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岗前培训-《教育学》复习试题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2、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3、在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唯一组织形式,高等教育仅限于大学教育,高等教育(highereducation)概念可以直接用“大学教育”(universityeducation)来指代。4、高等教育的活动形式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多样化。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5、高等教育概念的变化使得高等高等教育的服务对象也发生了变化,高等教育由原来的“英才教育”(15%以下)、“尖子教育”演变为“大众化”(15%-50%)、“普及化”(50%以上)的高等教育。6、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表现为政权的性质、政治制度以及政治纲领对高等教育的影响。7、丹尼森的研究: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应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他把经济增长因素分为两大类: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8、高等教育结构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一定的专门人才的结构来实现的。9、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有着广泛的影响,其中最为直接的和最明显的是对高等教育内容和手段的影响。10、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通过科研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等。11、在我国,高等学校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12、与近代大学有密切关系或者说有“血缘”关系的应该是12、13世纪产生于西欧的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主要是培养专业人才的职业学校。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而科学研究在大学中并没有找到存在的位置和理由。13、《莫里尔法案》的颁布,赠地学院的建立给美国高等教育带来了一场革命,并使美国高等教育逐步发展成世界高等教育的范例。14、培养专门人才是早期大学创办的宗旨,也是大学作为社会特定机构之所以能够得以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合法性依据。15、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社会服务职能主要表现为高校在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的基础上,还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16、教育目的指明了在一定社会中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17、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18、教育目的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19、高等学校德育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性质的体现,是坚持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向,全面实现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20、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高级人才为目标的专业教育。高等教育是为了满足教育者个人的需要还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就构成了高等教育价值选择中的两种不同取向,即通常所说的高等教育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价值观。21、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个性和理性发展,即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性的现实需要。22、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观在西方都源自古希腊时期。个人本位观可溯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理论。23、西方传统的大学教育的观念源于古希腊的人文教育。24、高等学校的学制即指各类各层次高等学校的系统。25、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办学系统的四种基本类型: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代表为意大利。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代表为法国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代表为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代表为日本、美国226、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主要分三个层次:高等教育它包括高等专科学校、大学和专业学院、研究部三个层次。27、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学术水平高低的一种标准。28、现代学位制度主要起源于一些西欧的中世纪大学。29、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洪堡根据新人文主义思想创办了柏林大学,他主张大学要广泛开展世俗的科学教育和发展民族文化,提倡学术自由、实行教学和科研的统一。30、在德国,由于本科教育质量较高,所以通常不存在硕士教育阶段,研究生阶段一般只设一个高级学位,即博士学位。31、我国学位分三级: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32、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四级。33、高校教师的聘用期限一般为2年,聘任期内工资应与职务挂钩,并享受相应职务的其他待遇。34、美国模式即一种行政权力相对强大,强调规范,实行相对严格的等级制度,下级对上级负责的高校管理模式。35、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在结构上基本分为三个层次:校、学院和系。36、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分析一、经济因素二、文化、传统因素。三、科学、技术因素。四、教育因素37、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趋势(一)一体化模式(二)多样化模式38、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若干因素1)学术的因素2)利益的因素3)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4)综合国力不足的因素39、在这个系统中,教师和学生是最基本的活动要素,他们构成了高等学校活动的主体。40、高等学校教师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教育活动以及研究活动内容、技术和手段的专业化等。41、高等学校教师的结构1.职务结构。2.学历结构3.年龄结构4.专业结构42、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教育和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两个主要角色,也是整个高校内部活动中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因此,师生关系的状况如何直接会影响到整个高校活动的秩序和基本目标的实现。.43、我国有计划地按专业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是在1952年开始的院系调整的过程中形成的。44、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45、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46、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教育中对教育目的的发生作用的一切文化与经验、活动。47、课程分类从分科型或综合型的观点来分,可分为学科并列课程和核心课程。从层次构成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从选课形式上看,又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48、教学计划的主要组织部分是课程体系,或称课程结构。这是高校为达到培养目标而要求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49、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50、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51、早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制,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是在长辈把生产经验和道德规范传授给下一代的过程中形成的。52、班级授课制首先是由夸美纽斯在其《大学教学论》(1632)年中提出并在理论上进行说明的。自19世纪中叶开始,班级授课制为欧洲各国广泛采用。在我国,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53、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及课后总结等。54、学年制是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55、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述、讲解、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亦称为课堂讲授法56、讨论法是指以加深对所学内容认识、辨明是非或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把学生组织起3来,激发思维各抒己见以取得共识和交流,分享不同见解的教学方法。57、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开始在教育中推广,50年代和60年代,随着教学机器、录音技术、电视技术的应用,兴起了程序教学、语言实验室教学和电视教学的热潮,70年代,录像机、闭路电视教学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卫星电视教育等应用。58、教育技术的领域由四个方面组成:学习者、学习资源、教育开发职能和教育管理职能。59、对传统教学媒体一般按照其物理原理作如下分类:(1)光学媒体(2)音响媒体(3)声像媒体(4)综合媒体60、多媒体教学法就是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学习。61、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计划、教学过程进行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促进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62、教学测量则是一种判断事实的活动,它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如实地描述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水平。63、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活动,教学评价则是教育的一种反馈系统。64、科学研究是发展学科和创建新学科的基本途径。65、大学是通过出人才、出成果为社会、经济服务的。65、科研活动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改善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66、科研准备阶段包括:选题、申请课题67、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最终效果表现为大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和才干,完善了品格修养,改造了自身。68、课堂教学是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完成知识传授的任务的,而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景则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69、智力扶贫是大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于贫困地区的活动形式。70、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与总结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培养人才为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71、课堂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合格人才的三个基本途径。72、思想政治教育表现特点:1.鲜明的阶级性2.广泛的群众性3.很强的实践性73、思想政治教育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总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总是处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和深化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74、社会主义方向性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7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1、精神性2、创造性3、复杂性4、长期艰巨性76、社会实践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由知到行的必经之路。77、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答:(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经济条件,也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客观要求。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高等教育主要通过培养高层次的、素质良好的人力资源和开展知识的创新,来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此外,高等教育有助于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78、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答: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经济条件,也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客观要求。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的物质基础4首先,经济的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保证。其次,经济的发展也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此外,一定时期经济的发展现状,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而社会中个人或家庭的支付能力如何,又势必抑制或者激发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经济体制是经济运行的制度,高等教育作为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级专门人才的一个活动领域,是国民经济有机整体的一个重要部分。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培养的各种规格、类型的高级人才的数量、质量,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规模和发展速度。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在现代经济社会,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间联系密切,经济结构已经成为确立高等教育结构和结构内部调整的基本依据。79、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精辟地说明了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高等教育则是第一生产力的母机,是再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途径与手段。1.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科学技术的功能。高等教育对已有的科学技术进行加工,并为新一代人所掌握和继承,使之得以世代相传,不断丰富,由此为新的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奠定基础。2.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
本文标题:岗前培训-《教育学》复习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5463 .html