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那一定会很好教案【精编4篇】
写作好帮手1/15那一定会很好教案【精编4篇】【导读】这篇文档“那一定会很好教案【精编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那一定会很好教案【第一篇】教学要求:1.会认“缩、茎”等7个生字。正确朗读理解“舒服、舒展、努力”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种子成长,树木用途的图片、文字资料。2.教师准备ppt。教学时间:写作好帮手2/15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ppt图片:种子破土而出,枝繁叶茂的大树,手推车,椅子,说说想到了什么?2.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一棵树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其中能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3.板书课题:“那一定会很好”。4.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课文内容。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大树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在文中画出来。2.小组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3.交流大树经历的历程。写作好帮手3/15(板书:种子被泥土包裹——钻出地面——长成高大的树——砍倒做成手推车——拆了做成椅子——成为美丽的木地板)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在大树的变化过程中,大树的心情怎样?(板书:舒服)5.默读课文,把课文中含有“舒服”这个词语的句子划出来。边交流边出示ppt句子,各种形式读,体会感悟大树变化中的快乐。6.课堂:这是一棵怎样的树?(板书:成长快乐,服务他人也快乐)四、对比学习,感悟体会。我们学过《去年的树》,这课文也写了一棵树的经历,今天学的这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1.ppt出示《去年的树》,学生自由朗读。小组讨论这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3.ppt出示相同点和不同点。五、有感情地朗读两课文。六、课堂练习ppt出示练习题。那一定会很好写作好帮手4/15舒服种子被泥土包裹钻出地面长成一棵高大的树成长快乐砍倒做成手推车拆了做成椅子成为美丽的木地板服务他人也快乐教学反思:课文无论是种子钻出泥土,成长为一棵大树,还是大树被砍倒后被人们做成手推车,做成椅子,铺成木地板,“很好”二字一直贯穿其中。要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这种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里快乐的心态很重要。因此,教学中抓住含有舒服的词语的句子反复读、感悟、体会,效果还不错。《去年的树》这个童话故事,意在让学生感悟信守承诺的重要,两课文的不同点因为学生年龄小,说不全面,需要好好引导。那一定会很好教案【第二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缩、努”等8个生字。2、默读课文,能说出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写作好帮手5/15根据故事主要清洁度简单复述故事,体会童话丰富的想象。二、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大家看,这是什么?出示“种子,椅子,手推车”图。当这3样事物在一起时,你能编出第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方2:如果请你用这3样事物编童话故事,你会怎么编呢?谁先来试试用这3个词编一个一句话的童话。)2、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方2: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名叫流火的作者,他是怎么编的。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识字1、请自由默读课文:(1)想一想:这一粒种子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用“○”圈出关键词。(2)注意读准文中带拼音的生字,并想办法记住它。2、同桌合作:说说你是怎么识记这8个生字的。3、自学反馈:写作好帮手6/15(1)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2)这一粒种子经历了哪些变化,你圈出了哪些关键词。(种子)→(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4、哪位同学能在这简单示意图的帮助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一粒种子这一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练习简单的情节复述)如果故事就这么写,可以吗?为什么?那作者是怎么让这故事编的生动,有趣的呢?我们继续深入地研究研究。三、探究学习各个转变历程,感受童话的丰富想象力与神奇1、引导发现故事线索:大家发现了吗,在这个神奇的故事中,到底是什么东西推动这一粒种子经历了这一次次的`变化呢?(愿望)2、感受种子的愿望:请同学们再一次默读课文,注意这一粒种子在每段历程中的愿望,用横线划下来。(1)生带问题2次默读课文,(2)交流:(交流范例)种子的第一愿望在()自然段:(读出句子)写作好帮手7/15(3)分组读这4个愿望,说说自己的发现。(每次都说“那一定会很好”)是的,他总是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这种心态就叫“乐观”。(4)指导朗读。(个别读)3、探究愿望的实现。但这故事最有趣,最有神奇的不是愿望,而是(引导语:什么,你发现了吗)——(愿望总能实现)。(1)生带问题3次默读课文。你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种子的一次次愿望是如何实现的?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也可以读一读文中相关的句子。(2)交流。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体会心情个别朗读指导。(3)探究“为什么种子的愿望总能实现”感受童话的丰富想象与神奇。(师的小结语:是的,童话的丰富神奇的想象,让种子的一次次的愿望总能实现。)5、探究愿望产生的原因。(弄清每个阶段起因,为完整复述铺垫)这一粒种子他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的愿望呢?它的每个愿望都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你知道吗?你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请再次快速默读课文。(第4次默读)写作好帮手8/15(1)生默读课文(2)交流:例:它产生第一次是因为(),所以()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课文,理清愿望产生的原因,练习口头表达,也会完整复述做准备。(此环节只交流原因,不做朗读指导)师小结:是的,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并没有把这粒种子压倒,打败,而是激发它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愿望,它始终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与信心。这种的生活态度就叫做——(乐观、幸福)四、总结全文这真是一粒()的种子。请用一个词来说你对这粒种子。(幸福,乐观,幸运)从这个有趣的故事中,我们感受到童话故事的神奇,以及它丰富的想象力,还有这粒种子乐观的生活态度。这真是一个美好的童话!五、讲述故事现在,大家能看着示意图来简单讲述这个故事吗?(自由准备——个别展示)那一定会很好教案【第三篇】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1篇课写作好帮手9/15文,这是1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这篇课文其实是以一粒种子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奉献教育,让孩子们明白要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缩、努”等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3、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教学难点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并正音。写作好帮手10/153、听课文朗读,并完成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二、按要求自读课文,解决问题。1、“那一定会很好”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出现在什么情况下?2、大树每一次愿望的产生都在什么情况下?3、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这粒种子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呢?4、本课与第八课《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三、合作交流,品读感悟。1、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读文。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3、解决问题。(1)默读课文,把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画出来。①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指导朗读:读出泥土中种子的难受,读出种子钻出泥土的决心。交流:种子是怎么做的?过了些日子,发生了什么变化?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指导朗写作好帮手11/15读:读出种子喜悦的心情。指导造句:鼓励学生用上“一边……一边……”说句子。)②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思考大树“做一棵会跑的树”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辆手推车。农夫把谷子、土豆……,还有调皮的儿子放在手推车上,推着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③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指导朗读:读出大树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读出大树想法的改变。思考大树“坐着休息一会儿”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椅子。)④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指导朗读:读出大树的疲劳,读出大树想法的改变。思考大树“要是我能躺下”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锯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铺在了阳台上。它觉得自己又变成写作好帮手12/15了一颗树。指导朗读:读出大树为自己能够继续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2)、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这粒种子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呢?(种子→大树→手推车→木椅子→木地板)四、回顾全文,体味感悟。1、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展示。(1)相同点:《去年的树》和《那一定会很好》都写了一棵树的经历。(2)不同点:①《去年的树》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的;而《那一定会很好》是通过描写树的心理活动来展开故事的。②《去年的树》是写树与小鸟的真挚友谊,从侧面表达对伐木的不满,表达的情感比较难过,哀伤;而《那一定会很好》从树的不同阶段的愿望写起,描写了树的每次变化都是为了服务人类,实现自我价值,是快乐的。2、师小结:一粒种子是那么渺小,它努力使自己变成一颗大树,它为了服务别人,牺牲的却是自己。希望我们每位小朋友也能像大树一样,外表美,心灵更美,给大家带来方便,带来欢乐。最后,老师把一段名人名写作好帮手13/15言送给大家。如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愉快。那时你就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高尔基那一定会很好教案【第四篇】一、质疑问难,导入新课“那一定会很好”,是课题,是树在各个阶段一以贯之的内心愿望。课始,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看到题目以后,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一提问质疑问难,并抓住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板书,如,这是谁的想法“那一定会很好”中的“那”分别指什么为什么那样以后一定会很好……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帮助他们理清故事发展线索,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二、朗读课文,正音入调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是学生必做的功课,即使是略读课文也不例外。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提出“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遇到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的朗读要求,组织学生自读课文。写作好帮手14/15在学生朗读后,教师可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如,为提高学生认读生字的兴趣和能力,可以设计以下四种教学方式:1、辨一辨:缩吱拆茎(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2、比一比:经—茎堆—推折—拆(区分形近字)3、加一加:“纟+宿=缩”“奴+力=努”“口+支=吱”4、猜一猜:“一日”—“旧”在正音认形之后,教师可采用开火车的方式组织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直至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三、默读课文,理解内容围绕课始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是谁的想法”?“
本文标题:那一定会很好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544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