及其变化,对最后原子弹的爆炸进行评述。观看、了解世界由物质组成且物质在不断的变化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爱国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学习化学的志向。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的研碎实验3、研碎前后胆矾的溶解,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4、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实验1由师生共同完成;实验2和实验4第一个反好文档,供参考11/26应由学生分组完成,其余由教师演示。教师引导学生由实验3得出两个结论:实验2中的粉末是胆矾;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是新物质。分组实验学习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与生活中对水沸腾的印象比较,体会观察应更准确和具体。这是书上的第一批实验,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不够,教师完成有危险和有技巧的操作,可以起示范作用,同时又尽可能多的给了学生动手和清楚观察物质的机会。实验1、2与生活经验联系可拉近学生与实验的距离,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比较归纳上述四个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本节最重要的知识由学生总结,记忆深刻。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概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由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调动个性化和开放性思维。教师列举两个变化,由学生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由学生尽可能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学生思考判断好文档,供参考12/26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学会简单运用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结合,培养学生开放思维举例说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中伴随的一个现象,[提问]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还伴随那些现象?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了解变化中伴随的现象,进一步说明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仅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二、物质的性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问]酒精挥发,铁易生锈在本质上有何不同呢?谁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分组讨论后小组派代表举出类似的例子。并总结归纳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合作、思考、概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交流和讨论。教师列举两个性质,由学生判断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为什么?学生思考判断学会简单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就有关物理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作一简单介绍(熔点、沸点、密度)认真听讲使学生了解物理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观察一瓶氧气和二氧化碳,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和知识,尽可能的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试着判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分它们,并将你的好文档,供参考13/26看法与同学交流。学生观察并讨论培养学生思考、概括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交流和讨论。教师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联系,说明事物的变化是复杂的,对复杂事情分类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学生体会这一科学研究的方法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教后反思:1、教学环节分析设问质疑、呈示目标——通过视频(生活中的几种物质及其变化,如钢铁制品生锈、冰雪融化成水),引出教学任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学习任务中来。通过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使学生对此产生困惑,并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兴趣和动机,激发学生的思考。互动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是善于归纳问题的指导者,更是教学活动的调节者和组织者。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探究和讨论中掌握知识,获得发展。教师适时的激发学生的思好文档,供参考14/26考,让问题的讨论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实验探究——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学习,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环节。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观察、分析、研究,从而“发现”知识,探究规律;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通过设计
本文标题:初中化学教案大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353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