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案及教学反思精编3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案及教学反思精编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案及教学反思精编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一)观察课文配图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二)揭题,解题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2.出示课题:“所见”,读题。3.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二、初读诗歌,理解课文(一)初读课文l.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生字词卡:(2)注意翘舌音,前鼻音:振蝉3.教师范读。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5.指名读得好的学生读全诗。要求学生边听读,边看图,思考:起初牧童在黄牛背干什么?后来呢?(指名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牧童开始在黄牛背上参考资料,少熬夜!唱歌,后从牛背上下来了,站在那儿想捉蝉。)(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通过观察图使学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黄牛——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2)读整个诗句,查字典说说“振”“樾”的意思。振——振动樾——树荫教师补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半句的意思。(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振荡。)(4)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1)齐读第二句,并看图,说说图上的牧童在干什么,与第一句说的情景有什么不同(着重指导学生观察牧童的表情。)(2)理解前一个分句的意思。查字典,说说“欲”“捕”在诗中的意思。(欲——想捕——捉)用自己的话说说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鸣叫的知了。)(3)读全句,想一想:牧童听到广蝉的叫声后,怎样做的呢?“闭口”在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立”指牧童从牛背上迅速跳下来,站在树下。理解“忽然”一词在诗中的意思。(骑在牛背上唱歌时,忽然听到蝉叫声。)(4)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三、齐读全诗四、叙说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l.熟读全诗。2.说说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振、欲、捕、鸣、闭、口、立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全诗,说出诗意。1.看插图,讲图意。参考资料,少熬夜!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夏天,一个牧童在树林中骑着一头黄牛高声歌唱,知了在树上叫着。牧童听到了知了叫声。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树下,望着树上的知了。)三、指导朗读,加深理解1.指导读第一句诗。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心情。指导读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2.指导读第二句诗。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忽然闭口立”使我们想到了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四、背诵全诗五、分析指导字形1.比较字形。振——晨蝉——弹忽——物闭——闲2.重点分析、记忆字形。欲:左边是“谷”,第四笔“捺”改为“点”,右边是“欠”,不是“文”。所:左边不要写成“户”。3.指导书写。六、总结1.朗读全诗。2.背诵全诗。3.学了这首诗,你觉得这个牧童怎么样?(活泼可爱,愉快、顽皮)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所、牧、捕、蝉、闭、立”6个生字,会写“诗、林”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重点:认真6个生字,会写“诗、林”。难点:体会诗歌美好的意境。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音乐:乡间小路。一、激趣导入新课参考资料,少熬夜!1、赛诗会。导入:今天,月亮姐姐给小朋友带来了几首诗,要来考考小朋友,愿意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画》、《静夜思》、《春晓》、《村居》的课文插图)。2、(出示课件所见的插图),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3、简介:《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在山村赏景时把自己所见到的情景写下的一首诗。4、教师范读。5、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多读几遍。二、认读生字1、(课件出示小树林。每棵树上都藏着一个带音节的生字)①指名读;②齐读;③开火车读;④小组读。(重点指导:所、蝉)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生字的?4、巩固练习。(课件出示六朵花)。每朵花里都藏着一个不带音节的生字。①指名读;②齐读;③分男、女生读。这些字去掉了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5、再读古诗。三、图文结合,了解古诗大意过渡:袁枚在小山村里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呢?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1、学习第一句。(课件:牧童骑在黄牛背上,走在山间小路)。①引导说出图意(板书:贴图、黄牛和牧童)②你们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课件出示:牧童骑黄牛)③指导表情朗读。2、学习第二句。(课件: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放声歌唱)①问:牧童高兴地唱起歌,他的歌声怎样?②谁能把诗中描写这个情景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歌声振林樾)(贴图:树)③指导朗读。3、学习第三、四句。(课件:牧童的歌声停了,知了叫了起来)①问:牧童听到知了的叫声,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想像说话)(课件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渴立)②指导朗读。③教师范读。参考资料,少熬夜!4、师说诗意,学生找出相对应的诗句。(师生配合)5、配上动作激趣朗读。6、全班朗读。四、练习背诵1、看板画,练习背诵。2、学生自由背诵。3、男女生竞背。五、写字训练(课件出示在田字格里的生字:诗、林。偏旁以红色闪烁)1、学生认读。2、口头组词。3、指导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提醒学生“林”字左边“木”的捺变成点。4、教师范写,同时讲解。5、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写字姿势。6、展示。师生共同评议。六、课外拓展(课件《小儿垂钓》整首诗和插图)1、教师解说诗意,激发学生有朗读的意愿。2、教师范读。3、教师领读。4、回家把《小儿垂钓》这首诗读给父母听。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学反思3袁枚诗作的《所见》描写了一个乡间牧童坐在牛背上,在林中快乐地边唱歌边放牛,突然间见到了一只蝉,想把它抓住,所以闭上嘴巴,跳下牛背这一动静结合的有趣的画面。本诗生动有趣,生活情趣盎然,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古诗中,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喜欢的: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时的情景,是那样自在神气!捉蝉时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因此,诗趣,应该是我教学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我主要实施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第一、反复朗读,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我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参考资料,少熬夜!乐趣。事实上,对同1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读,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在吟诵中,学生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让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我”为牧童,完全融入到诗境中。第二、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想觅得诗趣,须进入诗境。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我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们走来,让学生在小牧童停步凝神望蝉的神情中,想象小牧童的想法。但在诗的教学中,我发现理解古诗的意思以及正确地朗读古诗都没有多大的问题。但在想象古诗的意境的时候,学生就不太流畅了。我让学生在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后,让学生闭眼伴着老师的范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然后让学生来述说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可是发言的学生们寥寥无几,即使发言了也是语言平淡,没有多少拓展,只是把诗意重复一遍。我很茫然,为什么学生们的想象力是如此贫乏,语言的表达是这样的枯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本文标题: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案及教学反思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544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